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法学《知识产权法》教学案例.doc_第1页
2005法学《知识产权法》教学案例.doc_第2页
2005法学《知识产权法》教学案例.doc_第3页
2005法学《知识产权法》教学案例.doc_第4页
2005法学《知识产权法》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产权法案例第一部分著作权第一节作品案例1 边某的小说水中月在某文学杂志上发表。该小说发表后不久,电视剧弯弯的月亮播出。边某认为,弯弯的月亮是抄袭水中月,要求追究电视剧剧本作者及电视剧组的侵权责任。 据查,某地有一湖,边某和电视剧组采访的都是这个地方,电视剧本和小说都有三条主线:一是湖周边环境污染治理现场;二是某些人物对环保意义认识不够,有抵触现象;三是经治理环境大为改善,历史与现实对照,新旧观念冲突。但是,小说与电视剧本中的具体人物和故事情节均不同。边某提出,小说发表在先,电视剧有利用的时间。电视剧组则说,采访同一地方,三个主要线索事实上都存在,电视剧本写作时,根本没看过小说。提问:(1) 利用同样事实由小说家各自创作小说,如何判定后者是否对前者的模仿侵权?(2) 假如电视剧取名水中月,其内容却与小说水中月完全不同,前者是否侵权?(3) 三条主线相同,被告又不能举证这三条主线系自己独立采访,可否认定其侵权?案例2 黄鹤楼重建委员会成立征联办公室,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征集楹联。退休职工尹某的楹联“鹤舞帆飞,两水浪开东海日;楼成景换,五洲客醉楚天春”在4万多幅征联中脱颖而出并获奖,被加工制作悬挂于黄鹤楼之上。尹某得知他的作品被黄鹤楼重建委员会选中的消息十分高兴。 后来,某大学教授涂某向有关单位反映情况,称尹某的对联剽窃了他发表于某报刊上的楹联“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没开东海日;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并投书多家报社。有关单位并没有接受剽窃的说法,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决定暂时去掉楹联上尹某的名字,待问题解决后重新确定署名问题。 尹某得知了他的名字被去掉的消息后,开始上访,主张自己是独立完成楹联创作的。上访历经多年,一直未果、在尹某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后,尹某的遗嫣李某为争取其夫黄鹤楼授联的著作权,状告涂某,认为涂某侵犯了尹某的著作权。因为涂某的主张使楹联的著作权归属在法律上和事实上均处于不确定状态,影响了著作权人行使权利。 诉讼中,涂某未能举出证据证明尹某的楹联创作过程是抄袭的。 提问:(l)涂某的楹联发表在先,是否此后只要有人创作的楹联与涂某的类似就可判定侵犯涂的著作权?如果是,如何认定 (2)尹某对其创作的楹联是否享有著作权?尹某创作的楹联是否构成对涂某楹联剽窃? (3)如何判定古体诗词或类似古体诗词(如探联)的作品的独创性?案例3 某刊记者参加了某省计量先进单位座谈会,会后写了一篇题为谁说计量无效益的采访侧记。对该采访侧记是否为创作,该记者所在单位内部发生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该稿所引用的事例、数据都是从会议代表书面材料或代表发言录音中摘引出来的,不是记者自己创作的,因此该采访稿不是创作;另一种意见认为记者采访会议,势必要以会议中代表的发言和现场录音为素材,对这些素材加以合理使用,以保证其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这种写作方法应是创作,应由写作人享有著作权。争执双方各不相让。为使有关问题得以澄清,双方把分歧提请有关部门评判。 经查,该记者在创作采访侧记的过程中,虽然为了说明某一问题而引用了会议代表书面材料的原文或发言原话,但其引用部分未构成该记者文章的主要部分,并且该记者以适当方式注明了被引用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姓名。 提问:(1)根据他人材料而写的采访侧记能否构成创作? ,(2)本案中该记者对其采访侧记是否享有著作权?案例4 某歌舞团的作曲家唐某利用每年的创作假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他总共收集了当地民歌近百首。他请当地的民歌手演唱这些歌曲,并把他们的演唱进行了录制。 杨某是唐某的好友,也在某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他听说唐某云南之行很有收获,就找到唐某,想借他录的磁带。唐某把他录有云南民歌的10盘磁带全部借给了杨某。杨某听了磁带后,非常喜欢,就把其中约50首歌的词、曲翻录了下来。不久,杨某就把他翻录的50多首歌的词曲整理后编成了一部云南少数民族民歌选)交出版社出版,该书上只署了杨某一人的名字。唐某知道此事后,非常气愤,请求有关机关处理杨某的侵权行为。 提问:(l)唐某收集、录制这些民歌是否已经构成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是否可以被随意使用而不付任何报酬? (2)杨某将唐某收集的近百首民歌中的一部分加工整理后出版,其是否侵害了唐某的权益?其是否对其整理本云南少数民族民歌选享有著作权?案例5 甲出版社拟组织编写一套指导青年人自学成才的知识丛书。为保证该套丛书具有更好的社会效果和较高的质量水平,该出版社与某成人教育学院联系,准备聘请该院的教师撰写书稿。但双方只口头约定了编写事宜,未签订合同。该院从出版社处了解到编写这样一套丛书会很受欢迎,于是便组织校内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编写组,集体讨论提纲,以不同学科分成若干册,分工写作,不到一年完成了全部书稿。 