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简本) 前 言前 言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地区上游,与2001年3月撤县设区并入杭州市,随着余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及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对改善河道环境、增强河道功能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水环境改善也是创建生态城市的组成部分。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面积扩大,旧时的郊区现在已经是城区,以前的农田已经成为新的住宅小区、高教园区及开发区等。这些范围内的原有的农灌河道已失去了灌溉功能,又未进行综合整治,河道内垃圾成堆,堵塞河道,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给杭州这座风景旅游城市也造成不良影响。2003年杭州市两会一号议案关注河道整治,余杭撤市设区纳入杭州大城市,也应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河道整治规划。余杭区林业水利局于2002年10月委托我院编制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指导全区范围内的河网水系的河道整治。接受任务后,我院组织项目组人员多次赴现场查勘和收集基本资料,在余杭区政府和水利局等部门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下,在杭州市城市防洪、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等有关前期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水文、水利计算,水质、水环境容量计算,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工程量计算及投资估算,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下,对全区河道的整治进行了规划方案的比较和论证,报告编制期间,多次向区水利局领导汇报工作,征求意见,于2003年6月完成报告(送审稿)征求意见,并与8月完成修改稿。2003年9月,余杭区林水局组织召开评审会,根据评审会有关意见又对报告进行补充完善,于2004年4月完成报告(报批稿),现重新整编,形成报告(简本)。工作过程中,得到了余杭区林水局、余杭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等有关单位领导与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报告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另有注明者除外。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8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简本) 第1章1 区域概况1.1 自然概况余杭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麓,南濒钱塘江,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老城区。总面积1220km2,下辖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全区2001年末总人口79.55万人,共有耕地68万亩、占36.96,林地57万亩、占30.98。本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季风是影响本市气候的主要因素。气温受季风影响,以冬冷夏热为特征。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5.816.2,全年平均日光充足,日照时数达18002000h。多年年平均降雨天数13014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mm1250mm左右。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也使得本区时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1.2 经济社会概况余杭区交通十分便利,沪杭、宣杭铁路穿境而过;杭沪、杭宁高速公路,104、320国道和五条省道把余杭与杭、沪、宁和苏、锡、常、甬等大中城市紧紧相连;以大运河为主干线的水路交通也十分发达。紧紧围绕区委“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的工作目标,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使全区国民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4.8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28083万元,城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955元,实现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27.5亿元,工业增加值75.8亿元,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47.85亿元。此外,旅游业发展较快,并已显露新兴产业的优势。