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view软件用户手册.doc_第1页
Logview软件用户手册.doc_第2页
Logview软件用户手册.doc_第3页
Logview软件用户手册.doc_第4页
Logview软件用户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View用户手册 LogVision平台软件系列产品LogView用户手册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七年五月说 明1.LogView声电成像测井分析软件V4.0是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ogVision测井地质综合分析平台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LogView既能处理斯仑贝谢Max 500电成像(FMI)、阿特拉斯Eclips 5700声电成像STAR_II(STAR & CBIL)、哈里伯顿Excell 2000声电成像(EMI、XRMI & CAST),也能处理国产微电扫描电成像(WDS)及国产井下声波电视(BHTV)。本用户手册重点介绍了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处理流程、参数设置及声电成像测井解释基本方法原理。2.未经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书面许可,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助任何电子或机械手段复制或传播书中任何部分。3.本书中的内容若有更改,以电子文档为准。1997-2007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目 录LogView简介- 5 -2 LogView安装启动- 7 -3 LogView测井资料处理- 8 -3.1声电成像测井资料数据加载- 8 -3.2声电成像测井预处理- 10 -3.2.1 电成像测井预处理- 10 -3.2.2 声成像测井预处理- 13 -3.3 图像生成及质量控制- 16 -3.3.1 电成像图像生成- 16 -3.3.2 声成像图像生成- 18 -3.3.3 声电成像图像质量控制- 19 -3.4 声电成像交互解释- 22 -3.5交互解释视参数计算- 24 -3.6 孔洞视参数自动计算- 27 -3.7 倾角自动计算- 30 -3.8 移去构造倾角- 30 -3.9 裂缝识别- 31 -3.10 地应力分析- 32 -4 LogView专用绘图对象- 35 -4.1测井图像- 35 -4.2成像交互结论- 38 -4.3成像蝌蚪图- 38 -4.4成像杆状图- 39 -4.5成像频率统计图- 40 -4.6成像施密特图- 41 -4.7 GeoFrame电成像图- 46 -4.7.1 G包电成像成果曲线输出- 46 -4.7.2 G包电成像成果数据dlis加载- 47 -4.7.3 动、静态图像显示- 50 -4.7.4 图像交互结论显示- 52 -4.7.5 交互结论蝌蚪图显示- 53 -4.7.6交互结论施密特图统计分析- 54 -4.8 eXpress交互结论- 54 -5 LogView方法原理简介- 56 -5.1 预处理- 56 -5.1.1 电压校正(EMEX校正)- 56 -5.1.2 电阻率刻度- 56 -5.1.3 LLS/SFL 标定- 56 -5.1.4 电扣深度对齐- 56 -5.1.5 电成像加速度校正- 57 -5.1.6 GR校深- 57 -5.1.7 人工校深- 57 -5.1.8 幅度归一化- 57 -5.1.9 坏电极数据剔除- 57 -5.1.10 声成像回波时间相位校正- 58 -5.1.11 声成像回波幅度偏心校正- 58 -5.1.12 声成像回波时间井径刻度- 58 -5.2 图像处理- 58 -5.2.1 动、静态图像生成- 58 -5.2.2 图像标定- 58 -5.2.2.1 静态色度标定法- 58 -5.2.2.2 动态色度标定法- 59 -5.2.3 图像滤波- 59 -5.2.4 图像增强- 59 -5.2.4.1 频域增强- 59 -5.2.4.2 空间增强- 59 -5.2.5 生成地层因素图像- 60 -5.2.6 生成视孔隙度图像- 60 -5.2.7 生成溶蚀孔(洞、缝)麻点图像- 60 -5.3 各种地质现象在成像图上的识别- 60 -5.3.1 裂缝的识别- 60 -5.3.1.1 层界面与裂缝的识别- 60 -5.3.1.2 缝合线与天然裂缝的识别- 60 -5.3.1.3 断层面与天然裂缝的识别- 61 -5.3.2 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的识别- 61 -5.3.2.1 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具振动形成的裂缝- 61 -5.3.2.2 重泥浆与地应力不平衡性造成的压裂缝- 61 -5.3.2.3 应力释放裂缝- 62 -5.3.3 张开缝与闭合缝的识别- 63 -5.3.4. 