在成人教育学院与甲出版社洽谈出版事宜过程中,因成人教育学院提出的稿费及发行条件为甲出版社所不能接受,于是成人教育学院转而以该书稿与乙出版社联系出版,乙出版社满足了成人教育学院的条件,很快拿到书稿,出版发行了该书。 甲出版社见到乙出版社出版的该套丛书很气愤,认为该书选题是自已搞的,且成人教育学院组织之所以编写此书是因为本社的约请,故这套丛书只能由本社出版,成人教育学院与乙出版社侵犯了本社的权利。成人教育学院则提出,甲出版社当初只是提出编写此书的意向,并未签订约稿合同,该套丛书从内容到体例的设计安共A及全部书稿的创作均是自已独立完成,与甲出版社无关;甲出版社未能与自己签订出版合同,故自己有权将书稿投给其他出版社,不存在侵犯甲出版社权利的问题。乙出版社出示了与成人教育学院签订的出版合同,声明自已是依合同出书,与甲出版社无关。 提问:(1)提出并确定的选题是否能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2)在何种情况下,作品的著作权可由选题提供者享有?案例6 天怨是张某耗时两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由甲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时张某在书后写明了要写续集,两个月后即出版。不料,天怨出版一个月后,乙出版社就出版了一本续天怨,署名华某。该书内容与天怨一书风马牛不相及,但由于该书用了续天怨的书名,又抢在张某的续集前面出版,严重影响了张某创作的天怨续集续天怨的出版发行。为此,张某请求有关部门处理。 提问:(1)作品名称是否应受法律保护?假冒他人作品的续集是否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2)华某的续天怨一书,内容与天怨毫不相干,其行为是否侵犯了张某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案例7 某科学研究会筹划组织编写了一套有关空间科学的科普系列丛书,同时确定了由某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套丛书。此后,研究会便向会员中从事过科普写作的同志征集题目及提纲。由于赵某、孙某二人的提纲是综合性的,较适合作为该丛书的第一本,于是,研究会便决定将他们二人的提纲合并,由赵、孙二人合作完成该书创作。提纲合成后,听取了一些人的意见,研究会有关同志与赵、孙二人进行了讨论,商定将系列丛书的名称走向空间作为这本书的主标题,并明确了写作分工:由赵某撰写前言和前三章,孙某撰写后两章。此书脱稿后,出版社又请赵某补写了结束语。 该书自确定提纲到创作全过程,研究会从未与二作者商谈过作者是否署名的问题。但图书出版后,封面却赫然印上了“某科学研究会著”的字样,赵某、孙某仅被在“编后记”中以执笔者身份提及。赵。孙二人从样书中发现署名方式后,立即通知研究会和出版社,认为自己应为作者,并明确提出署名问题没解决之前,此书不能发行。出版社答复,书已发行,无法改动,重印时再考虑修改。赵、孙二人又向研究会申诉。最后,研究会同意在未发行的书上作如下更正:在“某科学研究会著”字样的下面加印赵某、孙某二人的名字c但是,研究会并不承认赵、孙二人享有著作权,认为著作权由研究会享有,赵、孙二人只是执笔者。 提问:(l)走向空间一书的作者应该是谁?某科学研究会在组织编写“走向空间科普系列丛书”的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为创作人员提供了帮助,如征集选题,选定提纲,组织讨论会,联系出版社等。但研究会的上述工作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创作? (2)假设该科学研究会不能以创作者身份在走向空间一书上署名,那么,该科学研究会可否依职务作品的有关规定享有该作品的署名权?案例8 张某受其老师黄某之托,帮助翻译Prolog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一书。全书共11章,均系由张某翻译。 书稿翻译完成后,张某将译稿交给了黄某。但书出版后,张某发现书上的译者署名是黄某,而没有他的名字。为此,张某到黄某家去询问原由。黄某找各种非正当理由搪塞张某,使得张某异常气愤,就以被侵权为由,状告黄某侵占其劳动成果。黄某辩称:张某虽然译了全书,但如果没有我的努力,该书根本无法出版,那些草稿将是一堆废纸。 法院将双方提供的材料进行了核对,结果证实:全书20万字除互互页为别人另加的外,其余文字均出自张某的译稿,修改的地方很少。 提问:(1)本案中,黄某提供了译书的英文原稿、对该书稿进行了最后审定、联系该书的出版发行等行为是否构成著作权法保护的智力创作行为?他是否有权在该书上署名?其行为是否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2)张某是受黄某之邀翻译作品的。假设他们之间是委托关系的话,那如何确定译作著作权的归属?案例9 李某为日语教师,其讲授日语的方法很受欢迎。李某所属教育局决定以编写教材的方法将李某的教学法予以推广。同时,决定在李某所在学校设日语实验教学讲习班,指派教育局杨某为主持人。在教授讲习过程中,李某写讲义并主持讲学。 后来,李某将其讲义编成教材,杨某作了少量修改。由于当时杨某是日语实验教学的主持人,即署李某与杨某二人姓名出版了该教材。 三年后,李某对原书重新修改,以李某一人名义在另一出版社出版。杨某诉李某侵犯著作权。李某称本应由其一人署名,第二次出版只是恢复了历史本来面目。二人为此长期争执。 提问:(1)假设书的内容为李某独立创作完成,杨某只作少量文字修改,那么,第二次出版去掉了杨某的署名,是否侵犯杨某的著作权? (2)假设杨某的修改涉及了内容,二人事先又协议为合作作者,那么,第二次出版去掉杨某的署名是否侵犯杨某的著作权? (3)假设杨某的修改虽然涉及了内容,但李某当时是请杨某帮忙,并未协议是合作作者,那么,第二次出版删去杨某的署名是否侵犯杨某的著作权? (4)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该教材为职务作品?案例10 医学专家王某想出版一本细胞学图谱,但不会作图,即与花某商量请其作图。