“良渚文化”己被中国政府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余杭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1.3 河道及水环境现状1.3.1 河道现状余杭区内主要划分为东苕溪、大运河和上塘河三大水系。据余杭区2002年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共有大小河道548条,总计长1485km,河网水面率达6.4%,各类河道汇总表见表1-1。余杭区河道水系现状见附图一。表1-1 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汇总表河道种类条数长度(km)备 注省级140.4东苕溪:其中右岸46km,左岸35.3km。市级359.9大运河(甲线、乙线、塘栖改道段)、余杭塘河、上塘河区级51291.6镇(乡、街道)级4931092.9合计5481484.8主要骨干河道如大运河、东苕溪、上塘河、余杭塘河两岸均已有不同程度的砌石护岸和绿化面积。1.3.2 水环境现状污染源主要是农村面污染和生活垃圾、水草腐烂及工业生活污水等点污染。污染的特点表现为面广、点多、量大,污染成分日趋复杂。在水中不易净化,处理难度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本区两个最主要的常年性的点污染源。从水质监测资料可知,苕溪流域地表水大部分指标能达到或好于类,但瓶窑大桥测点氨氮、粪大肠菌指标未能达标。运河水系各测点水质普遍较差,大多劣于类,地表水指标中氨氮、总磷经常不能达标。上塘河水系及内河水系水质极差,大部分均劣于类,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石油类指标经常不能达标。从近几年全区地面水水质监测结果来看,水体受污染程度仍处于不断恶化状态中,地面水污染成为余杭区域生态环境中最特出的问题。1.4 河道存在主要问题和规划整治的必要性经过历年的水利工程建设,余杭区的水利事业取得较大的成就,也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日常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河道整治工程却滞后于城镇改造、道路桥梁、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与现代化水利建设是不相适应的。目前余杭区在河道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余杭区平原骨干排水河道规模偏小,排水河网布局不尽合理,各处排水口泄水能力不足,造成整个区境内泄水不畅。制约了河道的各类功能的发挥。城区东部平原区地势低洼,大部分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偏低。城镇防洪能力普遍偏低,未达到应有设防标准。2、河道淤积严重。区政府虽安排部分资金疏浚清淤,但远不及淤积数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全区河道淤积日益加剧,下游平原地区更甚,造成河道正常蓄水量大幅度缩减。河道淤积带来的负面影响很严重,主要体现在减少行洪断面和调蓄水量,造成河道引水和排涝功能严重下降,加剧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3、人为设障,造成河道过水断面骤减,引排水不畅。许多城镇范围内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的建设,为了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而填河、堵河、缩窄河道现象较为严重。填河后尽管设有下水道,但不能完全替代原有河道的排水和蓄水作用,致使河网调蓄能力严重减少。4、水质污染严重。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污水向水体直接排放量也不断上升,造成河网水体严重污染,水质迅速恶化。全区几条主要河道已大大超过了类地表水标准的最大允许纳污量,现状水质不能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对余杭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5、护岸建设滞后,降低了河道功能。自上世90年代以来,全区虽新建、重建了部分主要河道的护岸,根据2002年调查,全区范围内已砌石河道98.7m,仅占河道总长的4.6%,护岸力度仍明显不够。加上近年来船行波造成护岸淘刷坍塌严重,护岸建设越加滞后。下游平原区大小河道大多已经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运输需求,部分河道处于超负荷状态,由此更加重了船行波对河道两岸的冲刷影响,因此区境内河道整治迫在眉睫。余杭区河道排涝标准不足,水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已经影响城镇防洪和生态环境,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不相符合。多年来,通过截污、疏浚、清淤和等多项综合措施来治理河道和改善水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全省正在全面创建生态省,杭州市也在创建生态市。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整治是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通过河道综合整治,可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创造生态市提供支撑,也为全面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河道整治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充分认识开展河道整治的必要性,长期性。