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B【解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排除A。宗法制下,财产的继承是嫡子优先,然后庶子,故C项错误。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考点定位】宗法制2.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解析】C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3.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A. 秦始皇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太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ABC都是君臣共治天下。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相权力的平衡,因此象征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专制皇权B. 中央集权C. 监察权力D. 对农民的控制【答案】A【解析】由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到军机处,这些变革反映了皇权不断强化。所以答案选A。B主要针对地方权力;C是司法机构;D不符合材料主旨。5.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A. 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B. 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C. 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D. 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答案】A【解析】题干中“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劝谏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说明明代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约束,故A项正确;内阁制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其实质是依赖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君主专制观念淡化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明代朝政混乱的根源应当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6.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 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 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 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 我们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A项,从题干中看不到安徽农业发展在全国中的地位方面的信息,因此A项错误。C项,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是在南宋以后,而且题干中只是有安徽的水利发展情况,无法看到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的信息,因此无法总体判断长江流域在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因此C项错误。D项,我国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因此D项错误。B项,从两汉的1处,到三国两晋时期是3处,到唐时是12处,虽有隋朝低潮。但是从整体来看是呈发展态势的。因此选B【考点定位】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达的农业、经济重心南移7.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 资本主义的萌芽C.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描述的是家庭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小农经济的典型生产方式,故本题选A。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表现是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方式8.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 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 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商业管理严格,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故A正确。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在宋代,故B错误。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在明清时期,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坊市管理【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9.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明代农业生产关系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作物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小农经济尚未开始解体,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能反映雇佣关系的“开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0.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根据材料“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说明当时的对外贸易促使了外币的流入,揭示了中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积极投入到中国的市场,间接说明了中国处于优势地位。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冲击清廷的统治的说法没有材料依据,所以BCD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11.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表现(交子)12.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考查这几种思想流派的区别。儒家提供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提供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提供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种观念符合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其他流派基本不提供这些伦理观念。13.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陆九渊【答案】D【解析】首先,要材料捕捉关键信息,明理、重要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明理可知是理学有关,“仁义”指得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选项D符合题意;A选项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题意的明理不符。董仲舒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是认为要用外在手段来明理。【考点定位】宋明理学14.近代某电文写道:“闻洋人在宁波并无租界,谓之洋人寄居之处,中国官出款为雇巡捕,弹压保护,办法较他口为妥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此电文最早应写于A. 19世纪中期B. 19世纪末期C. 20世纪初期D. 20世纪中期【答案】B【解析】“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说明苏州和杭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应该是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B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马关条约时限。排除。15.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 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 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 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 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答案】C【解析】点理解“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即所有其它社会改造方法都行不通的前提下,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成为俄国社会进步的必然和唯一行得通的选择。16.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 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 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答案】B【解析】A项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因此A错误。C项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因此C项错误。D项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这个说法太过绝对,错误,应是内因。B项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从图片中我们可以一直看到外国资本占有重要成分。【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7.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个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明A. 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B. 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城乡平等C. 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 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了2010年前,城乡居民政治权利的不平衡,农村居民的政治权利显然低于城市,B项正确,D排除;材料只涉及城乡政治权利的平衡,在社会福利、经济文化发展条件等方面城乡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排除C;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新中国建立后,排除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8.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C. 信息的便捷方便了人们感情的交流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答案】B【解析】材料“轻敲键盘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反映了互联网传媒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故B正确;材料不仅仅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更强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故A错误;“信息的便捷”没有突出互联网传媒的发展,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人们受制于现代科技,而是说明科技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故D错误。故选B。19.“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A. 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B.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的保障C.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被淹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故C正确。雅典民主不是专制制度,故A错误。雅典民主有法律保障,故B错误。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过于绝对,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局限性【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它窒息和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带有很大的局限性。20.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此举A. 推动了司法权的独立B. 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C. 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D.