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会计信息稳健性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控制杨丹 王宁 叶建明摘要:本文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角度出发,以全面实施“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2001年为时间起点,通过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与投资支出的关系,证实在运营环境不利的条件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有减少投资支出的倾向。这说明稳健的会计具有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与此相反,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这一发现为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提供了经验支持。“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的规定可以有效杜绝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用会计方法解决过度投资问题的新角度,并且为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关键词:会计稳健性,资产减值准备,过度投资,转回,计提 Abstract: Based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we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asset writ-offs and investment expenditure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1 to 2005. And we prove that, in an adverse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companies that write-down assets are inclined to reduce their investment expenditure. This finding shows that conservative accounting can curb overinvestment. On the contrary, the reversal of long-lived asset write-offs lead to overinvestment. This finding provides emprical support to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of asset impairments, which doesnt permit to reverse asset write-offs. The regulation that long-lived asset write-offs are not permitted to be reversed can reduce overinvestment effectively.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methord to solve overinvestment problem with accounting methods, and strongly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Key words: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sset write-off, Overinvestment, Reversal, Write-down英文标题: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control on overinvestment of lised companies作者简介:杨 丹: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编:610074;电子邮箱:。王 宁: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电话电子邮箱:。叶建明:纽约市立大学Baruch学院会计系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讲座教授;电话:001-646-312-3193;电子邮箱:Jianming_Y。会计信息稳健性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控制* 本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机制和新股发行效率”(编号70672112)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编号NCET-06-0816)的资助,并得到财政部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培训项目和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项目支持。 杨丹1,王宁2,叶建明31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6100742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6100743纽约市立大学Baruch学院会计系,美国,NY10010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610074精品文档摘要:本文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角度出发,以全面实施“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2001年为时间起点,通过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与投资支出的关系,证实在运营环境不利的条件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有减少投资支出的倾向。这说明稳健的会计具有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与此相反,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这一发现为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提供了经验支持。“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的规定可以有效杜绝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用会计方法解决过度投资问题的新角度,并且为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关键词:会计稳健性,资产减值准备,过度投资,转回,计提 Abstract: Based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we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asset writ-offs and investment expenditure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1 to 2005. And we prove that, in an adverse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companies that write-down assets are inclined to reduce their investment expenditure. This finding shows that conservative accounting can curb overinvestment. On the contrary, the reversal of long-lived asset write-offs lead to overinvestment. This finding provides emprical support to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of asset impairments, which doesnt permit to reverse asset write-offs. The regulation that long-lived asset write-offs are not permitted to be reversed can reduce overinvestment effectively.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methord to solve overinvestment problem with accounting methods, and strongly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Key words: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sset write-off, Overinvestment, Reversal, Write-down1 引言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公司将其资金进行配置的活动。