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读片会_第1页
病理读片会_第2页
病理读片会_第3页
病理读片会_第4页
病理读片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桂东南读片会,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参加读片会。谢谢大家莅临!,例一,男、53岁主诉:左上腹疼痛1周。无高血压病史。肾上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手术所见:左肾上腺巨大肿瘤121010CM,包膜完整,与左肾、胰腺、肠系膜下静脉粘连紧密。临床诊断:肾上腺皮质Ca?送检肿物一个,16127CM,切面结节样,灰黄、出血、坏死,包膜厚0.31CM。,低倍,请讨论,鉴别良恶性是重点,免疫组化:Vim(+)、Syn(+)CgA、CK34E12、Inhibin、EMA、CEA、AE1/AE3、S-100均阴性,Ki-675CM,切面有出血、坏死灶,与周围组织粘连,考虑有恶性潜能。,鉴别肾上腺皮质、髓质肿瘤当抑制素( Inhibin )、Melan-A、calretinin阳性倾向皮质肿瘤嗜铬素( CgA )阳性倾向髓质肿瘤肾上腺皮质细胞及其肿瘤Vim常(+),细胞角蛋白可弱阳性或阴性。EMA、CEA常阴性。,本例,Vim(+)、 AE1/AE3()、 CK34E12 ()CgA、 Inhibin、 Melan-A、calretinin均阴性EMA、CEA亦阴性,第二次发病(2010年3月2011年2月)手术所见:右顶部肿瘤约55CM,为皮下、硬脑膜外肿瘤,与头皮、脑膜粘连,颅骨破坏。送检骨组织一块55CM,骨破坏。,中倍,高倍,第二次诊断:左肾上腺皮质嗜酸性肿瘤转移至右顶皮下。,例二,男、4岁。主诉: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4月余,呕吐月余。临床诊断:胶质瘤?手术所见:第四脑室内见肿瘤息肉样,血运丰富,边界不清,无包膜质地部分硬、部分脆。送检组织:灰白组织一堆, 332CM。,请讨论,SY,SY,NSE,Vim,Bcl-2,免疫组化:“苍白岛”SY (+)、 NSE(+)、Bcl-2 (+)Vim (+)GFAP、NF、AE1/AE3、CgA、S-100、CD34、CD99、EMA、TTF-1均阴性。Ki-67(见图),Ki-67,诊断:(小脑)结节型髓母细胞瘤(促纤维增生性髓母细胞瘤)。,小脑最常见的原始神经上皮肿瘤是髓母细胞瘤发病高峰510岁。大约有25%的患者在十几岁发病,成人多在3040岁,男性多见。至少75%的儿童髓母细胞瘤都发生于中线小脑蚓部,可扩展并充满第四脑室。最常见嗜睡、头痛、晨起呕吐,常伴躯体共济失调和步态异常。,为了避免与经典型表现的硬化性髓母细胞瘤混淆,部分神经病理学家提议对促纤维增生型亚型使用结节型髓母细胞瘤。(p2554),鉴别诊断:1、髓上皮瘤:常发生于婴儿或5岁以内幼儿的大脑。多与侧脑室有关。特点:形成管状、带状、或乳头状结构,被认为是代表了神经管的原始髓上皮的重演。,2、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好发2岁以内,位于幕上(通常位于额顶部),特征性的眼睛向下斜视。胶质成分表达GFAP和Vim,神经分化成分表达SY。Ki-670.5%-5%。,3、神经母细胞瘤一般边界清楚,常位于大脑半球深部4、室管膜母细胞瘤菊形团结构5、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CD99(+),例三,女、22岁。主诉:清晨自发性低血糖致昏迷月余临床诊断:1、胰岛素瘤 2、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胰尾部肿瘤及脾脏:脾963CM,胰腺3.533CM,胰腺肿物直径约3CM,切面结节样,质硬。右肾上腺肿物:灰黄结节样组织壹块,直径3CM,边界较清楚。,1号片,2号片,术前(17日生化),请讨论,胰岛素(1号片),胰岛素(1号片),1号片胰腺组织(胰岛素染色),1号片(胰腺)胰岛素()、CgA()、Syn()、AE1/AE3()、CK35H11()、 CK8()、 CK34E12()、CD56()、S-100()、GFAP()。2号片(肾上腺)胰岛素()、 CgA()、Syn()、AE1/AE3()、CK35H11()、 CK8()、 CK34E12()、CD56()、GFAP(),支持细胞S-100()。,诊断:(胰尾部)符合胰岛细胞瘤。结合病史符合胰岛素瘤(细胞瘤)。(右肾上腺)符合嗜铬细胞瘤。,例四,男、27岁。主诉:右背部肿物切除术后2月余,复发红肿、疼痛10余天。06年肺结核初诊,07年复发再治。临床诊断:皮肤脓肿(结核?)