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长美历史文化名村遗存的丰富历史文物,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有效地指导长美古村的保护和建设,即满足现代生产、生活的要求,又能保持长美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特编制本规划。第二条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制定,并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第三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实施条例4建设部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编制要求51997年揭阳市政府颁布的揭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规定6、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相关法规和规定7揭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第四条 长美村历史文化名村规划保护规划是长美村级规划的专项规划,是长美村级规划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本规划的适用范围和村级规划一致。第二章 长美历史文化名村价值和特色第五条 长美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1历史悠久的潮汕古村。历史记载已有900余年,古称阳潮里,为潮汕袁氏发源地。13世纪末14世纪(元朝)初得名长美。2文物古迹丰富。据2006年12月对古村落内民间文化遗产普查结果统计,查明并登记在册的文化遗产共计家庙1座、公祠3座、庭院式民居建筑39座、书斋8座、碉楼3座、庙宇6座、桥梁6 座、踏渡15个、渡口2处、渡亭2座、水闸2座、市场1处、寨墙垣长975米、寨门5个、更楼1座、龙船厝2座、古匾额8块、旗杆台(柱)6套,石鼓2对、碑石5条、废弃石础、石磉、石礅、石磴、石柱181块、石臼39座、石磨35座、石槽、盆12个,龙船2条、龙头2个,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此外还有众多散落民间的文化藏品。3历史遗存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长美古村一、基本信息理坑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北沱川乡。地理坐标:北纬293139,东经1174926。距县城50公里。理坑村是一个余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现有398户,1130人,余姓占90%以上。二、项目的保护要求(一)保护目的:1、为全方位保护好理坑村古建筑群、古村落格局,保护好其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可信的选择。2、为理坑村确立新的发展模式。3、为理坑村的社会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框架,为理坑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4、为理坑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保障。(二)保护的指导思想:1、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保障理坑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典型的徽州文化特色。2、坚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佛罗伦萨宪章中关于保护文化遗产并使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思想,努力做到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科学管理,合理开发。3、遵循中央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三)保护的框架:理坑古村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深厚,文物古迹丰富,古村格局保存较为完整,是一个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历史古村落。保护框架制定的目的是在概括提炼理坑古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古村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重点历史地段和单个历史建筑的保护,整体地保护理坑古村传统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保护框架的结构:理坑古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是理坑村悠久历史的积淀,这些要素反映在空间上为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以及他们相互间的有机关系所共同构成的古村景观特色。通过结构组织,构成完整的保护框架体系。(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措施: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按文物保护法采取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分层次进行严格保护。规划将现为非文物保护单位的、且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明清时期古建构筑物列为预备文物建筑,初步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参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尽快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规划新增单位)的资料档案,文物建筑的维修应保持原真性,采用同样材料,原工艺,修旧如旧。健全村级文物保护的机构,组织专门的吉建修缮队伍,加强经常性的维护。加强对木材、石材等古建材料保护技术的研究,重视木材的白蚁防治和石材表面的维护。木材应采用涂刷或喷涂剂、帐幕熏蒸法、饵料诱杀、钻孔注射渗透、钻孔滴注渗透等方法进行处理预防。有效地控制毁、风化的速度和范围,由于水泥与原胶结材料的粘结力不一致,会对古建筑产生更为严重的剥落和损坏,因此,古建筑的维修严禁采用水泥维修。