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doc_第1页
2007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doc_第2页
2007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doc_第3页
2007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doc_第4页
2007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2007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课 程 名 称 普通昆虫学 所 属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所 在 院 系 植物保护学院 课程层次(本) 本 科 课 程 类 型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农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植物生产类 课 程 负 责 人 徐 洪 富 联 系 电 话 (0538)8241553 上 网 网 址 6/ptkcx/ 申 报 日 期 2007.5.15 山东省教育厅制二七年四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六、 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七、 申报表一律用A4纸打印,在左侧装订成册,一式1份,由所在学校审核同意后盖章,报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学时数99课程性质基础课否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专业课否授课对象适用专业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制药工程、蚕学等授课人数330人/年开课年限 1952年2007年选 用 教 材 情 况教材名称普通昆虫学教材类别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山东省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奖教材(注明获奖等级)“九五”重点教材其它课 程 负 责 人 情 况姓 名徐洪富职 称教 授学 位主要教学、科研经历自1983年至今一直主讲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普通昆虫学,并为农学、园艺、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植物保护学,为全校文理科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课昆虫学概论,为昆虫学专业研究生开设昆虫生理学、昆虫组织学学位课或选修课等。主持完成世界银行资助项目“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综合防治研究”课题(到位经费60万元),参加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2005年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2004年获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教研成果二等奖,主编的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和植物保护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分别获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名师。主 讲 教 师 情 况 (辅导、实验教师等)姓 名年 龄职 称学 位承担工作许永玉40教 授博 士主讲生理学、生态学等刘 勇39教 授博 士主讲生物学、实验实习墨铁路55副教授学 士主讲分类学、实验实习郑方强43副教授博 士主讲生昆虫态学等董 会39实验师硕 士实验课答疑与辅导等课程教学情况简介(教学内容是否先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课程及教学改革情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教学效果等)普通昆虫学在种植类乃至生物类各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和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其后续专业课农业昆虫学、昆虫生态与害虫预测预报、植物化学保护、害虫生物防治以及研究生学位课昆虫生理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组织学等奠定专业基础;又是农学、林学、蚕学、园艺、果树、植物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课程模块植物保护学或农业昆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贯穿于植保专业二年级全学年,总学时99学时、5.5学分。此外,近10年来,课程组还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练和整合,为全校文理科学生开设了昆虫学概论、昆虫行为学、文化昆虫学等公共选修课,每学年共开12个教学班,选课学生达1000多人。我校普通昆虫学的教学内容先进,教材选用由全国10余所院校承担该课程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联合编写,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目前国内最新版的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全国规划教材”,课程负责人为副主编)。教材反映了国内外昆虫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结构合理,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先进,在全国20余所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基本教材使用以来,受到同行专家的普遍好评。课程组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经过多年积累,研究制作出了与教材相配套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课件内容充实、资源丰富、资料翔实、形式活泼、喜闻乐见,其中包括高清晰昆虫照片1000余张、视频50多段、动画100余幅,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弥补了纸质教材的不足,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书本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昆虫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我校于2003年既已建立起了普通昆虫学课程网站,并将课件与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几年来运行状况和反映良好。课件已被吉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等同行专家所引用。课程组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大成效。近十年来,学校把普通昆虫学先后列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等,并加大投入,进行重点建设;先后承担并完成了“昆虫学实验课电化教学研究”、“普通昆虫学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探索与实践”、“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试点”等多项教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由课程负责人担任主编、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昆虫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保护学先后获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普通昆虫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多年来,课程组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课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实验课教学和教学实习作为课程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并单独进行考核,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学生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上,基本达到了二者的比例为11左右,即:课堂理论教学51学时,实验课教学48学时(共安排16次实验课,每次3学时)。在全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还集中安排不少于3周时间的课程教学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野外采集、田间调查、室内观察、标本制作、分类鉴定、室内解剖等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或课程论文。