溶蚀孔洞的成像特征- 63 -5.4定量计算- 64 -5.4.1 地层倾角处理- 64 -5.4.2 裂缝识别处理(DCA)- 65 -5.4.3 地应力分析处理- 65 -5.4.3.1 基本分析原理- 65 -5.4.3.2 计算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SYAZ- 66 -5.4.4 交互解释地质视参数计算- 67 -5.4.4.1 裂缝视参数的定量计算- 68 -5.4.4.2 孔洞(缝)视参数的定量计算- 69 -5.4.4.3 砾石、结核、团块视参数的定量计算- 69 -附录1 LogView测井资料处理流程- 70 -附录2 声电成像测井项目信息字典- 71 -FMI信息字典- 71 -EMI&CAST信息字典- 72 -XRMI&CAST信息字典- 73 -CAST信息字典- 75 -STAR&CBIL信息字典- 76 -BHTV信息字典- 79 -附录3 LogView处理成果曲线表- 80 -附录4 LogView处理成果数据表- 82 -“分层参数计算”产生的目标层成果数据表- 82 -“LVLAYER”数据表导出单条裂缝参数- 83 - LogView简介LogView声电成像测井分析软件,能够同时处理国外三大测井公司的资料,可进行各类井周地质现象交互解释,结合其他测井资料进行井旁构造解释、裂缝分析、单井沉积相分析、薄层分析、地层倾角分析、DCA裂缝检测和地应力分析。能够对裂缝、孔洞进行视地质参数(裂缝密度、长度、平均水动力宽度、视面孔率、异常视面积、平均视宽度)和裂缝产状定量计算,利用地层倾角原始曲线、电成像测井资料计算井眼的崩落扩径方向即地应力分析,独创的对CBIL、CAST、BHTV声成像资料进行视地质参数计算和崩落扩径方位分析,从而计算最小水平主应力/岩石抗压强度、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同井段诱导缝法指示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钻孔崩落椭圆法取得的椭圆井眼短轴即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对比分析可互相印证。单井、多井裂缝参数和裂缝方位分析可总结地区裂缝分布规律,指导区域储层类型和储层空间展布评价和井位部署论证。单井、多井地应力分析可总结地区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井眼稳定性分析、后地应力对高角度裂缝的改造作用分析和区域地应力状态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只考虑应力条件时油气应由高应力区向低应力区运移,地应力状态对液体在岩石中的流动有明显影响,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传导系数大,液体更容易沿此方向流动,因此在确定低渗油田压裂井网部署,提高采收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特点1 能处理斯仑贝谢(FMI)、阿特拉斯(STAR )、哈里伯顿(EMI、XRMI、CAST)和国产电、声成像BHTV测井资料; 对声、电成像、岩心图像均可进行各类井周地质现象如裂缝(规则缝、网状缝、诱导缝),孔洞、溶洞、砾石、团块、结核等的交互解释和定量计算,其它同类软件只能针对高低角度缝(即规则缝)或部分井周地质现象进行交互解释和定量计算;3 对声、电成像均可进行自动定量计算孔(溶)洞(裂)缝的视地质参数;4 对声、电成像均可进行地应力分析统计及定量计算,钻孔崩落椭圆法和诱导缝方位统计分析对比;5 对电成像进行电导率异常分布方位统计分析; 功能模块模块名称功能说明FMI数据预处理对FMI资料进行加速度校正、浅侧向标定、电扣对齐处理STAR数据预处理对STAR资料进行加速度校正、浅侧向标定、电扣对齐处理EMI数据预处理对EMI资料进行加速度校正、浅侧向标定、电扣对齐处理CBIL数据预处理对CBIL资料进行加速度校正、方位校正、偏心校正处理CAST数据预处理对CAST资料进行加速度校正、方位校正、偏心校正处理BHTV数据预处理对BHTV资料进行加速度校正、方位校正、偏心校正处理电成像图像处理对微电扫描成像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加强图像处理声成像图像处理对声波时间和声波幅度成像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加强图像处理交互解释地质模型定义交互解释的地质模型GeoModel电成像测井地质交互解释在动态电成像图上拾取裂缝、断层、层理、砾石、孔洞等地质特征声成像测井地质交互解释在动态声成像图上拾取裂缝、断层、层理、砾石、孔洞等地质特征交互解释视参数连续计算连续计算交互解释的地质特征的视参数交互解释视参数分层统计分层统计交互解释的地质特征的视参数孔洞缝视参数自动计算自动识别孔洞、溶洞和裂缝并计算其视地质参数倾角自动计算对电成像资料自动计算地层的倾角和倾向移去构造倾角去除构造因素影响还原地层沉积倾角和倾向裂缝识别DCA分析电成像测井电导率异常情况识别裂缝发育井段地应力分析处理利用电或声成像资料统计地应力方向,计算地应力大小成像测井综合地质成果图显示输出成果图交互编辑、输出 运行环境CPU : 主频500 MHz 及其以上微机内存 : 128 MB及其以上显存 : 16 MB 及其以上硬盘 : 2 GB以上空余区间软件环境:Win98/ME、 Win NT4.0+SP3 和Win2000、WinXP或Win2003SERV。