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ppt课件_第1页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ppt课件_第2页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ppt课件_第3页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ppt课件_第4页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设计计算过程第三节注意事项 第一节概述 填料吸收塔是化学工业中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它具有结构简单 便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以及压降小等优点 采用新型高效填料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果 常用于吸收 精馏等分离过程 本讲以填料吸收塔为例 介绍其设计方法 在设计吸收装置时 必须事先规定或已知 在单位时间所应处理的气体总量 气体组成 被吸收组分的吸收率或排出气体的浓度 所使用的吸收液 操作温度和压力 吸收的分类 我们的设计任务均为单组分 等温的物理吸收过程 一般设计过程和步骤 吸收剂的选择 决定操作温度和压力 确定气液平衡关系 选择液气比和确定流程 选择填料 计算塔径和填料层高度 压力损失计算 塔内辅助装置的选择和计算 第二节设计计算过程 一 吸收流程的确定二 填料的选择三 基础物性数据整理四 物料衡算五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六 填料层压降计算七 塔内辅助装置的选择和计算 参考资料 贾绍义 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传递与单元操作课程设计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向高年级同学借阅 匡国柱 史启才主编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1 填料支承结构的设计涂伟平 陈佩珍 程达芬编 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103 106 2 填料塔附属设备的设计E E 路德维希编 化工装置实用工艺设计 第2卷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321 329 3 制图标准魏崇光 郑晓梅主编 化工工程制图 化工制图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10 14 66 71 刘雪暖 汤景凝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山东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 112 121 4 丙酮 水相平衡常数汤金石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210 5 容器法兰的选择董达勤主编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324 325 6 填料塔附属设备的设计汤金石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225 233 7 扩散系数的计算刘光启 马连湘 邢志有主编 化工物性算图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694 695 7128 吸收塔的设计匡国柱 史启才主编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过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49 299 9 填料塔内件的计算王树楹主编 现代填料塔技术指南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8 163 201 10 填料塔结构的设计刘雪暖 汤景凝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山东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 92 106 11 筒体和封头的设计魏崇光 郑晓梅主编 化工工程制图 化工制图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183 196 用例题说明计算过程 例 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5 后送入填料塔中 用20 清水洗涤以除去其中的SO2 入塔的炉气流量为2400m3 h 其中SO2的摩尔分率为0 05 要求SO2的吸收率为95 吸收塔常压操作 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 吸收温度基本不变 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 一 设计流程的确定 根据气 液两相流动方向的不同 分为逆流操作和并流操作两类 工业上常采用逆流操作 除了少数情况只需单独进行吸收外 一般需对吸收后的溶液继以脱吸 使溶剂再生 循环使用 因此 除了吸收塔以外 还需与其他设备一道组成一个完整的吸收 脱吸流程 洗油脱除煤气中粗苯流程简图 吸收塔过程的原则流程 1 吸收塔 2 富液泵 3 贫液泵 4 解吸塔 小结 根据题目条件 采用清水做吸收剂 为提高传质效率 选用逆流吸收 采用单塔吸收 部分溶剂循环的吸收流程 二 填料的选择 长期的研究 开发出许多性能优良的填料 如图是几种填料的形状 拉西环 鲍尔环 阶梯环 环 按填料结构及其使用方式可以分为散堆填料和规整填料 1 填料的几何特性 比表面积单位体积填料的填料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以a表示 其单位为m2 m3 填料的比表面积愈大 所提供的气液传质面积愈大 因此 比表面积是评价填料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空隙率单位体积填料中的空隙体积称为空隙率 以 表示 其单位为m3 m3 或以 表示 填料的空隙率越大 气体通过的能力越大且压降低 因此 