在二年级全部专业基础课完成后,还将择优挑选部分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3)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等科研或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课程组的主讲教师均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15年以上,平时十分注重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的训练与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养成了优良的师德风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效果连年得到校教学督导组和学生的“优秀”评价。课程主持人近5年先后两次获“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2004年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校教学名师。其他主讲教师有6人/次先后分别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或三等奖。教学效果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10多年来,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稳步上升(一直保持在60左右),名列全国同类院校的前茅,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高层次昆虫学后备人才。注:此页不够可另附页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徐洪富性 别男出生年月19526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 称教 授电 话05388241553学 位职 务省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传 真05388241324所在院系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E-通信地址(邮编)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71018)研究方向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与害虫防治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1)普通昆虫学,植保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5届500人;(2)植物保护学,植物科技专业本科生专业课,周学时3,3届180人;(3)昆虫学概论,公共(选修)课,周学时3,10届1200人;(4)昆虫生理学,昆虫学研究生专业(学位)课,周学时4,5届60人;(5)昆虫组织学,昆虫学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周学时4,5届6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植保专业本科生普通昆虫学实验,5届450人;(2)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5届450人;(3)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5届20人;(4)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1届130人。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普通昆虫学精品课程建设”,山东农业大学,20032006;(2)“昆虫学实验课电化教学研究”,山东农业大学,19992003;(3)“普通昆虫学课程建设和多元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山东农业大学,20022004。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普通昆虫学教学改革探讨”,高等农业教育研究,2005,第一位。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植物保护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山东农业大学,2004;(2)“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山东农业大学,2005;(3)“普通昆虫学课程建设”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2004;(4)教学名师奖,山东农业大学,2006。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综合防治研究与示范”,山东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助,到位经费60万元,19992004,主持人;(2)“麦蚜灾变生态机理的研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到位经费12.5万元,20022005,第二位。2发表的学术论文:(1)中国迈金小蜂属二新种(膜翅目,金小蜂科)(英文版 TWO NEW SPECIES THE GENUS MESOPOLOBUS WESTWOOD FROM CHINA),动物分类学报,2005(4),通讯作者;(2)温度对甜菜夜蛾生殖行为及生殖力的影响,生态学报,2004(1),通讯作者;(3)EPG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昆虫学报,2005(3),通讯作者;(4)甜菜夜蛾生殖系统的结构、发育分级及在测报上的应用,植物保护学报,2003(3),通讯作者;(5)抗虫棉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对策,植物保护学报,2002(4),通讯作者;(6)桃蚜、萝卜蚜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竞争效应的研究,华东昆虫学报,2003(3),通讯作者;(7)甜菜夜蛾胚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一):胚盘的形成与胚层分化,华东昆虫学报,2003(2),通讯作者;(8)主编植物保护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副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甜菜夜蛾胚胎发育的解剖学特征研究,山东农业大学优秀论文,第一位; (2)“中华通草蛉越冬滞育成虫耐寒性与越冬能力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学士论文二等奖,指导教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许永玉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7.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话8242541学 位博 士职 务系主任传 真05388241324所在院系植保学院,昆虫学系E-通信地址(邮编)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271018)研究方向昆虫生理生态,害虫生态控制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1)普通昆虫学,植保专业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3届240人; (2)昆虫学,制药工程专业基础课,周学时6,2届100人;(3)昆虫生态与测报,植物保护专业课(选修),2届140人;(4)国外植保技术(双语),植保、制药工程本科生专业课(选修),1届160人;(5)昆虫生态学(双语),昆虫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4届6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植保专业本科生普通昆虫学实验,240人;(2)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昆虫学实验,100人;(3)指导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340人;(4)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80人;(5)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8人。3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1)“普通昆虫学精品课程建设”,山东农业大学,20032006;(2)“昆虫学实验课电化教学研究”,山东农业大学,19992003。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普通昆虫学课程建设”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2004,第二位。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综合防治研究与示范,山东省世行贷款项目资助,19992004,第二位主持人;(2)中华通草蛉滞育发育特性的研究,博士后基金,20022004,主持人;(3)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及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第二位。2发表的学术论文:(1)Effects of Selected Insecticides on Diadegma insulare, a Parasitoid of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第一位;(2)Photoperiodic Control of Adult Diapause in Chrysoperla sinica -I. Critical photoperiod and sensitive stages of adult diapause induction,Entomologia Sinica,2004,第一位;(3)温湿度对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生态学报,2004,第一位;(4)中华通草蛉成虫越冬体色变化与滞育的关系,生态学报,2002,第一位。