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健康危险因素.ppt_第1页
第二讲--健康危险因素.ppt_第2页
第二讲--健康危险因素.ppt_第3页
第二讲--健康危险因素.ppt_第4页
第二讲--健康危险因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健康危险因素,健康管理: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健康管理的手段是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健康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或对干预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回顾,了解你的健康,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健康干预,1,2,3,健康管理三个基本步骤,一、健康危险因素概论,1、概念:健康危险因素(healthrisk):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1,2,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健康危险因素,2、健康危险因素分类:根据来源分类: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中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社会环境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就业、家庭及各类生活事件等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吸烟、酗酒)、交通工具(如汽车所带来的车祸)、体育锻炼、精神状态等。生物遗传因素:从亲代遗传的体形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行为本能等。卫生保健因素:社会的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的调查显示,根据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分类:可控(变)的健康危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卫生保健因素中的利用。不可控(变)的健康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卫生保健因素中的社会的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环境:就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干净清洁的空气,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1)工业: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灰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排放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源,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噪声的危害,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1)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感到疲倦,四肢无力,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噪声的危害,(2)损伤听觉器官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噪声的危害,(3)损伤视觉器官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噪声的危害,噪声的危害,(4)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在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有不利影响。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污染源:(1)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2)科研放射性(3)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4)医疗放射性,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损伤有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射线、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感染等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在极高的剂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中枢神经症状主要有无力、怠倦、无欲、虚脱、昏睡等,严重时全身肌肉震颤而引起癫痫样痉挛。,切尔贝诺事件,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经济状况、社会保障、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障功能以及社会文明等。,1、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因此能用于医疗领域的消费资料就相应的减少。因而导致人均分配的医疗资源不足,最终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人类健康。3、人口过多,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不足,许多人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人们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不够,整体素质不高,环境意识薄弱,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经济发展对人群的健康,表11997年中国主要卫生状况指标与国际间的比较,表2四类主要死亡原因及其代表国家,表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说明:1、改善了居民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了人群的健康水平;2、改善了居民的生活与生产环境,从而提高了人群的健康水平3、增加了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条件,从而提高了人群的健康水平。,表42003年卫生部门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IICD10),表52003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表6中国城市前五位死因顺位的变化情况,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和情绪等,中医致病的“内因”: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人的心理因素:象紧张、兴奋、沮丧、恐惧、期待、高兴、热烈、冷漠、积极、消极、肯定、否定、怀疑、信任、尊敬、鄙视等等。