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一章钙 磷 镁和微量元素检验 2 钙 磷 镁 钙 磷在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氧 碳 氢 氮而居第五 六位 镁含量约居第十一位 微量元素 traceelements 指含量占体重0 01 g g 以下 每天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3 本章内容概要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钙 磷 镁和微量元素测定 4 第一节概述 一 钙 磷代谢及调节 一 含量与分布钙是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 占体重的1 5 2 总量约700 1400g 其次是磷 占体重0 8 1 2 总量约400 800g 99 以上的钙和85 以上的磷是以羟磷灰石形式沉积于骨 牙 5 人体内钙 磷的分布 6 二 钙的吸收与排泄吸收 在pH较低的小肠上段 钙的吸收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每增加10岁减少5 10 婴儿吸收率可达50 以上 儿童40 成人20 左右 故老人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7 影响食物中钙吸收的因素 活性维生素D钙盐在肠道的溶解状态乳糖 乳酸和一些氨基酸食物中的植酸 草酸食物中钙磷比例 8 排泄 肠道 食物中未吸收的钙和肠道分泌的钙 占人体每日摄入钙总量的80 肾脏 经肾排泄的钙占体内总排钙量的20 但尿中钙的排泄量随血液中钙浓度的变化而增减 在调节体内钙平衡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途经 9 三 钙的代谢 总钙 细胞内钙 细胞外钙 储存钙线粒体 肌浆网和内质网 90 结合钙 离子钙 细胞胞浆 钙与血钙 其他体液 10 许多酶的辅助因子可抑制维生素D3羟化酶的活性 对磷代谢调节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参与成骨作用增强心肌收缩 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 生理功能 11 部位 主要在小肠上段 空肠 磷的吸收较钙容易 主动吸收 吸收 影响食物中磷吸收的因素 食物中有过多的钙 镁离子存在时 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 70 排泄量与血液中磷酸盐浓度呈正比 对磷排泄的调节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来完成的 PTH 排泄 四 磷的代谢 12 磷的分布 总磷 细胞内磷磷酸盐形式与有机物结合 有机磷磷脂无机磷 主要 磷酸氢盐和磷酸二氢盐 细胞外磷 血磷 13 生理功能 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 维持膜功能 参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参与糖 脂类 蛋白质代谢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及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和代谢调控中发挥作用构成血液的缓冲体系 HPO42 H2PO4 是细胞内及骨矿化所需磷酸盐的来源 14 1 甲状旁腺素 PTH 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84肽 促进溶骨作用 促进间充质细胞转化成破骨细胞 抑制破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 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抑制磷的重吸收 2 降钙素 CT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32肽 与PTH拮抗 促进成骨作用 抑制间充质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 促进破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 抑制肾小管对钙 磷的重吸收 3 维生素D3 VitD3 1 25 OH 2D3促进肠道对钙 磷的吸收 促进肾小管对钙 磷的重吸收 协同PTH促进溶骨 五 钙 磷代谢的调节 15 三种激素对钙 磷代谢的调节 升高 显著升高 降低 16 六 钙和磷代谢紊乱 1钙代谢异常 表现为血浆总钙和 或游离钙水平下降或升高 低钙血症血浆蛋白浓度正常时 血钙低于2 10mmol L 或血浆Ca2 低于1 12mmol L时 称为低钙血症 存在低清蛋白血症时 评价低钙血症时一定要考虑血浆清蛋白水平 使用经血浆清蛋白校正后的校正钙浓度 即 校正钙 mmol L 总钙 mmol L 0 02 47 清蛋白浓度g L 17 原因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维生素D代谢障碍 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低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对于神经肌肉 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对于骨骼 儿童表现为佝偻病 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 骨质疏松等对于心血管系统会导致传导阻滞 18 高钙血症 当血钙浓度大于2 75mmol L时 称为高钙血症 原因 恶性肿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1 25 OH 2 D3作用过强 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对于神经肌肉 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对于消化系统 常有食欲减退 便秘等现象对于肾脏 早期表现为浓缩功能受损对于心血管系统 可使心肌兴奋性增加 19 2磷代谢异常 磷代谢异常表现为血浆中无机磷水平下降或升高 低磷血症血磷浓度低于0 97mmol L时为低磷血症病因 肠道吸收减少 磷向细胞内转移 肾脏丢失临床症状 细胞内ATP生成减少 红细胞内2 3 二磷酸甘油含量降低所引起 高磷血症血磷浓度成人高于1 62mmol L 