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doc_第1页
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doc_第2页
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doc_第3页
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doc_第4页
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英语课程标准小学正式开设英语已经有四年了,但是各地实施小学英语教学的情况存在差异。目前有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共同探讨,比如课改总体发展形势的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问题以及如何深入认识课改的问题。小学英语教学有如下几个问题:全国范围内各个层面的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师资队伍水平的问题,教材的问题,评价的问题,初中对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期待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都有颇多的议论,有一些意见也很尖锐。有的人认为小学英语的开设可能是新一轮的大跃进,步子跨得太大了;有的人认为小学生目前这种学习还不如不学,到了初中,中学老师可能觉得学生看上去似乎会点儿,但似乎又什么都不会,而且,可能还学了一些不太准确的东西。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对于义务教育课标对小学教学的影响,到现在回过头来看,课标对小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仍然是正确的,而且仍然是值得进一步落实的,问题是现在很多地区对于小学教学定位认识还不够。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想提一点,对于课标当中提出来的一些具体要求,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可以做得高一些,可以在某个阶段适当调整。希望老师们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课标提出来的是一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各个地区要考虑在现实阶段下,怎样能够逐渐达到这个目标,但是阶段性的指标不一定一下子就到位,因为确实有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着这样一种目标的实现。我先讲一个很明确的想法,就是功能性的语言教学观。什么叫功能性的语言教学观呢?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都要遵循这个思想。按照原来只研究语言体系的教学理念,讲教学体系,小学英语也需要先规规矩矩地讲,比如说,很多教材都是从字母开始,先讲音标,以音标来带词的学习,我看到两种教材现在仍然坚持这个理论。我们不是简单地说这样做行还是不行,但是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基本观点:语言学习首先要为用而学。学生在接触、使用语言的时候,可能首先要学会交流,学会说几句话,学会在语境中表达一些简单的思想,我们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地把语言的内涵的一些成分呈现出来,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到语音有一种价值,语音说错了对于表意是有影响的,对于达到一个交际效果是有影响的。如果以这个作为考虑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功能性的语言教学的思想。现在来看,小学英语教学总体上是符合功能性的外语教学的思想的。义教课标当中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界定和提法有这么几个基本点,我想再重复一下:第一,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兴趣;第二,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三,在这个基础上,小学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对语言的一些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掌握,但要强调语境化。为什么这样排序?这个排序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如果总是把小学英语看成一个学科,过于强调它的学科体系,就会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感觉到自己是被动的,是服从的。实际上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个的社会交往当中,在思维发展当中,在语言学习当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用哪些语言来进行交流,需要学哪些东西。所以现在大多数教材基本上是以Goodmorning进入教学,从在学校门口、在教室门口开始,是场景式的,话题式的,在一个一个话题引领下来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语境当中学会交际,这是一个基本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见到了相应的句子,见到了相应的时态,见到了语言的一些相应的变化。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学会做事情,提高自己的整体发展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觉得英语学习有用,而且通过实践,通过话题的交流觉得自己能够说,能够听得懂,按照这样的思路编写的教材肯定要打破原来教材的一些基本体系,一些习惯原来教材思路的同志就觉得比较乱,这个乱是一种新的体系的建立。而且,我们在小学教育当中对语法的提法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思路,这部分我们是要考虑的。这里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小学的课标当中提到小学英语的出口应该是有700单词,现在很多教师问是哪700个单词?