是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利现代化,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只有进一步完善以河道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才能为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河道整治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河道专项整治,能提高河道引水,泄洪等能力,改善水环境,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浙江省水利厅提出了建设清水河道,改进河道水系面貌,改善河道水质,恢复强化和扩展河道功能,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为规范全区河道整治工作,系统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系统的水利规划,充分发挥防洪排涝工程的综合效益(包括河网水质改善、水土保持),治理水旱灾害,为河道治理和工程建设及管理提供依据,为保持余杭区的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余杭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创建生态城市提供有力的保障。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简本) 第2章2 规划目标与任务2.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余杭区境内辖区,下辖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总面积1220km2。2.2 规划依据本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浙江省水功能区划报告;、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编制规程DL5020-93 ;、浙江省水利厅编制的浙江省河道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1、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杭嘉湖地区防洪规划;1、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杭州市城市防洪、河道整治规划报告;1、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东、西苕溪流域综合规划;1、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工业区防洪工程规划报告;1、余杭区林水局提供的相关资料。2.3 规划目标2.3.1 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为200年 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2.3.2 规划目标通过全区河道的全面整治,改变目前河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河道水系面貌,改善河道水质,恢复强化和扩展河道原有的行洪、供水、通航、调蓄等基本功能,提高骨干河道两岸堤防保护区内防洪、排涝的抗灾能力,逐步改善中下游河网地区的城乡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最终使河道能适应大都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需要,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建成人水共处、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规划整治总体目标,促进余杭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创建生态城区提供保障。2.4 规划原则 (1)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分期实施的原则。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思路。努力做到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充分考虑生态用水、环境用水,治理水土流失,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河道整治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排涝与抗旱、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景观生态建设的关系。 (4)重视水面调蓄对平原地区防洪治涝的重要作用,保持调蓄水面积不减少。只有在连通、拓宽河道增加水面的前提下,才可考虑适当填埋少数断头河和废弃水面用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同时要求新城区开发结合景观设置水面,使城市建设与防洪治涝有机结合。