,富士康跳楼,老年抑郁症冠心病心身疾病,心理暗示对于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医生有三大法宝:药物、手术刀和语言,18世纪著名的外科医生亨特,东北病人,颈椎病人,生物遗传因素,梅艳芳宫颈癌,40岁去世,梅艳芳与其胞姐梅爱芳也是宫颈癌,,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已经接受预防性的双乳房切除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死亡魔咒,江西南昌的祝先生,阜阳女孩一家三人猝死,舞蹈病,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个人或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或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心脏病、中风、癌症是世界各国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00亿美元平均寿命增加一年经常锻炼、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几乎不花分文就能期望平均寿命增加11年。,10项现代办公室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极度缺乏体育锻炼;(2)有病不求医;(3)缺乏主动体检;(4)不吃早餐;(5)与家人缺少交流;(6)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7)常坐不动;(8)不能保证睡眠时间;(9)面对电脑过久;(10)三餐饮食无规律。,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常见的死因中所起的作用,卫生服务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指的是医疗卫生系统中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预防、医疗及康复方面的因素。医疗水平低、误诊、漏诊、医务人员数量少、质量差、初级卫生保健网不健全、重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缺少康复机构、不良医患关系等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卫生专业人员所提供的卫生服务,如卫生防疫、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等机构提供的服务。其特点是卫生工作者对人群(主要是健康人群)的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医院和卫生所(站)提供的服务,其特点是医生对患病个体的服务。,医疗服务,1、预防保健系统欠缺,使全世界每年有大批儿童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2、医源性疾病如滥用药物和交叉感染等也可给人类带来灾难。3、值得提出的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不同,卫生资源的拥有、分配和利用差别悬殊。发展中国家的卫生资源严重短缺。4、在卫生人力方面,世界各地同样存在显著差别。在一个国家内的分布亦不公正,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大约3/4的医生在城市,而那里人口仅占1/4。在某些发达国家,城市里大量医生失业,而农村缺少医生。,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卫生经费大部分用于城市医院,这些医院有先进设备和训练有素的医生,而广大农村和城市贫民区则由于缺少最基本的卫生服务,造成大量可以预防或治愈的疾病的病人死亡。世界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上儿童死亡,93%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其中急性腹泻和呼吸道感染是主要死亡原因。这些疾病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死亡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健康危险因素(WHO),体重过轻:不少母亲和儿童缺乏食粮,在2000年造成340万人死亡。在贫穷国家,约1.7亿人营养不良,当中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亡。不安全的性行为:在2000年导致290万人死亡,主要是透过感染艾滋病毒引致。在非洲,绝大多数人染上艾滋病毒是由于不安全性行为引致,以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最多人受感染,当地的人均寿命只有47岁。高血压:高血压每年导致710万人死亡,占所有死亡人数13,62%的中风及49%的心脏病个案都与高血压有关。,吸烟:在2000年共有490万人因吸烟产生各种疾病而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8.8。酒精:酒精每年导致180万人死亡,引起不同种类的癌症及肝病。酒精亦是引致很多谋杀、车祸和自残身体等事件的一大因素。不洁食水及恶劣卫生情况:每年有170万人因使用差质水源及生活在恶劣环境下死亡,而大多数腹泻症状也与此有关。缺铁:铁质不足导致每年全球80万人死亡。室内烟雾:在贫穷国家,木材及煤炭等固体燃料依然在煮食及取暖时广泛使用,室内烟雾引致357的呼吸道感染,22的长期肺病及1.5的各类癌症。高胆固醇:胆固醇过高每年导致440万人死亡,并引致18的心血管病。肥胖:在一些中至高收入的国家,有10亿成人估计身体过重,在北美及欧洲地区,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过度肥胖所引起的疾病死亡。,3、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1)潜伏期长:人群长期、反复接触危险因素之后才能发生疾病,而且潜伏期不易确定。潜伏期延长使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不易被确定,给疾病预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由于经过长时间接触暴露因素以后才发生疾病,同样又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了机会。(2)联合作用明显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可以明显增强致病危险性。如吸烟者同时接触石棉和其他有害金属粉尘,肺癌的发病概率要比单纯吸烟者增加几倍或十几倍。高血脂是冠心病发病的诱发因素,加上高血压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促使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加剧了冠心病发病概率。,(3)特异性弱危险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往往是一种危险因素与多种疾病有联系,也可能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一种慢性病。如吸烟是引起肺癌、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食物中纤维素减少,是结肠癌、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发生又与高脂饮食、盐摄入量过多、吸烟、紧张和静坐作业方式和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4)广泛存在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危险因素和行为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往往是潜在的、不明显的、需要经过长期暴露才能产生明显危害作用,这就增加了人们认识危险因素的困难程度。,4、人应该活多少岁?,生命有限,在良好生活条件下,人的正常寿命应是多少?有多种学说。哺乳动物寿命: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2025岁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75岁公认人的寿命正常为120岁。,中国历朝历代人口平均寿命一览表,现代对老年的认识:6070岁准老年期7580岁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世界上的高龄寿星举例,英国的弗姆卡因:209岁,经历了英国的12个朝代。南美妇人玛卡兰珠:203岁匈牙利的约翰:173岁,其妻子164岁西汉音乐师窦公:180岁,东汉养生家封君达“年百岁,视之如三十人”。东汉皇甫隆“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唐孙思邈:101岁。当代原佛教长老吴青云:142岁骑自行车。,人类为什么没能活到理论年龄?