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繁荣的唐文化 2.doc_第1页
空前繁荣的唐文化 2.doc_第2页
空前繁荣的唐文化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 前 繁 荣 的 唐 文 化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唐代文学无疑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唐代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唐诗在艺术创造上已臻于极境,而且还因为唐代文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整个唐代社会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士人心态的演变史。也就是说,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唐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下的文人心态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一)唐代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达,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基础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唐朝建立之后,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一方面通过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大规模兴修水利,特别是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对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贞观四年(630 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全国户口大幅增长,垦田面积大量增加,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经济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唐朝相对稳定的社会形势也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滋润的土壤,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了唐代繁荣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设置州县,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乡村实行乡里制,并且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全国社会稳定。特别是唐太宗时唐律的制定,也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 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为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较为平等的竞争的机会,这就调动了学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正是这种现在看来束缚人类自由思考的科举考试,间接地推动了当时青年的努力学习,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唐文化的全面繁荣。在思想文化上,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自从唐高祖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观点,以后的君主大多循此思维趋势,打破了以往“独尊儒术”的社会格局,实行多元化的文化政策。整个唐朝时期除唐武宗毁佛外,其余大都奉行三教并立的政策,三教也从互相贬低发展到互相补充、互相融合。正是这种三教并重、兼而用之的文化政有力地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的相互吸收和融合,还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各种学术思想和外来宗教在唐代都得到了自由发展。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则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三) 唐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唐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唐朝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维护边疆的安定团结。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入唐朝,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四) 唐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当时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代对外广泛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五) 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唐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唐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因强盛而开放,因开放而更强盛。当然,在一个文化如此繁荣的时代一定会涌现出很多的文学家。在初唐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不满于当时注重形式的文风,倡导一种有骨气的刚健诗风,并将诗歌题材由宫廷转向市井、边塞、山水等,感情真挚,对校正当时的文风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王 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杨 炯的代表作:从军行、出塞。后来有山水田园诗派:他们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的诗歌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故又称王孟诗派。该诗派作家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居山林,对自然山水都有浓厚兴趣,他们或独立创作,或相互唱和,留下许多精美作品,故后人将他们归为一个诗派。如孟浩然的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 中唐时又有 1.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元稹、白居易等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们继承了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去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新乐府运动是一场著名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如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 2.古文运动: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他们要求摒弃今文,恢复散句单行的古文传统,并在文章中弘扬儒家之道,为现实服务。如柳宗元的代表作:江雪。 盛唐时有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魏晋、隋及唐初以来边塞诗的创作传统,以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多方面反映边塞生活,表现了巩固国防、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进取精神。诗歌反映了盛唐气象,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气势磅礴,乐观向上,描写生动、形象,风格雄浑豪放,富有艺术感染力,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如岑参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唐由盛转衰时期有大历十才子:活跃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的一群诗人,有卢纶、钱起、吉中孚、司空曙等十个人,他们的作品以场合与山水描写为主,形式上多用律诗,语言清丽,体现了唐代由盛转衰时期才子型文人的精神面貌和艺术追求。如卢纶的代表作:塞下曲。面对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