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 实实 施施 方方 案案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 二二六年元月六年元月 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 实 施 方 案 编写单位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 项目负责人:王泽华 编 写 人:刘延年 王泽华 单位负责人:杨艺华 总工程师 :李升福 实施 单位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协作单位:中国冶勘工程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 提交日期 :二六年元月十六日 目目 录录 一、目的任务 .1 二、调查区位置 .1 三、调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 .2 (一)以往地质工作程度.2 (二)综合分析.2 四、调查区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4 (一)区域成矿条件.4 (二)矿区地质特征.4 五、工作部署 .7 (一)工作部署原则.7 (二)具体工作安排.8 (三)各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8 六、项目组织、人员组成及工作时间 .12 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与措施 .12 (一)质量保障与措施.13 (二)环境保障与措施.14 (三)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与措施.14 八、预期成果 .15 九、技术工作费 .15 附图目录 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 11 巴西克罗米地区克罗米斯山脉铁矿 调查区地质图(附工作布置) 1:50000 22 巴西克罗米地区卡斯特罗山脉铁矿 调查区地质图(附工作布置) 1:50000 33 巴西克罗米地区比古达山脉铁矿调 查区地质图(附工作布置) 1:50000 1 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任务一、目的任务 根据与巴西 CLML 公司达成的意向,武钢集团委托中南地质勘查院对 巴西克罗米地区 30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铁矿资源前期调查。计划尽 快联合组团开展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具体的铁矿勘查 设计,并与 CLML 公司商定该区铁矿资源勘查开发方案,然后,抓紧项目 的实施。 其前期调查工作总体目标任务为: 对克罗米地区的铁矿成矿类型、成矿地质条件进行考察,选择找矿评 价靶区。拟开展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和路线地质调查,初步确定勘查区块, 优选最佳找矿评价地段并大致圈出含铁地层中的铁矿层(体),研究铁矿层 的延深特征;在此基础上施工极少量地表槽探(剥土)工程,稀疏控制 铁矿层(体) ,初步了解该区的铁矿资源远景。 主要实物工作量: 1/万路线地质调查 30km; 1/2 千地质、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 30km;槽探(剥土)500m3;岩矿鉴定样 30 样;基本分析地质样品 300 样(分析项目:TFe、P、S、SiO2) 。 预期成果:圈出 3-4 处找矿远景区(勘查区块),对铁矿资源潜力及开发 利用前景作出初步评价,初步估算铁矿远景资源量。 二、调查区位置二、调查区位置 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区位于巴西巴伊亚州萨尔瓦多市西 北 500 公里处,范围涉及 Sobradinbo Dam 湖南北两侧地带约 3000km2。初 步确定三个调查区块(段) ,面积 406km2。其具体分布范围如下: 2 (1)克罗米斯山脉铁矿勘查区: 南纬 930937,西经 41504157,面积 169 km2。 (2)卡斯特罗山脉铁矿勘查区: 南纬 945951,西经 41494157,面积 166 km2。 (3)比古达山脉铁矿勘查区: 南纬 945952,西经 42024205,面积 71.5km2。 三、调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三、调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 (一)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一)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查阅巴西 CLML 公司提供的克罗米项目材料目录可知,该区 1979 年 进行过 1/25 万与 1/5 万地质测绘与“地球化学勘探”并提交有葡萄牙语版: 克罗米项目总结报告Remanso-SontoSe 地区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探。在 1/50000 地质图上标出了 11250 km2的区域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分布;对被调 查区的铁矿层的大致分布层位、出露层特点及其含铁品位进行了初步了解, 认为克罗米矿产集中地尤其是在卡皮瓦拉山脉蕴藏有数量可观的铁矿资源 量。 