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学案例库.doc_第1页
旅游法学案例库.doc_第2页
旅游法学案例库.doc_第3页
旅游法学案例库.doc_第4页
旅游法学案例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法学案例库案例一 1997年5月,某化工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甲旅行社陈某(以下简称甲社)联系,意欲在同年7月,安排公司员工去青岛游览度假。经协调,5月23日,公司与甲社签订了一项旅游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甲社安排公司35名员工去青岛三日游,并具体明确了旅行交通工具、住宿标准、餐饮标准、游览景点;公司交纳57000元人民币作为旅行费用。甲社在合同上加盖了合同专用章。公司交纳上述旅行费用,由甲社陈某出具了由其签名的收款收条。此后,甲社即请李某(原乙旅行社职工,以下简称乙社)与青岛丙旅行社(以下简称丙社)联系,落实该旅游团在青岛游览、食宿等具体事宜。李某遂以乙社名义与青岛丙社联系,委托丙社接待此旅游团。同年7月23 日,该旅游团在甲社导游莫某的陪同下,如期出发前往青岛。7月24日,该旅游团抵达青岛, 丙社派车至车站迎接。此时,丙社询问甲社导游莫某有无将此旅游团费用带来,莫某称其只负责团,不知晓团费结算。丙社急电乙社催款。乙社复电称李某已于同年2月调离本社, 此旅游团与本社无关。丙社遂又急电甲社。甲社复电称负责此团的陈某已于近日调离本社,一切事宜应与陈某联系,本社概不负责。在此情形下,丙社当即决定停止接待,等团费汇到后再行安排。由此,该旅游团大哗,几经联系,由公司电汇57000元到丙社,丙社始行接待。该旅游团回公司后, 遂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经查,以上情况属实,但甲社陈某、原乙社职工李某均不知去向。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该旅游团的经济损失应由甲社还是乙社承担?为什么?(2)该旅游团的经济损失应由甲社的陈某还是由原乙社的李某承担?为什么?案例二 1997年7月23日,辽宁游客尹某等4人来北京探亲期间, 欲往香港游览,遂到北京旅游一条街咨询。尹某等4人看见某中央一类社出团计划表上载明8月20日有一团去香港。经咨询,该旅行社职员告知欲参加此团,时间较紧,需加急办理护照并需支付加急办照费用。尹某等人认为该旅行社是中央一类社,服务质量有保障,决定参加该社的香港八日游旅行团,但未告知旅行社他们是辽宁省居民。尹某等人回到住处后,填写了出国(境)申请审批表,并通过亲友关系在该表“所在单位”一栏中加盖了“北京市局保卫处”的印章。第二天,尹某等4人又至旅游街,递交了有关材料,并交纳了旅行费用人均7500元,4人共计30000元。 该旅行社对4人的证明材料审查后,认为符合条件遂于7月25日送市公安局申办护照。8月15日, 该旅行社前往市公安局领取护照时,公安局通知尹某等4人使用虚假证明材料而被拒批。 但此时该旅行社已为尹某等4人订购了机票及将在香港的费用拨付香港地接社。为此,该旅行社紧急通知尹某等4人,说明原因,扣除机票款、办护照费等已发生的费用计每人5800元,退还每人1700元。尹某等4人不服,投诉至质监所,认为:(1)既然委托旅行社办理护照,那么办照被拒批的责任应由旅行社承担;(2)旅行社在未办妥护照即开始购票及游程安排,由此造成的损失应由旅行社承担;(3)该中央一类社的服务质量没有保障,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并降类。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办照被拒批的责任是否应由旅行社承担?为什么? (2)由于办照拒批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案例三 1996年9月初,南昌游客师某等39人报名参加当地某旅行社组织的北京八日游,每人交付旅游费用1200元。双方签订了合同,约定:(1)旅途往返乘坐特列车, 抵京后专车按至住宿地;(2)在京游览安排4天专用车;(3)在京游览19个景点。9月28日,该旅行社导游凌某陪同该旅游团乘坐南昌至北京特快列车赴京旅游。次日抵达后,该旅行社未安排车来北京站接,该旅游团不得不自乘地铁并步行至住宿地。10月1日至3日游览中,因该旅行社未作周密合理安排,致使该旅游团候车达4小时之久,未能按原约定游览中山公园和军事博物馆。 为此,该旅游团十分不满,遂与导游凌某交涉后达成退款协议约定;由旅行社退给该旅游团每人400元。10月5日,该旅游团乘坐北京至南昌特快列车返回南昌。但当该旅游团向旅行社索要退款时, 该旅行社法定代表人周某对退款协议不予认可,申明退款协议无效。因此,该旅游团投诉至质监所。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本案中该旅行社是否违约?为什么? (2)本案中该旅行社法定代表人周某申明退款协议无效,能否成立?为什么? (3)质监所应当如何处理本案纠纷案例四1997年9月23日下午5时,甲市质监所工作人员正准备下班,乙市某旅行社紧急来电称:经我社与甲市旅行社多次电话、传真联系并协商一致,由我社组团交甲市旅行社接待的16人团已经在来甲市的火车上,将于明晨6时抵达。但是甲市旅行社在这天下午4时突然变卦,给他们电传称不能接团。为此,请质监所予以协调。甲市质监所紧急与甲市旅行社联系,该社称:我社曾表示愿意接团,但在结算方式、结算时间及该旅行团返程购票事宜上,我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我社提出的新的要求,乙市旅行社至今未予答复,故我社决定不接团。