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的“教”的论文.doc_第1页
关于教师的“教”的论文.doc_第2页
关于教师的“教”的论文.doc_第3页
关于教师的“教”的论文.doc_第4页
关于教师的“教”的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教师的“教”的论文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论断是成熟教育的体现笔者认为实现这一论断的关键是要将“讲堂”改变为“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堂变成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师有必要弄清楚的中学教育教与学双方的基本任务这是教育一项伟大的工作对于这一问题许多先哲、教育思想者已有一些高明见解而笔者在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也有一些浅见现将其梳理如下与广大教师共勉 要教观点教知识规律教读书方法 吕叔湘先生在张定远编中学语文教学论集一书的序文中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定法不是法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人做事不讲方法方法是要讲的但是不要把它讲死了要把它讲活”什么叫做讲活了就是要一方面坚持原则一方面又能适应具体情况吕老又说“除此之外还有学那就是说对本学科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一种学问都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谁也不可能全知道但要是能够遇到不懂的东西知道到里去查考也就好了”这段话原本是说教师的才、学、识修养的但笔者认为如果把它作为教师指导学生们学的过程的一种要求使学生能逐渐达到这种境界那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了 沈蘅仲先生在他所著的语文教学散论一书中说:“在学校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是教学教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积极性更多地要靠教师去调动这道理看起来很明白但实践中并不一定处理得好”“要教会学生活学的方法诸如要会使用工具书要善于积累资料不动笔墨不读书等等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不但在校时能赖以自学还将终身受用总之要教观点教知识规律教读书方法;学生能具备一些基本观点掌握各种读书知识的规律学会读书方法以后就可以达到不教了”这样的论述难道不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法宝 条条道路通罗马道路有优又有劣 审视教师的“教”大致有以下几种: 灌注式教学这是教师“教”的低级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注入式”、“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种低级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接受器课堂上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所有问题全部由教师一人一讲到底问题之严重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主次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科教学的中级阶段它较之“灌注式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是目前被运用最广泛且很有权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运用得较成熟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对教学重难点把握得比较准确教师施教有条不紊节奏感强烈;教师以自己设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有兴趣思考并逐步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整个课堂上牵住教学问题的“牛鼻子”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教材、教师以及考试设定的目标师生双方精力的投入都较多教学效果(考试分数)比较好甚至十分突出等等 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的相关步骤主次分明轻重相宜详略得当教师教之有“方”学生学而有“获”;教学双方配合较好甚至十分融洽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十分信服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 而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缺陷也显而易见:教师主要是在教教材教知识教学重点是把教材上的知识重点突出地教给学生或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缺少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单方面确定的这些重难点主要针对各类考试的考点甚至很集中地设定在突破这些考点上其余方面则用力较少;教师设定的相关问题带有“权威性”和“主观性”不容学生商量必须要学生解决之因而也压抑了学生自行设计问题自我发现问题的欲望 总而言之“主次式教学”虽然是一种被很多成熟的教师广泛运用对应试教学效果明显且为绝大多数学生、领导和同行肯定的学科教学方式但仍然有不少明显的弊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纠正使学科教学方式更科学 学堂式教学它是迄今为止相对先进、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同学合作而相对独立地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并尽力解决之由学会到会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决不止于知识的传授而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始终把学生置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习惯、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客观实际和主观需要并注意吸收学生的意见随时修正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策略以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充分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心理潜能得以充分开发课堂教学气氛活泼、宽松师生双方、生生之间身心愉悦合作良好教师不仅是在教教材教知识更是在引领学生走进教材用自己的思想去学习教材从而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最终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为了达到或比较接近“学堂式教学”的教学境界中国当代众多有眼光的教师为之付出了无数心血构建起了“学堂式”教学境界的基本构架 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在他著名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阐述:“我们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他的生活、健康、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我们决定于我们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为育人而努力克服消极的影响使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这段论述阐明了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教”的才能及其作用的深刻、睿智的见解我们从中感到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的确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