巴西空军(FAB)和美国空军(USAF)提供的 1/60000-1/70000 的航空 摄影照片覆盖全区。 巴西地质调查局(CPRM)开展过航磁测量,其中有两幅航磁测量图 覆盖了整个区域的公域,但比例尺不详,其质量和有效性尚不可知;在 1979 年克罗米项目分析中,是否以某种形式使用了这两幅已知的航磁测量 图,目前亦未可知。在此次设计中,该航磁测量图资料没有搜集到。 (二)综合分析(二)综合分析 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基本上没有专门开展铁矿勘查工作,地 质图上没有标示出铁矿层的分布,但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对该区的含 3 铁层位进行了初步划分,了解了出露的铁矿层的质量特征、矿床成因类型 及其找矿远景。 综合分析以往地质资料,我们初步得出如下几点初步认识: 1、前寒武系(元古界) (p)共有 pcocp、pcoc、pcosc 三个层位 均含有沉积变质型铁矿。 2、该区原生铁矿主要为沉积变质磁铁石英岩型大规模低品位的铁矿 床,其次为变质碳酸盐岩型铁矿。 3、沉积变质磁铁石英岩型铁矿石为低 S、P 的需选磁铁矿石;根据克 罗米项目总结报告的估计,该地区拥有的潜在矿产资源总量巨大,尤其是 在苏派利尔湖(Lago Superior)地区,卡皮瓦拉山脉(Unidade Serra da Capivara)克罗米斯山(Serra da Colomis)一带含铁层铁矿资源量可达 15109t(即 150 亿吨) ,其找矿前景广阔,值得在克罗米地区开展沉积变 质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勘查。该区褶皱、断裂构造叠加复合、回曲部位有利 于形成富厚矿体。 4、帕斯库阿尔东南部及德生加诺庄园北部一带 pcoc( 卡斯特罗山 系)变质碳酸盐岩型铁矿,有时可见绿泥石、滑石、透闪石、阳起石,并 含有少量的 Ti、Cr、Ba、Cu、Co、Zn、Be、Sr、Se 等,可能叠加热液改 造,从而使铁品位提高,局部地段目前已经发现赋存有 Cu 矿。 5、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在比古达山系(pcosb)长石质变质岩、层状 石英岩覆盖之下的古风化壳中有氧化形成赤铁矿富矿的可能性,值得引起 注意。 6、pcoc( 卡斯特罗山系)富含赤铁矿,矿床中较薄的变质白云岩、 泥灰岩层和含铁的片岩或者铁矿层常在该系的顶端出现,而上覆 pcocp( 卡皮瓦拉山系)的底部可见变质白云岩、含铁角岩、泥灰岩层,表明铁矿 是在古沉积凹陷水下地形局部改变为较封闭海域环境下形成,在 pcoc( 4 卡斯特罗山系)顶部、pcocp( 卡皮瓦拉山系)的底部有可能形成沉积 变质富矿。在局部地区,如古拉利诺(Curralinho)-比古达山脉地区,据介 绍,存在富铁矿,为赤铁矿,品位可达 65%。 7、本区处于赤道附近的热带,由于存在含铁较多的变质碳酸盐岩, 在红土化作用下可能形成红土型富铁矿床,应该予以探索了解。 上述认识也是我们此次在该区开展铁矿勘查的主要依据。 四、调查区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四、调查区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一)区域成矿条件(一)区域成矿条件 巴西克罗米铁矿区处于以太古代古陆核为核心并长期沉降的前寒武纪 (元古代)巴西地盾区,在海相沉积中浅水地带形成了二价铁和三价铁共 存的硅铁质沉积,其矿床类型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或条带状磁铁矿床,与 燧石、白云岩、石英岩、板岩、含碳质页岩等共伴生,属于苏必利尔型铁 矿。由于后期花岗岩的侵入,这些含硅铁建造的古老岩石呈穹隆状拱起, 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和多期次的构造叠加改造,最终形成了该地区广泛分 布的沉积变质型磁铁矿与沉积变质碳酸盐岩型铁矿,前者与我国“鞍山式” 条带状磁铁石英型磁铁矿相类似。该区处于热带,红土化作用强烈,并广 泛发育含铁母岩,具有形成红土型铁矿的条件。 (二)矿区地质特征(二)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地层 克罗米地区 3000km2范围内,第三系至第四系冲湖积物、红土及碎屑 岩约占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是前寒武系变质花岗岩和变质岩系。 前寒武系(元古界) (p)共有 pcocp、pcoc、pcosc 三个层位均 含有沉积变质型铁矿层位,其中以cocp(卡皮瓦拉山系)中的磁铁石英 岩较发育。三个层位关系表示在卡皮瓦拉山一个东西向剖面(如下图)上, 5 由上至下为: (1) 、pcocp( 卡皮瓦拉山系) 该含铁层(磁铁石英岩、铁石英、铁闪岩或闪铁片岩等)呈透镜状和 沉积层状,一般产在含铁和白石英片岩中,有时也呈透镜状见于变质白云 岩中。在该系的底部可见含铁角岩、泥灰岩层。 (2) 、pcoc( 卡斯特罗山系) 该含铁层中的变质碳酸盐岩(变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富含氧化镁 和赤铁矿)在铁矿层、绿岩和白石英中呈透镜状或不可分离的沉积层状。 矿床中较薄的变质白云岩、泥灰岩层和含铁的片岩或者铁矿层常在该系的 顶端出现。 (3) 、pcosc( 梭罗山系 ) 主要为钙质砂页岩,条带状磁铁矿夹绿页岩,有些地方呈页片状的白 云岩-石英岩,时与铁矿伴生。 (4) 、pm(混合岩) 表现为花岗质与角闪质麻粒岩互层。具有强烈的花岗岩化时,高温熔 融形成混合花岗岩(重聚岩) 。 