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合连结语尾+ x$ - x. s5 d& e6 ! S. : s并列关系连结语尾% : |3 |7 A1 / ? l, m 表并列,”又又,和” 0 B# T x9 f m4 F9 a o, v表动作先后,”了,之后” 不加时态词尾1 v# I: q) F1 D- Q6 e- H, 3 C/ v表情态,保持前一动作的样态,方式去进行下一个动作,”着” , k: : e8 m( O! R: A! ! b表原因,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原因,根据. 不加时态词尾6 N( G2 K9 b% ?+ B+ + o6 a. w表对立关系,”是还是”或者或者” 6 _- A6 F/ e. R7 v+ g0 k表包含,以”形式,”不管还是” & G8 N5 H# T+ 5 G4 u. f表条件 多与疑问式相呼应# / n& O5 5 J# j! o8 / i/ Y; t表转折,用于人的动作,表前后行动之间的相对关系.”了,却” ( A% B# k: - d0 ! K3 T P) u/ H()/ V% 5 P+ t# E用于开音节和收尾音节后, 用于以外的闭音节 % G/ . t: U m) f M3 u表并列,连接动词,前后行动同时进行.”一面一面” 不加时态词尾6 a; s5 o( F% Q& T# t% r并列与同一主语有关,但没前后关系的动作或状态.”既又” * a9 a+ e3 t0 a5 & Q以的形式,两个动作交替进行 & & _; m; H- o7 % B7 表动作先后关系.某一主体的两个动作一前一后发生. ) i6 A# P+ a. ?- I+ x3 C$ o( Z3 W7 F表情态.”着” 2 n, a, ? H0 r6 U表原因,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原因,根据. 不加时态词尾% v7 - K$ m7 A! b6 S) x& q: s2 ?表条件 多与疑问式相呼应4 T. x9 e# B H* v; ?( E, 5 l表转折,用于人的动作,表前后行动之间的相对关系.”了,却” $ h, ?5 U! N: h5 Y- : W4 h 表并列,前后行动同时进行.”一面一面” 8 t& j F( i * g用于形容词和判断词后,表同一主体同时具有两种特征 8 o, # * / ; 9 | g q3 I% A表转折,用于人的动作,表前后行动之间的相对关系.”了,却” Z6 |# a1 C9 a$ I5 # I. T 肯定前一事实的同时又肯定后一事实.”既又”不但而且” & % B3 L& r& 9 ) j; C a. a) j表转折,”固然(虽然)可是” ) l% p 5 Y2 K在说话时表提示 l# K0 N( S: i! & L( j e() 假定前面事实的同时肯定后面的事实.”既又” 不加b i8 $ n: : 3 C 后一事实比前一事实更进一层.”不但而且” 不加7 _! e3 R+ : h Z. P# Y 判断动词()后表示并列,如果()前的词根是开音节结尾, 判断动词()可以省略. & Y5 x7 q2 R1 k6 K; u 多以”形式出现,表罗列.”啦啦”$ c- f3 n9 n2 d6 E k表比较与取舍,”与其不如”) h2 ?6 K- w) T. a: X- M0 p表动作涉及的对象.”的是”,缩略而来 ) c3 J5 u6 N* ! S3 q() 常以 ”形式出现,表反复的状态或动作.”一会儿一会儿” * ! f j9 L# _( 3 g& d% L对立关系连结语尾( R2 K( / M% ?() 表确认和对立关系.”虽然但是” , B# M$ Z. J0 R7 a) v表选择,可单独使用也可” 9 b% f% F% t/ T3 ?$ t用于部分形容词后重复词根,表强调 6 b# M. O7 q! H0 u, f$ N) y E$ _() 先确认前一事实,再说出对立的后一事实.”本来是现在是” + h8 g; S3 O $ F对立转折.”虽然但是” 0 H% * z; H- M( n: h I o* f8 t: W p() 推测肯定前面的事实,说出对立的后面事实. $ m& M+ W, O0 o4 j1 x( Q4 H5 j) M J* n* y/ H4 C+ O* w f O5 N6 ?! C0 E() 对立转折,”虽然但是” ) H) I$ W& f1 8 D9 B. y) H1 o: W% 1 A d! ?7 O! u表并列,既肯定前面事实,也肯定后面事实.”固然也”,”既也” I) & h$ O/ U6 表提示 8 F) A! |, Q+ h x7 + L4 s表客气 / X) U! - x$ w3 Y- A# 选择关系连结语尾. 5 y$ b% s& U) b z% W, F9 c() 可单用,也可以” ”或者” ; f/ + G8 l7 Z1 * n+ p e9 h不加选择无条件地包括.”无论”无论还是” 4 z! 0 n X w C4 C$ F$ % q(,) 可单用,也可以”.表任选其一.此时不能用* W4 a) p* g6 J不加选择无条件地包括.