推荐使用Win2000(PRO或SERV版)。 成果输出支持 WINDOW 驱动的所有打印机或绘图仪的分页输出;支持 WINDOW 下带专有连续驱动程序的所有打印机或绘图仪的连续输出;输出BMP、JPEG、TIFF位图,供微机或工作站上各类绘图工具软件调用。2 LogView安装启动LogView软件的安装随LogVision平台一同进行。平台安装后会在WINDOWS“开始”菜单及桌面上建立LogVision的快捷方式,运行快捷方式启动平台:图2.1 LogVision平台双击图2.1中的“LogView”图标,弹出LogView处理界面:图2.2 LogView软件界面点击“文件”菜单的“退出”或软件界面右上角“x”按钮,即可终止LogView软件的运行。3 LogView测井资料处理3.1声电成像测井资料数据加载进行资料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加载,包括常规测井资料的加载。数据加载(输入)/输出包括测井曲线的输入/输出、有关的离散数据的输入/输出及GUD数据输出。点击“数据”菜单的“数据加载”菜单,弹出如下窗口:图3.1 数据加载窗口声电成像测井资料数据格式情况一般如下:FMI仪器,原始测井数据DlisLis格式;Star仪器,原始测井数据Xtf格式;EMI、XRMI仪器, 原始测井数据cls格式,也可为DPP软件平台上转换的nti格式(类似Lis格式)。以上各种格式的数据经LogVision平台的DataIn程序转换成统一的GUD数据格式后,再开始做数据预处理。特别注意的是:在数据解编加载STAR测井资料时,应记下GAZF(或GAZFQH)、BHTT(或BHTTQH)、P1BTN三条曲线的DepRefPnt值,在后面的GPIT加速度校正时将用到;对FMI、EMI、XRMI&CAST及常规测井数据则没有DepRefPnt。原始数据加载后,点击“转换”按钮,弹出如下窗口:图3.2数据加载转换窗口在测井系列中,选择相关的测井项目,其中包括:FMS、FMI、EMI&CAST、CAST、XRMI&CASTV、STAR&CBIL、STAR3、CBIL3、BHTV。根据测井资料类型选择测井项目后,曲线可根据所选测井项目的测井项目信息字典自动选取。如还需人工添加,可在要添加的曲线前打勾。在数据加载过程中,如果所加载的数据不全,则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会出现无法运行的情况。如原始曲线名和数据加载时用的测井项目信息字典的原曲线名不对应,则须手工在对话框中更改,也可对信息字典进行修改。每个测井项目都对应一个信息字典,附录2列出了成像测井项目所对应的测井项目信息字典,附录3列出处理生成的主要成果曲线名。数据加载和声电成像测井项目信息字典的详细操作请参阅LogVision平台用户手册。测井数据加载时同井的各类测井项目数据可保存在井目录下的同一GUD文件的不同存储体(storage)内,也可保存在不同GUD文件内。数据加载后可选用LogView目录下合适的绘图模板建立绘图文档或打开已有绘图文档。3.2声电成像测井预处理应用LogView处理声电成像测井资料主要包括:预处理、图像生成、成像测井地质交互解释、交互解释地质视参数定量计算、孔洞视参数自动计算、电成像地层倾角的自动计算、移去构造倾角、裂缝识别(DCA检测)、地应力分析等模块。图3.3成像处理模块3.2.1 电成像测井预处理预处理是声电成像资料解释分析的基础,在LogView“分析”菜单中选择点击“预处理”,弹出成像测井预处理对话框:图3.4 电成像预处理数据文件描述:u 井文件所处理的井数据(GUD)文件路径。测井数据描述:u 存储体原始测井数据加载时可保存在不同的存储体内(storage)。u 仪器类型如果STAR_II的声、电成像是同时测量的,点击图中“仪器”下拉菜单,可看出有“STAR”和“CBIL”两个选项,处理电成像资料时选择仪器类型为“STAR”。注:如果处理的是FMI、EMI、XRMI资料,因为这几种仪器是单一测量模式,仪器类型的下拉式菜单为不可选。u 顶部深度测井数据起始深度。u 底部深度测井数据结束深度。处理井段描述:u 输出体预处理结果放到一个新的存储体内,隐含的为“原始存储体_IMG”,也可以人为修改。该存储体是下一步“图像生成”处理的数据源,输出存储体的设置选项支持用户多次处理结果的保存和对比分析。u 顶部深度预处理井段起始深度。u 底部深度预处理井段结束深度。标准化模块:u 电导率目前国内的所有电成像记录的均是电导率模式,隐含为选择。u EMEX电压校正EMI、XRMI、FMI电成像测井时的静态电压校正,可选择。u LLS/SFUL标定用常规的电阻率曲线对电扣数据进行刻度,选择。