文物保护单位应尽可能迁出原有居民,作为展览、陈列、博物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改变该建筑的布局和原样。文物建筑的修缮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方案,应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方可动工。2、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拆除、改建原有的古建筑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得破坏原有的文物,不得添建新建筑工程,不得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专业。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建房时,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进行建设,古建筑耐火等级一律按四级考虑。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建设,其初步设计和施工方案,应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动工。3、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和管理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为规划保留一、二层建筑的地带。地带内,现有二层以上楼房,必须降层整治。当房屋危险必须翻修时,应改建为传统形式的白粉马头墙、小青瓦、坡屋面房屋,檐口高度控制在7米以下。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其工程设计方案或作业方案应征得相应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动工。建设控制地带内严禁破坏地形、地貌、道路和水系,严禁开山采石,砍伐树林,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造成损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振动、噪音。三、项目的保存状况1、理坑村古建筑群和水系是理坑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同时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理坑村社会经济进步的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基础。2、理坑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大部分都已经或者正在消失,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理坑村悠久历史、文化的要素,也是理坑村发展的重要吸引力。3、理坑村现存环境的状况不仅威胁着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合理使用,而且也无法为理坑村的现代化生活提供保障。4、现存主要建筑:石桥:从理源溪源头至村水口依次有:山底桥、香糕桥、曲尺桥、天缘桥、观音桥、天心桥、百子桥、理源桥、水口桥等九座石桥。街巷:四十多条,主要有箬皮街、官巷、石坦巷、百子巷等。民居古宅:天官上卿第、尚书第、司马第、官厅、云溪别墅、九世同居府、花厅、大夫第、小姐楼、理学渊源府、福寿堂等。书斋群:六幢学堂屋(鱼塘角)。公共建筑:敦復堂、效陈祠、德寿堂、金家井等。5、人文民俗:“雍雍穆穆”的清明祭祖、舞龙灯、出抬阁等风俗与节庆、祭祀、娱乐。四、项目拟实施的工程内容(1)节点节点是人们感觉和识别村落空间的重要参照物,也是人流聚集的核心。包括自然景观类、建筑物类、构筑物类、(2)轴线轴线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道路,也是人们体验古村的主要通道。包括:(3)区域:1、一类建筑(文物):五、项目投资估算六、项目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理坑村的历史沿革 一、建村年代和建村人据沱川余氏宗谱载:沱川余氏始祖余道潜,与朱熹的父亲朱松是宋徽宗重和八年(1118年)同科进士。余道潜于庚子年(1120年)由安徽桐城迁沱川篁村。其后代余景阳,于1206年迁居理坑,距今巳800年。二、主要历史发展概况理坑村人好读成风,自公元1586年31岁的余懋学考中进士后,村人更是秉承勤学苦读之风,先后经科举考试中进士者有16人。取仕不成外出经商的,则成巨贾。这些达官显贵,巨富豪商,或衣锦还乡,或告老隐退,大量的官第、商宅、民居、祠堂、石桥、文化建筑开始兴建。理坑在明末至清朝中叶最为鼎盛。出了尚书、大理寺正卿、司马、知府等高官及一批巨富。嘉庆时全村号称千烟,有3000多人口。高官巨富们不惜重金,大兴土木,当时全村有500多座建筑物,60多条巷道。1936年至今的3次行政区划变动,特别是1949年婺源划归江西管辖后,加上历次政治运动,对这里“徽文化圈”的继承、保护、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理坑村相对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少大拆大建。1985年以来,理坑村先后有6处古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理坑村被江西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近几年来,婺源县政府加大了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婺源县人大常委会还于1998年通过了婺源县文物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使理坑等古村落保存相当完整。附:朱熹题赞余道潜画像 精神秋水也,莹澈清滟;心胸开豁也,江淮济渎;忠以事君也,诚一不二;谨以抚下也,事毫不荀。噫!宜其德光于前,至今后裔能不固守。宁徽郎直徽猷主管台州崇道观 年家弟朱熹拜题 注:朱熹父朱松,与余道潜是北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同科进士,余道潜避乱迁居婺源沱川。旧世谊加新同乡,过从往来,倍加亲近,朱熹于便以“年家弟”名义题赞。理坑村的风貌特色理坑村的风貌特色理坑村的重要程度 1、中国古代乡村依托聚族而居形成的宗族制度,在理坑古村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之成为今人研究和了解已然消失的中国宗族制度的“活化石”。