乙市旅行社则称甲社曾同意接团,虽然在结算方式、结算时间等问题上提出了新要求,但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因此,甲市旅行社应当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责任,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甲市旅行社与乙市旅行社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2)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结算支付方式是否是合同的主要条款?案例五1998年2月,旅游者李某等5人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1998年1月,他们与某国际旅行社商定并签定了一份东南亚8日游旅游合同,且交纳了出境旅游的全部费用。该份合同书加盖了该国际旅行社海外部的印章。不料,时至预定出团的日期,该国际旅行社海外部借故一推再推,最后人去楼空。为此,旅游者要求追回所交旅行费用,并给予经济赔偿。经查,该旅行社海外部由该社职工李某承包,属于企业内部承包,该海外部无独立法人资格。且该国际旅行社无出境旅游经营权。该国际旅行社负责人称:该海外部由李某承包,且在承包书中明确订明,承包期间产生的债权债务与社里无关,均由承包人承担。因此,根据承包协议书,该社负责人认为,旅游者遭受的经济损失应由承包人承担。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该国际旅行社海外部与李某等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2)该旅行社的负责人的说法是否成立?为什么?你认为如何处理此起投诉?案例六1997年1月30日至2月4日,刘某等16名旅游者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4飞6日游”。按合同约定应于2月3日乘飞机从西双版纳返回昆明。但由于大雾与雷电天气,预定航班被取消。旅行社为确保2月4日准时乘上昆明至北京的航班,拟改乘大巴赶回昆明。经与旅游者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旅游者坚持按愿约定乘机返回昆明,由此滞留西双版纳4天,直到2月8日,旅行社设法买到机票后才返程。刘某等旅游者为此投诉旅行社,要求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他们滞留西双版纳期间的食宿费用及误工费。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旅行社是否违约?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2)旅游者投诉是否合理?如何处理此起投诉?案例七 1999年3月,台湾某旅行社(以下简称甲社)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赴杭州、上海、重庆、武汉、北京五城市游览,由杭州某旅行社(以下简称乙社)负责接待并安排上述五地旅行游览活动。行至重庆,由重庆某旅行社接待(以下简称丙社)。按照行程计划,在重庆完成旅游后,乘船由重庆至武汉。故丙社副总经理王某告知甲社领队李小姐,三峡旅游船票需用现金购买,丙社为该旅游团预定了船票,请李小姐支付船票款。为此,李小姐将5000元美金交付给王某,请其代为购买船票,并约定第二天早晨李小姐带团上船后,丙社派人负责将票送到。转大早晨,李小姐带团上船后,直至开船,不见丙社送票人的踪影。李小姐多方设法与王某联系上后询问船票事宜,王某称:由于乙社尚欠丙社债务四万余元未付,因此,这5000元美金冲抵乙社债务,请李小姐向乙社结算。李小姐闻此大惊,愤而抗议。几经争辩,丙社王副总经理搁断电话,再也不接电话。李小姐又打电话向乙旅行社询问,乙社答称:丙社的这一做法事先未告知我社,事后亦未通知我社,我社对此事不负责任,认为甲社应向丙社索回此款。此时船方来找李小姐,请李小姐即付船票款,李小姐只得请各位团员凑钱支付了船款。之后,李小姐即以电话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诉称丙社以欺诈手段,骗取其5000元美金,强烈要求丙社立即返还5000元美金,并依法承担欺诈的法律责任。上述清况,经查属实。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合同履行规则,丙社能否从甲社旅游团收取5000美金以冲抵乙旅行社债务?为什么? (2)甲社李小姐认为丙社收取5000美金属欺诈行为的看法是否成立?为什么?(3)依据国家有关法律,丙社应当如何处理此起纠纷?案例八1998年4月16日,原告(吴某等20人)向被告(某旅行社)订购同年4月30日前往普陀山4日游的旅游票20张,每张300元。吴某等当时即付1000元,并约定4月27日取船票时付清全部费用。届时吴某等先后两次取票未果。4月30日被告称因船票买不到,普陀山旅游予以取消。同年5月18日,被告派人前往原告处达成协议:1、旅行社于同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免费提供一辆大客车为原告安排金山娱乐场一日游;2、提前一周通知原告行期;3、若旅行社再次违约,则按普陀山旅游费用计付赔偿金。同年8月1日上午,被告突然通知原告次日去金山一日游。若次日不去,今后行期将由被告安排。原告当即表示时间仓促,无法前往。而后,原告要求被告履约,被告认为已经履行,产生纠纷,诉至法院。原告认为已付1000元为定金,要求被告双倍返还并按5月18日的协议另外支付赔偿金。被告只同意原数退还1000元,并辩称5月18日的协议并非法定代表人所签,因而无效。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原告已付1000元是定金还是预付款?为什么?如何处理?(2)双方所签的5月18日的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案例九1999年9月20日,旅游者黄某带领2个小孩参加河南某旅行社组织的青岛、烟台8日游,双方签订了旅游合同,旅行社为旅游者办理了旅游意外保险。