此外,在上述含铁层之上,还分布有比古达山系(pcosb)长石质变 质岩、层状石英岩等。 2、构造、构造 褶皱构造为复式褶皱,具有多期叠加复合特点,主要有 NWW-EW 向、 NE-NNE 向褶皱。在两期褶皱叠加复合部位,往往形成所谓的回曲构造; 褶皱轴往往具有倾伏特征;小褶曲构造较为发育。 规模比较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 NE-NNE 向、NW-NNW 向压扭性断裂, 断裂构造具有早期韧性、晚期脆性之特点。 6 3、岩浆岩、岩浆岩 本区岩浆岩主要是前寒武纪的变质花岗岩(p) 。 4、铁矿层特征、铁矿层特征 克罗米地区共有三个含铁层。pcocp( 卡皮瓦拉山系)含铁层铁矿 可归属变质铁硅建造铁矿,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并可与鞍山式庙儿沟亚 式铁矿作对比;pcoc( 卡斯特罗山系)含铁层铁矿似可归属变质碳酸盐 岩型铁矿,有时可见绿泥石、滑石、透闪石、阳起石,并含有少量的 Ti、Cr、Ba、Cu、Co、Zn、Be、Sr、Se 等,可能叠加热液改造; pcosc( 梭罗山系 )含铁层铁矿亦可归属变质铁硅建造铁矿,变质程度 为绿片岩相,并可与鞍山式孟家岗亚式铁矿作对比。 pcocp( 卡皮瓦拉山系)含铁层磁铁石英岩单层厚从几毫米到几厘 米不等;磁铁矿和/或赤铁矿所占比例差异较大,通常情况下以磁铁矿为主, 其粒径在 0.05-0.5mm,最大可达 1.5mm。在苏派利尔湖(Lago Superior)地区, 卡皮瓦拉山脉(Unidade Serra da Capivara)克罗米斯山(Serra da Colomis)一带含铁层可能厚达 300m。 该区铁矿石品位较低,TFe 含量一般在 20%-40%,平均为 30%左右。 7 S、P 含量低。pcocp( 卡皮瓦拉山系)含铁层铁含量低时铁闪石含量较 高。主要是石英和赤铁矿共生时 TFe 含量较高,三氧化二铁含量可达 50% 以上。 五、工作部署五、工作部署 (一)工作部署原则(一)工作部署原则 1、工作思路、工作思路 根据克罗米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确定本次勘查重点以沉积 变质磁铁石英岩型磁铁矿为主攻方向,兼顾寻找风化壳(红土)型富铁矿; 注意在成矿有利部位,如褶皱轴部、倾伏端、褶皱叠加复合部位、回曲褶 皱转弯部位、混合岩化等热液叠加改造部位、有利岩相、沉积间断面及风 化壳部位寻找富厚矿体,勘查重点含铁层为 1/5 万地质图上含铁地层出露 较广、厚度较大、埋藏较浅的 pcocp( 卡皮瓦拉山系)含铁层,兼顾 pcoc( 卡斯特罗山系)含铁层、pcosc( 梭罗山系 )含铁层以及红土 发育部位。 2、工作技术方法、工作技术方法 采用路线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量)寻找并圈出含铁地层中的铁矿层 (体) 、配合物探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研究铁矿层(体)的延深特征, 辅以少量的槽探(剥土)工程稀疏控制铁矿层(体) ,样品化学分析了解 其矿石质量,概略估算资源量,达到初步了解该区的铁矿资源远景 的目 的。 3、工作部署原则、工作部署原则 在充分收集研究克罗米项目资料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面 中选点、好中择优、全面了解、突出重点、稀疏控制、经济合理的原则。 地质路线(剖面) 、物探剖面及槽探(剥土)或采样线尽量垂直含铁层走 8 向或褶皱构造线的主体方向布置。 按基本工程间距放稀 2-3 倍,即按 1600-3200m 间距布置地质路线、 物探剖面及槽探(剥土)或采样线,对重点调查区铁矿层延伸部位适当加 密到 800m 间距。 (二)具体工作安排(二)具体工作安排 1、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 在收集资料及进行 1/万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 1/2 千高精度磁 法剖面测量和 1/2 千地质剖面草测,两者同步进行,优选最佳找矿评价地段 并圈出含铁地层中的铁矿层(体), 进行稀疏控制了解,研究铁矿层的延深 特征;进行稀疏槽探(剥土)工程控制。 工作量:1/万路线地质调查 30km、1/2 千地质、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 30km;槽探(剥土)500m3。 上述工作量主要布置在克罗米斯山一带 pcocp( 卡皮瓦拉山系)含 铁层上。野外工作时间约 45 天(不包含出入境时间) 。 2、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 两个半月内提交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总结或 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潜力调查报告 。 (三)各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三)各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1/万路线地质调查万路线地质调查 1/万路线地质调查垂直含铁层走向或褶皱构造线的主体方向布置,观 测点距 50100m,以穿越法为主,对含铁层位及其中的铁矿层(体)予 以适当追索。重要地质矿化特征要进行照相并采集必要的岩矿鉴定样品。 剖面起止点及观测点高程用手持 GPS 卫星定位仪测量,铁矿层(体)界线 点等重要地质界线点结合地形地物定位。 9 2、1/2 千地质剖面草测千地质剖面草测 1/2 千地质剖面主要布置在出露的铁矿层及延伸部位,设计工作量 30km。