宗族制度源于中国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世纪)形成的按血缘关系区分亲疏等级的宗法制,是聚族而居的乡村普遍施行的一种社会制度。宗族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祠堂、祭祖宗、修族谱等方式敦宗睦族,从精神上凝聚人心,维系长幼亲疏的血缘关系和尊卑贵贱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掌控族产(祠堂、祭田、义田、学田等)、制订乡约、执行奖惩、推行教化,实施对全村民众和村落公益事业的管理,成为封建国家最基层的社会自治组织,使“政令不下县”成为可能,节约了封建行政的成本。理坑有敦復堂、郊陈祠、德寿堂,还修有不同年代编写的族谱家乘。祭祀祖先的仪式更是庄严肃穆,是全村人“朝圣”的节日。建立了由户长房长族长构成的组织管理体系。这一组织掌握着“三田”的收支,祭田收入用于祭祀祖宗,义田收入用于赈贫恤穷,学田收入用于办私塾、奖励科举出身之人;掌握着村落的规划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决策、管理权;掌握着制订村规、祠规、乡约和“开祠堂”处置村中事务的权力。理坑的明代尚书余懋衡就曾主持订有沱川乡约书。对符合封建伦理的事,宗祠都要逐级上报朝廷为其旌表。对违反封建伦理的人要予以惩罚。理坑箬皮街上首马石头有“苦珠钱”(细卵石铺成的圆形地面),凡违反族规的人要罚跪在“苦珠钱”上,叫仆人抽打,以警示全族全村。宗族社会乡村自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特征。理坑是典型的“佃仆制”乡村,村中一姓,不杂旁姓,村外围形成了专为村民提供生产耕作、生活服务的旁姓小村,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佃仆关系,二者之间不通婚姻。“千家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婚嫁要采用朱熹家礼所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丧礼规矩更为严格。正月和节日,都要开同年会、舞板龙灯、出灯彩、扮抬阁,热闹非凡。乡村宗族制度是婺源古村落发展成为具有极高价值的人居社区的决定性因素。村落的选址布局和规划建设、崇尚理学和教育的传统、结帮外出经商之风等等,都是实施宗族制度有效管理的结果。2、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布局和规划建设,营造出理坑古村落“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和优美的建筑景观,在中国建设规划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风水”理论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基本学说认为,天、地、人,自然与社会,共处于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之中,作为自然现象的天、地、风、水对人类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墓地(阴宅)的位置可以决定墓主后代的命运,住宅、村落(阳宅)选址的好坏也可以决定屋主和村子的兴衰。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皖南、婺源出现了许多村落建筑与周边地形地貌、山水风光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村落,理坑村便是其中的典型。理坑村背靠雄伟壮观的驼峰山,为其挡住了寒流与狂风,面朝汩汩不息的理源溪,为其提供了生产灌溉与生活之便。民居建在山麓开阔的河弯处,阳光充沛,利于开垦田地。山环水绕,锦峰簇拥,河川如练,不仅满足了村民物质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还为村民营建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审美空间。全村建筑有规划地面街、面水而建,由中心向四周辐射扩张,呈现出非常美观的“出水莲花”布局。沿河而筑的民居,飞檐错落,粉墙倒映,与清清溪水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河街”景观。大街小巷,青石板铺设,平整光滑;两边“马头墙”高低错落,天际线丰富多变;门楼门罩精雕细镂,千姿百态;街中还有十几处“月门”,有文雅警醒 的题额。所有这些,构成了富有文化品味的街巷风情景观。3、源于孔子,盛于朱子的中国理学思想和尊儒重教的传统,渗透在理坑古村落的构成要素之中,一批理学家们的府邸是理坑古建筑中最有价值的精品,这一“理学名村”的特点使理坑成为中国古代乡村建设史上的一个著名范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儒学思想发展到中国的南宋时期,由婺源人朱熹(11301200年)弘扬光大,创立了“理学”,成为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八百余年的主流思想。朱子故里婺源以及理坑古村,历来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延至明清时期,理坑村出现了一大批本朱子理学天人性命之说,撰有大量理学著述,并实践躬行不已的理学家。他们在理坑村建有府第,建筑技艺达到了当时很高的水准。这些理学名家及其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府第有:明代南京户都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明代南京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第”,明代广州知府余自怡的“驾睦堂”(官厅),清代兵部主事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州同知余启官的“云溪别墅”等。深深植根于理学思想的理坑古建筑还有供乡里文人学子读书之用的6幢别致的引水入室、傍斋筑塘的“学堂屋”以及“理源桥”、“天心桥”等等,现都保存完好。理坑村古时建有书院、文昌阁、文笔塔等教育场所和祈求文运昌盛的标志性或风水建筑。4、“徽商”为理坑古村落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使这个古村落成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徽商”留下的遗迹,具有独特的典型意义。在中国16世纪19世纪称雄400余年的“徽州商帮”中,婺源商人是一支劲族。徽商兴盛之时,每村每户,几乎都有外出经商之人。这些商人致富回乡,营建豪宅的同时,也捐资为村里修桥造路,建祠修谱,兴办书院,浚河凿井,繁荣村落。由于受封建社会营造等级制度的限制,富有的徽商无法扩大私宅的规模,只能在房子装饰雕刻上下功夫,形成了建筑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商宅大门台阶不能做三级,只能做一级(寓意“一本万利”);大门门楣不能题写府第名称,只能留下空白。