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司的价值能否最大化,进而影响到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司投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而关于会计方法如何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问题却鲜有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所谓会计稳健性,是指会计人员在确认收益(好消息)时对可验证性的要求较高,而在确认损失(坏消息)时对可验证性的要求则较低(Basu,1997)。正是由于这种对可验证性要求的差别,导致了损失和收益确认的非对称性,即会计人员对于损失要及时确认,而对于收益则要到有充分的证据时才可确认。作为会计确认与计量重要原则之一的会计稳健性是如何约束过度投资行为的呢?这主要在于会计稳健性所要求的对于损失的及时确认。首先,由于过度投资导致的损失要及时进行确认,经理人员将自己承担因过度投资造成损失的责任,而不能通过推迟确认这种损失将其责任转嫁给后任经理人员。因此,经理人员为避免受到因投资失败导致损失而带来的惩罚就会打消过度投资的念头。其次,及时确认损失还可能使公司会计指标无法达到债务契约的要求,这将促使债权人为保证本金的安全而加大对公司的监督力度,以避免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近十年来,我国的会计实务深受稳健性原则的影响,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不断扩大。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999年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扩大为四项,要求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和存货计提准备;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又进一步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新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至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已被扩大为八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采用“孰低法”,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充分体现了会计稳健性“不能确认任何不确定的收益,但要确认所有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资产和收益不可高估,负债和费用不可低估”的要求。由此可见,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着深刻的稳健性的烙印,是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既然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典范,那么它是否能够有效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呢?本文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角度出发,以全面实施“八项准备”的2001年为时间起点,通过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与投资支出的关系,发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合计数以及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数均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证实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确实具有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从而为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此外,针对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准则有关“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资产减值准则中的资产减值损失是指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我们还对四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投资支出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转回数均与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新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提供了经验支持,因为“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的规定可以有效杜绝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以会计稳健性可以约束过度投资的理论观点为依据,Bushman,Piotroski和Smith(2006)研究了公司投资规模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他们发现,在稳健性水平越高的国家中,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越强。众所周知,国与国之间存在很多制度因素的差别。特别是,他们的结果无法控制各个变量之间可能的内生性关系,使得他们的结果可能不成立。虽然Bushman,Piotroski和Smith(2006)在研究过程中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也指出了这是在他们的方法里面无法克服的问题。本文是国内首次将会计方法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通常情况下,会计目标被认为是真实地反映公司过去的业绩,从而使投资者可以据此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然而,在本文中,我们证实会计还具有其他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影响公司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而影响公司价值的增减。如果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公司将向着价值最大化的方向更进一步。本文采用了和Bushman,Piotroski和Smith(2006)不同的方法,利用在中国特有的计提数据详细披露,克服他们的结果的内生性问题,也克服不同国家的差别问题。因此,本文不仅确认了在中国的环境中会计稳健性对投资的影响,也为加深对会计稳健性对投资的影响的一般研究做出了贡献。2 文献回顾2.1 会计稳健性(Accounting Conservatism)会计稳健性在传统上被定义为不能确认不确定的收益,但是要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Bliss,1924)。Basu(1997)认为,会计稳健性是损失与收益确认的非对称性。由于会计人员在确认收益(好消息)时对可验证性的要求较高,而在确认损失(坏消息)时对可验证性的要求较低,因此,损失的确认比收益的确认更加及时。长期以来,稳健性原则对会计实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会计稳健性也曾一度遭到置疑,比如有人认为损失与收益确认的非对称性会使当期盈余被低估而使未来盈余被高估,从而使会计信息有失公允,但是,会计稳健性不仅没有因此消亡,反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会计稳健性产生并能够持续存在呢?Watts(2003)给出了四个主要的解释:公司契约,股东诉讼,税收和会计监管。第一,具有稳健性的会计报告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下的道德风险,比如约束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二,通常情况下,高估资产比低估资产更可能导致诉讼成本的产生。会计稳健性要求公司保守地报告其净资产,因而可以减少股东的诉讼成本。第三,会计稳健性要求及时确认费用而推迟确认收入,这可以减少公司当期的应税收入,进而减少其纳税支出;第四,会计稳健性可以减少准则制定者和会计监管者的政治成本。从以上四个解释可以看出,具有稳健性的会计信息将使其使用者受益匪浅。也正是由于会计稳健性如此重要的作用,有关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一时间硕果累累。Basu(1997)开创性地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会计稳健性的定义,Basu以公司股票的正、负市场收益率分别作为好、坏消息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会计盈余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会计盈余对负收益率(坏消息)的敏感性强于对正收益率(好消息)的敏感性。这一结果证实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稳健性特征。