2.5 规划任务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有:1、在流域防洪排涝规划布局要求下,考虑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因素,通过规划,确定河网的骨干排涝河道,形成相互沟通、水流畅通的排水网络,使河道布局及规模满足防洪排涝要求。2、在明确骨干排水系统的基础上,细化支线河道的布置及其控制规模。通过河道分级,明确各级河道的功能。3、针对目前河道淤积严重,河网蓄水容量大幅减少,调蓄能力减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分步实施整治的要求和措施,以恢复河道原有蓄水容量,增强河道调蓄功能。4、研究不同分类河道的平面格局、空间布置、断面景观方案,使河道的水面、河线形态、河岸景观与城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协调。5、从防止和控制污染,改善水体水质出发,对水污染问题原则性提出治理措施和建议,使河道水体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的水质标准。为使河道输水和调节能力满足生态、人们生活及生产需求,提出河道水网沟通的初步意见,提出增强河道水体流动的工程措施,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恢复水生态环境。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11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简本) 第3章3 水文3. 径流本阶段利用流域的降水、蒸发资料,以及下垫面的产流特点,推算杭嘉平运河水网的径流量;利用流域的降水资料及水文站的降水径流关系推求苕溪流域的径流量。据分析,杭嘉湖东部平原余杭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南苕溪干余杭断面流域面积720.2km2,径流总量为5.45亿m3;中苕溪干流下木桥断面流域面积236km2,径流总量约1.89亿m3;北苕溪干流瓶窑镇龙舌嘴断面流域面积317km2,径流总量约2.54亿m3。3. 计算分区据此,杭嘉湖东部平原划分为9个暴雨分区、苕溪流域分为22个暴雨区。包含余杭区的各分区面积见表3-。 表3- 东部平原各暴雨分区基本情况表 单位:km2编 号分 区备 注东部平原各暴雨分区7盐官下河闸站排水区包含余杭区8上塘河排水区包含余杭区苕溪流域暴雨分区1里畈水库、水涛庄水库、四岭水库包含余杭区2里畈青山区间包含余杭区3青山南湖区间包含余杭区4水涛庄长乐区间包含余杭区5四岭潘畈区间包含余杭区6南湖、长乐、潘畈甪头区间包含余杭区3. 分区设计暴雨各分区的设计暴雨采用典型年法,与余杭区有关的分区设计暴雨见表3-、3-。表3- 东部平原与余杭区有关的分区年最大30日设计暴雨成果表 单位:mm重现期年 份7区8区全流域20年1954659583505199147846619955645181996611602199951848550年19547676795881991556542199565660319967117021999603565表3- 苕溪流域与余杭区有关的分区设计暴雨成果表 单位:mm重现期雨日1区2区3区4区5区6区全流域20年一日254205247196253218193三日28723127922128624627150年一日321259313247320275244三日3632933542803623113313. 设计洪水(1)杭嘉平运河流域各分区洪水成果见表3-、表3-。表3- 东部平原30日雨量20年一遇时各雨区相应产水量 单位:亿m3雨 型7区8区全流域平原山区流域面积(km2)1087.4161.629474461991年型3.960.591.0029.51995年型5.180.771.2731.51996年型5.540.821.4630.61999年型4.650.691.1631.3表3- 东部平原30日雨量50年一遇时各雨区相应产水量 单位:亿m3雨 型7区8区全流域平原山区流域面积(km2)1087.4161.629474461991年型4.870.721.6936.61995年型6.280.932.1038.71996年型6.731.002.4237.91999年型5.660.891.9338.4(2)苕溪流域山区各分区的设计洪水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或浙江省合理化公式法求得,主要山区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表3-。表3- 苕溪流域山区设计洪水成果表 位 置集水面积(km2)各重现期洪峰流量(m3/s)50年20年里畈水库83735569里畈青山52030202280老虎山24.6312265汪家埠10.0176153中桥(石门桥)15.6194164江家港26.1356305丁桥22.7335288水涛庄水库58501391水涛庄长乐179.31016762四岭水库71602468四岭潘板238.618571435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4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简本) 第4章4 水利计算4.1 计算范围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反映水流运动规律,余杭区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利计算范围扩展至整个东部平原,苕溪河道的水利计算范围扩展至整个东苕溪流域。计算方法采用用圣维南方程,建立了适合杭嘉湖地区东部平原的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4.2 防洪治涝能力分析余杭区主要排涝河道布局见附图二。经水利计算模型计算,余杭区各地不同频率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频率的洪水成果见表4-1。