花某在王某的指示下,按王某的意图绘制了图谱。后王某将图谱编排整理,加上文字,编成细胞学图谱并交付出版。但二人在谁是本书作者的问题上发生争议:花某认为此图谱是她绘制的,此绘制行为并非一般性辅助劳动,而是美术创作,而王某只不过进行了编排,因此她应为此书作者;而王某则认为,该图谱是经他指示绘编的,花某的劳动只是辅助性的,因此他应是此书的作者。 提问:本案中,如何确定细胞学图谱的作者?案例11 杨某写信给所在省体委,表示愿意将祖传杨家拳献出。省体委即委托武某参加该拳种整理工作。杨某与武某签订了整理协议:由杨某演述、武某整理;著作权属双方共有。 不久,武某整理成书稿杨家拳图谱出版,封面署名“杨某演述。武某整理”。后来,杨某提出,武某不能署名;武某也提出,该书主要工作由他完成,应独自享有著作权。双方争执不下。 提问:如何确定杨家拳图谱的作者?案例12 李某为某医院著名老中医。该医院决定让李某将其几十年医疗经验总结成书,并指派医生王某帮助整理。于是,由李某口述,王某记录整理并进行文字加工,经李某最后审定,完成一部书稿。 此书出版时,李某与王某为署名与著作权归属问题发生争议:王某认为此书为他与李某的合作作品,要求与李某共享著作权,署名李某与王某合著;李某认为该书著作权应由其一人享有,王某不能署名。二人争执不下,请求著作权管理机关予以解决。 经过鉴定证实:王某的记录与整理严格遵照了李某所述的内容,只是在文字表述上下了功夫。 提问:(l)本案中,王某的记录和文字加工整理工作是否构成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 (2)如果王某的记录整理不仅限于文字,而且增加了很多内容,王某是否可以成为争议之书的合作作者?案例13 某单位召开了一次为期7天的学术讨论会,张某在大会上宣读了一篇万余言的论文。李某针对张某论文中的某个问题,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在分组讨论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大多数人仍然赞成张某的传统观点,但与会的一部分人员对李某的创新观点颇为赞赏。 半年之后,某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主要内容即是李某在会上所发表的创新观点,可是作者却署名为“尹明”。李某初见此文,还以为是“英雄所已略同”,自己的观点有了共鸣者,颇感欣慰,还托人向编辑部打听此人的单位,以便取得联系。但当他得知此人即是半年前与他一起参加学术讨论会的赵某后,甚为不满,继而向赵某所在单位的领导作了反映。 当该领导找赵某了解情况时,赵某坦然承认一切,但认为:李某本人并未写成文章发表,我赞成他的观点,下了很大功夫写成了这篇文章,帮他宣传这一观点,他反而告我的状,岂非恩将仇报!他的领导也一时语塞,既觉得他这样的做法不甚合适,却又难以说清道理。 提问:(l)本案中,李某的发言未写成文章发表,其是否对该发言享有著作权?如果该发言受著作权法保护,该发言属于何种类型的作品? (2)依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该事例中赵某是否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其行为是否属于剽窃? (3)假设该案中的赵某已经在其文中写明:李某在某次学术会议上提出了某种创新观点,我非常赞成。然后又用自己的论据和论证去阐明李某的观点。这样做了之后是否仍!日侵犯李某的著作权?案例14 某个小山村里发现了一个地下溶洞,该溶洞的洞顶、地下和洞壁上面布满各种钟乳石,造型奇特多变。经当地文化部门大力修饰,辟为旅游胜地。村里人高中毕业生江某曾经自学过建筑知识,他经过实地勘测,绘制了一幅溶洞导游图,经文化部门批准,印行出售,获利颇丰。 同村王某见后眼红,投入了一笔资金,以王某之图为基础,请人配上说明,用优质纸胶版彩印,也大量印行销售,致使江某绘制的导游图销量大减。江某找到王某,要求他停止印行并赔偿损失。遭王某拒绝。王某认为,溶洞景点是客观存在,人人均可制图,不能一人独霸。于是江某诉至法院。 提问:(l)该案中的江某对其导游图是否享有著作权?他能否胜诉?为什么? (2)假设本案中的王某在征得江某的同意后,二人合作加工成更精美的导游图并配以说明,王某是否能够取得对导游图的著作权?案例15 陈某是某出版社的离休干部,在职期间一直从事文字的美术体书写工作。1977年,陈某根据社会需要写了一套朝文的铜模字稿。该字稿是以常用美术字体中的黑体、明朝体两种字体完成的。根据这些字稿,可以把上面的字体直接制成铜模。 1992年,某大学汉语系需要电脑用字,陈某便将其书写的铜模字稿以廉价租给他们。两个月后,该大学背着陈某把字稿卖给了某计算机公司。1993年,陈某发现了某大学汉语系的侵权行为,立即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 提问:(l)本案中,陈某对其书写的字稿是否能主张著作权? (2)本案中的某大学汉语系在陈某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字稿卖给某计算机公司,其行为侵害了陈某的哪些权利?案例16 为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某市烈士陵园落成了“某市烈士群雕”。雕塑家甲被聘请为该群雕的设计创作人。甲制作了这个群雕的初稿及模型,同时就创作思想、构思主题、创作过程作了说明。 为修建群雕,该市成立了群雕制作工程办公室,乙以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群雕制作过程中。之后,甲在群雕初稿的基础上,制作了群雕模型二稿。接着,甲与乙一起按稿指导木工制作了放大骨架,并进行了初雕,最后由甲修改雕定。 在署名问题上,乙要求作为合作作者署名,理由是其帮助甲做了放大和初雕工作,并对群雕由实心改为空心及对该群雕排水等问题提出过重要建议。双方协商不成,乙一纸诉状递到法院。 法院经调查认定:乙对小样的放大初雕劳动,以及对群雕由实心改为空心及对该群雕排水等问题提出的重要建议,都不能对甲设计。