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下井须知ppt课件_第1页
煤矿工人下井须知ppt课件_第2页
煤矿工人下井须知ppt课件_第3页
煤矿工人下井须知ppt课件_第4页
煤矿工人下井须知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工人下井须知,宋文超,目录,第一节安全心理知识第二节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第三节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四节下井须知,第一节安全心理知识,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祸根,结出苦果自己吞。”无所谓心理:“耍大胆,盲目干,事故早晚要出现。”逆反心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懒惰心理:“简化作业省一步,影响安全万里路。”麻痹心理:“麻痹事故来,警惕安全在。”急躁心理:“宁绕百丈远,不走一步险。”尾巴心理:“学习好人作模范,跟着坏人当坏蛋。”,第二节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S,第三节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一、入井前要穿戴好工作服、胶靴、毛巾和矿工帽,系好鞋带。,(1)工作服,因为井下潮湿,风流速度大、温度低,而且有大量矿尘,所以,在作业是要穿坚固、保暖的工作服。注意穿戴整齐利索,袖口扎好,防止转动的机器缠绞。单不能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衣服容易产生静电,静电火花可能引起瓦斯、煤尘或电雷管意外爆炸。如果工作地点有淋水或使用湿式钻眼和洒水防尘,还要穿好雨衣,防止因淋湿而感冒生病。,(2)胶靴,作业现场泥水较多,有时还要站在泥水中操作,所以必须穿胶靴。同时,穿胶靴还防止人体触电。,(3)毛巾,脖子上最好围着一条毛巾,防止煤(矸)碎块或矿尘掉入衣服里面,又可擦汗。同时,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可以用毛巾沾水捂住鼻口进行自救互救。,(4)矿工帽,因为井下空间较小,容易碰头,顶板的碎矸经常掉下砸头,所以要戴好矿工帽。同时,注意矿工帽里面的衬垫带要合格,戴矿工帽时要系好帽带。,(5)腰带,腰带可以系自救器、矿灯盒和随身携带的小件物品。腰带要系在工作服最外面,以使工作服利索。,二、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如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和火灾时,工人应及时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预定避灾路线撤出灾区。不佩戴自救器或不会使用自救器的工人一律不准下井。,三、必须随身携带矿灯,(1)、矿灯作用矿灯是矿工的眼睛。新型矿灯还兼有瓦斯检测和报警功能。在发生危险时作为应急信号,如晃灯停车。再紧急避险时还可传递呼救信号。同时,矿灯还可以作为清点上、下井人数的依据之一。所以,工人下井前必须随身携带矿灯。,(2)矿灯的完好检查,矿灯应保持完好,出现电池漏夜、亮度不够、电线破损、灯锁失效、灯头密封不严、灯头圆松动和玻璃罩破碎等情况,严禁携带下井。,(3)携带矿灯注意事项,领到矿灯后,一定要进行认真检查。因为损坏的矿灯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引发重大事故。矿灯经检查无误后,要随身佩戴好。灯头插在矿工帽上不要提在手里,更不能打悠圈闹着玩,电池盒要系在腰带上,不要用腰带背在肩上。井下禁止拆开、敲打、撞击灯头;不得乱扔磕碰或垫坐电池盒;不得用力拉、刮、挤、咬电缆。上井后要将矿灯及时交还矿灯房,以便检修和充电。,四、戴好手套、口罩、眼罩、耳塞等,井下作业是会接触对人体皮肤有伤害的物品。例如:喷射混凝土和灌注树脂锚固剂等,都必须戴好防护手套;采煤机司机在割煤时要戴防尘口罩,喷射混凝土要戴防护眼罩;风动凿岩机司机在钻眼时要戴耳塞。这些劳动防护用品对工人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必须要坚持佩戴。,第四节下井须知,一、下井前的准备工作,(1)下井前一定要注意吃饱、睡足、休息好;不赌博,不打架,做到心情愉快,保持精力旺盛。(2)下井前严禁喝酒。因为喝了酒的人,往往神志昏沉,精神不集中,安全生产中容易出现差错,所以喝了酒的人严禁下井。(3)不准带香烟和打火机、火柴下井。(4)入井前要把携带的锋利工具套上防护套,以免碰伤自己和他人。,二、按时参加班前会,班前会主要布置当班的生产工作任务、作业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和本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每一个下井作业的新工人都必须按时参加班前会。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要注意听清记牢;讨论安全问题时要大胆发言,献计献策;遇到领导表扬时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领导批评时也不要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不能带着情绪下井。