表4-1 洪水位计算成果表水 系地 点河 名50年一遇20年一遇现状规划现状规划上塘河水系临平镇上塘河5.194.855.044.66上塘河水系星桥镇上塘河5.244.895.104.71运河水系仓前镇余杭塘河4.153.923.843.52运河水系良渚镇良渚港3.863.623.783.37运河水系仁和镇东塘港8.813.563.623.26运河水系拱宸桥运河3.903.653.753.42运河水系塘栖运河3.713.493.523.18苕溪水系余杭苕溪10.019.058.928.57苕溪水系瓶窑苕溪7.998.267.788.11从表4-1洪水位计算成果分析可知,遇20年一遇洪水时,余杭区有些地区地面高程与洪水位齐平,仍有部分地区未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遇50年一遇洪水时,全区还有较多地区地面高程低于洪水位,全区防洪除涝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抓紧圩区建设与河道整治,提高全区的防洪治涝能力。4.3 水环境容量分析根据水功能区划,余杭区河道划分为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水质农业用水区、类水质农业用水区、类水质工业用水区。具体见表4-。表4- 各河道水功能区划情况河段功能区范围功能区命名控制目标上塘河余杭区段(11.38km)类水质工业用水区类乔司港乔司港(8.2km)类水质农业用水区类和睦港和睦港(11.72km)类水质农业用水区类赭山港赭山港(8.46km)类水质农业用水区类南苕溪汪家埠中洪(3.8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中洪余杭镇(4.5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类东苕溪余杭镇汤湾渡口(9.0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汤湾渡口瓶窑(6.7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类瓶窑上纤埠(11.5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上纤埠北窑坞(2.0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类北窑坞劳家陡门(7.0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中苕溪中苕溪干流余杭段(18.0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北苕溪北苕溪龙舌咀以上段(15.0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运河余杭段义桥塘栖大桥(9.3km)类水质一般景观用水区类塘栖大桥青地坝博陆(20.3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余杭塘河余杭段(15.7km)类水质多功能区类余杭市区段(4.0km)类水质农业用水区类良渚港全线(7.5km)类水质多功能区类西塘河星桥宦塘以南1km(7.2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宦塘以南1km上纤埠(6.5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类内排河马家墩泉漳(15.0km)类水质一般鱼类保护区类五福桥五福桥上游20km下游0.3km(20.3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类东塘港上纤埠武林头(9.6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禾丰港朝阳桥孟家桥(5.0km)类水质农业用水区类孟家桥五坑(5.0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亭趾港临平二号桥螺蛳桥(8.0km)类水质工业用水区类螺蛳桥博陆五杭(2.5km)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类喜庵港全线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类对照现状水质和控制目标,余杭区地表水除少数河段外,其余大部分河段污染物排放量已经大大超出其水环境容量,水质常年劣于水功能区划控制目标。本次初步分析运河塘栖段截污治理规划对运河水质的影响。到2005年、2010年,运河塘栖段接纳污水负荷分别可达2.12万m3/d、2.64万m3/d。规划两个水平年截污率分别为60、80,截流污水经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污水截流率及处理排放标准都将进一步提高,运河塘栖段将实现其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控制目标。4.4 航运分析水运是余杭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水运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全市主干航道改造竣工,杭甬运河开通和乍浦港发展,水运在跨省、市运输和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显著。余杭区内河航道一览表见表4-。