在此之后,Basu的研究方法被众多学者用于关于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Holthausen和Watts(2001)便运用该方法证明会计稳健性在会计准则制定之前就已存在。关于会计稳健性的时间序列特征,Basu(1997)发现在审计师法律责任高的时期,会计稳健性在增强;在审计师法律责任低的时期,会计稳健性不明显。Givoly和Hayn(2000)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在1950年至1998年的近五十年间有逐渐增强的趋势。Lobo和Zhou(2006)发现Sarbanes-Oxley法案颁布之后,美国上市公司操纵性应计项目发生了明显的减少且会计稳健性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Ahmed等人(2002)研究发现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关于股利分配政策的矛盾越大,公司越倾向于采用稳健性强的会计政策;并且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越强,其债务成本越低。这两个发现首次为会计稳健性在债务契约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此外,Pope和Walker(1999),Ball,Kothari和Robin(2000),Ball,Robin和Wu(2003)以及Bushman和Piotroski(2006)还研究了不同国家间会计稳健性的差异。国内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始于李增泉和卢文琳(2003)。他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敏感性强于对好消息的敏感性,并且正的盈余变化比负的盈余变化具有更强的持久性。这一结果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具有会计稳健性。赵春光(2004),陈旭东和黄登仕(2006)研究了我国会计稳健性的时间序列特征,他们都发现在1998年之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关于公司治理特征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孙铮,刘风委,汪辉(2005)发现债务比重高的公司相对债务比重低的公司而言,其会计政策选择更趋稳健,这说明债务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增强了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会受到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性质的影响。王毅春,孙林岩(2006)研究发现当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趋于一致时,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下降;当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很大时,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上升。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低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针对国内现有研究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会计稳健性特征的结论,李远鹏和李若山(2005)提出了置疑,并认为这种会计稳健性是亏损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因为他们发现当没有控制亏损公司时,会计盈余显示了一些稳健性的特征,但当控制了亏损公司后,会计盈余并没有表现出稳健性,而亏损公司却显示出了稳健性的特征。陈旭东,黄登仕(2006)也发现盈余水平高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水平较低;而盈余水平低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水平较高。2.2 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大量的研究表明,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过度投资的形成机制(Jensen和Meckling(1976),Jensen(1986),Myers(1984),Myers和Majluf(1984),Narayanan(1988),Heinkel和Zechner(1990)等等)。关于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Jensen(1986),Titman(1984),John和Senbet(1988),Heinkel和Zechner(1990)以及Stulz(1990)都认为负债可以减轻股东和经理冲突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McConnell和Servas(1995)实证检验公司价值和负债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在高成长性公司中负债和公司价值负相关,而在低成长性公司中负债和公司价值正相关。他们把低成长性公司中负债与公司价值的正相关关系归因于负债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Lang,Ofek和Stulz(1996)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负债与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在此基础上,他们按托宾Q是否大于1对样本进行分组,结果发现只在托宾Q小于1的样本组中负债与投资仍保持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在缺少投资机会或外部投资者认为缺少投资机会的公司里负债才对投资有负向作用。这一结论为负债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Aivazian,Ge和Qiu(2005)以加拿大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后也发现与投资机会较多的高成长性公司相比,负债与投资支出的负相关关系在缺乏投资机会的低成长性公司中更为显著,从而进一步支持了负债约束过度投资行为的理论观点。此外,国内的童盼和陆正飞(2005),油晓峰(2006)通过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也证实了负债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有众多学者研究了过度投资的形成机制,但是关于如何有效控制过度投资的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只是较多地强调负债的相机治理机制。是否还有其他途径解决过度投资问题呢?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将在本文中提出新的解决过度投资的办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约束。3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现有的研究表明,公司的经理人员很可能滥用其决策权力以进行过度投资。过度投资行为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具体包括帝国营造(Empire Building)现象(Jensen和Meckling(1976),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问题(Jensen(1986),经理层固守职位(Entrenchment)现象(Shleifer和Vishny(1989),高管人员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问题(Stein(2001)以及资产置换(Asset Substitution)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等等。在过度投资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约束这种行为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文献都指出了会计稳健性具有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Basu(1997),Ball(2001),Watts(2003),Ball和Shivakumar(2005)等)。首先,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由于经理人员任期较短,如果投资非盈利项目导致的损失直到表现为现金流量的减少时才进行确认,那么投资失败导致损失的责任就很有可能被转嫁给下任经理人员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现任经理人员就会为追逐私人利益而产生过度投资的动机。相反,如果存在会计稳健性,投资非盈利项目导致的损失就会在经理人员的任期之内得到及时确认。现任经理人员为避免投资失败而遭受处罚就会杜绝对非盈利项目进行投资,从而减少了过度投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从债务契约的角度来看,很多债务契约的订立要以债务人的某些会计指标为基础。在债务契约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对经济损失进行及时确认,这些会计指标就有可能变得无法达到债务契约的要求。