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本文将从承灾体、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来论述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发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震和汶川地震发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习报告提要:两次地震的基本比较:名称:唐山地震时间: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地理位置:地震震中在唐山开平区越河乡震中经纬度:北纬39.6度, 东经118.2度震源深度:12公里震级:里氏7.8级震中烈度:11度伤亡人数: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1978年11月17日至22日)地缘机制断层错动:唐山地震是拉张性的,是上盘往下掉名称:5.12汶川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理位置:震中心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其次为北川,都江堰市西21km,崇州市西北48km,大邑县西北48km,成都市西北75km震中经纬度:北纬30.986度,东经103.364度震源深度:14km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震中烈度:最大11度伤亡人数: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盘往上升,要比唐山地震影响大。 承灾体分析:地理环境: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发生在城市集中、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另外,因为四川水比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样的。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太一样,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汶川地震的震级比唐山地震的震级稍微高一点,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传得更远,在更远的距离内造成破坏。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唐山地震发生在中国东部,因为东部地区延迟线比较薄,东部地震波衰减厉害,而四川的延迟线厚,所以地震波衰减慢。地震烈度: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汶川地震的的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千米。在龙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汶川地震的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同时,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对称: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唐山地震7.8级地震极震区的烈度为11度,位于唐山市区,包括京山铁路两侧。东至女织寨、越河公社,西至郑各庄,南至尚庄,北至新华路以北、小王庄一带,呈椭圆形,长轴方向大致沿北东向延伸。发震构造裂缝带通过高烈度区,总体走向约为北东30度。呈雁行排列,总长8公里以上。各段雁行裂缝均呈右旋扭错,断距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所有右旋扭动现象十分醒目。在一些地方尚可看到0.50.8米的垂向落差,一般为东盘下降。沿着发震构造带附近有明显的扭动和颠动现象。致灾因子:汶川地震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发生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构造地震。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这一带,北面是欧亚板块,南边是印度板块。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四川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上,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部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作用的共同结果。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青藏高原在隆起的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从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唐山市位于燕山隆起区的南坡,与南部的断陷盆地相邻,两区之间正是一条活动性断裂。唐山市又恰好处在东西向阴山、燕山纬向地震带和北东向华北平原扭动地震带的交汇部位。这些构造带附近常有从地幔侵入的超基性火成岩系,复杂的变质岩系和规模巨大的褶皱断裂系统。其断裂带有“深”、“大”、“活”三个特点。“深”就是断开了地壳,“大”就是延伸很长,断裂本身的影响带很宽,断层两盘的落差很大甚至错距达几公里;“活”就是近期还在活动,并且对它所影响的地区在活动强度、活动性质、活动方向上起着控制作用。从新生代早起开始,本区发生了强烈的断块分异运动,形成了以渤海为中心的垂直下降运动,辽河、渤海、河北平原强烈下沉形成坳陷,在南部平原地表深处潜藏着许许多多古老山头,称为古潜山,而北部燕山地区则上升隆起,其升降幅度差可达12km。而唐山则位于此山的斜坡上,濒临一条活动断裂带。因此,区域地壳活动的差异性与唐山地区局部断裂活动的阻滞性使得唐山大地震发生。孕灾环境:从震区的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四川是中国铀矿资源丰富的省份,且在四川的西部高原区也有地热。深部地层冷却的热量以及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借用岩石间的热传导作用传给岩石,使岩石的温度升高,在这种加热作用下某些岩石逐渐由脆性转变成韧性,为震区的岩层发生弹性形变提供了条件。唐山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也是导致地震影响严重的重要原因。地震的发生还与当时的节气有关。阳历5月5号是立夏,阳历5月21号是小满,而汶川地震的发震时间正好是阳历5月12号,处于立夏与小满中间。大气与地层之间的气压差值不稳定,地壳的负荷亦不稳定,促使地层中的气体与外界大气交换频繁,也就是使气地耦合现象加剧,使地层中岩石之间的应力发生变化,岩石的应变率和粘滞系数发生微变,可能导致地下的一些过热液体暴沸,产生动态应力化学腐蚀,而这种动态的应力化学腐蚀比静态的应力化学腐蚀更易蠕裂扩展,更有利于大震的发生。四川盆地的油气田构造四川是中国天然气尤其是气田气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石油天然气资源形成以气为主的局面,天然气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在四川盆地的东、南、西南、西北地区以天然气为主,盆中以石油为主,但是这些天然气气田主要为多裂缝结构,储层多具低渗、低孔和裂缝性。这种特殊的盆地油气田地质构造也促使了地震发生的可能。地震的发生还与日月引潮力有关。汶川地震发生在阴历四月初八下午两点左右,这时月亮和地球的连线基本同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垂直,也就是在上弦月时,形成小潮,这种引潮力在一定程度上调制了四川地区局部地层的一些不稳定区域,促使地层局部发生微变,形成对震前震源过程的调制,产生中等主应力效应、围压效应、剪应力效应、张应力效应和最小主应力效应,致使地层中的积累单元与调整单元发生变化,影响下岩石圈中剪切蠕滑断层,形成地震前的能量积聚过程。人类的活动也是地震发生的一大共同诱因。近观这几年来的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它们的发生都是全球性影响的结果,这种自然灾害不单单是某一局域的地质情况造成的。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加剧,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不协调,自然中的某些生态因子、区域的变化程度加剧。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沙发厂厂长聘用合同范本
- 2025版公路运输合同服务质量保障协议
- 2025版外汇市场交易执行顾问服务合同专业
- 2025年度房地产抵押权转让合同模板
- 2025照明灯具行业合作研发合同范本
- 2025版全新协议离婚财产放弃及共同子女财产租赁合同
- 2025年仓储服务与仓储设施租赁及仓储管理合同
- 2025民法典宣传周·旅游合同法律风险评估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产业第三方担保服务合同
- 2025年大学生实习安全协议汇编及法律风险提示
- 地基沉降量计算-地基沉降自动计算表格
-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精美课件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呈贡区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睡眠质量下降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
- 2024年《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家具厂封边技能培训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课件
- DBJ50-T-386-2021 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标准
-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更新要点解读
- NB-T 11054-2023 防孤岛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