表4- 余杭区内河航道一览表编号航道名称起止地点技术等级里程净空尺度所在河道名称40001京杭运河勾庄谢村-德清勾里7.00大运河40003杭申线勾庄谢村-大麻7.00大运河40107东苕溪石门桥-德清界45.004.50东苕溪161224杭余线余杭镇-杭州大关20.005.00余杭塘河161225青山航道临安大园里-瓶窑29.604.50南苕溪161226良獐线余杭良渚-獐山10.004.50西塘河161227闲仓线闲林埠-仓前岔口9.705.00闲林港161228武獐线獐湾-武林头10.905.00东塘港161229王獐线獐湾-王家口10.304.50獐山港172245临五线临平-五杭9.503.50和丰港172246临博线临平-博陆11.003.50亭趾港172247塘超线余杭超山-塘栖8.303.50石目港、沿山港172248塘宏线丁河水泥厂-塘栖1.303.50菜籽河港172249良勾线勾庄-良渚5.003.54三河港、林场港172252坍仓线坍羊桥-仓前九曲桥2.003.50西塘河、林场港172248塘宏线宏畔-丁河水泥厂6.703.50鸭经桥港183312塘王线超山福缘桥-王家店7.003.50内排港183313王良线良渚魏塘-王家店8.703.50栅庄桥港183314三良线三墩-良渚13.103.50毛家洋港183315三良乙线良渚-良化3.203.50良渚港续表4-编号航道名称起止地点技术等级里程净空尺度所在河道名称184307塘家线龙光桥-泉庄3.003.00造桥港184308塘东甲线泉庄口子-东家桥2.103.00内排港184310塘陈线王家洋-陈家木桥4.203.00莲花港、沿山港184311塘丁线塘栖-丁河3.603.00桥头港184312塘崇线丁河-崇贤9.803.00沿山港、内排港、鸭来港184313红独线红卫村-独山2.003.00鸭来港184316塘线獐山-西南山2.603.00直塘港184317东永线东塘-永泰7.003.00黄河头港184318洛永线洛山-永泰4.003.00螺丝桥港184319三安线良化-安溪10.303.00前山港184320勾鸭线勾庄-鸭舌嘴4.603.00郁宅港184321三大线三墩-大陆(七贤桥)3.003.00七贤桥港184322三连线大陆(七贤桥)-莲旗塘3.903.00七贤桥港184323三吴线下确桥口子-吴山6.503.00184324三吴乙线下确桥口子-吴山7.503.00九曲港184325下长线下确桥口子-长桥2.003.00金家桥港184327三五乙线新开河口子-五常2.703.00五常港184328余吴线横罗河-吴山3.703.00通义港备注:1、最高通航水位(吴淞)4.25m;2、最低通航水位(吴淞)2.40m;3、过河建筑物梁底标高=最高通航水位+过河建筑物净空尺度。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简本) 第5章5 河道整治规划5.1 已有规划对本区整治的意见5.1.1 杭州市城市防洪、河道整治规划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2年编制的杭州市城市防洪河道整规划已通过审查。可作为本规划编制的主要指导规划之一。本规划涉及河道整治的主要项目,上塘河水系主要有上塘河、和睦港、乔司港、赭山港等河道整治规划;运河水系主要有内排港、莲花港、禾丰港、亭趾港、西塘河、西溪新河九曲港、仓前港、良渚港栅庄港、余杭塘河等河道整治规划。5.1.2 杭嘉湖地区防洪规划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2年编制的杭嘉湖地区防洪规划已通过审查。经省政府批准作为治理杭嘉湖地区的主要指导规划之一。本规划涉及河道整治的主要项目是东苕溪河道整治工程。.5.1.3 临平工业区防洪工程规划临平工业开发区位于杭州市临平副城北部,规划范围东起临博公路,西至09省道,南起320国道,北至京杭古运河,总用地面积58km2,规划区近期(2005年)人口规模为7/万人,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1520万人;工业区性质为杭州市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生产与生活相对平衡的生态化、园林化临平城北新区。规划区内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临平工业区规划外港为亭趾港、和丰港、小林港、莲花港、横山港、内排港、造桥港、石目港。5.2 河道整治规划 根据河道总体布局规划要求,本规划报告仅对全区的重点骨干河道进行叙述如下,其他河道可根据本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河道整治要求进行。上塘河水系、运河水系、苕溪水系主要河道现状及规划整治规模控制表详见附表1,其河道整治位置详见附图三。5.3 河道功能划分根据河道承担的任务要求,参照河道等级划分标准,余杭区省级河道有东苕溪一条,总长40.43km,市级河道有运河、余杭塘河、上塘河三条,总长59.9km,区级河道共45条,总长274.56km,其余河道总长1110km,为乡镇河道。余杭区现有河道水质基本上为类水或劣于类水,根据水质规划目标,在近期要求基本达到类水标准,对具有供水任务的河道,远期水质标准基本要求达到类水标准。各骨干河道承担的主要功能及水质目标详见表2。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简本) 第6章6 河道整治工程措施6.1 河道平面及纵横断面设计6.1.1 河道平面控制河道控制线的设置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水田等一些滞蓄水面积大量减少,而道路、桥梁的增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下垫面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径流系数变大 ,汇流历时短,洪峰流量加大,洪峰水位涌高,需要不断扩大的水面予以导洪、承涝。