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第一节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第三节旅游景区绿化管理第四节旅游景区卫生管理第五节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方法 第二节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A 旅游景区容量概述 B 旅游景区容量的量测 C 旅游景区容量的应用 教学目的 理解旅游景区容量的基本概念 掌握旅游景区容量的量测方法 了解旅游景区容量的应用 重点 难点 重点 旅游景区空间容量量测方法难点 旅游景区生态容量的量测方法 新闻链接 2003年 十一 黄金周期间 故宫日均接待8万人次 达到其最大容量的133 涨价控制客流 2004年11月30日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召开关于调整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听证会 北京故宫 天坛 颐和园 八达岭长城 定陵 长陵等景点门票纷纷涨价 其中 故宫淡季门票价格从每张40元调整为80元 旺季每张60元调整为100元 以上景区涨价的理由之一是控制客流 减轻景区压力 保护世界遗产 思考 故宫涨价是控制客流的有效办法吗 后续报道 2011年10月2日 故宫单日游客突破127800人 突破此前发布的 故宫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每日游客人数固定在8万人次 的规定 2012年10月2日这一纪录被刷新 截至下午4时止票 共有18万余人挤入故宫 案例2陕西反思游客被捅伤事件 时间 2012年10月2日晚22时30分许 地点 陕西省华阴市华山景区 事件 内蒙籍游客董立文及妻王娇在华山景区东山门停车场被人用刀捅伤 送往华阴市人民医院救治 案例2续 2001年4月8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 在陕西华阴市玉泉院南门通往华山主景区的陇海铁路人行涵洞内 因人员拥挤 踩踏挤压发生特大伤亡事故 造成17人死亡 A旅游景区容量概述 一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旅游景区容量研究现状 二 一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环境容量的定义 旅游景区容量的定义 旅游景区容量的分类 一 环境容量的定义 环境容量 CarryingCapacityofEnvironment 比利时数学生物学家P E 弗胡斯特1838年首次提出 他认为 生物种群在环境中可利用的食物量有一个最大值 种群增长越接近这个极限值 增长速度越慢 直到停止增长 这个极限值在生态学中被定义为环境容量 1920年 美国学者将其应用到人口研究中 1968年 美国学者哈丁在 公地的悲剧 理论中 将其应用于经济学中 公地的悲剧 公地的悲剧 哈丁假设 有一个牧民们共同所有和进入免费且没有限制的牧场 牧场是公有的 牲畜是私有的 每个牧民都为了使个人的近期利益最大化 尽量增加自己的牲畜数量 于是 公地的悲剧发生了 超过载畜量的牲畜会使草场退化 直至毁灭 启示 运用与他人共同享有的资源 公地 以谋求个人眼前最大利益的行为 有害于全社会未来的集体福利 二 旅游景区容量的定义 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定义 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目的地居民承载能力 目的地社会经济承载能力等 从旅游者的角度定义 从旅游者的心理感应程度角度进行定义 综合定义 旅游景区容量 tourismcarryingcapacity 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 旅游景区在某一时间段内 其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的极限值 三 旅游景区容量的分类 旅游地空间容量 一定时段内 旅游地的空间面积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 旅游地设施容量 旅游地各种旅游设施所能容纳的游人量 旅游地生态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容量 旅游者心理容量 旅游目的地居民在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 旅游者旅游时在不影响感受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忍的拥挤程度 旅游景区容量 案例 台湾嘉义浪漫萤火虫之旅 旅游地生态容量 又称环境生态承载力 包括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 旅游生态承载力 旅游地生态保持平衡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 二 旅游景区容量研究现状 国外旅游景区容量研究进展 国内旅游景区容量研究进展 一 国外旅游景区容量研究进展 莱佩奇 Lapage 1963年提出旅游景区容量概念 1978 1979年 WTO在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出旅游承载容量概念 90年代 旅游景区容量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由于旅游景区容量测量难度大 没有令人信服的成果出现 处于探索阶段 国内旅游景区容量研究进展 赵红红1983年首次提出了旅游景区容量问题 崔凤军1995年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和运算模式 1996 2012年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容量的测算方法与个案验证 如从旅游生态足迹法 碳足迹等 硕士学位论文368篇 期刊论文1000多篇 虽然旅游景区容量处于探索阶段 但是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已列入国家旅游管理规定 B旅游景区容量的量测 一 基本空间标准 旅游景区容量的计算公式 旅游景区容量的量测 二 三 一 基本空间标准 定义 又称单位规模指标 是指单位利用者 人或人使用的载体 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获得途径 通过对旅游者对于同一利用场所的拥挤与否和满意程度的多次调查获得 主要方法 航空摄影法 问卷法 统计法 影响基本空间标准的因素 