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7讲)第六单元22、23课22鸿门宴 学习内容1、 认识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双方各自朝着相反地位转化的过程及其原因。2、 学习本文紧扣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 归纳因、如、举、谢、意、军、胜等词语的义项,积累文言实词活用的知识。 学习指导 一、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共50多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表是年表。史记一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片断。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西向攻秦,并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前,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击败秦军主力,而刘邦则因受阻较小,先入函谷关“兵十万,在霸上”。不久,项羽也破关进入咸阳,“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兵力强大而又挟胜利之威的项羽不甘居于刘邦之下,下令“击破沛公军”,在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一、 请阅读课文和注释,结合下面的补充解释,弄懂文句内容。1沛公军霸上 军,动词,驻扎。“说文解字”:“军,圜围也。”古代军队宿营,用战车围屏障,作为临时营房,故“军”本是动词。2珍宝尽有之 之,代词,复指珍宝。3旦日飨士卒 士卒,这里泛指士兵。仔细分辨,步兵叫卒,坐在战车上的叫士。4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财物:名词状语,表动作对象,“妇女”同。对于财物没有取用什么,对于妇女没有亲近谁。5急击勿失 “击”“失”后都省去了宾语“之”,分别代刘邦和时机。6沛公今事有急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7鲰生说我曰 鲰生,新方言释言:“古人凡言缩小,义兼愚陋。高祖骂人,一曰鲰生,二曰竖儒,三曰腐儒,皆同意。”说(shu),劝告。8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动词,估计。当(dng),等于说“敌”。9秦时与臣游 游,这里指交往。10约为婚姻 婚姻,亲(qng)家,女方父亲叫婚,男方父亲叫“姻”。11沛公曰:“诺”。 诺,拟声词,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力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cng),带领。骑(j),一人一马,名词。13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或作“戮”,并合。戮力,犹“勉力”。14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语助词,表提顿。言,指流言蜚语。15若入前为寿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16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拥,持,执,拿。17持剑盾步走 步,徒步;走,跑。18道芷阳间行 间,小道,在句中作状语。19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同义连用,责备。20立诛杀曹无伤 诛,杀,同义连用,杀死。2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放,丢下。骑,前一个读j,车骑,即随从人 员和车马;后一个读q,动词。22本文中的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否木否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沛公不胜 杓 “ ”通“杯”;“杓”通“勺”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23多义词解释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军队 军中不得驱驰 檺 军营军 足下一军敌彼二军 军队最大编制单位 沛公军霸上 驻扎 李广军极简易 治军,带兵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打、砸 秦王不肯击缶 敲击击 急击勿失 进攻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刺杀 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攻打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里,内部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对内内 内怀犹豫之计 内心,心里 距关,毋内诸侯 同“纳”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装进 举以与人,如弃草芥 像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及得上 沛公起如厕, 到,往如 公屡促之,必如约 按照办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唯恐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如果,假使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而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诚恳,不欺骗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确实,真实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诚实信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物,凭据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同“伸”,伸张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使者,信托之人 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意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辞别 秦王恐其破璧,辞谢 道歉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请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凋谢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安放,安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放弃 置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设置 客至未尝不置酒 摆设 置园邑三百家 设立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力能担当,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 尽,完胜 秦王竞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胜过,占上风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胜利,战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好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有才智的,高明的三、讨论下列问题,体会本文特点1“鸿门宴”故事完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试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把全文分成宴前、宴时、宴后三个部分,并概括指出各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答:第一部分(第1段第2段):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有五件事:1.