制作的烈士群雕的艺术形式产生任何影响。实际上,烈士群雕作为一件雕塑作品,其基本的创作行为在设计方案、完成画稿、制成模型的阶段中已经完成。乙只是提供了辅助性、技术性的劳动,而不是创作性劳动。此外,甲、乙事先也无其他约定。 提问:合作作品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案例17 著名油画家李某6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幅题为“南昌起义”的油画为某历史博物馆收藏,当时曾达成协议:博物馆支付李某人民币500元,“南昌起义”油画为博物馆永久收藏。 后来,某省集邮协会为纪念南昌起义,印制了一批纪念封,其中一枚图案选用了李某的油画“南昌起义”。此时,李某已去世。其子女认为,博物馆未经“南昌起义”油画著作权人同意,擅自将油画提供给集邮协会印制纪念封,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他们作为李某继承人,要求博物馆停止类似侵权行为,并支付授权集邮协会使用“南昌起义”油画的所得利润回万元。博物馆则认为:李某的油画“南昌起义”早已为其收购,钱货两清,博物馆与李某及其遗属之间不再有任何联系。双方各执一词,对簿法庭。 提问:(1)画家对已转让的作品是否还享有著作权?如果是,享有著作权中的哪些权利? (2)本案中,李某的作品已由博物馆收购,即“南昌起义”这幅油画的所有权通过双方的买卖关系已转移到博物馆,但博物馆未经李某或其继承人同意或经其授权,擅自将李某油画授权他人使用,印制纪念封,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了李某及其继承人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他们著作权中的哪些权利?案例18 鸿生酒厂是生产葡萄酒的老厂。该厂生产的系列葡萄酒多次在国际评比和国内评比中获奖,很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假冒、仿冒行为猖撅,许多名牌产品被仿冒,鸿生酒厂的系列葡萄酒也难逃厄运。一些厂家钻法律的空子,仿冒鸿生酒厂的商品装演,欺骗消费者。他们仿造鸿生酒厂的酒瓶纸签,图案、色彩基本相同,只是把“鸿生”二字改为其他文字,如不仔细看,会误认为是鸿生酒厂生产的葡萄酒。这种仿冒装演的酒上市后,不仅使鸿生酒厂的销售量下降,而,且许多消费者来信指责该厂酒的质量下降,欺骗消费者。为摆脱这种境地,鸿生酒厂向法院起诉,以图追究不法厂家的法律责任,维护一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讼中,鸿生酒厂提出证据证明,其使用的葡萄酒的装演是该厂委托他人设计的,根据委托协议,鸿生酒厂对这一委托作品享有用于葡萄酒装演的专用权。 提问: (l)商品装演可否作为美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本案中,鸿生酒厂是否有权依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追究不法厂家的侵权行为? (2)本案中,对仿冒装演的厂家是否能够适用商标法有关反假冒的规定处理? (3)本案中不法厂家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例19 某部属期刊登载了征集国家风景名胜区标志图案设计稿的启事。消息发布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美术设计工作者的响应。到截稿日止,共收到应征作品近2见件。经过几轮评选工作,张某的设计入选。与此同时,张某的徽志设计还由国家专利局授予外观设计专利。 张某的作品入选后,某部在各风景名胜区都使用了张某的设计做标志,但使用时未履行任何手续,未付任何报酬。为此,张某向有关部门主张权利,要求某部停止侵权,赔礼道歉,依法履行有关使用手续,并支付合理报酬。 提问:(l)张某设计的徽志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绘画作品? (2)张某对其设计的徽志是否享有著作权? (3)某部未经张某同意就在风景名胜区广泛使用张某设计的徽志,是否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4)张某的设计在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后,是否仍可受著作权法保护?应如何理解(著作权法)第7条的规定?案例20 国外某电影公司组织了一支少数民族生活风情采风摄影队,在我国一少数民族地区拍摄了大量少数民族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的音乐和舞蹈的电影胶片,还拍摄了民族服饰、地方建筑、宗教仪式等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当地有关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协助他们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后勤工作,少数民族群众积极配合,参加表演。最后摄制成了一部反映该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型纪录影片。 该片在国外上映后,获得极大成功,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消息传到国内,参加协助拍摄工作的不少同志认为:这部影片获得成功,离不开被拍摄地区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其中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是在各民族群众中长期流传、逐步形成的,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儿女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劳动成果。