深度校正模块:u 电扣深度对齐Star和EMI、XRMI的原始测井资料需做电扣深度对齐,FMI无需做电扣深度对齐。u GPIT加速度校正恢复采样数据对应的真深度,消除仪器非匀速运动引起的曲线变形。如果拷贝的声电成像数据资料没有Z轴加速度曲线,则不能做“GPIT加速度校正”; 如拷贝的数据资料已经做过GPIT加速度校正和电扣深度对齐,则不须再做GPIT加速度校正和电扣深度对齐。FMI数据的Z轴加速度为FCAZ(单位m/s2)曲线;STAR+CBIL数据的Z轴加速度曲线为GAZF或GAZFQH(单位g);XRMI+CAST或EMI+CAST数据的Z轴加速度曲线为ZACC(单位g)。u 用GR校正深度对成像数据和常规GR曲线进行自动校深。选择该项,解释人员就可以不用考虑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GR的深度对齐问题了。u 不共面校正对电成像各推靠臂不共面的仪器STAR、EMI、XRMI必须做不共面校正,需要选择该项。增益控制模块:u 坏电扣剔除默认选择该项。u 幅度归一化加强图像的显示效果,选择该项。u 预处理相关辅助曲线对成像数据体内相关曲线进行相关预处理,一般默认不选择该项。有时选择该项,图像处理效果反而不好。设置相关辅助参数:点击“设置相关辅助参数”按钮,弹出对话框如下:图3.5 辅助参数对话框辅助数据源:u 标准GR选择常规测井数据存储体(storage)内的GR曲线,对成像测井数据自动校深。u LLS/SFL用常规的浅侧向或微球聚焦电阻率曲线对电扣数据进行标定,该项隐含为不选。由于常规测井相对声电成像采样率较稀,标定的处理效果有时会遮盖地层因素引起的电导率的细微变化,建议不选择该项。但如果主要关注的是层理、构造,不是孔洞、不规则裂缝等,则可选择该项。u 增益均衡参数用隐含值即可。u 地区磁偏本井所在地区的磁偏角。GPIT加速度校正:u 与GPIT深度差对STAR仪器,该值为P1BTN与GAZF(或GAZFQH)两条曲线的DepRefPnt值之差。在数据解编时,能看到各曲线的DepRefPnt值。FMI仪器为固定值“0.4064m”;EMI、XRMI仪器为“0”。u 其他的选项用隐含值即可。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回到图3.1对话框,再点击“计算”按钮,就开始成像测井数据预处理。3.2.2 声成像测井预处理在LogView“分析”菜单中选择“预处理”,弹出成像测井预处理对话框:图3.6 声成像预处理数据文件描述:u 井文件所处理的井数据(GUD)文件路径。测井数据描述:u 存储体原始测井数据加载时可保存在不同的存储体内(storage)u 仪器类型如果STAR_II的声、电成像是同时测量的,点击图中“仪器”下拉菜单,可看出有“STAR”和“CBIL”两个选项,现在要处理声成像资料,我们选择仪器类型为“CBIL” 。u 顶部深度 测井数据起始深度。u 底部深度 测井数据结束深度。处理井段描述:u 输出体 预处理结果放到一个新的存储体内,隐含的为“原始存储体_IMG”,也可以人为修改。该存储体是下一步“图像生成”处理的数据源,输出存储体的设置选项支持用户多次处理结果的保存和对比分析。u 顶部深度 预处理井段起始深度。u 底部深度 预处理井段结束深度。传播时间模块:u TT相位向AMP对齐 声波时间成像与声波幅度成像的方位对齐,测井时已经对齐,一般情况下不选。u 偏心校正 主要用于对时间成像偏心校正,一般情况下不选。u 刻度成井径 把声波时间成像刻度成井径图像,用于地应力分析,可选。标准校正模块:u GPIT加速度校正恢复采样数据对应的真深度,消除仪器非匀速运动引起的曲线变形。如果拷贝的声电成像数据没有Z轴加速度曲线或如未测量加速度曲线,则不能做“GPIT加速度校正”;如该数据已经做过GPIT加速度校正,则不须再做GPIT加速度校正。对BHTV不做GPIT加速度校正”,因为仪器没有测量加速度曲线。u 用GR校正深度对成像数据和常规GR曲线进行自动校深。选择该项,解释人员就可以不用考虑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GR的深度对齐问题了。u 方位校正选择进行声成像方位校正。回波幅度模块:u 幅度归一化 加强图像的显示效果,选择该项。u 预处理相关辅曲线 对声成像成像数据体内相关曲线进行相关预处理,一般默认不选择该项。有时选择该项,图像处理效果反而不好。声成像处理流程设置完毕后,点击“设置相关辅助参数”按钮,弹出辅助参数对话框图3.7 辅助参数对话框辅助数据源:u 标准GR选择常规测井数据存储体(storage)内的GR曲线,对成像测井数据自动校深。u LLS/SFL对于声成像可不选。u 增益均衡参数用隐含值即可。u 地区磁偏本井所在地区的磁偏角。GPIT加速度校正:u 与GPIT深度差CBIL曲线与GPIT的深度差等于该值为BHTT与GAZF(或GAZFQH)两条曲线的DepRefPnt值之差。CAST成像测井资料因为是单独测量的,“与GPIT的深度差”为0;BHTV因为仪器没有测量加速度曲线,所以不做GPIT速度校正。声波方位校正:u “TBM”展开:TBM即Tool Body Mark,通常选择“TBM展开”。u “仪器高边”展开用于水平井或大斜度井测量,国内不常见。