曹无伤告密,挑起刘、项矛盾。2.项羽大怒,并听信范增之言,决定击破沛公军,矛盾激化。3.项伯夜访张良,紧张局势有所转化。4.刘邦拉拢项伯,约为婚姻,谎言辩解。5.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矛盾从紧张渐趋缓和。第二部分(第3段第4段):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共有六件事:1.刘邦至鸿门谢罪,项羽无意中泄密。2.范增举玦,暗示项羽杀掉刘邦,气氛又趋紧张。3.范增召项庄舞剑,乘机刺杀刘邦,项伯以身翼蔽,形势极为严峻。4.张良出召樊哙保护刘邦。5.樊哙闯帐,严辞斥责项羽,矛盾发展到高潮。6.刘邦离席。第三部分(第5段第7段):写宴会后情况。共写三件事;1.刘邦不辞而别,选定回营路线及护送将领。2.张良留谢,项羽受璧,范增怒碎玉斗。3.刘邦诛杀内奸。项羽在鸿门宴中斗争失败,不但坐失消灭刘邦机会,而且加深与范增间的矛盾,埋下失败祸根。2本文不但注意通过人物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注意运用对照手法,使人物形象互相映衬,试说说表现在什么地方。答:本文有四对人物形象相互对照映衬。一是主帅项羽与刘邦,二是谋士范增与张良,三是部将项庄与樊哙,四是内奸项伯与曹无伤。除了曹无伤着墨不多外,其他人物均写得栩栩如生,互相映衬,跃然纸上。对照映衬最突出的是项羽和刘邦。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护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3试分析“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因招樊哙出”一段,体会文章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特点。真目答: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形势“甚急”的情况之下,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引出一员赳赳武夫,故事情节再生波澜。樊哙得知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紧急情况后,“请入,与之同命”,即要同项庄拼命,死在一块儿,足见对刘邦的忠诚。樊哙不顾军门“交戟卫士”的阻拦,闯帐而入。“带、拥、侧、撞、入、披、立、 、视、指、裂”等一系列动词,鲜明地表现了刚直勇猛,无所畏惧的形象特点。入帐后,文章连写樊哙豪饮“斗卮酒”,切啖“生彘肩”,生动形象地表示了樊哙豪壮、粗犷的性格。英雄惜英雄,项王不禁连赞樊哙是英雄、“壮士”,并问“能复饮乎”,樊哙机警地抓住话题,把“卮酒”与“死”相比较,指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话中有话,并引出了一番痛快淋漓的揭露:一是指出由于秦的暴虐统治,“天下皆叛之”,刘邦项羽都是起义领袖,本不存在隶属关系;二是指出怀王旧约,暗指刘邦即使真的自立为王,也没有过错;三是表白刘邦克已让人,尊重项羽,并解释“遣将守关”为的是“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以宽项羽之心;四是指责项羽“欲诛有功之人”,将蹈“亡秦”覆辙,警告项羽不可恣意妄为,置项羽于受审之地。一番话说得项羽“未有以应”,窘态毕露,宴会胜负,已判然若揭。项羽已由主动变为被动,刘邦则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段话末尾,写“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表明刘邦机智权变,深知久坐非计,故借“如厕”之名,君臣共图良策,进一步表明樊哙不是一般“参乘”,而是得力助手。全段文字紧张曲折,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樊哙形象,项羽等形象虽着墨不多,也惟妙惟肖。他在虚伪的“仁义”幌子前,竟然认为樊哙说的全是对的,产生内疚之感,这注定了他今后的失败。四、迁移提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_。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_不自责,过矣。_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_”,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蜂这里用作状语。 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自秦灭后,也自立为王。 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矜,诩夸;伐,功勋。 寤:同“悟”。1这两段文字中的“羽”即项羽。试说一说作者的基本观点;文末的“岂不谬哉”这一论断,是从哪些论述归纳出来的?2给第一段文字加上标点。3从下列虚词中选择得当的填在第二段文字的横线上:也、焉、乎、矣、而、何、乃4翻译文中加“ ”的句子,要特别注意加点的词的正确词义。答案1这两段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前段赞扬他建立自古以来未有的英雄功业。后段则批判他欲凭武力经营天下,“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到失败了还认为是“天意”的错误。2第一段标点:政,难,起,争,数。寸,中,年,秦,侯,出,王,终,也。3矣、而、乃、也。4标点文言,填写虚词,翻译句子,评说内容,关键在于读懂文句。试翻译如下,供答各题参考。第4题要求翻译的句子用 标明。秦国政治有失,陈涉率先发难,英雄豪杰像蜂飞一样纷纷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数尽。然而项羽没有一点封地可以凭借,却趁机从民间起义,三年后乃率领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之军队,灭了秦王朝,分裂天下,分封王侯,政令由(项羽)自己发布,自号为“霸王”,地位虽然不能保到最后,近古以来还未曾有过(这样的英雄)啊。及至项羽舍弃关中(形胜之地),思东归楚地(而都彭城),放逐义帝(怀王)而自立为霸王,责怨其他王侯背叛自己,难啦。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勋,逞弄自己的聪明,不师法往古,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来统治天下。五年时间,终于亡了他的国家。身死于东城,还不觉悟而不责备自己,错了。却借口说,“是天意使我灭亡,不是(我)不会用兵的罪过”,这难道不是荒谬的吗!23兰亭集序学习内容1体会文章先写景,后议论,情景交融、文简意深的特点。2感受文章语言自由活泼,清新朴素的风格,认识本文在骈丽文风盛行时代的难能可贵。3归纳修、期、致、临、次等多义词的义项。学习指导一、作者及背景简介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群官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2工书法,有“书圣”之称。西晋灭亡以后,东晋元帝于公元317年在江南建国,以建康(南京)为都城,北方的上层人士大都逃往江南。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在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并当场写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二、阅读文章及注释,结合下面的提示,用相应的句子作回答,读懂文章的内容。