此时可以缩成 9 g4 y( U6 C. j! k c2 I主从关系连结语尾! Y% J- w c; , r, X6 Q: w _% J1 w r提示关系连结语尾0 8 P/ k) M5 k( Q,: T$ | q E0 o- B4 1 a9 P(), 提示环境,为下文提示一般的环境1 |8 j: z k$ l5 J$ - S L提示说明,先提出一个事实,然后再加以说明 Q$ G$ P : / F4 b) H6 V表转折3 ?5 : x8 h- P# v+ ?; O/ r3 v* s推理判断,根据前一事实,推知后一事实. 3 S% k! r; s& u F, S P7 u; w表示原因,根据6 j3 7 S& O& j% U) l7 8 M- X3 T句子的终结,口语中用于自我斟酌的场合,略带惊讶或感叹. 动词及时态语尾后用,开音节形容词和后用,闭音节形容词后用, 用于过去的回想 r8 y! T# N8 C6 X3 X$ ( , ), 表示提示说明,先提一个事实,再加以说明. 用于动词后, ( )用于形容词和后, 用于过去回想) 7 H/ D2 o% i3 Q# w() 表对立.”虽然但是” 5 W. , 5 u/ ! Y: O: f) f条件性提示.先肯定某一事实的实现,再提出实现这一事实的条件,”是要.,但”+ |# o8 H) : 0 j h提示说明.先说出某一事实,再加以说明与该事实有关联的事项.”不但而且”i5 o- y( D b) u提示出处.用于(说),(写)后,表示其后面内容的出处,充当插入语. ! c k6 U: k) d: s6 W! n: N* M* j 表示前提,常用于反问句1 . w) X8 _ a: ) L) j表示推测.以” (想)/(认为)/(推测)/(认为)”形式 _ t- L& E$ 0 Z+ Z& j表示动作交替地进行 $ F- & t+ K, U6 z ) 中断关系连结语尾r, K# J7 k% i; K; n4 w8 (),() 某一动作或状态在进行或出现过程中中断而转向另一动作或状态0 g5 ? q5 N/ $ G p1 ?& o5 a7 n以”/ ()”形式,表示前面的动作,状态已结束而转入另一动作,状态: q9 K8 3 j9 C+ o表示假定条件.前一行为成为后一行为的条件 y! z! 6 u& l7 G5 _+ I表示动作交替地进行,以”/ ()/ ()”形式,表示两个对照的动作,状态反复交替进行.用反义词.+ I! O2 M# F- I/ x! m+ n: K 3 D) O表环境,条件.前一事实成为后一事实的环境或条件 可略为,不能加/ p- Z) F G& 2 Q因果关系连结语尾# * 0 X$ a! v() 表示理由,原因 主要用于书面语7 o; v) p( u* l( M 表示理由,原因,根据 ) z6 u$ B& x) d() 表示理由,原因,根据 U t$ f) O/ b, x表示提示说明,先提出一个事实,再加以说明1 S8 K K# i / h表示依据,整句以”主-谓,主-谓”构成,前一事实成为后一事实的依据.它前面不加时态语尾,终结语尾往往用回想陈述语尾.- 3 / % o# i# + r表示让步条件.前面事实成为后面事实让步的条件& o; W$ p; / a c表示罗列,多以”形式,用于形容词和后,表示罗列. , x, T! Y2 W0 z4 2 r P K() 基本意义与同,多用于口语% N) B2 L0 d! X/ e& E表示理由,原因,根据5 A6 7 m7 D) I) r; ! n表示提示说明,先提出一个事实,再加以说明$ ) U6 N w( u9 n& O/ m, 6 j表示依据,前一事实成为后一事实的依据.它前面不加时态语尾,终结语尾往往用回想陈述语尾. : * z+ * 6 u( O3 v,() 表示原因,根据( U8 V; F) t* F; d2 ?& M* n用于动词后,()用于形容词, 后+ 9 , A0 T+ ?4 R6 u 前面不加* f d* q0 o6 4 h, C表原因,根据.回想过去发生或进行的事,它是后面事实的根据,原因.5 N$ w: C3 # i6 g7 f# I, f表中断. m# . Y7 3 E表连续,前面动作或状态结束后连续生生另一个行动或状态.”了,接着”,前面不加时态语尾) o T5 J5 v. v表对立.以”形式,表示前后事实的对照.(它往往同时具有一先一后的意义).前面不加时态语尾0 Q4 l( g y& E# q# Q以”/”形式,表示进行了某一动作后,结果知道了后面的事实. : ! r. f1 x3 S# 8 ! g 表示目的性的原因.某动作具有目的; M( k8 f+ b8 w! A% q+ _1 z$ n性,又是产生或影响后面事实的原因.动作的主体是动物性名词或代词.前面不加时态语尾”和”- & Q ( u: t! o以” ”形式,表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做的主观努力 8 Q# I, u/ 2 D K9 k. d* t! t ( ) 主要用于书面语9 b x5 W/ D, Y2 A) - y表原因,根据) p. 6 k+ h# h/ j1 B5 t进行了前一动作,知道了后面事实 O& y: s b! X* S0 t$ J表示提示说明7 T$ a% Q# j$ H用在后,表强调.具有” ”的意思 9 G) l, / _6 o& f 常用于口语,表原因 E9 2 e* p& b E% w* x 用于书面语2 i w( W2 N6 D* g表原因,根据3 q0 |2 y. ) N. u+ H表推理,先提出一事实,以此推理出下面的结论.常与副词”,”,终结谓语具有反问意思.相当于”既然难道” 0 I& K L/ f2 C; U; i5 g 引起疑问的根据,原因.