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2008学年下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老师寄语:有付出必有回报。又一个月的刻苦努力,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有多棒:学习自信,见解独特,想象丰富请你赶快拿起笔,将累累的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老师、家长,让他们和你一同分享吧! 一、比一比,看谁的字写得美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3分)请写出两句有关 “奉献”的诗句1、任选你有把握的四个括号填写拼音或汉字。(4分)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千万间房屋shn()间被y()为平地,交通、通信全线崩ku()。倔()强的四川人民,不会因此而退缩,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不久的将来,灾区将会重现盎()然生机,将会有一个更绚()丽的春天!二、基础知识30(一)综合性实践学习(9分)(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 、 、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3分) 4、综合实践: 假如你班想开一个为灾区捐款的主题班会,请你拟一个主题:“”2分 如果你班主任请你主持班会,请说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4分(2)请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 ,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_作者 自嘲的诗句。(4)仿写句子(2分)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仿写:书是 , 。书是 , 。(二)积累与运用(3分)岳阳楼记中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政治抱负。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揭示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 。(三)能力训练 (4分)多读几遍,你一定行! 王秘书在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王秘书不明白究竟是谁生气了。根据提示,给信息标出标点。(2分) 李 科 长 听 说 材 料 没 上 报 张 局 长 非 常 生 气 (李科长生气了) 李 科 长 听 说 材 料 没 上 报 张 局 长 非 常 生 气 (张局长生气了)(四)基础知识与运用(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苋菜(xin) 叱咄(ch du) 造饮辄尽(z) 家焙(pi)B炽热(ch) 稽首(q) 锃亮(zng) 文绉绉(zhu zhu)C荸荠(b q) 招徕(ni) 花团锦簇(c) 诘责(j)D哂笑(shn) 解剖(pu) 啮齿(ni) 磐口梅花(qng)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B雷电颂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运用象征手法,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含蓄、深沉、凝练。C马说中作者先从反面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从正面展开议论,由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归结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在于食马者“其真不知马也!”。D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秀美的山川水色,让海城沉醉其中,对“天坑地缝”,他即物起兴,赋诗一首。B老师也追星,但老师追的和同学们不同,我就很佩服作家,他的小说,刻画人物无不曲尽其妙。C有些人缺乏质疑的精神,做惯了思维的奴才,见到署上权威姓名的学说,就颔首低眉,曲意奉承,十足的奴才样!D小健非常聪明,学习习惯又好,所以他的成绩在初2006级几百学生中是鹤立鸡群的。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人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B.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员。C.他学习普通话很认真,一有机会就纠正和学习发音不正的地方。D.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善。5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 , 。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A B C D6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执策而临之 B或置酒而招之 C久而乃和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 蝉则千转不穷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食之不能尽其材三、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14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本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_。他是“ ”之一(2分)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1)篁竹( )(2)往来翕忽( )(3)寂寥( )(4)差互(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1)伐竹取道( ) (2)百许头( )(3)斗折蛇行( ) (3)其境过清( )4.翻译句子 (4)(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突出了潭水清的特点?(2分)6.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话是什么?(2分) ( 二) 浮生若茶(11分)茶叶因沸水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的对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释圆入定般坐着,静静地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上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少顷,小和尚送来一壶温水,释圆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的冒出几缕水汽,那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年轻人又喝了两口,细细品了品摇了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闽浙的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说:“真是没有一丝茶香。”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少顷,便提来一壶吱吱吐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袅袅地溢出来。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去端那杯子,释圆说:“施主少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 ,只见那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来,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琥珀般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到:“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_,夏阳的_,秋风的_,冬霜的_。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它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脉脉人生的幽香!1.给加点字注音。(2分)思忖( ) 沮丧( ) 栉风沐雨( ) 呷了一口( )2.依次填入文中四处空格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清冽、炽热、醇厚、清幽 B.清幽、醇厚、炽烈、清冽C.清幽、炽烈、醇厚、清冽 D.清冽、醇厚、炽烈、清幽3.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寻到释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4.文章的标题是“浮生若茶”,作者为什么把短暂的人生比作“茶”?谈谈你对作者的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5.文章中老僧通过比喻,向“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讲述的一个道理是:(3) (三)1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_ (2) 或异二者之为; 为:_ (3) 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_ (4)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_2、翻译下面的句子:4(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 ) 2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B:“古仁人”与“迁客骚人”这两种不同的人。C:“迁客骚人”们“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览物之情。D:“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两种景象。4、文中的“进”指的是:_.“退”指的是:_25、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八个字写出与“以物喜”和“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2(1)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用原文回答)(2)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用原文回答)四、创新作文: (50分)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经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殊、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