为什么是700个?有的教师说,有了这700个单词才好考试,中考地方命题才方便。给出这700个单词有利有弊。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习惯下,给出700个单词很容易变成对单词的简单的突击性的记忆,检测的东西过度地关注对于孤立的词汇的记忆和词汇的使用,而忽略了应该在更高一个层面上,在语段的层面上,在语境化的话题的层面上进行交流的思路,而这正是外语教学的重点。当然还有一个考虑,就是不同的教材在词汇的覆盖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是,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是由于基础的话题是接近的,所以词汇上的差距不会很大。功能性语音教学,我想再强调一下以下几个观点。语音是一个体系,不只是单音。原来大家认为学语音的时候先要把单音发准确。其实语音绝不只是单音。我们国家以往的大学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讲的更多的是语音学Phonetics。语音学只解决了有什么,甚至是应该有什么,研究的是人类的语音,就是喉头能发出什么音来。有的音在一种语言当中没有,但是在一些语言中可能有,哪些音在哪些语言中起作用是语音学研究到后期发现的一个新学科。我们称之为Phonemics或者Phonology,这个学科研究哪些语音在一种语言中起区分语意的作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的大学没有开设这个学科。所以很多人接触的语音是单音,而且在教学中认为单音非常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单音发准。但是现代语音学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功能性的语音学。语音不止是单音,它还包括别的东西,而且语音是用来表意的。如果不影响表意就是可以接受的,就没有必要过度地去追求语音的精细差别。比如南方有些地区/f/、/h/不分,在整个语音体系中不存在区分的意义,非要区分单音则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基本观点。另外一个观点就是语音里边包含了连读、弱化、重音等很多东西,只有放到语流当中,放到表意当中,这些东西才有意义,才有用。所以学语音就需要把语言学习的单位扩大一点,从单音上升到音节,上升到单词,上升到词组,上升到整个语意表达单位。学生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学习的不单是一个表达方式,也学习了语音是如何整合起来表意的,比如在Goodmorning中,/d/这个音弱化。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老师不只是给了学生一个词组,也给了学生一些基本的发音习惯。第二,语音不等于音标,音标是辅助工具。现在还有老师自己开发了一套语音歌谣的体系,类似学汉语拼音的时候常用的“小椅子b,拐棍f”。这样的东西对于单音或音标体系过度地关注,在小学阶段是不足取的。当年反对小学开设英语一个很重要的提法就是说,小学又要学汉字,又要学拼音,又要学英语字母,又要学音标,太多的体系混杂。我们现在提出来:小学的起始阶段不要去讲音标。绝大部分的教材都不再这样处理了。但是许多同志好像是抱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还是要在期末、期中或者开学一个礼拜先把音标扫清。他们还提出一个观点,说既然讲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不能不讲音标,因为学生要查字典。其实,我们不是完全否定音标体系,而是认为音标的体系要在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语感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要到一定的阶段再来引入,再来解决,甚至应该到初中再去解决。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学生就对英语语言有一个归纳和总结,但一开始就引入就会出现前面说过的混杂的情况。还有一个问题,音标和汉语拼音并不等值,因为英语本身是拼音性的文字,字母在写出来的时候已经具备了拼读的特性,不要再用音标去标注它。大家经常会发现标注的音标跟单词是很接近的,这个时候应该强调的是什么呢?是拼音能力,拼读能力,而不是拼读音标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材当中总有字母组合在单词当中的读音,告诉学生某个组合发某个音,没必要去标注音标,然后就告诉学生含有这个组合的单词。学生见到这个单词后下意识地对里面的字母组合做出一个反应。所以我们不是不去解决语音、读音的问题,而是给学生一个新的努力方向:见到单词就有拼读的能力。这样更有助于记忆。第二就是语法的问题。小学语法简单地说是“碰到”。不要系统地去分解开,去分析。语法在小学基本是碰到的,是零散的,是语境化的,是和具体话题结合的;初中学生要接触、学习第一轮的、基本的语法;到了高中,我们把语法分两轮,至少两轮,第一册到第五册我们做语法的第一轮学习,对初中接触的语法现象做更深入、更系统的学习、研究。但是高中还有一个特点,小学接触到了,初中初步学习了,高中阶段我们要求中国的学生能够对英语的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我们确实认为高中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要对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为什么?因为英语学习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到底是外语学习,到高中这个层次应该有一个语法意识。而小学的时候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对语言的自然反应,学生不知道语法到底是什么。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Goodmorning,Mr.Zhang.这句话。如果按照中文的顺序“张老师,早晨好!”,英语应该是TeacherZhang,goodmorning.学生听老师说Goodmorning,Mr.Zhang.的时候,已经接受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语言结构。如果老师要停下来讲解英语和汉语的区别,分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效率肯定是特别低下的。所以我们不主张小学阶段对语法做任何深度的解释。