空隙率是评价填料性能优劣的又一重要指标 1 填料的几何特性 填料因子填料的比表面积与空隙率三次方的比值 即a 3 称为填料因子 以 表示 其单位为1 m 填料因子分为干填料因子与湿填料因子 填料未被液体润湿时的a 3称为干填料因子 它反映填料的几何特性 填料被液体润湿后 填料表面覆盖了一层液膜 a和 均发生相应的变化 此时的a 3称为湿填料因子 它表示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 值越小 表明流动阻力越小 2 填料的性能评价 填料性能的优劣通常根据效率 通量及压降三要素衡量 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 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 气液分布越均匀 表面的润湿性能越好 则传质效率越高 填料的空隙率越大 结构越开敞 则通量越大 压降亦越低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九种常用填料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得出如下表所示的结论 3 填料种类的选择 填料种类的选择要考虑分离工艺的要求 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传质效率要高一般而言 规整填料的传质效率高于散装填料 2 通量要大在保证具有较高传质效率的前提下 应选择具有较高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的填料 3 填料层的压降要低 4 填料抗污堵性能强 拆装 检修方便 4 填料规格的选择 填料规格是指填料的公称尺寸或比表面积 散装填料规格的选择工业塔常用的散装填料主要有DN16 DN25 DN38 DN50 DN76等几种规格 同类填料 尺寸越小 分离效率越高 但阻力增加 通量减少 填料费用也增加很多 而大尺寸的填料应用于小直径塔中 又会产生液体分布不良及严重的壁流 使塔的分离效率降低 因此 对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要有一规定 一般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的比值D d应大于8 4 填料规格的选择 2 规整填料规格的选择工业上常用规整填料的型号和规格的表示方法很多 国内习惯用比表面积表示 主要有125 150 250 350 500 700等几种规格 同种类型的规整填料 其比表面积越大 传质效率越高 但阻力增加 通量减少 填料费用也明显增加 选用时应从分离要求 通量要求 场地条件 物料性质及设备投资 操作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 使所选填料既能满足技术要求 又具有经济合理性 应予指出 一座填料塔可以选用同种类型 同一规格的填料 也可选用同种类型不同规格的填料 可以选用同种类型的填料 也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填料 有的塔段可选用规整填料 而有的塔段可选用散装填料 设计时应灵活掌握 根据技术经济统一的原则来选择填料的规格 5 填料材质的选择 填料的材质分为陶瓷 金属和塑料三大类 1 陶瓷填料陶瓷填料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及耐热性 陶瓷填料价格便宜 具有很好的表面润湿性能 质脆 易碎是其最大缺点 在气体吸收 气体洗涤 液体萃取等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 2 塑料填料塑料填料的材质主要包括聚丙烯 PP 聚乙烯 PE 及聚氯乙烯 PVC 等 国内一般多采用聚丙烯材质 塑料填料的耐腐蚀性能较好 可耐一般的无机酸 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其耐温性良好 可长期在100 C以下使用 塑料填料质轻 价廉 具有良好的韧性 耐冲击 不易碎 可以制成薄壁结构 它的通量大 压降低 多用于吸收 解吸 萃取 除尘等装置中 塑料填料的缺点是表面润湿性能差 但可通过适当的表面处理来改善其表面润湿性能 5 填料材质的选择 3 金属填料金属填料可用多种材质制成 选择时主要考虑腐蚀问题 碳钢填料造价低 且具有良好的表面润湿性能 对于无腐蚀或低腐蚀性物系应优先考虑使用 不锈钢填料耐腐蚀性强 一般能耐除Cl 以外常见物系的腐蚀 但其造价较高 且表面润湿性能较差 在某些特殊场合 如极低喷淋密度下的减压精馏过程 需对其表面进行处理 才能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钛材 特种合金钢等材质制成的填料造价很高 一般只在某些腐蚀性极强的物系下使用 一般来说 金属填料可制成薄壁结构 它的通量大 气体阻力小 且具有很高的抗冲击性能 能在高温 高压 高冲击强度下使用 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小结 对于水吸收SO2的过程 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 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填料中 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三 基础物性数据整理 1 液相物性数据2 气相物性数据3 气液相平衡数据 液相物性数据 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 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得 20 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粘度 表面张力 S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2 气相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空气的粘度 查手册得20 空气的粘度为 查手册得S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3 气液相平衡数据 由手册查得 常压下20 时S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相平衡常数为 溶解度系数为 四 物料衡算 求最小液气比 1 物料衡算与吸收操作线方程2 吸收剂用量对操作线的影响3 最小液气比 1 物料衡算与吸收操作线方程 