送检组织:灰白组织一堆, 1.511CM,请讨论,CD30,CD3,CD4,免疫组化:CD30()、CD3()、CD4 ()、CD8 ()CD20()、CD79a()LCA()、TIA-1(+/-)、CD56()CD34()、S-100()、CD68()、LYSO()。,上皮、恶黑标记:AE1/AE3()、CK34E12()、CK35H11()、CK20()、Melan-pan()、HMB45()、,诊断:(右侧背部)皮肤CD30(+)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可能性大。,皮肤CD30(+)T细胞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成人/老人,儿童罕见。男女之比:1.5:12.0:1约占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的25%。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局限性病变。,表达T细胞抗原,通常CD4(+)。大多数细胞(70%)CD30(+)。70%的病例表达细胞毒性相关蛋白(粒酶B、TIA-1)CD2、CD5和/或CD3不表达是常见的。与系统性肿瘤不同,大多数皮肤病例EMA(),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的原发性系统性ALCL常累及淋巴结和结外部位。男性多见,2030岁(男女比6.5:1)皮肤(21%)、骨(17%)、软组织(17%)、肺(11%)、和肝(8%)。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罕见。60%85%的病例ALK(+),大部分病例EMA(+)75%的病例CD3(),CD5和CD7也经常()。多数病例CD2、CD4、细胞毒性相关蛋白(粒酶B、TIA-1)阳性表达。,例五,男、27岁。发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10年余临床诊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左耳前皮肤肿物灰红组织2块3.521CM,切面灰白实性。,请讨论,淋巴结,淋巴结,淋巴结,诊断:(左耳前肿物) (双侧耳后淋巴结) Kimura病(木村病)。,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LHE),中青年女性,皮损红色至棕红色的丘疹或斑块,单或多发,损害相对表浅(真皮或皮下)。原发性血管内皮细胞良性肿瘤性疾病伴不同程度炎症性改变。显著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呈组织细胞样,或上皮细胞样突入管腔,血管周围有混合性炎细胞浸润。无嗜酸性脓肿,很少见到淋巴滤泡和活跃的生发中心。只有约2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一般无IgE增高。,例六,男、40岁主诉:因头晕6月余入院。入院MRI: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占位约543CM。可见钙化灶。手术所见:与MRI所见一致,边界清,基底部宽,与脉络丛相连。临床诊断:脑膜瘤?送检组织:灰白碎一堆,432CM。,CT,请讨论,免疫组化:Syn()、CgA()、NSE()、GFAP()、NF()、S-100()、Vim()、CD99()、Nestin()、EMA()、Des()、AE1/AE3()、CK34E12()、CK35H11()、Ki-67阳性指数1%。,诊断:(第三脑室及侧脑室肿瘤)符合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中枢神经细胞瘤,大多位于脑室,组织学表现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瘤。由基本上成熟的体积较小的神经元组成。好发青壮年,以2040岁多见。临床上常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还可出现阻塞性脑积水。细胞核小,呈均匀一致的圆形,核内染色质呈颗粒状。另一个特点是核周胞浆透亮。与少突胶质细胞瘤不相似之处:精致的原纤维、神经毡样基质将肿瘤细胞分割成束状柱状。,鉴别诊断,少突胶质细胞瘤 位于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内,额叶者占一半。成片的或弥漫性增生的、胞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