此时,债权人为保证本金的安全就会加大对债务人的监督力度,促使其经理人员迅速从现有的非盈利项目中撤资以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避免对其他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进行投资以杜绝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以会计稳健性可以约束过度投资的理论观点为依据,Bushman,Piotroski和Smith(2006)研究了公司投资规模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他们发现,在稳健性水平越高的国家中,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越强。但是,他们指出了他们结果无法控制各个变量之间可能的内生性关系,这可能使得他们的结果可能不成立。变量的内生性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相互决定,或者同时取决于没有被观测到的变量。这样的数据结构通常会使得研究的结果没有意义。在Bushman,Piotroski和Smith(2006)的模型之中,投资习惯和会计稳健性可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法律环境,等等可观测到的和不可观测到的变量。充分地控制所有可能的变量不是实际可能的。近十年来,我国的会计实务深受稳健性原则的影响。会计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被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不断扩大。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原则并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999年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被扩大为四项,要求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和存货计提准备;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又进一步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新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至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已被扩大为八项,较为全面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个体系所披露的信息比美国的通用会计体系(US GAAP)的披露标准更加详细的多。我们的研究过程充分利用了国内会计体系的这一优点。我们在这个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克服了Bushman,Piotroski和Smith(2006)的研究的变量内生性问题。不同于他们使用的整体经济的方法,我们分析了个体的公司的减值行为与其滞后的投资行为,同时对控制了公司的经济环境状态。由于会计选择一般是强制性的,而且还取决于一些其它的因素(可减值资产的存在,见Beaver and Ryan (2004),所以,我们的研究方法克服了会计选择和投资决定的内生性问题。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解释,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要求会计人员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众所周知,企业的资产要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价,但是,资产会由于本身的安全性、技术性以及物价波动和利率波动等原因而发生价值变动。为了防止资产计量不实造成虚增资产和利润,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就显得必不可少。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符合会计稳健性“不能确认任何不确定的收益,但要确认所有可能发生的损失”的要求。此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要求采用“孰低法”,这充分体现了“资产和收益不可高估,负债和费用不可低估”的会计稳健性原则。由此可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会计稳健性原则在资产计价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是对经济损失及时进行会计确认的典范。既然会计稳健性能够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那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之一理应具有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一:从总体来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够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如前所述,从2001年起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被确定为八项,包括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在内的八项资产均应计提减值准备。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因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将对投资规模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短期投资主要是对股票和债券等的投资;长期投资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因其长短期性质的不同而分属于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以上三种资产都不是实体性的投资,因此,这三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会对公司的投资规模产生影响。其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都是公司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而形成的长期资产。对这三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在于它们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因受损而降低,这也说明投资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存在问题。因此,这三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可以减少公司对非盈利项目的投资,从而约束过度投资。再次,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因为公司的应收款项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如果应收款项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公司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的资金就有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坏账准备的计提将会影响到公司的投资规模,起到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最后,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公司的产成品将因滞销而减值,原材料也将因积压而减值。这都说明公司最初的投资决策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可以起到预警作用,使公司避免对非盈利项目的进一步投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二: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将会对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不明显。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除规定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外,还规定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已经计提的范围内予以转回。公司的生产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如果据以确认减值的事实或估计发生变化,原确认的减值得到恢复,那么对减值恢复进行确认就是对原先会计估计的修正,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是,在我国现存的市场环境下,允许对减值恢复进行确认也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国内相关研究就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并非出于其资产质量的改善与经济因素的好转,而是出于其盈余管理的动机所致(王建新,2007)。