同时,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航道等级的提高,也需要河道留出一定的地带作为控制范围,以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河道和适应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余杭区省级、市级规划整治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脚外1520m,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10m;规划区级整治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脚外10m,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10m。6.1.2 河道纵横断面设计 凡规划涉及河道都需按规划设计断面进行疏浚,恢复河道原有基本功能,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河道平面设计本着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原则,基本保持现有河道走向。为改善河道输水条件,弯曲过大的少数河段,应裁弯取直,调整局部河线。河道纵断面设计: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南端,苕溪以东为杭嘉湖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河网纵横,除东苕溪、中苕溪、北苕溪外,其它规划河道整治纵坡均取i=0。河道横断面设计:余杭区现有各河道的规模是根据河道的集水面积、所处的地理环境、河道功能要求确定的,并在长期水利建设中不断修改完善。因此,现有各河道规模也是基本合理的。本次河道整治的规划断面,原则上维持原河道规模,对部分河道局部断面进行修改,以增加河道的亲水性。河道边坡的设计,以河道原设计断面为基础,根据近年来的水情变化,结合河道断面现状和沿河地质条件,河道边坡一般取1:3,并在常水位1.16m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两侧设平台,平台后根据不同地段设置不同护岸结构形式。(见下节)6.2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及其工程量余杭区累计整治河道47条,总长244.62km,其中苕溪流域整治河道3条,累计长度72.63km;上塘河流域整治河道8条,累计长度46.12km;运西片整治河道19条,累计长度112.38km;运东片整治河道17条,累计长度134.93km。6.2.1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河道整治工程由河道土方疏浚工程,河道护岸工程、河道植物绿化工程、跨河桥梁工程、阻水建筑物拆除等工程组成。6.2.1.1 河道土方疏浚工程 河道疏浚工程要与加高加固堤防,农村土地整理建设相结合。对一些易涝易灾的低洼地等,可通过河道疏浚土方进行填高;土地整理中被填掉的河滨要在河道整治中恢复水面积。6.2.1.2 河道护岸工程 河道护岸是防洪、挡土、护坡、防浪的建筑物,是保护河道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积的工程措施。河道护岸不但要考虑其坚固性,更要重视其生态价值,创造人水亲近、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根据整治河道所处的具体位置,初拟四种河道护岸断面型式,一种为复式护岸断面,一种为矩形护岸断面,一种为缓坡式护岸断面,一种为生态型河道护岸断面。具体实施时应在城市景观和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做相应修改。1、复式护岸断面河道断面于河网正常水位(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下0.5m高程处设置一宽度为25m的平台,平台以下河道边坡1:31:4,平台以上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墙结构,挡墙平均高度约2.0m,挡墙顶部以1:2的边坡接至堤顶,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0.5m确定,墙顶设置20cm厚的C20砼盖顶。挡墙迎水面、背水面边坡初拟为1:0.1、1:0.4,底板采用30cm厚的C15砼,为增强墙体的抗滑稳定性,墙趾设置深度为1.3m的抗滑齿坎。河道两岸堤顶各设置宽度10m的管理带,作为景观用地,护岸典型断面见附图四。2、矩形护岸断面对于穿越城区,村镇等房屋密集的河段,为减少拆迁量、节约用地,河道过水断面初拟为矩形,护岸为重力式挡墙结构,挡墙底板顶高程同河底高程,挡墙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0.5m确定。墙顶设置20cm厚的C20砼盖顶,并以缓坡接至沿河道路,缓坡采用草皮护坡。挡墙顶外侧设置10m宽的管理带,作为景观用地。挡墙迎水、背水坡初拟为1:0.1、1:0.4,挡墙底板采用40cm厚的C15砼,护岸典型断面见附图五。3、斜坡式河道整治断面对于一些景观要求较高的河段,为了增加亲水性,常水位以上以缓坡为主,以下采用低矮的垒石护脚固基。缓坡结合景观建设采用草皮及低矮的乔木、灌木护坡,接至沿河道路,护岸典型断面见附图六。4、生态型河道护岸断面 对于一些拟开辟为公园的景观河道,为增加生态效应,采用松木桩垒石砌筑护岸亲水平台,并以缓坡接至堤顶,缓坡及亲水平台块石缝隙种植草皮,垂柳等景观植物。布置块石,让人蹲坐其上,赏心悦目,戏水观鱼,怡然自得。达到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护岸典型断面见附图七。6.2.1.3 河道植物绿化工程 河道植物绿化工程要与“生态城镇”建设相结合 、与植物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河道两岸各10m管理带范围内结合景观建设进行植物绿化,以保护河道和护岸工程安全,改善河网地区生态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整治总目标。