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条码技术概述_第1页
第1章条码技术概述_第2页
第1章条码技术概述_第3页
第1章条码技术概述_第4页
第1章条码技术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条码基础知识讲授:谢金龙,2,本章概要,本章主要介绍条码技术基本理论概述,包括条码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区别、条码技术的概念、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条码技术的特点和功能。本章还介绍了条码识读基本理论。,3,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正是自动识别技术的崛起,提供了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输入的有效手段,解决了由于计算机数据输入速度慢、错误率高等造成的“瓶颈”难题。,4,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1.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所需的数据用一组条码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所表示的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可读的数据,主要用于自动化计算机的数据输入,具有采集和输入数据快、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5,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2.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有智能的特点等。,6,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3.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一种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和头像识别等。生物识别是用来识别个人的技术,它以数字测量所选择的某些人体特征,然后与这个人的档案资料中的相同特征作比较,这些档案资料可以存储在一个卡片中或存储在数据库中。,7,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4.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将人类语音转换为电子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输入具有规定含义的编码模式中,它是将说出的语汇转换为一种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这种形式通常开启某种行为。,8,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5.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是通过对同一复杂的对象和系统,从不同的空间点、不同的时间等诸方面收集到的全部信息,通过一个特征抽取和分析的过程,自动地识别限定的标志、字符和编码结构等特征。,9,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6.磁卡识别技术磁卡识别技术应用了物理学和磁力学的基本原理。磁条就是一层薄薄的由定向排列的铁性氧化粒子组成的材料(也称涂料),用树脂黏合在一起并粘在诸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性基片上。磁条技术的优点是数据可读写,即具有现场改造数据的能力;数据存储量能满足大多数需求,便于使用,成本低廉,还具有一定的数据安全性。,10,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7.各种自动识别技术比较OCR的优点是人眼可读、可扫描,但输入速度和可靠性不如条码,数据格式有限,通常要用接触式扫描器。MICR是银行界用于支票的专用技术,在特定的领域中应用,成本高,而接触识读,可靠性高。磁条技术是接触识读、数据可做部分读写操作、给定面积编码容量比条码大、对于物品逐一标识成本比条码高,而且接触性识读最大缺点就是灵活性太差。,11,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7.各种自动识别技术比较射频识别和条码一样是非接触式识别技术,RF识别技术可读数公里外的标签。RF识别的缺点挂签成本相当高,而且一般不能随意扔掉,而多数条码扫描寿命结束时可扔掉。RF、声音、视觉等识别技术目前不如条码技术成熟,其技术和应用的标准也还不够健全。,12,1.1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13,1.2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1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编码规则、符号表示技术、识读技术、生成与印制技术和应用系统设计等五大部分。,14,1.2条码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1条码的研究对象1.编码规则任何一种条码,都是按照预先规定的编码规则和有关标准,由条和空组合而成的。人们将为管理对象编制的由数字、字母、数字字母组成的代码序列称为编码,编码规则主要研究编码原则、代码定义等。编码规则是条码技术的基本内容,也是制定码制标准和对条码符号进行识别的主要依据。,15,1.2条码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1条码的研究对象2.符号表示技术符号表示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种码制的条码符号设计、符号表示以及符号制作。,16,1.2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1条码的研究对象3.识读技术自动识读技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部分。硬件技术主要解决将条码符号所代表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数据,以及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自动识读软件技术一般包括扫描器输出的测量、条码码制以及扫描方向的识别、逻辑值的判断,以及阅读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处理等几个部分。扫描器只是把条码符合转换成数字冲信号,而译码器是把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条码符号所表示的信息。,17,1.2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1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3.识读技术由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照射到条码符号上面,经过光学系统的光电转换器,产生电信号,信号经过电路放大后产生一模拟电压,再经过滤波、整形等信号处理,形成与模拟信号对应的方波信号,经译码器按一定的译码逻辑对数字脉冲进行译码处理后,解释为计算机可以直接接受的数字信号。,18,1.2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1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4.条码印制技术条码印制技术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条码符号印制载体、印刷材料、印制设备、印制工艺和轻印刷系统的软件开发等。,19,1.2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1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5.条码应用系统技术条码应用系统由条码、识读设备、计算机、打印设备、通信网络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条码应用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条码设计、符号生成与印制、识读设备选择。,20,1.2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2条码技术的特点简单。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灵活、实用。自由度大。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21,1.2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与特点,1.2.3条码技术的功能实现对“物品”进行标识。能对商品销售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有利于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将销售信息反馈给生产单位,缩小产、供、销之间信息传递的时空差。借助条码技术实现的进、销、存自动化管理,提高了商品周转速度,从而确保了商品不积压、不断档,使得购物选择机会更多。零售商和制造商利用在条码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销售/库存管理系统及通信网络,便于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制订进货/生产计划,提高供货及补货效率,实现现代化产、供、销一条龙管理。,22,1.3条码的基本概念、符号结构及分类,1.3.1条码的基本概念条码代码码制字符集连续性与离散性,23,1.3条码的基本概念、符号结构及分类,1.3.1条码的基本概念定长条码与非定长条码双向可读性自校验特性条码密度条码质量,24,1.3条码的基本概念、符号结构及分类,1.3.2条码的符号结构一个完整的条码符号是由两侧空白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可选)和终止字符以及供人识读字符组成。,25,1.3条码的基本概念、符号结构及分类,1.3.3条码的分类条码可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一维条码按照应用可分为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商品条码包括EAN码和UPC码,物流条码包括128码、ITF码、39码、库德巴(Codabar)码等。二维条码根据构成原理、结构形状的差异,可分为行排式二维条码(2Dstackedbarcode)、矩阵式二维条码(2Dmatrixbarcode)和邮政码(Postcode)。,26,1.4条码的应用,1.4.1一维条码在仓储管理中的运用分货号管理货物库存和管理货号的单件集合,并且应用于仓库的各种操作。仓库库位管理是对存货空间管理。条码仓库管理包括货物单件管理。不同业务以各自的方式进行,完成仓库的进、销、存管理。更加准确完成仓库出入库操作。条码仓库管理根据采集信息,建立仓库运输信息,直接处理实际运输差错。,27,1.4条码的应用,1.4.1一维条码在仓储管理中的运用,28,1.4条码的应用,1.4.2二维条码在图书管理中应用,29,1.4条码的应用,1.4.2二维条码在图书管理中应用用于读者借阅证号码和图书的借阅管理。用于阅览室的管理。随书附件的管理。有利于减少自动化过程中的数据错误率。防盗版图书。,30,条码技术;条码;连续性与离散性;双向识读;自校验特性;条码密度;,关键概念,31,条码技术是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所需的数据用一组条码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所表示的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可读的数据。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编码规则、符号表示技术、识读技术、生成与印制技术和应用系统设计等五大部分。,小结,32,条码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简单;(2)信息采集速度快;(3)采集信息量大;(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