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回时很可能违反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导致资产与利润的虚增王建新(2007)研究表明,如果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上市公司亏损家数的比例将上升19.08%,扭亏家数的比例将下降16.89%。大体上,如果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减值损失转回公司的净利润将下降40.53%,资产将减少0.42%。详见其工作论文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从而隐藏了公司过度投资导致的损失。为了防止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虚增资产与利润的行为,我国于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资产减值准则就对资产减值损失作出了“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三:包括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内有四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4 研究设计4.1 模型确定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投资支出对资本存量的比率(It / Kt-1)。我们用固定资产的年度变化值即第t年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减去该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原值来度量公司第t年的投资支出(It)。为了消除公司规模对投资的影响,我们用滞后一期的资本存量(Kt-1)即第t-1年年末的总资产对投资支出进行标准化。诸多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公司投资规模的因素很多,如历史投资水平、投资机会、内部现金流、负债水平和股权结构等因素都会对公司的投资规模产生影响。首先,投资决策是事关公司发展前途的战略性决策,因而公司的投资行为将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一但做出投资决策,公司将在若干个会计年度内持续地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所以,公司过去的投资支出和当期的投资支出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此,我们用第t1年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减去该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原值来衡量公司的历史投资水平(It-1)。其次,投资机会是影响公司投资支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托宾Q能够包含较多的关于公司投资机会的信息,托宾Q越大,投资机会越多(Adam,Goyal,2006)。因此,我们将托宾Q作为衡量公司投资机会(Qt-1)的代理变量。考虑到中国存在“股权分置”问题,所以在计算托宾Q值时,我们采用如下公式:Q =(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的账面价值)总资产的账面价值=(流通股股数每股市价非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总资产的账面价值。再次,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1988)认为,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公司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公司在为投资项目融资时会优先考虑内部资金,当内部资金不足时,公司的投资需求将受到融资约束。这种融资约束会使公司内部现金流对公司投资产生影响。为考察这种影响,我们用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衡量公司的内部现金流(CFOt-1)。此外,Myers(1977)指出,当经理与股东利益一致时,负债将会削弱股东与经理联盟对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因为投资于这些项目所获的收益大部分归属于债权人而非股东。所以,与低负债公司相比,高负债公司缺乏对好项目进行投资的动机,因而会导致投资不足。而Jensen(1986)认为,如果公司拥有过多的自由现金流,经理人员会为了谋取私利而将这些自由现金投资于非盈利项目。如果公司的负债增加,经理人员还本付息的压力会增加,其面临的监控也会增加,从而可以减少他们进行无效投资的自由现金流量,约束过度投资。由此可见,负债水平将会对公司的投资规模产生影响。在此,我们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其负债水平(DEBTt-1)。最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国有股的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从股东监督的角度来看,它对经理人员存在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和行政上的超强控制(陈晓,江东,2000)。一方面,国有上市公司严重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导致“内部人控制”,经理人员将会为追逐个人利益而盲目扩张投资。另一方面,国有上市公司存在过多的政府行政干预,其投资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国家股作为国有股的一部分,它在总股本所占的比重(SOEt-1)很可能与公司的投资规模具有相关性。根据以上有关影响公司投资规模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我们首先建立模型(1)作为基本回归模型。It/Kt-1=1+1It-1/Kt-1+2Qt-1+3CFOt-1/Kt-1+4DEBTt-1+5SOEt-1+ (1)其中,It / Kt-1是第t年投资支出对第t-1年末资本存量的比率。It-1/Kt-1是第t-1年投资支出对第t-1年末资本存量的比率。Qt-1是第t-1年末的托宾Q值。CFOt-1 / Kt-1是第t-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第t-1年末资本存量的比率。DEBTt-1是第t-1年末的资产负债率。SOEt-1是第t-1年末国家股的比例。我们之所以用资本存量(Kt-1)即第t-1年末的总资产对第t年的投资支出(It)、第t-1年的投资支出(It-1)和第t-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CFOt-1)进行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消除公司间规模差异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检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与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来验证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对过度投资行为影响。因此,我们用第t-1年末的资本存量(Kt-1)对资产减值准备(WRITEOFFt-1)进行标准化后,将其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回归模型(1)。由此,我们得到回归模型(2)。It / Kt-1=1+1WRITEOFFt-1/Kt-1+1It-1/Kt-1+2Qt-1 +3CFOt-1/Kt-1+4DEBTt-1+5SOEt-1+ (2)其中,WRITEOFFt-1/Kt-1是第t-1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或转回数对第t-1年末资本存量的比率。其他变量的含义同模型(1)。Basu(1997)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会计盈余对股票收益率的敏感性从而证实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在此,我们以Basu建立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并以资产减值准备代替会计盈余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3)。该模型可以考察股票收益率对资产减值的影响。WRITEOFFt-1/Kt-1=1+2DRt-1+1Rt-1+2Rt-1*DRt-1+ (3)其中,WRITEOFFt-1/Kt-1是第t-1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或转回数对第t-1年末总资产的比率。Rt-1是第t-1年的股票收益率。DRt-1是虚拟变量,当Rt-10时,DRt-1=1;否则DRt-1=0。根据模型(3),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其残差项的等式:= WRITEOFFt-1/Kt-1-1-2DRt-1-1Rt-1-2Rt-1*DRt-1将该残差项引入回归模型(2)后,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回归模型(4)。