u “RB_Offset”“RB-offset” 是指STAR电成像1号极板方位RB曲线和CBIL测量的TBM(Tool Body Mark)之间的方位差,当STAR&CBIL同时测量时,该方位差值RBOF为一直线,可正可负。绘出RBOF直线,取值输入“RB-offset”对话框;对于CAST而言,因为EMI和CAST是分开测量的,也无所谓RB-offset。当STAR&CBIL分开测量或同时测量但没有记录方位差RBOF曲线时,在CBIL预处理时,先用隐含值,再观察分析STAR与CBIL图象上同深度段规则层理或裂缝的相对相位差,选取相对相位差值填入RB_Offset对话框,重新进行预处理,直到STAR与CBIL图象的相位一致为止。u 其他的选项用隐含值即可。设置完上图中的各参数,点击“确定”按钮,即回到图3.6对话框,再点击“计算”按钮,就开始声成像测井数据预处理。3.3 图像生成及质量控制3.3.1 电成像图像生成预处理后,在LogView“分析”菜单中选择“图像生成”,弹出图像生成参数对话框:图3.8 电成像图像生成参数对话框数据源描述:u 井文件所处理的井数据(GUD)文件路径测井数据描述:u 存储体经过预处理之后生成的存储体。u 仪器类型同预处理中的选择。u 顶部深度 测井数据起始深度。u 底部深度 测井数据结束深度。处理井段描述:u 顶部深度 预处理井段起始深度。u 底部深度 预处理井段结束深度。u 动态图像动态图像要做“直方图均衡加强”,动态窗长0.4-0.8m之间。u 静态图像静态图像一般不做“直方图均衡加强”。u 地层因素图像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不生成地层因素图像。对砂岩地层,认为微电阻率扫描能反映冲洗带电阻率时,可根据F=R0/RW形成地层因素图像。参数选择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即生成如下的3种图像:STAR_S:静态微电阻率扫描图像。亮色表示高电阻率,暗色表示低电阻率。FMI、EMI、XRMI与之对应的图像分别是FMI_S、EMI_S、XRMI_S。STAR_D:经过动态加强的微电阻率扫描动态图像,提高了图像显示的分辨率。FMI、EMI、XRMI与之对应的图像分别为FMI_D、EMI_D、XRMI_D。STAR_SX:静态电阻率麻点图象,和STAR_S基本一致,但未经滤波处理,孔洞、裂缝边界在该图像上自动勾画形成亮边。FMI、EMI、XRMI与之对应的图像分别为FMI_SX、EMI_SX、XRMI_SX。3.3.2 声成像图像生成在LogView “分析”菜单中选择“图像生成”,弹出图像生成参数对话框:图3.9 声成像图像生成参数对话框数据源描述:u 井文件 所处理的井数据(GUD)文件路径测井数据描述:u 存储体 经过预处理之后生成的存储体。u 仪器 同预处理中的选择。u 顶部深度 测井数据起始深度。u 底部深度 测井数据结束深度。处理井段描述:u 顶部深度 预处理井段起始深度。u 底部深度 预处理井段结束深度。u 动态图像、静态图像 动态图像要做“直方图均衡加强”,动态窗长0.4-0.8m之间;静态图像一般不做“直方图均衡加强”。参数选择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即生成CBIL的幅度和时间图像,声成像生成以下5中图像:CBIL_SAMP-静态声波回波幅度成像,反映了反射回波能量的衰减状况。亮色表示能量衰减少,指示的是较为致密、坚硬的地层;暗色表示能量衰减严重,指示的是相对松软地层,泥质、孔洞、裂缝、井壁崩落等;CAST的静态图像为CAST_SAMP。CBIL_DAMP-动态声波回波幅度成像,提高了图像显示的分辨率,在各动态滑动窗长内动态地反映各采样点声波回波幅度的细微变化,以便于观察地层孔洞、微细裂缝和层理等。CAST的动态图像为CAST_DAMP。CBIL_STT-静态声波回波时间图像,反映了井壁的几何形状。亮色表示回波时间短,暗色表示回波时间长,往往指示井壁崩落、孔洞、裂缝等。CAST图像与之对应的是CAST_STT。若在预处理辅助参数对话框中选择“TT井径刻度”,对相应深度的套管直径和声波时间刻度,则CAST_STT为井径图像。CBIL_DTT动态声波回波时间图像,CAST的动态图像为CAST_DTT。CBIL_SXAMP-静态声波幅度麻点图像,在孔洞、裂缝边界在该图像上自动勾画形成亮边。CAST静态声波幅度麻点图像为CAST_SXAMP。3.3.3 声电成像图像质量控制图像质量的好坏是我们预处理效果的直接反映,对于声、电成像可在1:40的图象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查图像质量:1 声、电成像图上典型的层理或规则缝井周展开方向呈三角函数曲线特征、无犬牙交错状,无马赛克现象。2 声、电成像图上所显示的同一地质现象深度一致、形态特征一致。3 声、电成像图上所显示的同一地质现象方位一致、显示颜色一致。4 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测井曲线深度域其电性、物性具对应性。