正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力成果,才使这家外国电影公司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因此,他们提出应按国际惯例,保护被拍摄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并要求国外这家电影公司从其收入中偿付他们应得的报酬。 但该电影公司却辩称,拍摄纪录影片是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项目,该公司已对被拍摄地区表示了感谢,并已支付了报酬,因此,不再付其他费用。 由于此事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又不健全,故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提问:(1)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哪些特点?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何意义? (2)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3)从著作权法意义上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经过整理者提炼、加工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整理本有何区别?案例21 某市的“立新”文具店是一家前店后厂的百年老店,多年来一直承担为社会各界印制各种账簿、表格的任务。对印制账簿,以前该市只此一家,因此一直生意兴隆。近年来,该市出现了一些乡镇印刷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有两家乡镇印刷厂照着“立新”文具店的账簿和表格样式,大量印制账簿和表格。一时间,市场上同类商品大量过剩,严重影响了“立新”文具店的经济效益。 “立新”文具店经理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制止那两家乡镇印刷厂未经许可而擅自印制本店账簿和表格的行为,并要求赔偿因此给“立新”文具店造成的经济损失。 提问:(1)“立新”文具店能否胜诉?为什么? (2)依著作权法的规定,元素周期表、三角函数表、度量衡表以及历法和数学公式等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法律规定这些作品不享有著作权的原因何在?案例22 张某是某省从事金融工作的干部。多年的金融工作使张某深深感到编辑一本金融法律文件选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退休后,张某便着手此项工作。他收集了大量的文件,有针对性地选择自1950年到1998年的与金融有关的法律文件,编成了一本金融法律文件选编。编辑工作完成后,张某觉得选编文件应该向原作者付酬,但不知付酬标准如何掌握,就向有关部门咨询。 提问:(l)张某编辑金融法律文件选编是否须征得许可并支付报酬? (2)张某对其编辑的金融法律文件选编一书是否享有著作权? (3)张某是否有权阻止他人对其选人的法律文件重新进行编选!案例23 李某编撰淫秽小说少女与色狼,并大量翻印,牟取暴利,毒害了大批青少年,被公安机关查获。经查,他还犯有奸淫妇女、拐卖儿童等严重罪行。法院因其罪大恶极,将其处以死刑。 临刑前,李某留下遗言,声称少女与色狼是其毕生炮制的产物,他死后,将这本书的著作权留给他与情妇张某所生的私生女继承;日后这本书一旦得到社会承认,所得的稿酬全由他的私生女享有。 提问:李某编撰的淫秽小说是否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案例24 青年工人张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双臂,但他身残志坚,拜某著名书法家为师,坚持练习用脚写字作画。在一次伤残人竞技比赛中,张某的贝幅作品还获得了金奖。 为了庆祝获奖,他在集市上用绳围了一块场地,公开展览其得意之作,并当场用脚写字。张某的举动吸引了不少过路群众围观,造成交通阻塞。交通大队民警闻讯赶来,要求张某立即离开。民警解释说:公民有展览其作品的权利,但该集市靠近公路,在此展览作品会造成交通阻塞。所以,从遵守交通法规、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考虑,应该换个地方。李某听民警说得在理,就不再坚持己见,把作品展览转移到了一块远离公路的空场上进行。 提问:如果该案中的李某不接受民警的建议,坚持在原地展出和表演,民警是否有权强制其搬到别处去展出?第二节著作权案例25 某教师有一个6岁儿子,酷爱绘画,其画多次在当地少儿美展上获奖,有的作品还被国家选送参加国际儿童美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该教师在外地新华书店里看见一本儿童画册,其中有3幅是其儿子画的。该教师就找到出版这本画册的出版社,询问是否可取得报酬及若干样书。接待该教师的编辑认为,出版这本儿童画册是作宣传用的,不付报酬;至于样书,得自己花钱买。该教师对该编辑的态度不满,找到著作权管理机关询问有关事宜。 提问:(1)未成年人能否成为著作权人?本案中,某教师的儿子是否拥有对其3作品的著作权?该教师的儿子是否有权取得报酬和样书? (2)公民的“创作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有何区别?