该旅游团9月30日在青岛的崂山金山大酒店午餐后,导游给旅游者1.5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上山游览龙潭瀑,下午2时到停车场集合按原计划继续游览日程内景点。行前,导游人员要求全体旅游者集体行动,注意安全,不要独自前往危险地带活动。黄某带2小孩中途因疲劳折回,未向车上等候的导游打招呼便自己带孩子到海边观景拍照。海边的通道口设有警示牌“风大浪高,请游人切勿下海观潮、照相,以免发生危险;此处护拦观海危险,请勿靠近”。黄某在海边照相时,其子被海浪卷走,立即向导游呼救。导游立即通知当地公安以及有关人员,积极组织打捞抢救。小孩被送往医院救治无效死亡。回郑州后旅行社向保险公司索赔,支付旅游者旅游意外保险金7.5万元。黄某认为小孩溺水死亡,旅行社应负主要责任,保险公司赔偿与旅行社无关,故投诉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从该旅行社交纳的质量保证金中支付赔偿生命补偿费10万元,精神损失费2万元。据此,请问:(1)旅行社是否应当对小孩的溺水死亡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如果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能否从质量保证金中予以支付?为什么?案例十1999年2月,旅游者李某等人至质监所投诉,诉称他们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海南游,在签定由旅行社提供的合同中,有两个游览项目是“远眺五指山”与“畅游万泉河”。而在旅游过程中,当汽车经过五指山时,导游人员只是用手一指告诉大家那便是五指山,经过万泉河时亦同样如此。李某等旅游者认为,既然作为合同约定的一个旅游项目,就应该是选择一个最佳的地点,让大家下车气定神闲地远眺五指山的美丽风光。而旅行社一方认为只要行车经过五指山、万泉河即应视为完成了这两个游览项目。为此,双方各执己见发生争执。李某等旅游者认为旅行社没有履行合同,要求赔偿损失,旅行社则拒不接受这一要求。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依照合同法规定,本投诉中双方对游览项目的不同理解,应作出怎样的解释?为什么? (2)依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的规定,旅行社是否应当进行赔偿?该赔偿试行标准是怎样规定的?案例十一 1999年7月,教师刘某等一行5人至旅游质监所投诉。诉称他们于1999年6月参加甲社组织的泰国、香港、澳门十日旅游团。按照他们与甲社签订的旅游合同,刘某等人共支付了旅行费用33950元。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旅行社却违反了合同约定。主要包括:一、甲旅行社根本无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经营范围,但却大登广告欺骗旅游者;二、甲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擅自将该团转让给乙旅行社,旅游团出境后。又由境外丙旅行社接待;乏、甲旅行社委派的导游人员未经旅游者同意,伙同境外丙旅行社导游擅自增加购物次数,压缩游览时间:旅斤杠则辩称,此次旅游是经乙社委托组织的,乙社是具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经查,上述情况属实。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合同法规定,甲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甲社是受乙社委托签订合同的,依照合同法规定,应当如何签订合同? (3)依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的规定,对于导游人员擅自增加购物次数,应当如何处理?案例十二 1999年9月,张某受其公司委托,组织20名职员赴云南旅游,与某旅行社国内部签订了旅游合同,定于9月30日出团,并按协议规定交纳了6万元预付款。9月29日,该旅行社经办人朱某电话通知张某,由于云南返程机票无法保障等原因,原定的旅游计划取消,请张某速去领回预付款。对此变故,张某愤而投诉,认为旅行社属欺诈,要求依法予以双倍赔偿。旅行社则辩称,经办人朱某并非本社正式员工,属某咨询公司人员,且其所收团款未交本社财务,因此,朱某完全是个人行为,旅行社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经查朱某确系某咨公司职员,其所在公司于1999年3月与该旅行社签签定了关于成立国内部合作协议书。由该旅行社从该咨询公司聘用人员,组成该旅行社国内部。朱某属该旅行社聘用人员。而取消云南旅游,确属返程机票无法保障所致。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旅行社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 (2)旅行社是否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3)旅行社是否构成欺诈? (4)张某要求旅行社予以双倍赔偿是否有法律依据,为什么?依据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旅行社应当如何处理此投诉?案例十三 1995年8月,某甲旅行社在省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称其组织的九寨黄龙八日游,不仅游览项目多,食宿条件好,而且价格便宜,服务质量有保障。