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风向标】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35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考风向标】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35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考风向标】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35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考风向标】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35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考风向标】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35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一、西学东渐1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2)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3)代表人物,四洲志,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各国律例,编译_,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编写了_,主张,“_”。,海国图志,(4)影响:“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索、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南粤链接:广东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了解、研究西方的措施,使广东“海外图说华集”。,2体用之争(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广泛传入,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2)争论的双方:洋务派和顽固派。,(3)概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倡导“_,_”,认为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顽固派则坚守“夷夏”的精神堤防,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热忱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4)评价进步性:冲破了传统“_”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夷夏之辨,局限性:争论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3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中法战争的结局促使早期维新派深刻反思,认识到洋务派仅学习西方造船、制器,不可能救亡图强。,主张:改良政治,实行_制度。,君主立宪,学习方向:由学习工商科技转为学习政治制度。,(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潮背景,A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B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_形成。C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汇聚成一股思潮。,代表人物:_。,康有为,孔子改制考,A著作:新学伪经考、_等。B目的: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C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推波助澜者,民权,A梁启超:著变法通议,积极宣传_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B谭嗣同:著仁学,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天演论,C严复:译_,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指西方思想)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维新变法,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核心内容:要不要_,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_等。,教育制度,影响: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变法运动的高涨,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4)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南粤链接:广东是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地,著名的维新变法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广东人,康有为曾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二、新文化运动1.陈独秀与新青年(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原因:民国初年,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尊孔复古,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_逆流。根本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_。,民主政治,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既要政治革命,更要思想革命。,(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3)代表人物:_、李大钊、_、钱玄同、_、,刘半农等。,陈独秀,胡适,鲁迅,(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和思想阵地:北京大学和,_。,新青年,(5)新青年宣传的思想:民主与科学。,青年杂志,2.“德先生”与“赛先生”(1)“德先生”: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2)“赛先生”: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3“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1)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陈独秀,_: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A_: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狂人日记,B我之节烈观: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性。4胡适与白话文(1)实质:是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学彻底清算的革命。(2)代表人物及作品胡适A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改良刍议,B代表作:_。陈独秀:文学革命论。,5文化平民化(1)背景:新文化运动形成了_思潮。(2)白话文的发展内容上:反映了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妇女解放、劳工神圣、风土人情等。形式上:出现政论、杂文、随笔、游记、寓言、短评等体裁。(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性质:是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辛亥革命,影响: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平民教育,一、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2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3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它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独立富强,给社会注入新活力;顺应了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产生巨大冲击,从而鼓舞与启迪后人。,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2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4)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乏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史料点拨: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要求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材料三体现了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把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三则材料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材料一,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材料二,我以为先要组织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据和森的意见,以为应用俄国方式的方法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是赞成马克思的方法的。毛泽东致蔡和森等,材料三,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后事如何,就不是我们所应该能够包办的了。陈独秀谈政治史料点拨: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代特点。材料一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首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材料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每一步进展,都经过激烈的斗争。材料三反映了陈独秀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劳动阶级”的国家。,真题实战1(2009年广东单科)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解析】选B。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2(2011年安徽文综)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选C。A项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排除。B项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C项符合维新派既重视学习西方技术,也重视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3(2011年海南单科)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解析】选A。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与新文化运动有关。,4(2010年广东文综)“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解析】选B。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至于清帝退位以后,是否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则漠不关心,这说明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首先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唤醒国民的民主意识,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5(2011年浙江文综)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B,C,D,【解析】选B。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知两项是正确的。,模拟演练1(2012届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下列与梁启超“开,民智”不符合的是(,),A举办新式学堂B创办新式报刊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D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解析】选C。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答案为C项。,2(2012届广东广州高三调研)陈独秀说:“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他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解析】选A。新文化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从陈独秀的话中体现了他对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反封建的批判,由此可知答案为A项。,3(2011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4(2011年广东清远一模文综)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解析】选D。分析材料作者认为,正确的社会转型应该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先是思想解放,随后政治革命、经济建设。据此本题应选D项。但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并未按照这一顺序。,1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派;A项是顽固派的主张,故应排除;B项“中体西用”的思想正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符合要求;C、D两项虽然也是洋务派“求富”和“自强”的主张,但不符合漫画的讽喻意义,也应排除。,2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器物学习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解析】选D。题干反映的是维新派与顽固派关于要不要变法的论战。其背景是中国在甲午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