& A$ y5 $ M9 U8 |% P( y$ q6 s表示来源,依据.句中常与”(看),(听),(想),(推测)”等动词搭配做插入语.相当于”据我(看,听,想)”, i! _$ 0 z) u4 f表愿望.与(希望),(祈求)等心理活动动词搭配. $ W0 R# U! / 3 d p: N +缩略而成,强调来源,根据 + g# a1 a 9 X3 J+ g, 用于以外的动词,前面不能加时态语尾.与同,表强调.主要用于口语中.* R: R* d$ A( _ T表原因,理由: r$ D0 |3 w) F0 e) N! J/ W某一主体行动的持续中,同时发生另一主体的行动或状态.相当于”的时候” + k) i/ J. % b% W3 () 前面不能加时态语尾 a |- K6 5 ! G 表示主体因担心前面的事实而采取后面的措施. 2 M0 ?: G$ W! v条件关系连结语尾. 9 e4 Z1 E2 U8 A# c() 以(如果)/(万一)/(如果)形式使用,相当于”要是的话”# i z$ F* e& V; y 2 _# w C表示并列的假定条件,前后事实能够并列进行的假定条件5 D1 D X1 J$ I2 n% V表示预定条件,前面的事实是未来要实现而目前尚未实现的预定条件% C- _! x3 x1 6 n. H- w) A4 o8 B1 i& N表示惯性,规律性的条件.”每到总是”一就”* B& C E0 H$ m2 _9 o表示来源,后面陈述的内容的来源或根据.在句中充当插入语,”据”4 Z Q+ _; u3 n& S& - - 表示推理性的假定条件.前面的事实成立的话,就必须进行后面的动作.常以/ 形式使用.& |* F* Q: . b2 T* I: B表示对比条件. “/”形式,表示前后事实的对比条件., . - / _) s* N5 z/ g表示选择关系,常以” ”形式使用,”不就”不是就是”7 r: 9 W4 A; u; _) P* k& u% I6 E所希望的条件.以” / ”的话就好了”( S0 N: , L6 F, p$ l6 | f* / L表示假想性的条件.前面的条件和后面的结果并非现实的事实.常以”/ / / ”形式,如果后面的事实已成过去,后面要用过去时态.8 & B$ Y9 : H表示归纳的依据和方法.8 z! p/ P% y5 v/ V6 M0 S) z- % o: W句子终结的同时表示希望,实际上省略了”,”多好啊” / E4 o) + B) H a2 V; V& C 表假定条件,最后往往用命令式,共动式,或表示希望的陈述句1 R* 7 K0 p1 F- N- O1 A, : q常与反问疑问语尾相呼应,相当于”尚且何况”2 i; q/ z, ; o- P9 D$ r+ G2 p前面事实事成,就必须进行后面动作,”/ ”5 X% r) p0 q: 3 % s m9 h9 G$ x表示总结句子,多为小孩语,自豪地告放别人某事 Y# c9 v+ p+ 7 P Z; u. L 与同用于口语 # n$ n, i/ x! ) s) F* / 表示必需的条件,”只有才”,可加添意词尾”强调8 4 i0 N7 L; e b* k表反复,”/”,”怎么也不” 9 L u% H+ w4 m; G I9 b ? 对已过去的事实作不可能实现的设想,”/ ” 不加! H* K& q- 5 A5 s2 X4 C1 ! T6 T/ a 用于书面语,带庄重色彩3 E; a0 a# ! 6 9 表推理条件,肯定前面事实,推出后面事实,”既然怎么”6 R5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罕辞玉的课件
- 年月日说课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调查汇报
- 年底安全培训要点总结课件
- 威驰及竞品课件
- 年后复工安全培训
- 玉溪市统一遴选和选调公务员笔试真题2024
- 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近义词
- 常用版固定期限聘用合同书5篇
- 平面设计配色培训课件
- 《中医药信息学》课件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普速列车设备设施规范课件
- COPD相关环状RNA circ_0000378通过调控miR-3529-3p抑制苯并a芘致COPD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 大型活动标准化执行手册
- 依伏卡塞片-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做账实操-桌球俱乐部账务处理流程
- 高级起重工(三级)技能认定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 高效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事务文书
-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件
- 2024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家、减法 1 6~9的认识 第5课时 练一练
- 丝锥制作工艺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