如果成像图出现问题,必须重新进行预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如果声、电成像上的所有地层沉积层理的三角函数曲线特征出现规律性的犬牙交错状,有可能是拷贝的FMI、STAR、EMI数据已经做过“电扣深度对齐”和 “GPIT加速度校正”,可选择不做“电扣深度对齐”、不做“GPIT加速度校正”,重新做予处理和图像生成并观察图像效果,如消除了层理特征的犬牙交错现象,则可确定拷贝的FMI、STAR、EMI数据已经做过电扣深度对齐和GPIT加速度校正。如下图为某FMI数据深度校正模块不同选项处理效果对比图,选择电扣深度对齐和GPIT加速度校正都做时,图像上5724米左右的层理特征出现明显的错动。选择不做电扣深度对齐、不做GPIT加速度校正时,5724米左右的层理呈规律性地正弦波特征。图3.10 FMI数据深度校正模块不同选项处理效果对比图如果是测井质量的问题,如有严重遇卡段可通过观察测井电缆张力曲线TENS、电缆速度曲线SPD(FMI)、CS(EMI)分析。如电缆张力曲线突变或跳跃太大即表示测井速度有突变,GPIT加速度校正的效果只会局部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图像显示效果更符合各人的色彩感觉,可用鼠标双击测井图像对象上面的色标,弹出测井图像属性对话框设置如下:分辨率-分辨率可有8到256等六种设置,较高的分辨率会使图像层次更细腻丰富;调色板-选择不同的图像颜色配置;反转颜色-颜色反向颜色左值-通过颜色刻度数值来控制图像左“阀值” ;颜色右值-通过颜色刻度数值来控制图像右“阀值” ;图像二值化通过设定二种颜色的分界点即“阀值”,只显示两种颜色;带方位显示-带方位测井曲线显示;滤波可选择不同滤波方式、不同滤波范围(点子数)以使图像更柔和;图3.11 图像属性对话框3.4 声电成像交互解释交互解释模块即在成像图像上交互分析各种井周地质现象,正确识别各种井旁地质构造(岩石结构)、沉积特征,是进行声、电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的基础。根据油田对声、电成像资料的应用要求,主要讨论以下几种典型的构造特征:张开缝、充填缝、天然缝、诱导缝、层界面(层理)、溶蚀孔洞、断层、缝合线等。评价裂缝型储层的有效性,必先在诸多的井周地质现象中鉴别出孔、洞和张开缝,具体请参见章节5.3各种地质现象在成像图上的识别。各种地质特征在成像图上的拾取操作如下:在LogView “分析”菜单中选择“交互解释”后出现如下对话框:图3.12 交互解释井段及缩放比例控制对话框在该对话框内输入要交互解释的井段深度(10-20米较合适),选好合适的水平及深度比例,点击“确定”按钮,弹出交互解释对话框:图3.13 声电成像测井交互解释对话框根据成像及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识别各种地质特征,按“插入”键后在对话框左边选用相应的交互解释地质类型,即可用鼠标左键勾画地质特征,勾画完毕后双击左键完成地质特征勾画。在图像上点右键显示有修改、插入、删除选项,可对勾画的轮廓线进行修改。对轮廓线进行修改:左键选中轮廓线中的“*”可使轮廓线上、下、左、右移动,左键选中轮廓线中的最高或最低点,可上、下拉动改变轮廓线的幅度,使轮廓线与地质现象吻合为止。对交互解释井段进行各种地质特征拾取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这样对全井段进行处理,各种地质特征的方位特征也在我们制作的绘图文档上体现出来,如下图。图3.14 声电成像图上识别的各地质特征及其方位显示3.5交互解释视参数计算张开缝是流体运移的通道及储集场所,后期的溶蚀作用使张开缝伴生发育着溶蚀孔洞,更有利于流体的运移和储集。在声、电成像资料的处理解释时,对张开缝的正确识别及裂缝参数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对裂缝先进行交互解释后定量计算可得到各类裂缝如规则缝、网状缝及诱导缝的如下视裂缝参数:裂缝密度VDC裂缝长度VTL裂缝平均水动力宽度VAH裂缝平均视宽度VDA裂缝视面积孔隙度VPA裂缝视体积孔隙度VPV规则裂缝的方位、倾角DIP,DIR(视倾角)TDIP,TDIR(真倾角)裂缝视参数的定量计算包括在统计窗长内进行裂缝视参数的连续统计计算和分层统计计算,计算步骤如下:在LogView “分析”菜单中选择“交互解释视参数计算”,弹出下图对话框:图3.15计算裂缝视参数对话框在“地质字典”文本框内有各种地质特征可供选择,我们计算张开缝为例进行说明。如果选项不止一种,还可以选取文本框下的“合并计算视参数”选项。“计算异常面积”选项可选择“按领域搜索”或“按井段搜索”。用电成像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参数时,一般选择“使用经验公式”。用声成像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参数时,一般选择“使用面积公式”。选择“使用经验公式”,a、b值是与仪器类型有关的参数。使用经验公式1FMIa1.00292b0.000221684STARa23b0.010.05EMI、XRMIa34b0.60.8使用经验公式2FMIa0.60.8b0.850.9STARa0.60.8b0.60.8EMI、XRMIa0.60.8b1.01.2点击“构造Rm曲线”按钮,弹出下图对话框:如果测井曲线中有Rm曲线则可选择从曲线导入。