商宅大门和门罩砖雕,构成“商”字架构,反映出徽商的微妙心理。室内中堂画押条桌上的摆设,东瓶西镜,中间是座钟,谐音“终生平静”,是家人对远在异乡经商的游子的祝祷。许多建筑高墙上的窗户是各种形状的叶子,表现了徽商“叶落归根”的心愿。5、理坑古村落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营建出一个理想的人工环境,提供了优越的人居条件,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乡村规划建设的范例,对于今天人居社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理坑村村内交通是四通八达的街巷。通往村外道路有青石板铺就的3条古道,东通百子岭,西达观音岭,北接胡柏岭。连通理源溪两岸有9座石桥,造型有石拱、石板、廊亭等形式。为了村周围水田灌溉之需,在理源河上建有2座水堨,引水入田。还建有水碓,用于舂米、磨粉。沿理源河还建有溪埠,供村人洗濯。村中建有统一规划的排水系统,或明沟或暗渠。村中凿有金家井,以解决离河较远的村民用水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理坑古村落针对徽派建筑木质用材易于起火的特点而建设的消防设施。每幢房子的“马头墙”又叫“封火墙”,可以隔断邻居火势;墙上窗子开得很小,既为防盗也为防火;每家每户设有“太平缸”蓄水,也是为防备火灾之虞。另外,村中还建有两处“水龙庙”,庙中放置灭火用的手动喷水机器“水龙”,至今还能喷出10多米高的水柱。上述这些可以证明,理坑古村落从村落选址、平面设计到各种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都已经有自觉的规划意识,并在宗族的管理下,有效地组织了实施。6、独特的建筑风格、高超的建筑技艺、极高的文化品位,使理坑古村落成为中国古代民间建筑杰作的博览园。理坑古村落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统一规整,墙连瓦望,蔚为壮观。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外观上表现为粉墙黛瓦、飞檐戗角;在内部表现为四水归堂,木质构架;装饰上表现为“三雕”精美;布局上表现为规整灵活。“粉墙黛瓦”是随着制砖、制瓦和石灰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南方多雨潮湿,砖墙瓦顶是挡雨排水的最好材料,粉墙则利于湿气挥发。“飞檐”的出现,建立在成熟的斗拱技术基础之上,可以远距离排泄屋顶雨水,使之不淋湿墙体和木质构件。“戗角”则是为封挡隔壁人家火灾的火势而筑的“马头墙”上的装饰。由于徽州古村中青壮年男子多外出为宦、经商,家中只有妇孺老人,为解决防盗问题,外墙上只有高处开很小的窗户,为解决室内采光、通风、排水等问题,“四水归堂”的内天井应运而生。房屋木架构或抬梁,或穿斗,多为二层,也有三层,肥梁瘦柱,不施油漆,以利于木质水份挥发,不易腐烂。就审美和观念层面而言,洁白的粉墙,黝黑的黛瓦与青山绿水相辉映,是最美的色彩搭配;飞檐戗角的曲线,富有最优美的视角形象;朴素的原木纹理与雕刻图案相得益彰,格外典雅;天井则被人们赋予了采天地之灵气,聚肥水财气于一家的观念色彩。虽然明代洪武年间以后,朝廷对民间建筑有严格的“三间”等级限制,但婺源理坑古村落的建筑型制仍相当丰富。布局上除规定的正屋并排三间以外,又视功能需要在正屋的前后左右建庭院、书斋、橱房、作坊、花园、牲畜圈栏等余屋;子孙繁衍,不足以居,就以回廊三间的型制往后扩建。伴随着生产工具和材料工艺的不断改进,徽派古建筑出现了斜撑、斗拱、卷棚、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等等建筑技艺,使婺源的古建筑愈显华丽、壮美、气派。大梁多为用料硕大的“冬瓜梁”,立柱由明代梭形向方形转化,梁与柱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柱及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冶炼技术的进步使得匠人的切割工具越来越坚硬锋利,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多用青石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砖雕、石雕、木雕由浅雕向深雕、圆雕、透雕、镂空雕发展,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砖雕多见于门额,石雕多见于柱础、抱鼓石、栏杆,木雕多见于梁枋、雀替、护净、门板、窗棂,技艺臻至炉火纯青之境。图案日趋纷繁完美,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文化气息浓厚。理坑村古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南省澄迈县澄迈中学2025-2026学年数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黑龙江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精练)
- 湖南省洞口县2025年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上海外国语大学《生物工程制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环境工程导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6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化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工程制图与识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6届广西桂平市数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佛山市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胸膜炎护理试题及答案
- 二级活性炭环保箱工程施工方案
- 2025-2026华为ICT大赛-昇腾AI赛道理论考试题库(核心500题)
- 上海购房合同(标准版)
- 110千伏变电站设计项目技术方案
- 2025年青海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试卷(含答案)
- 文旅产业知识培训课件
- 协助患者更衣课件
- 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方案
- 2025年广东铁投集团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手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