有的小学老师讲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讲了很多规则,学生记住了,但是练习的时候学生还是不熟悉。就不如在语境下练习这些句子,甚至不如不告诉学生这些规则。就像小孩跟家长说话的时候不高兴,家长问“听见了没有?”,小孩说“听见啦”,最后这个“啦”是个语气助词,表示抗议、不满。家长会说“啦什么啦”,不会说“你在这儿用了一个语气助词,这个语气助词表明了什么功能”,没有必要。对于英语语法,我们强调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功能性的语法,这个语法强调的是form,meaning和use。在小学阶段,我们的form是呈现,不去讲解,重点放在meaning和use上面。小学教材在编写当中考虑到这条线了,所以在一个模块、一个话题中出现特定语言现象的时候,就会给出这个语言形式、这个结构的大量的训练。比如,讲到therebe句型,就练习这个句型。老师明白这个模块练习的是therebe,单数,复数,后面加什么,但是没有必要告诉学生,只讲里面有therebe句型就行了。到了高层的时候,学生会逐渐领会、体验到这一点:训练什么就有什么。还是讲我见过的一个例子:在一个考试中,第一个题是让学生point,pointtothepicture,pointtothecar,有一个图,老师说pleasepointtothecar.我们的学生确实觉得很痛苦,他觉得这是口试,他接受的口试是要开口说的,可是听到的指令是pointto,他不敢动手,不明白为什么在口试的时候动手不动口,不知道怎么操作,因为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给了学生一个“口试动口不动手”的理念。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关于therebe这个句子,考试官问:Howmanychairsarethereintheroom?我们的学生要么不回答,要么就回答Therearethreechairsintheroom.按照评价标准,学生说出Three就得分,Threechairs.也得分,Therearethreechairs.加分,Therearethreechairsintheroom.是Super.我们的学生要么就是没有成绩,要么就是Super.为什么?因为我们学那个句子的时候,学的不是交际,学的是句型:thereare,然后看后面单复数,然后是地点状语,所以答案是Therearethreechairsintheroom.如果我们的教学定位在以语意表达为主,重新看我们的教材,就会发现教材是另外的一套语法体系,这套体系强调的是功能性的东西,不强调简单的结构完整性。这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的教材中出现了相对复杂的语法现象,比如,初中、小学教材当中出现了定语从句,出现了祈使句,出现了动词不定式的用法,甚至有时候有虚拟语气。但是老师不要用grammareye去解释它或者youhavethegrammareye,你看到也明白有一个什么东西要在这儿呈现了,但是youdonthavetotellthestudentsaboutthis.这是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来决定的。小学的学生能说出现在进行时是由动词be加上现在分词等等构成,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恐怖。即使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考试当中是不会这么考的,何必一定要这么教呢?我们的教学理念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呈现的:Presence,presentation,activeuseasrequired.这是关于语法的一些思考。关于写的技能的问题现在争论很多。我想提醒一句:小学的听,读,有输入(input),有输出(output),在输入和输出过程当中有一段内化(intake)的过程,不要急着让学生很快就写出来什么东西。而且写的过程可以是很生动、很活泼的。这里我们要拓宽一点概念,小学教材动笔有时候可能就是连线,让学生match两个词、两幅图。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写这个词,但已经在intake。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另外,书写(handwriting)这部分可以适当地滞后,语文老师在教汉语拼音时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些,在英语教学中再强调。为什么?因为单个字母的书写不是最重要的,学生基本上已会写成形。但是英语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单词与单词之间留的空。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写出来的就是一片字母,不是一个一个的单词。所以新的教材很少上去就让学生单写字母,都是给一个词组或者单词,比如Goodmorning,让学生看得出来,之所以打开这个空,是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意单位,它们组合起来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语意单位,在发音上前后有什么特点。这些在形式上就能够看得出来,所以我们建议写的问题稍微等一等。同时,写的时候要从单词的书写来入手,到了小学的高年级,五六年级的时候,可以有一些写的要求,但是仍然不要对书写有过多的强化要求,而且靠这个来discriminatestudents,就是说,书写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有的老师觉得课标当中有些东西很难,比如让学生看图写一句话,怎么写呢?其实就是让学生把图里的很简单的一个东西,比如说Aboyisplaying.写下来,前面也有一些语言支持。要看学生写下来的是不是英语的结构性的句子。写这个概念不一定开始就完全是输出性的,自主化的,可以让学生从仿写、模写开始,逐步过渡,写的要求不宜提得太高。现在很多老师说不提写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认为写的要求不要提得过高。特别是在小学终结性测试当中,要有所控制。四、教学新观点和新模式再讲一个教学过程和模式的问题。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刚才我们讲了小学英语教学的优点,就是比较生动活泼。但是现在也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考虑,就是动的问题。