儿童高于2 10mmol L时为高磷血症 病因 肾脏排磷减少 摄入过多 磷向细胞外转移 20 二镁代谢及其平衡紊乱 总镁 细胞外镁 1 细胞内镁 99 离子镁 55 白蛋白结合镁 30 其他 与柠檬酸盐 碳酸氢盐 磷酸盐等阴离子形成复合物 镁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含镁量约24g 其中50 60 存在于骨骼中 其余存在于软组织中 分布 含量仅次于钾 21 血镁血浆镁的浓度约0 67 1 23mmol L 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 离子镁55 血镁碳酸氢镁 柠檬酸镁 磷酸镁等15 蛋白结合镁30 发挥生理作用的是离子镁 22 吸收与排泄食物镁含量丰富 人体每天需要量300 350mg 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 吸收率只有30 40 吸收率与肠腔中镁的含量成反比 体内镁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 镁的生理功能1 作为酶的辅助因子体内约300种酶的辅助因子是Mg2 2 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Mg2 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23 镁代谢紊乱 低镁血症 当血浆镁浓度低于0 67mmol L时 称为低镁血症 通常伴有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 血浆镁浓度高于1 04mmol L时 称为高镁血症 高镁血症 24 三微量元素与疾病 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有铁 Fe 锌 Zn 铜 Cu 锰 Mn 钴 Co 铬 Cr 钼 Mo 镍 Ni 硒 Se 碘 I 钒 V 锡 Sn 氟 F 硅 Si 等14种 有害的微量元素铋 Bi 铍 Be 镉 Cd 汞 Hg 铅 Pb 铝 Al 等 微量元素 含量占体重0 01 以下 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体内含量极低 但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 25 1 必需微量元素的共同特征 多数为金属元素多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居于前部位置且有高度生物活性及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能力各种微量元素间有相互影响 拮抗或协同作用 26 2 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 分布及生理功用 含量 分布 27 生理功用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铁 铜 锌 锰 钴 碘等 作为酶和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铁 铜 锌 锰 钴 碘等缺乏时可导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智力低下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铜 铁 锌 锰 铬等元素的缺乏或过量可引起内分泌功能失常 28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铁 铜 锌等缺乏时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对心血管疾病及创伤的影响适量的锌 锰 铬 硒等元素有利于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如食物中的锌 镉比与高血压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多种微量元素还能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故有利于创伤的愈合和疾病的恢复 29 当必需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 或者有害微量元素接触 吸收 贮积过多或干扰了必需的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 都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及生物化学过程紊乱而发生疾病 反之 当各种代谢过程失常 病变也会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运输 利用 贮存和排泄等各个环节产生影响 3 必需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 30 微量元素的功能与缺乏症 31 第二节钙 磷 镁和微量元素测定 一 钙的测定血钙测定方法很多 化学法 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 络合滴定 比色法 邻甲酚酞络合法 甲基麝香草酚蓝法 物理法 火焰光度法 ISE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血钙测定 32 临床应用的方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为主 1 离子钙的测定 影响因素 标本pH值的改变 添加剂 标本类型 迅速 简便 敏感性高 重复性好 参考范围 1 10 1 34mmol L 33 2 总钙测定 方法 滴定法 比色法 火焰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酶法等 决定性方法 ID MS 参考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常规方法 邻甲酚酞络合酮法 o CPC o CPC是一种金属络合染料 也是酸碱指示剂 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钙螯合生成紫红色螯合物 与同样处理的钙标准液比色 可求得血清钙的含量 参考范围 成人 2 03 2 54mmol L 儿童 2 25 2 67mmol L 34 二 血清磷的测定 人体内的磷元素尚不能直接测定 在临床化学实验室进行的无机磷测定实际上只是直接分析磷酸盐阴离子 H2PO4 HPO42 决定性方法 ID MS法参考方法 AAS法WHO推荐的常规方法 磷钼酸还原法测定方法还有酶法等 35 