图3.16 构造Rm曲线参数对话框该对话框中的各参数均来自现场资料,输入完毕后,点击“计算”按钮,回到图3.15对话框,再点击“ok”按钮,即开始计算裂缝视参数。在运算过程中,自动弹出电导率(或声波幅度)异常截止值对话框:图3.17 计算裂缝视参数异常比例选择对话框在该对话框内,如果“计算异常面积”选择为“按领域搜索”,则用鼠标拖动上图红线滑动条,将异常比例值控制在80%-90%之间,再点击“确定”按钮;如果为“按井段搜索”,则将异常比例值控制在5%-15%之间进行裂缝视参数计算。在统计窗长内进行裂缝视参数的连续统计计算。计算的裂缝各视参数曲线如下图。注意:点击“分层视参数自动计算”,即进行裂缝视参数的分层统计计算,生成的分层计算成果数据文件在井文件目录内,文件名为:STAR&CBIL.GUD.BP_Out,可以用文本编辑工具打开。图3.18 裂缝视参数曲线上图为0.6096m窗长内统计的裂缝视参数的连续曲线,这些曲线在储层定性分析、定量统计、和常规测井曲线及解释成果集成绘图综合分析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为了象描述岩心裂缝一样精确,我们还特意将单条裂缝的各参数以文本的形式进行输出,该文件保存在井目录内,文件名为 STAR&CBIL.GUD.LvLayer_01,输出的单条裂缝的参数分别为:深度、倾向、倾角、长度、平均宽度、视面孔率(%)、视孔隙度(%)。上述所示的文件用UltraEdit32(或Windows记事本)打开,结果如下:类型 深度(m) 倾向(deg) 倾角(deg) 长度(mm) 平均宽度(mm) 视面孔率(%) 视孔隙度(%) 1 1243.0176 12.4041 27.2769 693.7548 0.02249 0.0207 0.0211 1 1243.0970 353.5600 29.0061 700.9661 0.00100 0.0009 0.0009 1 1243.3342 341.6592 37.1749 742.1703 0.00324 0.0022 0.0024 1 1243.4543 333.0204 21.4774 683.9686 0.00186 0.0022 0.0022 1 1243.6288 340.8306 7.5344 660.1448 0.00535 0.0182 0.0177 1 1243.7423 339.9722 36.4751 737.9469 0.00943 0.0064 0.0070 1 1246.1417 8.4270 15.0948 669.9664 0.00745 0.0126 0.0125 1 1246.3297 349.8552 19.5909 671.6193 0.00053 0.0007 0.0007 1 1248.0145 348.7813 14.3474 669.8230 0.02434 0.0435 0.0430 1 1248.5953 354.6729 23.1190 691.4583 0.00031 0.0003 0.0004声、电成像的裂缝参数统计仅为通过成像计算的视参数,裂缝平均水动力宽度VAH、裂缝平均视宽度VDA、裂缝视面积孔隙度VPA、裂缝视体积孔隙度VPV是一个相对定量的量值,和岩心体积意义上的裂缝参数不能完全对应,在应用这一结果时注意理解。在交互解释视参数计算后,数据体中生成一个LVLAYER的表,表中是交互勾画出单条裂缝的参数。APPOPN-0X是代表各类型裂缝的平均宽度,如01为张开缝。3.6 孔洞视参数自动计算孔洞视参数自动计算包括孔、洞和张开缝。描述孔洞缝的三个参数分别为:孔洞缝面积、密度及视面孔率。对某油田十余口井声电成像资料的解释结果应用可看出孔洞缝计算值的统计结果往往和储层的性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识别有效孔洞缝,并计算其参数对储层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孔洞缝参数是以图像的异常块(Block)为基本单位来计算统计的,异常块和仪器的分辨率有关。应用LogView程序,可计算电(声)成像所显示的孔洞缝视参数。在LogView “分析”菜单中选择“孔洞视参数自动计算”,弹出下图对话框:图3.19 自动计算孔洞缝视参数对话框当同时拥有声、电成像测井资料时,我们优先选择电成像测井数据STAR、FMI、EMI、XRMI计算孔洞缝视参数,同时也可应用CBIL、CAST、BHTV等声成像数据计算孔洞缝视参数。计算步骤和电成像一致。如上图所示,选择要计算地质特征的类别为“26孔洞”。在分层数据对话框内输入分层数据。 分层数据加载在这里提出供了三种形式:1、 手工输入2、 文本复制粘贴3、 点分层数据栏的导入分层,选择预处理中的自动分层形成的数据表中的HI,然后点确定,分层数据就可自动导入。 图3-20 分层数据导入对话框 “计算参数”可用上图中的输入参数,其中“钻头直径”项按实际情况填入。最后点击“计算”对话框,即开始计算。计算过程中自动弹出异常值控制对话框:图3.21 计算孔洞缝参数异常比例选择对话框在上述对话框内拖动红色滑杆,随着异常值的改变,异常比例也在变化,根据地区规律,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后(一般为5-15%之间)确认,即完成溶蚀孔洞视参数的计算。