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我们被各类健康危险因素十面埋伏:环境污染,烟草危害,不安全的食品,假药伪劣药,工作中的压力,个人生活中的感情瓜葛,家庭的负担,,二、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是指人们不论在何种健康状态下,为了保护、促进和维持其自身的健康而采取的积极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能致疾病产生和加重的不良行为,它偏离个人、他人和社会的期望。,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模式,(一)促进健康行为,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分类: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特点: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般性;适宜性。,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美国7000人5.5年研究认为:人们坚持7项简单的日常行为,就可以使人群的期望寿命有较大幅度提高。,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时),保持适当体重,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二)常见的危害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1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与习惯2吸烟3酗酒4缺乏运动5吸毒6不良性行为7医疗行为,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患病率,目前有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各1.6亿,体重与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导致全球主要疾病负担原因的10大危险因素,进化,人类,基因,环境,(三)改变基因还是改变行为?,人类生活方式和基因的改变,狩猎游牧:400万年农业文明:1万年工业革命:200年数字信息:1020年?,基因变异率:0.5%百万年人类的基因停留在石器时态,人类的祖先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问题,急性传染性疾病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适度体力活动,心血管功能改善10%-30%冠心病危险减少50%高血压危险减少30%肥胖的危险性减少50%血压下降6-7mmHg预防了46%的糖耐量减低,医学选择:基因治疗干预环境?,改变基因商业效益,改变生活方式廉价、社会效益,基因,表型,环境,生活方式比基因更容易改变!,?寿命人5猫5老鼠25果蝇?同卵双胞胎老年痴呆发病时间相差多年,基因知多少?现代生物学不能解释:,改变基因的梦与现实,基因治疗有效单基因病冠心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涉及: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冠心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基因数量:,28,000-34,700,其中在心血管系统表达:,20,930-27160,遗传因素,载脂蛋白基因系列脂蛋白基因系列血管紧张肽原酶-血管紧张肽基因系列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基因系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基因系列,三、可控的疾病危险因素与健康改善,可控(变)的健康危险因素:指通过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或减少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卫生保健因素中的利用医疗服务的因素等。在前述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健康危险因素”几乎都是可控的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和临床预防服务就是针对可控危险因素开展工作。,研究发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80的冠心病、90的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和13的肿瘤的发生。这说明,不良的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病或患病风险中起主要贡献。研究表明,对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癌症等慢性病有些可控危险因素是共同的:如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的膳食、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和肥胖、吸烟及饮酒。美国Ezzati等对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研究显示,这上述7种危险因素引起的慢性病和伤害构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疾病负担和健康损失。,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综合性研究显示,在世界范围中低收入国家,癌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饮酒及维生素摄入不足;在高收入国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饮酒、超重及肥胖。并且显示世界上21的癌症是由吸烟引起的,5是由饮酒和维生素摄入不足引起的。很多证据都已经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体力活动、饮食及成瘾性的行为(吸烟、饮酒)等这些危险因素构成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体力活动大量的研究表明,体力活动不足是各种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romso大学的一项大型研究证实体力活动不足是肺癌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对81516名男性与女性追踪观察19年发现,在控制吸烟等混杂因素后,每周步行或骑车超过4h的男性患肺癌风险降低25。Tromso大学的一项分析研究指出,在28项已发表的研究中有14项显示体力活动可减少1070患前列腺癌的风险。,Friedenreich和Orenstein对44项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32项显示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平均减少30-40。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体力活动不足是患肠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51项研究中的43项已经证明了那些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男性与女性其患直肠癌和结肠癌的风险可降低40-50。,Manson等的研究表明,经常性体力活动是女性糖尿病发病的保护因素,该项研究对87253名年龄在3459岁的美国女性进行了8年的追踪观察,共新发1303名糖尿病人。整年龄因素后,每周至少进行1次体育活动的女性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明显下降(RR=067)。Manson等的一项对美国男性的队列研究显示,随着运动频率的增加,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从R=077(每周运动1次)逐步减少到RR=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