尤其是在城镇等重要地段,植物绿化要与周边建筑物相协调,与人文景观相适应。成为市民休闲、观赏的好去处。6.2.1.4 跨河桥梁 余杭区境内河道整治,需对部分跨河桥梁进行改造。有通航要求的桥梁梁底高程应满足相应航道等级的通航要求。无通航要求的桥梁梁底高程应满足农船和河道疏浚等施工机械的进出要求。河口宽度小于18m时,新建桥梁拟一跨过河。桥梁多跨过河时,桥梁应尽量避免设置在主槽上。在河道上建造闸、涵时,其闸孔、涵洞尺寸,应满足河道泄洪过水断面要求。穿越河底的光缆等设施,其埋置深度必须低于河道规划河底高程1m以下。6.2.1.5 阻水建筑物 为满足河道泄洪、排涝的要求,对严重阻水的桥梁和阻水建筑物予以拆除。拆建桥梁,原则上按拆一建一的补偿政策。在拆建阻水桥梁过程中,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扩大规模,提高桥梁等级的,所增加建桥工程经费,应由所在地镇村承担。6.2.2 河道整治工程量余杭区河道整治累计整治河道47条,总长244.62km,其中苕溪流域整治河道3条,累计长度72.63km;上塘河流域整治河道8条,累计长度46.12km;运西片整治河道19条,累计长度112.38km;运东片整治河道17条,累计长度134.93km。上述河道属省级河道的有1条,长为40.43km;属市级河道的有2条,长为47.55km,属区级河道的有44条,长为156.64km。河道整治累计土方开挖837万m3,筑堤土方233万m3,浆砌块石护岸125万m3,砼64万m3,各区片各河道整治工程量见表附表3。注:工程量计算未包括沿途拆迁工程量、小区排水泵站、节制闸等建筑物工程量。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31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简本) 第7章7 投资估算与近期工程实施意见7.1 投资估算参照浙江省水利厅(99)浙江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浙江省(98)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编制。价格水平年2003年。人工预算单价:17.0元/工日。施工用电按电网供电考虑,综合电价为0.90元/kW.h。水泥、钢筋、木材、柴油、汽油、炸药、砂石料等材料均按当地市场价直接进入单价。定额执行(98)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98)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施工导流、施工交通、施工房建、施工场外供电线路以及其他临时工程按建安工作量的10%计算。建设管理费(除建设场地征用费单独计算外)、生产及管理单位准备费、科研勘设费及其他等建安工作量的20%计算。基本预备费按10%计列。按上述原则进行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238149万元,河道工程整治投资估算详见附表4。7.2 近期工程实施意见根据工程的轻重缓急,及河道整治后其发挥的总体效益大小,需对河道整治实行分期分批建设。根据现有的财政能力,建议每年安排60km的河道疏浚工作任务,通过5年的实施,可将重要骨干河道疏浚工程完成。每年安排15km的骨干河道砌石护岸工程建设,可基本满足河道整治工程的进度要求。建议首先对开发区河道,城区河道、南部地区河道进行河道工程整治。开发区河道及城区河道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其河道承担的功能往往是综合性的,整治后其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较大。东部与西部地区相比因水系较差,也宜优先考虑河道整治,以改善东部地区水系状况。其次宜优先整治东西向沟通河道,将东西水系连成一片,充分发挥河道水系的综合作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上述原则选定一批河道进行先期整治,取得示范效果后,进而可全面开展全区的河道整治工作。近期主要河道整治工程见附表5。杭州市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简本) 第8章8 工程管理8.1 管理机构和机构设置余杭区林水局为余杭区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区级河道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负责保护堤防、河道、闸、泵站的调度运行、管理等,区级河道管理机构也可分设各片河道管理站,采取分级管理。8.2 河道管理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水法规的规定,省、市级骨干河道的左右岸管理带宽度1520m,其它干河和次干河的左右岸管理带宽度各为10m,对城区河道可适当增加控制保护带。为确保行洪排涝,主干排水河道中应禁设渔箔及围网养殖。8.3 河道工程管理职责为确保河道工程顺利实施,河道管理机构应做到负责河道工程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及管理,严格执行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实施上述法规的有关规定,维护和管理好工程管理带和保护带,确保工程安全。建议通过“有水保水,以水还水,出钱买水,鼓励增水”等措施有效地控制区内的水面率。8.4 管理设施和管理经费为加强防汛抗旱预报及水资源统一管理,河道管理机构需配备必要的水文观测设施、通讯、交通和防汛抢险等设备。河道管理机构的管理运行费,主要依靠杭州市和余杭区政府财政补助、城市建设维护费、河道提防维护费等渠道筹措。浙江省水利水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