要检查选取的比例是否合适,就看计算后所圈定的孔洞缝麻点图是否合理,在本例中,由低电阻率组成的孔洞缝特征基本上被准确圈闭,说明选值是合理的,计算的结果也是合适的。图3.22 计算的孔洞缝视参数及麻点图3.7 倾角自动计算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倾角资料处理,自动检测层理及规则裂缝,计算其方位、倾角,分段统计地层方位、倾角,形成蝌蚪图(Dips)、施密特图(Smith)、方位频率图(Freq)、杆状图(Stick)、园柱面展开图(Bhcy)、三维空间井眼柱状网格图。在LogView主窗口菜单“分析”的下拉菜单上选择“倾角自动计算”,弹出拾取地层倾角参数对话框如下。拾取地层倾角参数对话框中,包括深度范围、对比窗长、探索长度、步长等参数。一般情况请用缺省参数。“构造倾角”和“沉积倾角”选项分别对应为计算构造倾角和沉积倾角。在插入绘图对象时,选择数据系列分别有DIPS为构造倾角数据,DIPS2为沉积倾角数据。置信度截止值默认为30,程序中低于置信度的点子不计算。如果为斜井要进行井斜校正。图图3.23 拾取倾角参数对话框3.8 移去构造倾角在LogView主窗口菜单区中的“分析”的下拉菜单上选择“移去构造倾角”,弹出移去构造倾角对话框如下图。输入构造倾角的分段深度、倾角、方位,计算出移除构造倾角后的地层倾角蝌蚪图Dips3。可用于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分析。图图3.24 移去构造倾角对话框3.9 裂缝识别裂缝识别(又称DCA电导率异常检测)是利用电成像的电导率进行处理计算。在处理井段上求出由各极板与相邻两个极板的电导率读数之间的最小正差异,把这个最小正差异叠加在该极板的方位曲线上,作为识别裂缝的标志。裂缝识别模块排除了由地层的层理等所引起的假电导率异常,突出与裂缝有关的电导率异常。在LogView主窗口菜单中的“分析”的下拉菜单上选择“裂缝识别”弹出裂缝识别对话框:图3.25 裂缝识别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上设置电导率差异最小值,隐含50。可选择实际井的电导率曲线对比裂缝幅度确定最小差异值,通过使用GR-Cut和使用CALI-Cut截止值消除泥岩和井眼垮塌的影响。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计算。DCA电导率异常检测生成的成果曲线有两条:DCA电导率异常曲线;DCADIR电导率异常方位曲线。3.10 地应力分析地应力分析处理亦即分段统计椭圆井眼方位,以分析地区地应力方向。应用FMI、STAR、EMI、XRMI等电成像测井资料或CBIL、BHTV、CAST声成像测井资料,采用钻孔崩落椭圆法均可有效地进行当今最大(最小)水平地应力分析及相关参数的定量计算。用声成像回波时间成像在预处理时必须将回波时间刻度成井径或类似40臂井径仪求得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因为井周采样密度大,因此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更接近实际情况,即计算精度较高,误差较小。而钻井诱导缝的方位指示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当利用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分别计算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不一致时,应分析对比、选择计算精度较高的成果,并和同井段钻井诱导缝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互相印证。下面以声成像CBIL为例说明地应力计算步骤如下:在LogView主窗口菜单区中的“分析”的下拉菜单上选择“地应力分析”,弹出地应力分析参数对话框:图3.26 地应力分析数据文件描述:井文件 所处理的井数据(GUD)文件路径。DEN曲线 选择常规的密度曲线。主要用于“密度曲线法”计算上覆岩层压力。如果没有曲线,可选用“平均密度法”计算上覆岩层压力。ALFA 计算最大地应力时的参数曲线,可以选择输入曲线,也可用常数。POIS 泊松比曲线,用以计算最大地应力。如没有曲线,也可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测井数据描述:存储体 经过预处理的成像数据存储体(storage)。仪器类型 如果STAR_II的声、电成像是同时测量的,点击图中“仪器”下拉式菜单,可看出有“STAR”和“CBIL”两个选项,现在要处理声成像资料,我们选择仪器类型为“CBIL” 。注:如果处理的是CAST资料,因为这种仪器是单一测量模式,仪器类型的下拉式菜单为不可选。顶部深度 测井数据起始深度。底部深度 测井数据结束深度。处理井段描述:顶部深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