采用手持 GPS 测量剖面地形,地质与物探测量同时进行。观测点 距为 10 米,出露宽度小于 2 米的重要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亦要 观测;地质分界点、构造点、同一地层内间距每 40 米处均测量产状;野 外作信手地质剖面,室内编制地质剖面图。 3、1/2000 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 依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标准 、 高精度磁法技术规定工作 方法及质量监控的操作规程进行野外施工。 (1) 、1/2000 地形剖面测量(剖面布设) 采用手持 GPS(WGS-84 坐标系)结合地形图确定每个剖面地形测量 点及物理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用红白蜡光纸旗或油漆做好每个测量点标 志。 (2)1/2000 高精度磁测实验剖面 由于本次工作位于南半球,其磁化方向与北半球存在差异,为了了解 当地已知磁铁矿体所产生的磁场特征,应选择已知矿点磁铁矿体露头部位 进行高精度磁测剖面方法实验,分析已知矿体所产生的磁场特征。 (3) 、1/2000 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 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执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标准 (1996)及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0071-93) 。使用 ENV1 质子磁力仪测 量总场 T 和总场垂向梯度 Th 值。按规范要求进行生产仪器设备和性 能校验。剖面点距为 10m。 设立总基点:a:总基点应选择在远离岩体或矿体的正常场内。b:在 总基点半径 2m 及高差 0.5m 范围内磁场变化不得超过设计总均方误差值的 10 1/2。c:总基点附近无干扰物,并远离有磁性建筑物和工业设施。d:所设 总基点应埋设标志,并利于长期保存。 设立校正点、日变站:校正点及日变站设立在靠驻地附近,使用便利 的地方,要求可参照总基点。 总场观测数据必须进行日变、纬度、正常梯度、高度和基点场值的改 正,其总均方误差定为5nT。日变观测应始于早校观测前,终于晚校观 测之后。 剖面检查工作量不得少于 10%,并要求分布均匀,且重点对异常部位 进行检查。检查时要求点位、探头轴向与原始观测一致,但不得与原始观 测同日进行。 每天野外作业结束后,必须派专人对野外记录本,野外观测数据进行 检查、回放和各项改正,并随着生产进度点出平面草图,供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综合研究。 其工作重点是:在实测剖面时,应尽量避开和排除各种干扰因素,进 行地形改正,并收集矿山实际采矿资料,进行正、反演计算,获取剩余异 常,预测成矿有利部位。 (4) 、物性标本采测 采集磁性标本均采自岩石新鲜面上,较均匀分布在测区基岩出露处, 各类岩矿石标本采集数应大于 10 块,矿石标本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标本 采集数应大于 20 块。标本体积一般为 200500cm3。 标本测定检查工作量大于 10;K 相对误差和 Jr 相对误差小于 20。 (5) 、资料整理、综合研究 物探测量资料的整理、综合研究是本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严格按照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Z/T0079-93)的要 11 求,对所获得的第一性资料、数据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和综合整理,并通过 对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科学地分析和判别矿致异常的真实性、客观 性,去伪存真;有效预测找矿靶区和最佳成矿有利部位。 4、槽探(剥土)、槽探(剥土) 槽探(剥土)应垂直铁矿层(体)或主要构造线及异常走向,分布于 剖面线上施工,用于揭露地表地质界线,控制矿层(体)在地表位置。 槽探(剥土)编录、素描,按 DZ/T0078-93 标准进行,素描剥土壁, 比例尺 1:100,对有矿化地段应进行系统的连续打块采样。 槽探(剥土)起止点用手持 GPS 定测。 5、基本分析样品采样、加工、化验、基本分析样品采样、加工、化验 执行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1994) 。 (1)采样 按矿化类型、夹石分段连续取样,并控制矿层(体)顶底板界线。每 个样品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之差不大于 15%。 样长一般为 1.5-2 米。 (2)样品加工、化验 分析样品的制备,一般均按切乔特公式(Q=Kd2)进行破碎、缩分。 K 值一般为 0.10.2。样品加工应严守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样品加工过 程总损失率不得超过 5%,每次缩分误差不大于 3%。 定量分析 TFe、P、S、SiO2。样品分析要进行内外检,检查工作要分 期分批进行,内检数量应不少于分析样品数的 10%,外检不少于 5%,内、 外检样品数量各不少于 30 件。