案例26 某市“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向著作权管理机关提出申诉,诉称:课题组完成的关于某市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试点综合报告(以下简称综合报告),被市教育局大量抄袭在四所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情况报告一文中,其中原文抄袭的约有1万字,占该局报告全文的13。课题组要求教育局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赔偿其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教育局辩称:课题组是一个松散的、临时拼凑起来的组织,因此不可能拥有什么著作权,也无权提出申诉。而教育局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和综合报告的主要编写者,使用课题组的综合报告是理所当然的,不存在侵权问题。 提问:(l)“非法人单位”是否可以成为著作权主体? (2)课题组与教育局究竟谁是综合报告的著作权人?教育局不经课题组同意而使用综合报告的行为是否侵犯了课题组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案例27 陈某写了我的自传一书后投稿于某出版社。该出版社有位领导同志阅后表示帮助陈某修改后正式出版,陈某同意。出版社委托张某负责这本书的编辑整理工作。张某实地调查后与陈某商议并达成协议:由张某执笔,重拟提纲,另起炉灶,充实内容,创作一部文学性的自传,经陈某审改同意后正式出版,但双方未就著作权问题达成协议。 结果,正式出版后的图书上署名为张某、陈某;稿酬一半付给张某,一半付给陈某。双方对此均无异议。后来,在将此书改编拍摄电影之时,张某与陈某发生争议,张某称著作权归他,陈谋认为著作权归自己,发生纠纷。 提问:本案中,如何确定我的自传的著作权人?案例28 肖某写了一本小说玫瑰园,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经肖某同意,某电视台准备将小说玫瑰园拍成电视剧,责成该台王某改编。王某感到改编有困难,建议让作者改编。但肖某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改编,就答应作为编剧之一与王某共同改编。此后,两人共同商量剧本改编、人物造型、情节安排、加强戏剧效果等问题。肖某还为剧本设计了一些情节,但具体执笔写作是由王某进行的。 剧本完成后拍摄电视剧时,电视台不承认肖某为合作作者并拒绝将其作为剧本编剧署名。肖某诉至法院。 提问:本案中,肖某是否应被认定为改编作品的合作作者案例29 某省植保总站邀请某大学生物系李某编写防鼠灭鼠讲义,用于对技术干部的培训。后双方协商在原讲义基础上充实内容,绘制彩图,印制成内部培训教材。李某请本系绘图员王某编制了部分彩图。该教材定名为农作物鼠害防治后印制成书,书中采用王某绘制的彩图30幅,在该书封底印有“彩图绘制:王某”字样。 书印制完毕后,植保总站参照正式出版物稿酬标准向作者及绘图者支付了报酬,原书稿及彩图手稿作为技术档案由植保总站存档保存。但绘图者王某却要求植保总站退还原稿。由于索要多次未果,便向著作权管理机关投诉,要求责令植保总站退还原稿,如原稿损坏则应赔偿损失。 提问:(l)谁是(农作物鼠害防治一书的著作权人? (2)王某作为彩图原稿的绘制者,对彩图享有哪些权利? (3)王某作为彩图原稿的所有者,对彩图原稿享有什么权利? (4)植保总站拒绝退还原稿的行为是否构成对王某权益的侵害?如果是,侵犯了王某的什么权利?案例30 华某与某出版社编辑张某闲谈时,华某谈到想创作一部反映旧南京市井生活的小说。张某对此很感兴趣,并表示能够联系在其所属出版社出版。自此、华某动笔创作。华某每撰写一章,都先交与张某过目。而张某所属出版社也把此书稿列入了当年选题计划。 小说初稿完成后,张某提出请人对书稿进行加工,华某要自己修改,张某不同意,两人发生分歧。华某就要求出版社退稿。但张某退还华某的稿件中少了2万字的内容。华某要求该出版社赔偿丢失稿件的损失。经查,华某的部分书稿确系由出版社丢失。 提问:出版社丢失华某手稿,侵犯了华某的什么权利?案例31 作家丁某将自已一生的重要著述汇编成了一部文集。某出版社慕名而来,要求为丁某出版。作品发排后,出版社领导考虑到文集中有两篇文章的内容不合时宜,但付印在即,已来不及与作者联系,便自作主张删去了这两篇文章,印刷成册,出版发行。丁某闻讯后,认为出版社领导对这两篇文章的评价不对,侵犯了他的著作权,要求出版社停止发行这部书,损失由出版社承担。出版社则认为了某的要求太过分,他们可以向丁某致歉,但不同意停止发行这本书,因为经济损失大大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丁某诉至法院。 提问:本案中,出版社对了某自己选编的认为代表自己一生主要著述的文集,未经许可就擅自删去两篇,是否侵犯了丁某作品的完整权?案例32 医学专家高某所著生理学图解一书交由某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该出版社将该书两次再版。但再版前未征求作者有无修改意见,再版后又不付印数稿酬。而作者本人实际上已经对此书作了修改,增加了4万多字的内容以备再版。当得知已经未经修改而再版后,高某认为出版社侵犯了其权利,申诉至著作权管理机关。 提问: 本案中,出版社是否侵犯了高某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高某的哪些权利?案例33 江某将传统戏小儿结婚进行改编整理并加工成剧本,交某评剧院。该团导演林某未经江某许可对剧本进行了修改,署名为“剧本整理江某、剧本改编林某”。江某对此提出异议。林某辩称,小儿结婚为传统戏,并已过保护期,谁都可以进行修改加工,因此并不侵犯江某的权利。 提问:(l)江某对其改编本是否享有著作权? (2)评剧院林某未经江某许可,对江某的改编本进行修改,是否侵犯了江某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案例34 某大学讲师王某与常某等7人合作编著了英汉道路工程辞典,全部书稿经主编常某审阅后交出版社。