第一段:兰亭宴集,信可乐也1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2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3事由:修禊事也 4美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5乐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6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7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二段:人生俯仰,痛感死生1人生短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两种生活: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共同感受: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4痛感死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三段:悲感“一契”,录诗作文1古今一契:每感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死生不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3作序目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三、由上可见,这篇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描绘了“此地”的优美环境和“是日”的风和日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一死生,齐彭殇”的否定。文章由乐而痛,由痛而悲。作者深切地感受到永恒之不可能“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于是感叹“死生亦大矣”,心情无比沉痛。但作者并不赞成庄子的相对主义,并不采取虚无的人生态度,所谓“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就是这个意思。王氏虽然并不是从唯物论的角度来否定庄子的思想,但就当时的现实而言,本文却有很强的针对性。魏晋时期,一些士大夫们追求所谓名士风度,以虚无态度抹杀生死差别,实际上一味强调物质享受,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王羲之否定“一死生,齐彭殇”,还比较重视名实,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四、本文语言特点1优美、意深。例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曾不知死之将至。”“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不堆砌词藻,不多用典故,在句法上兼有整句,散句而以散句为主,文笔自由活泼,语言清新朴素。魏晋时期,骈俪文风已经盛行,文人所写骈文堆砌辞藻、滥用典故;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内容空虚,矫揉造作。这种骈文发展到六朝时期,更为登峰造极。唐宋古文运动,主要就是针对骈丽文风的。王羲之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可谓是“不类常流”之作。五、完成下列练习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 与例句中加点的“修”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B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C雨村便疾忙修信二封与贾政 D是以圣人不其修古,不法常可4 与例句中加点的“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篇之中,三致志焉A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B得李广必生致之C听妇前致词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5 与例句中加点的“次”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C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D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6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711题。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5)古人云“死生亦大矣。”(6)岂不痛哉! (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9)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1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1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一”(“壹”)字。(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5)六王毕,四海一 ( )(6)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7)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 )(8)一至于此乎! ( )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2)曾不知老之将至 ( )(3)及其所之既倦 (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5)未尝不临文嗟掉,不能喻之于怀 ( )(6)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8)宋何罪之有 (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 )(2)曾不知老之将至 (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4)不能不以之兴怀 ( )10试把这一段文字分成三个层次,用“|”在序号间隔开。(1)(2)(3)(4)(5)(6)(7)(8)(9)(10)(11)(12)11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又是一篇书序,后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12-15题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咏左思,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2)左思,西晋著名诗人。其写隐居田园之趣。(3)戴安道:戴逵,字安道,东晋著名文士,当时隐居不仕。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四望皎然 ( )(2)因起徬徨 ( )(3)经宿方至 ( )(4)造门不前而返 ( )13故事中的王子猷具有什么特点?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有没有一定的联系?试作简要分析。14这篇文章虽然文字简短,所写故事却很完整。试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15晚唐杜牧在润州二首其一中写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亲近大自然的课件
- 项目观摩工地策划汇报
- 公司组织晨会安全培训课件
- 亲子关系课件
- 自来水给排水监理规划
- 直肠癌护理新进展
- 血透丙肝护理查房
- 破伤风的护理要点
- 理想之城工作汇报
-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 第七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室间质评记录表
- 1.4.1 第2课时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 课件(共14张PPT)
- 总监理工程师工作手册
- 危险化学品固有危险程度的定量分析
- 【中国文学】汉乐府ppt课件分享
- 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
-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 第1课 爱我中华 教案
- 方舱医院建设技术指南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市公司名单
- GB/T 18690.3-2017农业灌溉设备微灌用过滤器第3部分:自动冲洗网式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