要求内检合格率80%,外检合格率80%, 12 发现分析结果超差或出现系统误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六、项目组织、人员组成及工作时间六、项目组织、人员组成及工作时间 1、项目组织、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及国内外协调工作,由武钢集团公司负责。 2、项目人员组成 地质 2 人(高工 2 人):负责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工作,负 责报告编制。 物探 2 人(其中高工一人):负责野外物探测量工作,参与综合研究 及报告编制。 专家 1-2 人,负责前期野外地质考察,对本次工作进行咨询、指导。 以上人员,由中南地勘院提供。 中南地勘院人员名单如下: 王泽华:地质高工,身份证号码:320103650302053 刘延年:地质高工,身份证号码周 逵:物探工程师,身份证号码:420205621006613 陶德益:物探高工,身份证号码:420205630422613 王永基:地质专家,身份证号码:420107381110005 另外,武钢集团人员 1-2 名,负责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调查组需配备翻译 1 人,由武钢集团聘请。 2、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巴西克罗米地区野外工作时间 45 天(不包括出入境时间) ,室内工作 时间 15 天,共两个月。 13 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与措施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与措施 在本项目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勘查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面按中南地 质勘查院已建立和运行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确保本项目的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质量保障与措施(一)质量保障与措施 1、本次前期调查工作,严格以合同及任务书、实施方案为依据。 2、各项地质物探工作,严格按本次实施方案中引用的地质勘查技术 规范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方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 “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影响勘查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严格控 制不合格品流入使用领域,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精心施工,确 保勘查质量。 3、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4、建立与完善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加强岗位技术学习与培训,提高 全员业务技术水平。 5、建立健全三级检查两级验收制度,即先由班组自检,然后由管理 科室检查和地勘院抽查相结合,定期对工作质量进行验收。每项地质工作 完成后,作业人员要进行 100%的自检;项目经理(负责人)对本项目各项 地质工作及其成果进行认真检查;野外实地抽查 2030%,室内抽查 3050%,对综合图件则 100%的检查;总工程师对矿区的综合图件、综合 成果及地质报告要进行检查并组织全面审查、验收 。 质量目标:地质勘查工程合格率 100%。工程利用率达 98%,地质资料 合格率 100%,且 80%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2月养老护理员初级模考试题+答案
- 2025年全国叉车操作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蒲江保洁服务知识培训班课件
- 蒲城县医院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葡萄酒知识培训课程课件
- 常用日语考试招生简章及答案
- 常德社工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 叉车培训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线性运算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餐厅食品供应商合同标准版模板
- 热控专业培训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 CRH380B型动车组制动系统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输液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 SH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 院感培训试题及
- 开发区财政管理改革研究
-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及数据获取课件
- 电气照明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