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类型 常见旅游景区的旅游空间标准 常见的旅游景区基本空间标准表 二 旅游景区容量的计算公式 基本空间标准 旅游区游览面积 合理容量 合理容量 瞬时允许的游人量 即时点旅游景区容量 旅游区游览面积 基本空间标准 周转率 游览地每日平均接待游人批数 日可游时间 游客平均逗留时间 日旅游景区容量 合理容量 周转率 年旅游景区容量 全年可游天数 日旅游景区容量 三 旅游景区容量的量测 旅游地空间容量 旅游地设施容量 旅游地心理容量 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地综合容量 一 旅游地空间容量 面积法 公式 C 极限日容量 T 每日开放时间 To 游人平均逗留时间 A 游览面积 Ao 基本空间标准 天游峰顶景点旅游容量 线路法 公式 B 面积或长度 Bo 基本空间标准 武夷山九曲溪容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 例题 武夷山天游峰顶景区容量 天游峰顶游览面积500 基本空间标准25 人 每日可游时间12小时 游人在岱顶平均逗留时间0 5小时 用面积法计算武夷山天游峰顶的日极限容量 天游峰顶的日极限容量 500 25 12 0 5 4800 人次 线路法 如果游人的旅游活动只是在一定的通道上完成 旅游景区容量的量测则应采取线路法 计算公式 E 基本通道旅游景区容量 B Bo T To 基本通道长度 人均最低占用游道长度 每日开放时间 人均每次通过游道的时间 天游峰游步道长1km 假设人均最低占用游道长度为5m 人 每日的开放时间为12小时 游人游览该线路平均需要1小时 请计算该线路的日极限容量 游步道日极限容量 1000 5 12 1 2400 人次 例题 武夷山九曲溪漂流旅游日容量 九曲溪全长8000m 每张竹筏乘坐6人 竹筏与竹筏之间的安全距离为50m 九曲溪一天开放6小时 每次游程2小时 按照游人在武夷山平均逗留3天计算 武夷山的日极限旅游景区容量应该是多少 九曲溪日极限容量 8000 50 6 6 2 2880 人次 思考 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 为什么只开放三大景点 为什么武夷山投资5000万开发云河漂流 二 旅游地设施容量 计算公式 C 旅游区设施总容量 Ci 旅游区内某一设施全部容量 Xi 旅游设施瞬时容量 Yi 该旅游设施的日周转率 我国宾馆 休疗养院各类设施的日周转率取0 4 三 旅游地心理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 又称旅游感知容量 游客在某一地域进行旅游时 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 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由于影响游客个人空间的因素复杂多样 很难有一个使所有旅游者都满意的个人空间值 在现实中 多取旅游者平均满足程度达到最大时的个人空间值 旅游心理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旅游空间容量相同 只是所取基本空间标准不一样 四 旅游生态容量 定义 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地容纳旅游活动量的限定值 旅游活动直接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严格管理而予以控制 限制或者基本杜绝 因此 旅游地生态容量的测定因子主要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旅游污染物的能力 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出的污物总量 1 旅游生态容量的量测模型 2 扩展性旅游生态容量的量测模型 1 旅游生态容量的量测模型 Fo 日生态容量 Pi Si Ti 旅游者1天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 自然生态环境净化吸收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 各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时间 生态容量的测定 最重要的是确定每位游客1天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量和自然环境净化吸收各种污染物量两个参数 这两个参数会随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地所处的区域自然环境而不同 2 扩展性旅游生态容量的量测模型 绝大多数旅游地都需要对污染物进行人工处理 在用人工方法处理旅游污染物的情况下 旅游地的容量明显扩大 即扩展性旅游生态容量 F 扩展生态日容量 Qi 人工每天处理第i种污物数 中国北方观赏型旅游地游客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量 五 旅游地综合容量 旅游地综合容量由该地的旅游空间容量 生态容量 设施容量 经济容量中的某一两个因素所决定 一般取其指标中的低限 T 旅游地容量 Di 第i个旅游景区容量 Si 第i个旅游景点容量 Ri 第i个景区内道路容量 C 非活动区接纳游人量 C旅游景区容量的应用 一 影响旅游景区容量的因素 旅游饱和与超载 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运用 在旅游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二 三 四 一 影响旅游景区容量的因素 旅游地景区的绝对空间规模 绝对空间面积与旅游景区容量成正比 对经常超载的旅游地 可扩大其空间面积 旅游地景区的相对空间规模 旅游地景区的功能空间规模 旅游地基础设施和专门设施的规模 任何一种旅游设施的容量过小都会成为旅游区的 瓶颈 使整个旅游区的容量变小 旅游地景区的相对空间规模 旅游景区相对空间规模 即可供游览的空间 旅游区内并非所有地方都能供游人游览 如悬崖 峭壁 深谷等 因此 相对空间面积的大小更能决定一个旅游区旅游景区容量的大小 增加相对空间面积的方法 合理布局景点 增加景点规模 合理安排游线 旅游地景区的功能空间规模 不同旅游功能的基本空间标准 观光 娱乐 基本空间标准高 实际旅游景区容量小 受线路制约 原因 无参与性 基本空间标准低 实际旅游景区容量大 规划应用 通过增加娱乐空间的建筑规模来达到增加旅游地容量的目的 二 旅游饱和与超载 旅游饱和 旅游地域和场所 旅游景点 景区 旅游地 旅游区域 旅游设施 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了其极限容量 旅游超载 旅游地超出极限容量值 