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关键词“王位继承法”和“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说明英国以法律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推动了司法的独立性。故选A项。内阁制形成主要是由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退出内阁,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立法权问题,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而不是剥夺,故排除D项。21.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D【解析】首先抓住时间信息:1952年。1952年时的苏联农业发展滞后,马林科夫的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排除A项。苏联在1937年完成了工业化,故B项可排除。苏联农业改革开始于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C项也可排除。斯大林模式以牺牲农业来发展优先重工业,故马林科夫的报告是为了维护斯大林模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斯大林模式。22.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 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C. 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 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二战之前美国面临经济危机实行美元贬值政策,二战之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构建了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所以这一变化体现出美元对世界影响力的增强,正确的选项是C项,二战前后美国政府都在对经济进行干预,无法体现“加强”这一变化,排除A项;二战之前美元不是霸主地位,不能用“巩固”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美国的对外贸易,排除D项。23.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 蒸汽机B. 计算机C. 牛顿经典力学D. 达尔文进化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和“直接”可以看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因为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使得煤和铁这些矿物质得以出现较大的需求,因而直接推动了上述转变,故选A。BCD三项都不符合这一题意,故被排除。考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24.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 废除“中立法案”B. 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 立即对日本宣战D. 迅速通过新政提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而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1933年,故A项错误;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权利,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故B项错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新政议案的顺利通过,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二、材料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的商贸历史十分悠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一 宋朝在雄州等地开设了榷场,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辽国对宋朝的出口,有牲畜、矿物等特产。辽国从宋朝进口了大量物资,民众的吃穿用住等越来越依赖宋朝的供应,甚至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藉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一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盖富家以财,贫家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到明朝灭亡前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世界三分之二的贸易和中国有关。摘编自月港:大明天子经济改革新区材料三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摘编自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67年前后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隆庆开关后中国出现贸易顺差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一系列自贸试验区建立的意义。【答案】(1)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文化认同;丰富民众的物质生活;有利于边贸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两国相对紧张的关系。(2)由海禁到局部开放(一口开关)。原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发展;中国一些特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政府对对外贸易的严格管控;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发展。(3)意义:对中国: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扩大对外开放(或答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公正合理经济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解析】【详解】(1)积极影响:从“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 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可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从“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可知,丰富民众的物质生活;有利于边贸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文化认同;从“量中原书藉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可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两国相对紧张的关系。(2)变化:从“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可知,由海禁到局部开放(一口开关)。交易顺差的原因:从国内角度:对外贸易政策由禁止变为开放;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耕经济发达;明朝商品经济繁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从国际角度: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国丝绸、茶叶等特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3)意义:从中国的角度: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扩大对外开放(或答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世界的角度: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公正合理经济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26.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时间经济状况外交状况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推行。国家财经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苏关系恶化。这一时期越南、法国、印度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23个。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八字方针”。经济经历困难后逐渐恢复。文革动乱波及经济领域。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这一时期古巴、法国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16个。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经济好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进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交。这一时期西方与中国建交国家达62个。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经济与外交关联,信息提取可以从表中一个时期状况论证,也可以结合几个时期综合论证,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经济发展促进外交事业发展经济实力决定外交,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基础,而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为国内建设贏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1950年至1952土地改革进行,使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新中国经济状况好转,这些均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又为开展大规模的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总之,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外交,而外交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信息提取可以从表中一个时期的经济与外交之间的关系论证,也可以结合几个时期的经济、外交综合论证。)【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济与外交信息,可以分析得出经济和外交发展的关联性,即经济发展较好时期往往也是外交方面取得成就的时期,经济遭遇挫折时期往往也是外交面临困难的时期,据此思考这种规律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经济发展促进外交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执行的政策是根据中国国情、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而制定的,同样外交方面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因此得出结论。论证过程要理清二者关系,分析背后原因,联系史实,有理有据,逻辑清楚。考生注意:27题、28题29题为选做题,只需选做其中一题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原因: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2)意义: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得出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根据“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得出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根据“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得出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2)意义:根据“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得出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根据“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得出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另外,还可从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分析总结。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面对举国征兵的形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招兵宣传随之而来。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穿上军装,政府先后动员2000万人应征入伍,其中不乏明星大腕。9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要求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美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劳工动员,工人们被海报描绘成后方的士兵。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战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自美国参战后,战略物资成为限制购买的物品,“不浪费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