或 操作线方程 2 吸收剂用量对操作线的影响 3 最小液气比 由图解得若则或所以操作液气比 进塔气相摩尔比 出塔气相摩尔比 进塔惰性气相流量 该过程属低浓度吸收 平衡关系为直线 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 即 对于纯吸收过程 进塔液相组成为 取操作液气比为 五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 填料塔塔径的计算1 1泛点气速的计算1 2塔径的计算及校核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2 1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2 2气相总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 填料塔塔径的计算 填料塔的直径D与操作空塔气速u及气体体积流量Vs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式中 D 塔径 m Vs 气体体积流量 m3 s u 操作空塔气速 m s 1 1泛点气速的计算 液泛气速为操作气速的最大极限速度 所以操作气速必须小于液泛气速 一般取操作气速为液泛气速的50 80 即泛点率 操作气速与液泛气速的比值 约为0 5 0 8 若泛点率小 操作气速小 压力降小 能耗低 操作弹性大 但塔径增大 设备投资高 生产能力低 同时不利于气 液充分接触 致使分离效率低若泛点率取值过大 压力降大 能耗多 且操作不平稳 难以控制 分离效果更差 因此 泛点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大多数情况下 泛点率应选在0 6 0 8之间 1 散堆填料泛点气速的计算 常用埃克特 Eckert 泛点气速关联图进行计算 该关联图是以X为横坐标 以Y为纵坐标进行关联的 其中 式中 提示 实验填料因子的选取见设计教材p140 141 Ecket泛点关联图 2 规整填料泛点气速的计算 参考文献 匡国柱 史启才主编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 263 265图书馆有 本例中 气相质量流量为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 即Eckert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 查图5 21得 查表5 11得 取 1 2塔径的计算及校核 塔径的计算 塔径的圆整 单位 mm 圆整后D 1200mm 1 泛点率校核 2 填料规格校核 3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是指单位时间 单位塔截面上液体的喷淋量 其计算式为 式中 U 液体喷淋密度 m3 m2 h Lh 液体喷淋量 m3 h D 填料塔直径 m 为使填料能获得良好的润湿 塔内液体喷淋量应不低于某一极限值 此极限值称为最小喷淋密度 以Umin表示 式中 Umin 最小喷淋密度 m3 m2 h LW min 最小润湿密度 m3 h at 填料的总比面积 m2 m3 散装填料最小喷淋密度计算公式 最小润湿速率是指在塔的截面上 单位长度的填料周边的最小液体体积流量 其值可由经验公式计算 也可采用一些经验值 对于直径不超过75mm的散装填料 可取最小润湿速率 LW min为0 08m3 m h 对于直径大于75mm的散装填料 可取 LW min为0 12m3 m h 对于规整填料 其最小喷淋密度可从有关填料手册中查得 设计中 通常取Umin 0 2 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采用传质单元数法计算 其基本公式为 2 1气相总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计算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有三种方法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此方法适用于平衡线为直线时的情况 其解析式为 Y1 Y1 Y1 为塔底气相传质推动力 Y1 为与X1相平衡的气相摩尔比 Y1 mX1 Y2 Y2 Y2 为塔顶气相传质推动力 Y2 为与X2相平衡的气相摩尔比 Y2 mX2 2 脱吸因素法此方法适用于平衡线为直线时的情况 其解析式为 式中为脱吸因数 为方便计算 以S为参数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 在半对数坐标上标绘上式的函数关系 得到右图所示的曲线 此图可方便地查出值 3 图解法此方法适用于平衡线为曲线时的情况 此例采用 脱吸因素法 求解 脱吸因素为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2 1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普遍采用修正的恩田 Onde 公式求取 修正的恩田公式只适用于u 0 5uF的情况 当u 0 5uF时 需按p144的公式进行校正 本例题计算过程略 计算的填料层高度为Z 6m 对于散装填料 一般推荐的分段高度为 六 填料层压降计算 散装填料的压降值可由埃克特通用关联图计算 先根据气液负荷及有关数据 求出横坐标值 再根据操作孔塔气速u及有关物性数据 求出纵坐标值 通过作图得出交点 读出交点的等压线数值 即得到每米填料层压降值 Ecket泛点关联图 七 塔内辅助装置的选择和计算 1液体分布器2填料塔附属高度3填料支承板4填料压紧装置5液体进 出口管 6液体除雾器7筒体和封头8手孔9法兰10液体再分布装置 1液体分布器 匡国柱 第六章吸收过程工艺设计第三节填料塔的工艺设计四 液体初始分布器工艺设计 p215 第九章塔设备的机械设计第三节填料塔结构设计一 液体分布器 p317 2填料塔附属高度 匡国柱 第六章吸收过程工艺设计第三节填料塔的工艺设计三 填料塔高度的计算 p215 3填料支承及压紧装置 匡国柱 第六章吸收过程工艺设计第三节填料塔的工艺设计八 填料支承及压紧装置 p222 第九章塔设备的机械设计第三节填料塔结构设计三 填料支承板 p321 栅板 优点是结构简单 造价低 缺点是栅板间的开孔容易被散装填料挡住 使有效开孔面积减小 4填料压紧装置 填料压紧和限位装置安装在填料层顶部 用于阻止填料的流化和松动 前者为直接压在填料之上的填料压圈或压板 后者为固定于塔壁的填料限位圈 5液体进 出口管 匡国柱 第四章列管换热器零 部件的工艺结构设计第一节列管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