旅游超载必然导致旅游污染或拥挤 类型 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空间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的饱和与超载 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周期性饱和与超载 季节性饱和与超载 它源于人类社会活动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自然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由于旅游地或其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 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造成的超载 偶发性饱和与超载造成的环境影响易于消除 周期性饱和与超载造成的环境影响严重 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 旅游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超载状态 多发生在大城市内或城市郊区 文化古迹景区 人造景区 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旅游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饱和与超载 周期性饱和与超载 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即属此类 是旅游饱和与超载的主体 空间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的饱和与超载 旅游地的局部性饱和与超载 部分景区承受的旅游活动量已超出景区容量 而另外的景区并未饱和 由于表面上旅游流量并未达到旅游地容量值 局部性饱和与超载对于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虚假性 旅游地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 所有景区和设施承受的旅游活动量皆已超出各自的容量值 三 容量在旅游规划的运用 在旅游规划开发中加强旅游景区容量意识 不能随意提高旅游景区容量指标 对旅游热点景区的超载问题 或者通过就近规划开发新景点进行分流 或者尽快解决制约旅游景区容量的瓶颈问题 如交通卡口问题 四 容量在旅游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分流旅游客源 降低旅游客源的地理集中性 正确把握旅游推销的时机和力度 在旅游条件尚不完善的时候 不宜进行大规模宣传 制定防止旅游超载的预案 妥善解决发展旅游业和当地居民间的矛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吸收当地居民在旅游业中就业 减轻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 旅游客流分流措施 旅游客源分流措施 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淡旺季 在旅游淡季举办大型活动 及时发布旅游信息 分流部分客源 控制旅游地交通 限制客流量 在旅游热点地区附近开辟新景区 点 分流 限量发售旅游区门票 控制区内人数 思考 如何让世博排队更人性化 50 返回 作业与思考 1 试述旅游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 2 试述基本空间标准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 简述旅游心理容量与旅游资源合理容量的关系 4 举例说明如何测量某一旅游地域的旅游资源容量 5 简述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生态容量的概念 第一节旅游景区环境问题 1 旅游景区环境的问题2 旅游景区环境概念的界定3 旅游环境的作用 旅游景区环境的概念 环境的定义 影响某一中心物的因素总和 环境保护法 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确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 包括大气 水 海洋 土地 矿藏 森林 草原 野生动物 自然古迹 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 旅游景区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旅游景区环境 指在景区范围内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 含自然旅游资源在内 还包括了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感应氛围环境以及人文旅游资源等人文社会经济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务信息咨询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巷道掘进培训课件
- 2025年春运出行预测分析报告
- 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课件
- 屋面拆除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小麦春季管理课件
- 知识产权担保借款协议
- 专业物流公司特种车辆驾驶员合同样本
- 出租车车辆二手交易平台服务合同
- 上海房产交易资金监管合同
- 《测绘基础》课件(共八个任务)
- 物业轮岗活动方案
- 医院医疗服务培训
- 中国大麻酚油(CBD油)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高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中医院依法执业管理制度
- 广西b证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 JG/T 463-2014建筑装饰用人造石英石板
- DB32/T 3946-2020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
-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个人理财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