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明谈楼市.doc_第1页
马文明谈楼市.doc_第2页
马文明谈楼市.doc_第3页
马文明谈楼市.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文明:楼市存量时代的五大特征1月7日,华润、首开、平安联合体以86.25亿元夺得北京丰台一幅地块。由于该地块被称为北京“三最地王”(面积最大、自住房最贵和总价最高)而备受媒体关注。这并非今年房企抢收北京土地 “第一单”。1月5日,招商、华润、九龙仓、平安联合体抢收北京丰台另外两宗地块。与上述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便是限购退出、限贷松绑、各地刺激不断,全国楼市依旧疲弱。此时,房企疯抢一线城市土地意味着什么?楼市在迈向存量时代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新的特征?目前,房地产年度开发投资达9万亿元、施工面积超过70亿平方米、年度销售面积13亿平方米,这些指标相比2008年翻了一倍多。由于房地产关联着60%的固定资产投资、关联着60%的实体经济产业、关联着60%的银行贷款。哪怕是些许下滑,由于强大的基数效应、关联效应,房地产对于“保底”和迈向“新常态”的冲击都非常明显。即便未来经济增长和财政要去除房地产依赖,但在未来若干年,如何稳住这个“庞然大物”,让其在历史的顶部上维持几年,不至于快速下滑,减缓其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上下游传统产业被动“去产能”、银行贷款质量的冲击,将是国家在楼市政策上的基本思路。在楼市政策上,国家将坚持“政策适度刺激以维持顶部运行”的策略,这是包括2015年在内的未来几年,国家在楼市政策上的基本策略,也是楼市在存量时代的第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就是行业关键指标将呈现“弱势增长”到“弱势回落”的平滑走势。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和婚龄刚需人口进入下行通道;城镇家庭平均拥有住房1.02套/户,在建未售住房可解决1.5亿人的住房需求,住房供求基本平衡或略显过剩,但在“政策适度刺激”的思路下,未来几年,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性住房消费、完善住区配套、收购商品房做保障房等,依然可以保持房地产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10%左右的增速。即便未来几年会下滑,在政策“托底”的作用下,也不会大幅度下滑,5%左右的个位数缓慢下滑是大概率事件。2014年,在限购限贷相继退出、扶持性政策不断推出的情况下,楼市不仅不像过去几年 “一有刺激便雄赳赳、气昂昂”,而且疲态尽显,全国楼市成交规模在2014年下滑了10%,一线城市下滑15%。这说明,楼市供需格局正在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多数城市库存压力太大,市场整体对于政策刺激的弹性下降了。对于开发商来讲,未来市场机会集中在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和二线重点城市。2014年,一线城市住宅用地的出让金达到3500亿元,同比增长54.8%,溢价率41%。但是,2014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则下跌了27%,溢价率只有10%。土地市场的分化说明,开发商补库存仅限于重点城市,即便是广大的二线省会城市,楼市库存消化的压力也非常大。楼市的有效市场区域在进一步收窄,在热点城市的热点片区,未来土地拍卖出现“天价”,应该不是奇怪的事情,这是楼市在存量时代的第三个特征。楼市进入存量时代后,新增土地开发的空间已经见顶,以复制图纸开发见长,靠土地溢价赚钱的开发商,若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楼市在向“新常态”过渡过程中,开发商一方面要积极卖房,通过消化库存兑现对股东的承诺,降低资金链风险;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转型升级。但房地产下游服务业,如物业管理、租赁业务、智能社区等,尽管被认为是蓝海,但成熟的盈利模式至今没有浮出水面,基本没有哪家房企转型成功,而逃离地产行业的却很多。万科与绿地的老大之争,是“拼规模”的旧模式之争,凸显行业龙头转型迷茫,不得不靠提高市场占有来延缓传统行业衰退。房企拥抱互联网和事业合伙人制度等,看似谋求转型,但寻求卖房新渠道的成分更大。在市场有效空间收窄,库存“压力山大”,转型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借助于政府托底创造的机会,龙头房企的第一要务是加速卖房,并期待转型的曙光,这是楼市在存量时代的第四个特征。过去10多年,无论供应多少房子,似乎都满足不了狂热的需求,除了强大的居住需求推动外,房价上涨带来的可观资产收益是最重要的力量。当今,居民收入差距不在工资,而在资产收入差距。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个人,就因为一个人炒了几套房,从此两个人的收入差距就若天壤之别,这一财富效应驱动下的需求,是造成楼市供求长期失衡的主要因素。在经济迈向新常态的过程中,紧缩地方债务和预算制度改革,将从根本上破除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进而推动房价上涨、造成货币超发的局面,基于投资目的的购房需求开始退潮。目前楼市整体供求格局已经逆转、住房需求基本解决,基于居住目的的住房需求也开始消退。购房需求的趋势性下降,意味着住房占家庭资产高达70%的比例也可能是最高点。尽管重点城市、城市核心区域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