出版社审读后表示愿意出版,王某代表7位合作作者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随即,出版社对书稿作了发排前的编辑加工。 在确定封面署名时,合作作者之间发生了分歧:王某等3人提出,封面上应将所有作者名字署上;该书稿另一作者陈某提出,应按教研室和党支部研究的意见,在封面上只署“常某等编著”字样。在此情况下,除王某继续坚持自己意见外,其余2人也放弃了在封面署名的意见。王某认为合作者在封面上署名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既然常某写了2万字可以在封面署名,他写了8万字更有权在封面上署名。 因作者之间对署名方式达不成协议,出版社延缓出书。 提问:(1)英汉道路工程辞典的各位作者是否都有权要求在出版的图书上署名?为什么? (2)教研室及党支部对英汉道路工程辞典的署名方案能否作出命令性的决定? (3)关于英汉道路工程辞典的署名方式,在党支部、教研室拿出署名意见后,除王某外,另二位开始有异议的作者出于种种考虑放弃了自己的主张,他们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否允许? (4)本案中,在作者各方对如何署名达不成协议时,出版社延缓出书,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假设全部作者达成协议,均要求在封面上署名,但因为封面设计的原因,无法将全部作者的姓名都印在封面上。此时,出版社能否擅作主张,决定封面署名的取舍?案例35 丝绸之路文献辑录一书系由某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某图书馆两单位组织编写,由某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扉页署有“某社会科学联合会、某图书馆合编”,背面署“主编:杨某;编者:杨某、张某、刘某”字样。 该书在编辑过程中,由具体主持编写工作的杨某联系了李某、罗某等一些人员协助选编。关于该书署名问题,两组织编写单位研究决定,聘请的临时人员一律不署名。但主编杨某在约请李、罗二人参加编选工作时却口头允诺二人在该书出版时予以署名。李、罗二人如约履行了选稿工作,所选稿量逾全书半数。 书出版后,李、罗二人发现书上未署他们的名,只是在后记中作了“另外,李某、罗某等同志也为本书的选编做了大量的工作”的说明,李、罗二人对此署名方式不满,申诉至有关部门。 提问:(1)丝绸之路文献辑录一书的作者应为谁?。, (2)本案中,假设主编杨某在约请李、罗H人参加编写时将两单位关于临时约请人员不署名的决定明确告知他们,而李、罗二人仍愿参加该书编写的话,两编辑单位对临时约请人员不署名的决定是否合法行发生李、罗二人作为临时约请人员未在丝绸之路文献辑录一书上暑名的情况,两编辑单位是否构成侵权?案例36 李某于60年代后期完成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初稿,约60万字,因故未发表。1992年,某古籍出版社有意将此书改编成历史通俗小说。经李某同意,抽调邓某、肖某等人进行改编。改编后署名“李某、邓某、肖某”。李某对署名提出异议,他认为只应署他一个人名字。 提问:李某的要求能否得到支持?案例37 江某的小说惨败刊登在小说漫谈杂志上。后来,江某让A出版公司出版此书,但不久发现小说漫谈杂志社已委托B出版社出版。A出版公司诉至法院。 提问:(1)江某的小说最初在杂志上发表后,他是否仍然拥有授权出版公司出版小说的权利? (2)小说漫谈杂志社是否有授权出版社出版江某小说的权利?为什么?案例38 江某在部队工作期间创作了一部20余万字的作品,交某出版社出版。出版社认为此作品可以出版,但字数不能超过20万字。在未征得江某同意的情况下,出版社责任编辑李某便对原稿进行了删改,删去近2万字,还对原稿进行了少量文字润色,并且在原稿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江某知道后,认为出版社责任编辑所作的删节有许多不当之处,违反了历史事实,影响了自己作品的质量,便向出版社提出撤稿,并且提出责任编辑无权在其作品上署名。对江某的要求,出版社不予理睬,强行将该作品印制成书出版发行,责任编辑的名字也公然印在书的封面作者的位置上。 对出版社的这种做法,江某感到非常气愤,诉至法院。 提问:(l)出版社未经江某许可,擅自对其原稿进行了删节,在修改稿未获江某认可的情况下,无视江某的撤稿要求,强行出版该书稿,其行为是否侵犯了江某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 (2)责任编辑李某在江某书稿上的作者处署名,是否侵犯了江某 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案例39 张某创作了儿童画册小龙女,该画册曾获儿童文学一等奖。某出版社未经作者许可,更未支付报酬,便以小龙女历险记为题目出版了连环画册,署名“李某改编”。该画册的内容与小龙女相同。张某申诉。 提问:出版社未经张某许可出版了由师龙女改编的小龙女历险记,是否侵犯了张某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案例40某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外民间故事集,选用了万某发表在报l纸上的3篇文章,没有署名,也未支付报酬,万某提起申诉。 提问:中外民间故事集的编者采用万某的3篇文章未征得许可,又未署名,是否构成对万某著作权的侵犯?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案例41 某学院讲师李某、韦某等7人合作编著法学基础理论。此稿完成后,经韦某最后审阅交出版社。此间,就封面署名问题发生争议:李某等认为封面应署7人的名字,韦某则认为只应署“韦某等编著”。此外,李某还对韦某写的出版前言中“全书内容的编写提纲是在韦某的讲义法学基础理论讲义基础上拟定”的提法表示不满。 这时,出版社提出原书稿应适当压缩。韦某从出版社取回书稿,在未通知李某等人的情况下,擅自组织人改写,李某多次表示反对,提出如不解决上述诸问题,就要撤稿。