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教育厅,2001,第一位。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刘 勇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83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话05388242541学 位博 士职 务系副主任传 真05388241324所在院系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E-通信地址(邮编)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271018)研究方向昆虫行为学,昆虫分子生物学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1)普通昆虫学,植保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5届310人;(2)农业昆虫学,植保专业本科生专业课,周学时3,5届298人;(3)昆虫行为学,公共课(选修),3届456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植保专业本科生普通昆虫学实验,240人;(2)植保专业本科生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310人;(3)植保专业本科生农业昆虫学实验,80人(4)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农业昆虫学教学实习,280 人;(5)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16人。3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1)“普通昆虫学精品课程建设”,山东农业大学,20032006;(2)“昆虫学实验课电化教学研究”,山东农业大学,19992003。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促进农业院校发展的对策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2(5),第二位。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普通昆虫学课程建设”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2004,第三位;(2)第五届“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2006。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学术研究课题:(1)麦蚜取食诱导因子调控的三营养层协同进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主持人;(2)麦蚜取食诱导互益素的功能与应用生态风险性评价,山东省科技厅,20042006,主持人;(3)麦蚜灾变生态调控的基础研究,国家“973”项目,20022005,协作主持;(4)小麦表面蜡质对麦蚜取食的调控作用,博士后基金,20022004,主持人。2发表的学术论文:(1)瓢虫和草蛉对小麦挥发物组分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昆虫学报,2005,第一位;(2)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对小麦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昆虫学报,2003,第一位;(3)几种天敌对麦蚜蜜露的行为反应,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第一位;(4)麦蚜对不同小麦抗性品种的嗅觉反应及其变异,中国农业科学,2001,第一位;(5)茉莉酸诱导对麦蚜取食行为的影响,植物保护学报,2001,第一位。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中国植保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论文奖,中国植保学会,2005,第一位。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墨铁路性 别男出生年月19523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05388242541学 位职 务传 真05388241324所在院系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E-通信地址(邮编)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271018)研究方向昆虫系统学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1)普通昆虫学B,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5届270人;(2)植物保护学概论,公共课(选修),周学时4,4届274人;(3)植保研究技术,专业课,周学时3,1届104人;(4)昆虫分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课,周学时4,5届58人;(5)昆虫学研究技术,研究生专业课(选修),周学时3,5届15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植保专业本科生普通昆虫学实验B,周学时3,270人;(2)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270人;(3)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10人;(4)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85人。3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园艺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山东农业教育,2004(3),第2位;(2)如何实现普通昆虫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山东农业教育,2004,第4位;(3)普通昆虫学课程建设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山东农业教育,2004,第2位。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三等奖,山东农业大学,2006。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双翅目瘿蚊科昆虫分类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基金项目,20022004,主持人;(2)韭蛆无公害杀虫剂作用机理及应用的研究,山东省教育厅,19992002,第三位。2发表的学术论文:(1)中国齿铗瘿蚊属一新种记述,昆虫分类学报,2003,第1位;(2)短角瘿蚊属一新种记述,动物分类学报,2004,第1位;(3)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EPIDIPLOSIS FELT (DIPTERA: CECIDOMYIIDAE) FROM ZHEJIANG,CHINA,动物分类学报,2004,第1位;(4)植物保护学(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副主编;(5)Predation and Life Table of Feltiella acarisuga(Diptera: Cecidomyiidae)Preying on Eggs of Tetranychus urticae.环境昆虫学,36(2):369-375,2007,第一位;(6)Biology, life table and predation of Feltiella acarisuga (Diptera: Cecidomyiidae) feeding on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eggs.生物防治,39:418-426,2006,第一位。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郑方强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3.10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位博 士职 务传 真05388241324所在院系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E-通信地址(邮编)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271018)研究方向昆虫生态与综合治理,昆虫生理生化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1)害虫生物防治,专业课(选修),周学时3,3届240人;(2)农业昆虫学,专业课,周学时3,4届273人; (3)文化昆虫学,专业课(选修),周学时3,3届218人;(4)园艺植物昆虫学,专业课,周学时3,1届63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植保专业本科生农业昆虫学实验,576人;(2)园艺专业本科生园艺昆虫学实验,63人;(2)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28人;(3)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农业昆虫学教学实习,58人;(4)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35人。3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农业昆虫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山东农业大学,20032004年,第二位。