游客陈某等10余人,见此广告后,经比较其它旅行社的同样线路,逐决定交费参加了该社旅行团。不料,陈某等旅游者未能得到广告所称的服务条件。为此,陈某等联名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投诉。经查,某甲旅行社根本不具备提供广告所称的服务条件,此时该甲旅行社已与某乙旅行社合并,改名为某丁旅行社。请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此案,并提出处理意见。答:1.某甲旅行社根本不具备提供广告所称的各种服务条件,而却在报刊上刊登广告,使旅游者信以为真,参加其组织的旅游团。因此,某甲旅行社该行为属于“利用虚假广告提供服务”的违法行为。 2.游客陈某等由于某甲旅行社的虚假广告行为,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游客陈某有权要求某甲旅行社给予赔偿。 3.依据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某甲旅行社应当履行“按照旅行者选定的路线、安排食宿、交通、游览活动”的法定职责,但某甲旅行社没有履行,应当受到处罚。 4.某甲旅行社虽然已与某乙旅行社合并,但依据法律规定,不能因此免去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处理意见:1.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的规定,以及该法第三十六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的规定,陈某等人有权向某丁旅行社要求赔偿。2.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关于违反本条例,欺骗旅行者,非法牟利的,视情节轻重,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处罚的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某丁旅行社进行处罚。案例十四1995年10月,旅游者王某等七人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经导游人员钱某联系,报名参加了位于某大厦Q座304房某旅行社组织的内蒙古草原风光七日游,每人交纳了旅行费用5000元。从内蒙古旅游归来,他们认为游程及旅游项目与原来约定的完全不相符。当他们去该旅行社交涉时,却发现该旅行社已人去楼空。遂找到导游人员钱某,钱某称其不是该旅行社职工,此事与他无关。经查,该旅行社是一家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无证旅行社,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找到导游钱某核实情况并检查某导游证时,钱某以其不是该旅行社的职员,拒绝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此案,本案中谁应当受到处罚?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答:分析意见: (1)该旅行社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擅自经营旅行社业务,属无证非法旅行社。 (2)导游员钱某虽然不是该旅行社的职工,但这一投诉的发生与其有直接联系,他应当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 处理意见: (1)依据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该旅行社未经旅游主管部门的批准和履行登记手续,擅自经营旅行社业务,应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2)依据导游管理暂行规定,导游人员不得无理拒绝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检查,钱某以其不是该旅行社职工为由拒绝检查,属无理拒绝检查,应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规定予以处罚。案例十五 1995年夏季,某旅行社受某公司委托,组织安排该公司部分职工前往某海滨旅游度假。根据行程计划安排,该旅游社导游李某带团前往甲海滩。不料,通往甲海滩的道路因发生严重车祸,已被公安部门封闭。鉴于此种情况,导游李某经旅行社同意,并征得旅游者同意后,带团去了乙海滩(乙海滩未经旅游开发,无安全救助设施)。部分游客在乙海滩游泳时,因风大浪急,两名旅游者不慎身亡。经查,在旅游者溺水身亡之前,导游李某未就乙海滩的情况向旅游者作真实的说明,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警示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请依据有关法律分析此案,本案中谁应当承担责任?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答:分析意见: 该案中因客观情况,不能按计划前往甲海滩游览。为完成此次游览,旅行社安排旅游者去乙海滩,虽然得到了旅游者的同意,但是旅行社应就乙海滩的自然环境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旅行社未做到这些,因此,此起事故应由旅行社承担责任。 处理意见: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第42条的规定,旅行社应当向死者家属支付丧葬费及死亡赔偿金。案例十六 1996年11月,山林旅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