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赏析.doc_第1页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赏析.doc_第2页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赏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赏析贾恒源陶渊明晚年曾写有一篇诫子的文章与子俨等疏,关于此疏文间大意,前人多有阐释,大多数人都只是把它当作普通诫子文章来读。此疏文粗粗一看,确实与一般历史上的教子书没有多大区别。无外乎教育儿子们要团结友爱,互相扶持罢了。但是穿越在文本间有许多言外之意,需仔细反复品读。陶渊明诗的文学特质,在于以抒发情怀为宗旨,于玄言诗风中,独自抒发一己情怀.再者并喜于诗中缀以生活点滴以自传,展现出以自我为焦点之自传性诗歌,故其诗题喜标明年月,并列小序说明缘起。在陶渊明之前,日常生活的琐屑事务很少入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把日常生活诗化的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朴实无华,简洁纯净,正如所谓感情从肺腑中流出,语言从生活中撷取。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陶渊明诗中自述的隐居生活,弥漫着生活气息,洋溢著人间情味,是一种结庐在人境之大隐。与子俨等疏中,陶渊明俨然是个超脱“尘事”、忘乎“世情”的读书郎。犹如沈约宋书 隐逸传里陶渊明本传所云: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诫。陶渊明与子书主要是言其志,乃是以叙说个人的情怀志趣为主体,其次方为训评儿子.再者,书中所言之志,不仅传一个为人父者对儿子的关爱,更突破了前人与子书君父至尊的传统格局,而是向儿子吐露衷肠,倾诉心声,并解释立场进而期盼谅解。其中所流露的是因自己辞官归田,乃至累及儿子受饥寒之苦的无奈,遗憾,和愧疚不安.全文内容可分为自我情志表述及对儿子的劝勉期望两部份加以论析.在自我情志的表述上,陶渊明向儿子自述生平志趣,彷佛是在吐衷肠,诉心声,藉此纾解内心的愧疚,期盼儿子的谅解。语气间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似乎怀着一份不确定感,甚至浮现着一份疑惑,一份歉意.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面对自己儿子之际,将内心深处真实又幽微的感觉,坦率诸文字者。在对儿子的劝勉期望上,陶渊明举了管仲鲍,叔牙,以及伍举,归生的故事,两个例子皆展现朋友故旧之间如何友爱互助的过程,两段故事提供的教训为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涉及的均是建功立业的问题。言词间隐约流露出人父寄望爱子能够走出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在功业上有所成就,以达人生志满的想望.接著,陶渊明提及韩元长及氾稚春两个典故,期待其子兄弟之间能友爱互助,和睦共处。本文为陶渊明的一封写给五个儿子的普通家信,非为有意经营的文学创作,故在章法结构上较为松散,无前后呼应的严密组织以及叙述的中心焦点,有的只是随兴的谈谈心中的想法,以及交代一些事情,解释一下立场而已。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辞官归田而对儿子心怀愧疚的慈爱父亲身影,整篇家书其实就是一个父亲的自白,其继承了陶渊明诗中的真与诚,表露其对天命的无奈,以及对为何辞官归田的说明,并在归官归田真正经历了隐逸生涯后,体认到自己当初对羲皇上人境界的向往乃是一派天真.陶渊明并于文中流露对古代隐士有贤妻的羡慕,进而表答对自己室无莱妇的憾恨,并对自己因辞官归田而累及儿子幼而饥寒,从小难免柴水之劳表达其愧疚不安;这些对归隐一事的由衷之感,肺腑之言是陶渊明其他诗文中未尝明言者,为读者进一步提供了解陶渊明的可贵资料。诚如王国璎教授所言浮现于整封书信中,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似乎怀着一份不确定感,一份疑惑,一份歉意.在与子疏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