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oc_第1页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oc_第2页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oc_第3页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共两课时)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主要表现、特点及缓慢发展的原因。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内容及其主要影响。(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影响及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及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3)情感教育目标:通过“一条鞭法”的实行和失败及“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及主要规律,从而把握历史规律。通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原理并认识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重点和难点:(1)重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2)难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特点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主要影响。教学方法:(1)讲述法;(2)比较法;(3)图表法;(4)讨论法。导入新课:学生思考:我国封建经济是何时确立的?经过哪几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回答:战国确立;经过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时期出现繁荣;宋元时期,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教学过程:写板书 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一课时)一、政策调整1(明朝)“一条鞭法”学生思考,1581年,明政府为什么要实行“一条鞭法”?学生回答如下:(1)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主要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归纳其影响:(3)影响:“役归于地”、“量地计丁”,将部分力役摊入田赋,把户丁银的一部分摊入田赋征收,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纳银代役的规定,使农民摆脱了一部分封建国家的徭役束缚,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总之,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思考:“一条鞭法”这样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为什么没有能够贯彻实施?学生根据以往所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分析得出以下结论:(4)无法实施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明朝统治的腐朽,张居正代表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可能、也没有改变明王朝没落的命运,变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客观原因是大地主千方百计地阻挠而没有收到多大的成效,不久停止实行。2“更名田”和“摊丁入亩”(1)教师简要介绍“更名田”的内涵。(2)康熙帝实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措施。(3)雍正帝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其主要作用是从汉朝实行的人头税由此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陷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思考,自从奴隶社会以来,共出现了哪些赋税方面的政策和改革?学生回答:(1)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春秋末年,奴隶社会),是中国赋税制度的萌芽。(2)(封建社会)西汉编户制度;(3)北魏租调制度;(4)隋朝和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度;(5)唐朝后期的两税法;(6)明朝1581年推行的两税法;(7)清朝初年推行的地丁银制度。学生思考,这些制度或改革有哪些规律可循?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逐步得出以下结论:规律:1、规律一征税标准由以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以两税法为标志。2、规律二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以一条鞭法为标志;3、规律三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以两税法为标志。4、规律四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度为标志;5、规律五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规律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7、规律七对农民的人身的控制越来越松弛。学生思考:这说明了哪些问题?学生分析回答: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1原因:学生思考: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学生得出:(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提高。(2)具体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区域化等程度提高。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分工更细和规模的扩大等。(3)直接原因: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特点是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品种增多;出现较多的大商业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1)时间:明朝中后期;(2)地点:苏州和杭州;(3)行业:丝织业;(4)标志:出现“机房”(手工工场)、“机户”和“机工”等。(5)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特点: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中出现,规模小,只是萌芽。(6)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地区、规模扩大,分工更密,行业增多,但发展缓慢,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二课时内容:)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先复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学生回答: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具体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农作物的品种增多,产量提高,区域性生产出现;手工业的发展,如:生产技术的提高、手工业专业化生产的出现等。直接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业、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学生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手工工场的出现(机房的出现)。学生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雇佣关系。讲授新课: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其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2)具体原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地主和商人把钱用来购田置地,影响到资金;“重农抑商”政策及设立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影响到规模;“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海外商场。三、“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学生联系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根源:(1)社会根源占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政治根源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割断沿海人民与抗清力量的政治联系。(3)思想根源“夷夏大防”和“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2)主要原因:(1)内因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腐朽的清朝政治统治的需要;自然经济的反映,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农业和手工业产品自给自足,对外来商品需求不大。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外因自明朝中期以来,倭寇侵扰日益猖獗,西方列强(荷兰、俄国和葡萄牙)也对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侵略。统治者担心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频繁接触,会影响其统治。(3)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4)直接原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2内涵闭关政策是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那时,同外国贸易往来,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完全禁止民间对外往来;政府有限制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3影响:(1)客观方面:闭关政府的实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列强的侵略活动,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自卫作用。(2)消极性:它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成长;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不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取长补短,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使封建的自然经济得以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但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导致了中国近代中国的落后,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发展,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总体特征:(1)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5)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使中国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中,日益落伍。板书设计:一、政策调整:1(明朝)“一条鞭法”:(1)目的;(2)内容;(3)影响。2(清朝)“更名田”和摊丁入亩(1)“更名田”;(2)“摊丁入亩”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1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