有人说小学英语教学是任务型教学,而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活动式教学,但现在有些老师片面理解活动及其涵义,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头到尾运动,人人兴奋,个个上阵,甚至经常出现声嘶力竭的情况,所以就有一点问题。任何问题都要从辨证的角度去看。在提倡一种模式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不要走向极端。简单地说,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很多有见识的老师已经这样讲了,不能,也不可能,每节课都是热闹非凡,总得有动有静,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自己要能有所控制。要让我们的学生领会外显的动和内在的动,领会看上去的静和内在的动,实际上思维层面的东西是更深刻的。不要为了让听课的人感觉到这堂课确实很活跃,就动得太多。我们提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要靠大家来调节一节课的起伏,控制一节课的动与不动。外显的语言活动、个性化的语言活动、集体的语言活动和思维性的语言活动。现在我们高中的语法叫discoverygrammar。什么叫discoverygrammar?第一条就是让学生注意,当我们把语言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希望学生能够notice,首先要能够notice,这个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种。这种训练要从小学开始,老师们要让学生关注一些东西,看一些东西,比如说读图,小学教材图很多,有时候给两张图让同学们看有哪些不同,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观察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今后可以转移,因为学生不是盲目地跟着老师走,不是跟着老师嚷。五、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下面讲讲关于评价的问题。一些小学的试卷有“正规化”的趋势。关于考试,特别是学期的考试,课标已经有许多要求了,但是各地总是说:为了表示教学正式,到期末总得有一张考卷。现在大家出题、出卷子,还总注意书面的检测。但是实际上可以有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包括终结性评价这种形式,来解决期末的评价。我特别鼓励和提倡口试的形式、Pairwork的形式和Groupwork的形式。因为从测试学的理论上讲,这是成果性评价,是阶段性的进展性的成果性评价,是achievementtest。而且,要特别注意小学的学生刚刚学习,很稚嫩,教学的首要目标,包括终结性评价的目标,要考虑如何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剑桥考试当中说的那句话:Testingisfun.老师认为学生学了一学期了,到期末得考一回了,这个思路是不行的。一些领导说小学英语应该考试,学区统一考试,地区考试。要注意,即使出试题,这些题也要能够反映出来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基本特点,比如图文并茂的问题,比如学生看了一幅图只是做一点,甚至只写一个red,写一个什么东西,有很多题设计得很好。但是我又不主张试卷做得太大太多太长。现在一进高中,只要是正式考试,就是十六页,为什么?因为高考试卷是十六页。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老师希望学生一进入高一就熟悉高考,到真高考的时候就不怕了,因为已经麻木了。我们的教育中之所以出现很多这样的怪现象,人人有责。我们自己也在有意识、无意识地推波助澜。老师往往是好心,期末考试要出一套符合这个要求、那个要求的一套大的试卷题,但是要想到学生的承受能力,适度简化。希望能够把形成性评价的东西在小学的全面总结性评价当中引入进来。终结性评价或者说总体评价是个大概念,应该包括日常教学当中学的Performance。这当中有个比例关系,我建议小学的形成性的部分更多一些。关于小学的毕业评价是一个大题目。很多地区小学升初中采用考试不但是违背教学规律,也是违背法则的,因为我们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升初中是就近入学的问题,不用一个考试去甄别和选拔。有些学校要去选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些做法是不公平的表现。评价里面有一个问题我想再提一下,就是和教材的关系问题,相关度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概念,如果你是学校内的考试,是地区性的考试,如果用的是统一教材,期末考试或者阶段性的检测都要跟教材有很大的相关系数。要研究好这个教材涉及的话题和相应的难度,然后在试卷当中要有所反映。这跟高考不一样,高考是水平考试,不能考虑教材版本,而小学测试是学业性的考试,就要考虑这个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觉得测试内容似曾相识,学过,不难。然后我还希望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考试当中能不能给一些选择性。有一个老师跟我说过这个问题,他说这个提法不好,比如说一学期学了十五首歌曲,原来的提法是让学生选一首歌曲去唱,这样学生就盯着一首,其余十四首都不学了。其实,如果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当中学每首歌曲都是一个enjoyableexperience,不去想最后的考试,每一首歌曲都让学生naturally哼唱,学生不知不觉就会了。但是,如果我们的潜意识里老有一个想法,一个很阴暗的想法,认为不考的内容学生就不会学,这是不行的。如果我们大家都忘掉那一部分,就是一个很enjoyable的experience,到最后,很自然的,学生就学会了一点东西,就够了。这块的东西还是需要我们探索的。现实当中有些东西是要我们逐步去克服的。但是我又想告诉大家,如果一个地区确实要建立一个比较大的评价体系,我想警告一下,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很繁杂的事情,是一个专业化的操作系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真正能出一套好题,然后有很多的支持,不是很简单就能够解决的。希望老师们注意。六、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小学教师的问题。外语教学核心的问题还是小学教师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