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三等奖,山东农业大学, 2004,第2位。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韭菜迟眼蕈蚊卵黄发生及激素调控,省自然基金,20032006,主持人;(2)韭蛆无公害杀虫剂作用机理及应用的研究,山东省教育厅,19992002,主持人;(3)绿色无公害肥桃病虫害控制技术与推广应用,泰安市科技局,20042007,第2位。2发表的学术论文:(1)埃玛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及其对子代种群增长的影响,昆虫学报,2004(2),第2位;(2)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Epidiplosis Felt (Diptera: Cecidomyiidae) from Zhejiang, China;动物分类学报29(3),第2位。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韭蛆基础生物学及无公害防治研究,泰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第1位。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职 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徐洪富男1952.6教 授昆虫学主讲形态学、生理学等许永玉男1967.2教 授昆虫学主讲生理学,实验实习刘 勇男1968.3教 授昆虫学主讲生物学,实验实习墨铁路男1952.3副教授昆虫学主讲分类学,教学实习郑方强男1963.10副教授昆虫学主讲生态学周成刚男1965.5副教授森 保主讲生态学叶保华男1967.7讲 师昆虫学实验、教学实习赵春青女1971.4实验师植 保实验室管理、教学实习董 会女1970.8实验师植 保实验课和实习准备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学历结构:在9名专职教师中,具高级职称的6人、中级职称3人,研究生学历7人,其中有2人已获得博士学位,有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较高。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教师2人、3545岁的7人,平均年龄42.8岁。其中有2名教授(博士)尚不足40岁,他们的学术水平较高,既是教学队伍中的骨干和后起之秀,又是昆虫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学源结构:主讲教师中,2名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1名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1名毕业于中国林业大学(本科);其他教师有的经过出国进修,有的脱产到中国农大、南京农大等进修1年以上,教学队伍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基本合理。师资配置:专职教师中配置实验课教师2人,与学生的比例约1100左右,师资的配置情况较为合理。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多年来,课程组坚持“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的指导思想,紧密联系课程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1课程主持人于2003年分别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编著出版了目前国内最新版本的普通昆虫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和植物保护学(全国高等农林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教材,于2004年作为参编编著出版了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全国高等农林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不仅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而且解决了多年来该课程教材不配套的问题。2主持完成了“昆虫学实验课电化教学研究”教研课题,制作和引进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等录像素材50多段、共计1000多分钟,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增强了实验课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3在主持完成 “普通昆虫学精品课程建设”校级教研课题过程中,研制完成了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包含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录像教学、在线学习、昆虫世界、昆虫视频、复习题库、参考文献等),全部课程资源于2003年上网后,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而且为学生网上自学和课后复习提供了极大方便。4主持完成了“普通昆虫学课程重点建设”校级教研课题(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修订完善了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增加建立了2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泰山药乡林场、徂徕山林场),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3周的教学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20032004年,派出1名青年教师(许永玉)赴美国奥本大学深造两年,回国后首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国外植保技术”、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220032007年,安排支持3名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郑方强,浙江大学;周成刚,山东农业大学;叶保华,山东农业大学)。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自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山东农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前身)设立植物保护专业以来,普通昆虫学一直就是我校该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和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和教材在历史上曾沿用过基础昆虫学、理论昆虫学、昆虫学通论等多种名称,1990年以后改用普通昆虫学这一全国统一的规范名称。除植物保护专业外,养蜂学、蚕学等专业也都曾开设普通昆虫学。在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课程自二年级开始,并贯穿于全学年。课程内容涵盖了有关昆虫学基础领域的全部知识体系,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等5大分支学科。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国内不少学校还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将其中的某些分支学科独立为一门新课,如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等。我校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把普通昆虫学中的“昆虫生态学”部分与后续专业课农业昆虫学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设立了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作为植保专业的必选课;之后,又在普通昆虫学中的“昆虫生理学”的基础上设立了昆虫分子生物学,在“昆虫生物学”的基础上设立了昆虫行为学,在“昆虫分类学”的基础上设立了昆虫系统学等,作为植保专业本科生的提高课供高年级学生选修,或作为研究生的学位课或选修课。随着近年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定、专业调整,以及适应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分制改革的需要等,我校对植保专业本科生普通昆虫学的学时安排,也由过去的180学时逐渐压缩到目前的99学时:19781985年前后为180学时左右;自1986年单设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开始,逐渐过渡为130学时、110学时;2001年实行学分制后,压缩到99学时(5.5学分)。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近年来我校还在农学、园艺、果树、蔬菜、林学、蚕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等种植类各专业本科生相应的昆虫学专业课(包括农业昆虫学、园艺昆虫学、果树昆虫学、蔬菜昆虫学、森林保护学等)中,增加了普通昆虫学中相关内容的学时比例,进一步强化了昆虫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使非植保专业的本科生能够掌握必备的昆虫学基本操作技能。此外,近年来课程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通过对普通昆虫学精炼和加工,面向全校文理科学生开设了昆虫学概论、文化昆虫学、昆虫行为学、资源昆虫学和植物保护学概论等公共选修课,在广大文理科学生中普及了昆虫学和生物学知识。