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思考: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谁?为什么?早期的亲子关系是以后儿童建立同他人关系的基础,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好,就比较容易跟其他人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儿童与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的发展狭义的亲子关系: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广义的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到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如父母态度专制,孩子容易懦弱、顺从;父母溺爱则导致孩子任性。(独生子女社会性方面的问题),思考: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怎样实现的呢?通过满足了孩子爱的需要(即希望被人疼爱)和安全需要(即觉得有人保护自己)而实现的。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是儿童进行探究学习和跟他人交往的前提。,如:在13岁期间离开父母,由他人抚养的孩子,往往胆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差,在个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多,如独立性差,任性等。缺乏安全感“缺爱”,依恋关系与依恋行为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第六七个月里形成认生现象同时发生,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0-3个月):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所有的婴儿都存在着依恋行为,但由于儿童和依恋对象的交往程度、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儿童的依恋行为的三种类型1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2反抗型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如孩子见到母亲立刻要求母亲抱他,可刚被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不太容易,他不时地朝母亲那里看。,3回避型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种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这种类型较少。,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重要影响的表现: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研究表明: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2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儿童对事物产生积极的兴趣,主动去活动、探索。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发展,这种好奇心则直接影响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孩子表现出更高的持久性和愉快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身上却没有这种表现。,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证明: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比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容易接触,情绪比较愉快,攻击性低,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技能。还有研究发现,至少对男孩,1岁时的不安全型依恋是与6岁时的适应不良和行为问题相联系的。,思考:既然健康依恋有助于儿童个性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依恋呢?,第一,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同时,父母亲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高高兴兴地和孩子玩。,第二,父母亲对孩子所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等),并给予一定的关照。,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亲子关系(教养方式)通常分成三种:民主型、专制型及放任型。,1民主型特点: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将控制、引导性的训练与积极鼓励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结合。,民主型教养方式结果: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2专制型特点: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对子女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则有不同的表示。,专制型导致后果:这类家庭中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顺从、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3放任型特点: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发展。,放任型导致后果: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但也可能使孩子发展自主、少依赖、创造性强等性格特点。,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最早出现:6个月左右表现:相互触摸和观望,甚至以哭泣来对其他婴儿的哭泣作出反应。此后,婴儿之间交往的社会性逐渐加强。,2岁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第二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婴儿早期的社会性交往通常是积极的,到1岁左右则有近半数的同伴交往是攻击性、冲突性行为,如打架、揪头发、推人等行为。,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在游戏情境中发生。3岁儿童独自游戏比较多4岁左右,儿童在游戏中的互借玩具、彼此的语言交流及共同合作逐渐增多。,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1)3岁左右,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联合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女孩游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表现在女孩的合作游戏明显多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的需要2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3对儿童的社会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4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交友关系中的问题儿童在儿童问的交往中,有的孩子受同伴欢迎,有的较普通,而还有一些孩子的交往存在一些问题。交友困难的儿童可以分成两种: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1被忽视型幼儿特点: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均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太活泼、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在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且不善交往;孤独感较重,对没有同伴与自己玩感到比较难过与不安。,2被排斥型幼儿特点: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会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报告(2025年)
- 安全教育广州办培训课件
- 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值
- 蓝网科技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通信报道课件
- 矿产品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房地产市场库存去化压力下的社群营销策略报告
- 2025年新能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电产业影响评估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模板课件
- 高铁新线开通对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研究报告
- AKAIEWI5000电吹管快速入门(中文说明书)
- 卡拉瓦乔课件
-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 东方财富通的函数修订版
- 第17册中药成方制剂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 《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1000字(论文)》
- 品管圈计划书(模板)
- GB/T 26559-2011机械式停车设备分类
- GB/T 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