通过该模型,我们将考察在控制了历史投资水平、投资机会、内部现金流、负债水平、股权结构和股票收益率对公司投资规模的影响之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或转回与投资支出的关系。It/Kt-1=1+2DRt-1+1WRITEOFFt-1/Kt-1+1It-1/Kt-1+2Qt-1+3CFOt-1/Kt-1+4DEBTt-1+5SOEt-1+6Rt-1+7Rt-1*DRt-1+ (4) 其中:被解释变量:It / Kt-1:第t年投资支出对第t-1年末资本存量的比率解释变量:WRITEOFFt-1/Kt-1:第t-1年某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或转回数对第t-1年末资本存量的比率控制变量:It-1/Kt-1:第t-1年投资支出对第t-1年末资本存量的比率Qt-1:第t-1年末的托宾Q值CFOt-1/Kt-1:第t-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第t-1年末资本存量的比率DEBTt-1:第t-1年末的资产负债率SOEt-1:第t-1年末国家股的比例Rt-1:第t-1年的股票收益率。我们用第t-1年一月至十二月的购买并持有(Buy-and-Hold)月收益率,根据公式(1+rt-1,i)-1计算出该年度的股票收益率,其中,rt-1,i是第t-1年i月的购买并持有收益率DRt-1:虚拟变量,当Rt-10时,DRt-1=1;否则DRt-1=0由于我们将利用该模型对十三个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合计数、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和四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投资支出的关系,因此,模型中的变量WRITEOFFt-1将随样本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提出的假设一是从总体上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能够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因此在对样本(1)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预计变量WRITEOFFt-1/Kt-1的系数10。如果10,便可证明假设一成立。在对假设二进行论证时,如果包括某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的样本的回归结果中变量WRITEOFFt-1/Kt-1的系数10,则说明该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由于我国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扩大为八项,要求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因此,我们将2001年至2005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范围,选取沪、深两市非金融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Wind资讯数据库。在选择样本时,我们遵循如下原则:(1)每一会计年度有完整的12个月的市场交易数据;(2)排除当年IPO的公司,因其市场表现与其他公司有较大差异;(3)排除个别变量缺失数据或存在极端值的样本。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我们得到十三个样本,其分布情况如Tab.1所示。Tab.1:样本分布情况表样本(1)(2)(3)(4)(5)(6)(7)(8)(9)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类别资产减值准备合计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样本量394639473937394939443945394839503947样本(10)(11)(12)(13)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类别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样本量39483944394039385 研究结果5.1 描述性统计Tab.2提供了样本(1)至样本(1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除变量WRITEOFFt-1/Kt-1外,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在各个样本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平均来说,各个公司每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合计数对资本存量的比率为0.0156。经资本存量标准化后的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平均计提数分别为0.0097、0.0003、0.0022、0.0012、0.0011、0.0002、0.0002和3.11E-06。而经资本存量标准化后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平均转回数分别为-0.0005、-0.0010、-3.87E-05和-0.0001。在各个样本中,第t年经资本存量标准化后的投资支出的平均值大约为0.058,而第t-1年的经资本存量标准化后的投资支出的平均值大约为0.053。托宾Q的平均值大约为0.797,小于1的托宾Q值说明平均来讲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并不是很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约为50%,这说明公司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大体相当。在所选的样本公司中,国家股在总股本中的比例平均达到了近三分之一。Tab.2:描述性统计量Panel A:WRITEOFFt-1为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WRITEOFFt-1表示的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类别(1)资产减值准备合计(N=3946)平均值0.05870.01560.05350.79640.04690.49390.3212-0.1687中位数0.02830.00440.03060.79700.04550.48050.3463-0.2135标准差0.13090.05390.11090.14650.08650.30630.26590.2325(2)坏账准备(N=3947)平均值0.05870.00970.05350.79650.04690.49410.3211-0.1689中位数0.02830.00220.03060.79700.04550.48060.3463-0.2136标准差0.13090.04180.11090.14660.08650.30650.26590.2326(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N=3937)平均值0.05860.00030.05340.79870.04660.50080.3207-0.1686中位数0.028100.03050.79710.04550.48060.3462-0.2136标准差0.13070.00140.11130.17750.08940.40780.26580.2326(4)存货跌价准备(N=3949)平均值0.05860.00220.05330.79840.0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营专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导游考试题库及答案
- 摩尼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标准化合同评审流程及模板生成工具
- 针灸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锅炉水处理G3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疆糖料甜菜种植基地土地流转调整合同协议
- 2025年贵州科级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商务会议组织与活动服务协议合同条款梳理
- 北流二模高考试题及答案
- 反诈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钢筋加工棚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电梯检验员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试题试卷(含解析)
- 眼整形课件教学课件
- 国货品牌跨界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理论
- 公司法务知识培训会课件
- 2025年药企QA人员岗位职责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五年级上册英语英语试题 Unit1-Unit2单元测试卷(无答案)译林版
- 2025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76人(三)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纤维素基包装生物力学性能-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