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引进了包括著名昆虫分类学家印象初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昆虫学者4人(黄大卫、刘同先、康乐等),加盟我校昆虫学科建设,大大提升了学科的整体水平和教学队伍的师资水平,促进了普通昆虫学课程建设,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并已跻身于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我校的办学定位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整体水平居国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我校对植保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针对生源主要来自本省(约占95)和广大农村(约占80)这一实际,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普通昆虫学在植物保护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既是“主干课”,又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中的理论部分是后续专业课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等的“三基”;其中的实践部分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昆虫分类鉴定、害虫综合治理等技术设计与推广和从事昆虫生物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等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课程的目标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统一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适应”,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昆虫学专业“研究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共计99学时(不包括教学实习),内容(含实验)及对应学时如下:绪论(6学时):主要内容包括昆虫学的发展史与研究现状、昆虫的分类地位和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多样性、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等。昆虫形态学(16学时):主要知识体系包括昆虫体躯的基本构造、昆虫的头部(重点是触角类型、口器构造及其类型)、昆虫的胸部(重点是足的构造与类型、翅的构造及脉序)、昆虫的腹部(重点是外生殖器)。昆虫生物学(15学时):主要知识体系包括昆虫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特点,如卵的构造、类型和胚胎发育,幼虫、蛹、成虫的发育,昆虫的行为习性等。昆虫生理学(26学时):主要介绍昆虫各种内脏器官与生理系统的解剖学构造、组织学、代谢特点与功能等。昆虫分类学(36学时):主要介绍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昆虫纲的分类体系、昆虫纲重要目常见科识别等。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的重点:(1)昆虫形态学中各附属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变异类型(如触角、口器、胸足、翅和外生殖器等)。(2)昆虫生物学中的重要名词概念、昆虫的重要生物学习性和行为模式。(3)昆虫生理学中各主要内脏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如体壁、昆虫的激素、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4)昆虫分类学原理和方法、昆虫纲各目的识别、农业上的重要目(如直翅目、等翅目、脉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及其常见科的鉴别特征等。课程的难点:(1)对昆虫生物学中的胚胎发育的理解。(2)对昆虫生理学中重要内脏器官和生理系统作用机制的理解。(3)对昆虫分类学中重要目常见科分类特征的记忆。主要解决办法:(1)对理论课教学采取“结合实践讲基础”和“标本现场教学”等多元式教学方法;加强对实验课的指导,及时补充和更新标本和实验材料,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2)有效利用和发挥教学实习的作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践。(3)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制作高质量的昆虫视频、动画和图片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坚持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积极贯彻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三三式”(即“三结合”、“三层次”和“三段培养”)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三结合”(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三层次”(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三段培养”(即校内基础阶段、课内外结合阶段、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把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融实践教学于社会经济建设当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比例(实验课增加到48学时,几占总学时的一半)和综合性实验,特别是通过集中3周时间以野外为主的教学实习,以及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提前介入专业课,组织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如SRT计划)等,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设计思想是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课堂实验。一般安排在各相关章节理论课教学之后的当周内进行。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等多属于验证性实验,主要使学生通过对实验材料的观察,验证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学实验多属于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解剖和观察并提出问题,撰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教学实习。时间3周,安排在全部课堂理论课和实验课结束后集中时间进行。主要采取校内与校外教学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目前生产上经常遇到的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课堂实验共安排16次(每次3学时,共48学时):实验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使用和昆虫纲特征观察3学时实验二、昆虫头部构造、触角类型3学时实验三、昆虫口器构造和类型3学时实验四、昆虫胸部构造、胸足构造和类型、翅的构造3学时实验五、昆虫腹部构造、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和类型3学时实验六、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3学时实验七、昆虫的胚后发育3学时实验八、昆虫的内脏解剖和体壁构造3学时实验九、昆虫的重要内脏器官(一)3学时实验十、昆虫的重要内脏器官(一)3学时实验十一、昆虫纲的重要目3学时实验十二、直翅目和半翅目重要科观察3学时实验十三、同翅目和脉翅目重要科观察3学时实验十四、鳞翅目重要科观察3学时实验十五、鞘翅目重要科观察3学时实验十六、双翅目和膜翅目重要科观察3学时教学实习3周,深入校外教学基地进行野外调查、害虫防治试验和标本采集,以及室内标本制作、整理、鉴定,显微玻片制作,内脏解剖等。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1较好的坚持了“AB”制主讲教师组合制度,即分A、B两组教师、分两个教学班为学生授课,学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教学班听课,促进了教师认真备课,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2于每一篇课程内容结束后,集中组织一次课堂讨论。由教师命题或学生自主选题,在学生充分做好书面准备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展开讨论,教师只作必要的补充和纠正。这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3每一次实验课都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并紧跟于课堂理论课之后,同一实验内容每周重复5次,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参加其中一次实验;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尽量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未完成的实验,或对实验中的疑点、难点进行重复性实验。4主讲教师于课堂理论课当天晚自习时间,必须到自修室对学生答疑和辅导,了解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