,三、入井检身和人员清点制度,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实行这两个制度的目的是:对下井人员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进行督促和检查;准确掌握出入井人员情况。,四、井下行走时应注意事项,井下环境条件特殊,空间小、光线暗、噪声大、粉尘多、运输忙等,这些对安全生产都有很大影响,所以井下行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行人要想到井筒对面去,必须经人行绕道过去,禁止行人穿过井筒直接走到对面。(2)在井下运输巷道行走时,一定要走巷道一侧的人行道,严禁在轨道当中行走;不能随意横越轨道;因生产工作需要横越时,必须看清前后有无运行车辆到来。当巷道没有人行道又必须通过时,必须预先与信号把钩工联系好,经同意后,方能通行。,(3)在人行道不够规定宽度的运输巷道行走时,要确认有无运输车辆正在接近自己。如果发现有车开过来,应立即就近进入躲避硐室或够宽地点暂时躲避,等车过去后再出来行走。(4)行走在接近巷道拐弯处和岔道口时,要停步瞭望或侧耳细听有无运行车辆接近的信号,确认没有时,方可继续前进;过风门时要严防对面有人开门撞伤自己,或者自己过去后关门时碰伤后人。,(5)在回风巷道行走时,要走在巷道中间。在通过有积水巷道时尽量两脚踩在轨道上。注意底版的煤(矸)堆或石块、顶板、底鼓和管道、缆线,谨防摔倒或砸、碰、撞伤头部。(6)在井下行走时,要戴好矿工帽和矿灯,眼观前方各种信号、路标和车辆,耳听信号和车响。不要大声说笑、吵架和打闹,思想要集中,眼睛要瞻前顾后,脚要踩实踏稳。,(7)下井随身携带的物品、要拿的或背着的不要超过头顶,扛着的要扛平,千万小心金属制品(如铁锹、铁镐)不要碰着架空线、扎坏电缆和碰伤人员。(8)路过上方有人作业的地点时,应与上方作业人员联系好,请他们暂停作业,然后再通过,以免上面掉物或滚落煤(矸)碰伤、砸伤。溜煤眼或下料眼内不准行人。不准在溜煤眼下部停留。,(9)挂有“禁止通行”或危险警告标志牌的地方,无论有无栏杆挡着,均不得进入。(10)在井下最好两人以上同行,遇事可互相关照。没到过的、无风的井巷或硐室,千万不要乱进或在里面睡觉。(11)不是自己责任范围的设备不要乱摸、乱开、乱关,更不能向电气设备浇水或小便。,(12)跨过牵引钢丝绳时,要小心谨慎,不准骑在钢丝绳上行走。通过弯道是要走钢丝绳弯弧外侧。(13)在井下休息时,应选择顶板完整、支架完好、不影响行车和通风良好的地点,不要在密闭墙附近休息,更不能钻进栅栏内休息。禁止任何人在井下睡觉。,第五节交接班,井下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而且情况时常在变化,如地质条件、顶板压力、瓦斯和设备情况等。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坚持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并做到如下事项:(1)在工作地点或指定地点,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交接班。(2)对口交接:区(队)长向区(队)长交接,班(组)长向班(组)长交接,特殊工种与特殊工种交接,不准托人代表交接班。,3)交接班时,要以工作为重,既团结友好,又要一丝不苟,不要推卸责任或故意挑剔毛病,要按规定办事。4)交接班时要共同检查交接以下几点: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规格质量情况。工具、设备、设施和材料有无短缺和损坏;通风情况,瓦期大小,顶板压力和支护等安全状况。工作面有无水、瓦斯、煤尘的突出预兆和其他特殊现象。其他安全技术情况等。,(5)、对交接班中的问题,一般应及时处理。大的问题必须马上报告上级,等接到指示后,再按规定处理,达到安全要求方能作业。,第六节、井下工作中必须注意的事项1)要自觉爱护井下各种设备和设施。随着煤矿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井下的设备和设施逐日增多,且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如采掘机械、提升运输设备、通风设备、监测设施仪表、自动控制和遥控装置、安全防护设施等等。它对煤矿正常生产和职工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都十分重要,随意拨弄和损坏,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因此,煤矿各种机械设备都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司机进行操作,由专人管理。所有职工都必须自觉地爱护井下设备和各种仪表设施。(2)对井下通风设备、设施和通风构筑物,不准任意损坏。通过风门一定要随手关好,如就近有两道风门,切不可同时打开,对局部通风机不许私自开停;对运转的局部通风机,不得把手伸进去摸风叶;发现风筒损坏要及时报告,由通风工进行修补。,(3)井下机电峒室是要害地方,除专业工作人员或持有许可证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准随便入内。(4)对井下设备,不准带电进行检修作业。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牌,别人不准摘下此牌和送电。井下电缆必须悬挂在巷道两帮,如果发现电缆掉落在地上,要报告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