后来,出版社将李某的原稿退回。但李某后来又发现,在出版社将要出版的书稿中,有他的稿子的改写本。出版社辩称此为第二稿。李某诉请著作权管理机关处理。 提问:(1)在出版社提出压缩稿件的情况下,韦某不经李某等人许可擅自将其稿件取回,对其稿件进行改写,是否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如果是,侵犯了李某著作权中的哪些权利? (2)在对署名问题达不成协议的情况下,李某撤回稿件,韦某未经李某同意使用李某稿件的改写本作为该书的一部分,是否侵犯李某的著作权?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案例42 赵某夫妇都是大学讲师。赵妻怀孕6个月时,赵某因意外事故死亡。由于赵某夫妇结婚刚满1年,小家庭单过,赵某死后,赵妻将家中所有财产据为己有,赵家父母对此未提出异议。但是,两个月后,赵妻接某出版社通知,赵某生前与人合写一部专著,已正式出版,并有稿费3万元。赵某的父母得知此事后,提出要分享这笔稿酬。 提问:(1)著作权主体消亡后的著作权归属如何确定? (2)本案中,赵某的3万元稿酬中,有多少是属于赵某的遗产? (3)赵某遗产应该如何继承?案例43 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经中央批准,宋庆龄基金会编辑了一部宋庆龄选集,交某出版社出版。在该书即将出版前,就出版她的著作的使用及权利行使等问题产生了争议,宋庆龄基金会认为,宋庆龄选集的著作权应归宋庆龄基金会所有。 提问:(l)宋庆龄选集的著作权应由谁享有? (2)宋庆龄选集中所选作品的著作权是否应属于宋庆龄?假设宋庆龄有继承人,宋庆龄基金会使用宋庆龄的作品是否应征得该继承人的许可并付报酬? (3)如果法院确定宋庆龄没有继承人,其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如何得到保护?宋庆龄作品著作权中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由谁享有?如果宋庆龄选集中选人了宋庆龄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在宋庆龄生前未明确表示不发表的情况下,其发表权由谁行使?案例44 北京某电影制片厂导演王某,状告电影厂剥夺了他在某电影中 的导演署名权。电影厂承认在该电影中王某付出了很多劳动,其在 片子的导演署名中拒署张某之名的理由为:犯了错误的导演不能上字幕。原来,王某在外景地拍片时因被公安局传讯而被厂方停了职。 法庭出示材料表明:王某参与导演的258个镜头被采用了209个,而 全片为463个镜头。 提问:(1)本案中,张某是否享有对该电影的署名权? (2)整部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应该由谁享有?案例45 某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最新英汉双解基本词汇。该书中有插图1000余幅,署名插图绘制南某。出版社按每幅插图 5元标准支付报酬5000元。 图书上市后,美编周某向著作权管理机关申诉称:他曾为最新英汉双解基本词汇绘制插图 600余幅,要求与南某共享署名权。南某辩称:当初周某是自愿帮忙,讲好不署名,稿酬从优。因此他不享有署名权。 经查证,该词典的插图系南某和周某依据某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插图勾描复制而成,非他们独创作品,且未经许可。 提问:(1)南某、周某是否有权以插图绘制者身份署名? (2)假设无证据证明周某与南某存在不署名的约定,周某是否有权以绘制者身份在该书上署名? (3)本案中,某大学出版社与南某、周某是否侵犯了儿童出版社及插图原著作权人的权利?如果是,侵犯了哪些权利?案例46 浙江某中学退休教师顾某编的徐志摩诗集和徐志摩诗全编两本书由浙江某出版社先后出版。该出版社后来又出版了一本署名梁某的徐志摩诗全编。顾某认为署名梁某的徐志摩诗全编是剽窃作品,侵犯了他的著作权,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查,该出版社是在同顾某终止再版协议后出版梁某编的徐志摩诗全编的。该书采用的是编年体,即是按徐志摩创作的时间顺序编辑的。而顾某的徐志摩诗集和徐志摩诗全编是以诗集和拾遗的形式编辑的。此外,徐志摩的作品已经进入公有领域,因而不发生授权和付酬问题。 提问:(1)顾某对其编辑作品徐志摩诗集和徐志摩诗全编是否享有著作权? (2)顾某是否有权阻止他人对已被他编辑过的徐志摩诗进行重新编辑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梁某出版自己编辑的作品的行为是否构成对顾某的侵权?案例47 建国10周年时,某省歌剧团上演了国庆献礼剧目洪湖赤卫队。该剧久演不衰,深受人民喜爱。 3O年后,该歌剧团退休干部朱某向法院起诉,提出洪湖赤卫队是根据他个人所写洪湖赤卫军剧本修改而成的,自己体验生活,修改剧本,但剧本发表、剧目上演时均未被署名;而当时剧团副团长梅某并未参加创作,仅修改了一些台词,不但署名,而且排在首位,朱某请求法院认定其享有洪湖赤卫队歌剧的著作权和署名权,追究梅某侵权责任。 梅某辩称,自己受省文化局指派参加了该剧的创作,并提炼了该剧的主题,对部分台词做了修改、增删,自己署名理所当然。 该歌剧团作为本案的第三人参加了诉讼,该团法定代表人称洪湖赤卫队歌剧创作人员均为本团正式职工,领取国家工资,受剧团指派进行创作,剧团才是该剧真正的著作权人。 法院调查证实:上述除朱某认为梅某没有参加创作与事实不符外,其他均属实。 提问:(1)洪湖赤卫队歌剧是否为职务作品? (2)朱某、梅某及剧团各对洪湖赤卫队一剧享有哪些权利?案例48 某出版社编辑刘某利用工作时间和部分业余时间完成了古籍言物存文的校点和整理工作。该书即将出版时,刘某与出版社就该书的版本权问题发生冲突:刘某认为此书的版本权应归他个人;而出版社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