1 磷钼酸还原法 2 磷钼酸非还原法 标本中的磷酸盐与钼酸生成无色的磷钼酸 用还原剂将磷钼酸还原成蓝色复合杂聚物钼蓝 620nm进行比色分析 临床实验室较多采用 血清中无机磷在酸性溶液中与钼酸铵作用形成的磷钼酸铵杂聚化合物 在340nm或325nm波长的吸光度值与无机磷含量成正比 与标准品比较可计算出标本无机磷含量 适用于微量无机磷的测定 3 酶法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PNP 和黄嘌呤氧化酶 XOD 偶联并以过氧化物酶 POD 为指示剂的方法 可用于常规标本的自动分析 参考范围 0 6 1 6mmol L 36 三 血清镁的测定血清镁的测定包括总镁和离子镁 总镁的测定比色法 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是推荐的常规测定方法酶法AAS法 参考方法ID MS法 决定性方法 离子镁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酶法 37 四 微量元素铁的测定 ID MS法 中子活化法 AAS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 溶出伏安法等 铁的作用 一是用于合成血红素进而合成血红蛋白 铁是血红蛋白的中心 而血红蛋白可结合氧并载运至各细胞以供吸收和代谢的需要 铁同时也是构成肌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二是合成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参与细胞氧化 38 一般血浆中的运铁蛋白只有25 30 被铁饱和 与未饱和的转铁蛋白全部结合所需的铁量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UIBC 血液中所有的运铁蛋白全部结合所需的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 TIBC UIBC和TIBC 铁饱和度 铁饱和度 100 铁的分布 血红蛋白 70 肌红蛋白 5 含铁卟啉辅基的酶 1 贮存铁 24 血浆 清 铁 0 1 主要以Fe3 形式与运铁蛋白结合 总铁结合力 血清铁 39 血清铁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是测定血清铁的主要方法 首先使铁在酸性环境中与运铁蛋白分离 然后加入强还原剂使Fe3 还原成Fe2 常用的还原剂有肼 抗坏血酸 盐酸羟铵 巯基乙酸等 铁被还原后 再用一种能与铁络合的显色剂络合Fe2 进行比色测定 参考范围 1 血清铁男11 6 31 3 mol L 女9 0 30 4 mol L 2 血清总铁结合力48 3 71 6 mol L 3 铁饱和度20 55 总铁结合力 TIBC 的测定 40 五 微量元素铜的测定 标本来源 血清 尿 头发 软组织等 测定方法 1 原子吸收光光度法 2 血清铜比色法 成年男性为11 22 mol L女性为12 6 24 4 mol L儿童为12 6 29 9 mol L 参考范围 生理作用 合成铜蓝蛋白 参与许多酶的组成 41 六 微量元素锌的测定 标本来源 血浆 尿 唾液和头发标本 测定方法 1 原子吸收光光度法 2 分光光度法 参考范围 成人血清锌为9 0 20 7 mol L 分布 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内 以视网膜 胰腺及前列腺含锌较高 42 微量元素是一个新兴学科 检测微量元素无论从采样到测试前处理到测试直到结果分析都需专业人士来操作 步骤相当复杂 污染严重 且出结果时间长 这也正是医院在人体微量元素检测方面无法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43 目前我国的各级医疗保健单位 尤其是妇幼保健单位 儿童医院 综合医院等 已经将人体元素 铅 锌 铜 钙 镁 铁等 检测作为常规项目 44 一传统的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分子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 中子活化分析法 生化法 电化学分析法等 但在临床医学上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为生化法 电化学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这几种 45 生化法 锌原卟啉法 双硫腙法 其它比色法等 的特点 用血量较大需要前处理 操作复杂 澄清血清耗时长检测血清 而血清受近期饮食等因素影响极大 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心设计2025年经济法考试题目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知识点与实际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整流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搭接短端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排烟阀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护理点或快速检测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卫生资格考试应试者提分方法与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考试临床知识与试题答案
- 经济法的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紫菜养殖收购协议书
- 预算管理系统说明书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 GB/T 15108-2017原糖
- 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 新疆理工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7名行政教辅人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PPT
- 增值税转型改革及增值税条例课件
- 挖掘机司机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大全(600题版)
- 穿支动脉梗死的病因和机制课件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