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监管处 二九年七月前 言 2006年2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6号)。为了贯彻落实“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于2006年7月27日发布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规范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保证资质认定评审工作能有效开展、确保评审结果的公正准确,依据总局“第86号令”和评审准则的要求,我们综合各行业资深评审专家们多年的评审经验,编制了一套较为详细的评审工作指南,并对评审用表格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评审工作指南对各类评审的操作过程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描述,明确了各类评审工作需填报的表格。我们力图通过本指南达到评审过程、评审要求和评审方法一致,尽量减少各环节操作和各要素理解的歧义,使广东省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成为标准化作业的目的。本评审工作指南初稿完成后,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监管处组织建工、交通、地矿、机动车辆、药检、疾控、环保、特种设备、能源、产品质量、计量、防雷、供水、电子等各行业共20多位资深评审专家们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参加讨论会的有:刘浔华、刘仰韶、袁庆华、徐天平、任俊、洪栩、刘越琪、于善虎、王虹、刘礼平、王宇骏、许春才、谢常欢、梁丽君、吴玉銮、龙红、谢碧栋、魏艳、王韬、朱艾路、杨哲、杨力。编者根据各行业资深评审专家们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了修编完善。本评审工作指南由刘仰韶主编,杨力、任俊参编。全书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监管处主审。本评审工作指南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监管处负责具体解释,希望各评审员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监管处,以便修订时用。 编者 二00九年七月目 录前言1目录2第一章 概述1 目的 72 适用范围73 职责 73.1评审组长 73.2评审员 73.3技术专家83.4实习评审员8第二章 首次评审1 适用范围92工作过程92.1 文件资料审查92.2 现场评审策划102.3 现场评审预备会112.4 现场评审 122.4.1 首次会议 122.4.2 现场观察 132.4.3 现场评审计划确认132.4.4 现场提问 132.4.5 查阅记录 142.4.6 现场座谈会 142.4.7 授权签字人考核142.4.8 现场试验152.4.9 现场试验评价152.4.10 检测能力确定 162.4.11 评审组内部会162.4.12 总体评价 162.4.13 与监督员交流意见 162.4.14 评审组与实验室交流会 162.4.15 末次会议172.4.16 后续工作172.5 跟踪验证 172.6 填写评审报告的要求182.7 对评审员的评价212.8 评审材料的上报213 需用表格224 例23第三章 扩项评审 1 适用范围272 工作过程272.1 文件资料审查272.2 现场评审272.3 整改期限282.4评审材料的上报283 需用表格28第四章 监督评审 1 适用范围292 工作过程292.1 评审任务接收292.2 现场评审策划292.3现场评审302.4评审材料的上报313 需用表格32第五章 复评审 1 适用范围332 工作过程333 需用表格33第六章 标准变更 1 适用范围342工作过程342.1文件资料的审查342.2标准变更审查或评审343 需用表格35第七章 授权签字人变更1 适用范围372工作过程372.1文件资料的审查372.2授权签字人考核373 需用表格38第八章 实验室地址变更1 适用范围392工作过程392.1文件资料的审查392.2现场评审 392.3评审报告的填写402.4审查资料上报 403 需用表格40第九章 与实验室认可二合一评审1 适用范围412工作过程412.1二合一的评审原则412.2 评审策划412.3 现场评审412.4 评审报告的填写和评审资料的提交 413 需用表格42第十章 现场评审时常遇见问题的处理1 现场试验结果异常的处理432 对申请参数的检测经历要求433 对申请参数设备配置的要求434 对试验方法的要求435 对能力验证的要求436 对实验室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447 对量值溯源有效性的要求448 关于租用设备459 关于分包4510 关于对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要求4511 关于对质量监督的要求4512 关于对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要求4513 关于带自校准实验室的评审4614 关于多场所的现场评审问题4715 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审查的起始时间4716 现场评审时实验室提出扩大范围的处理4717 关于实验室自身确认新项目的要求4718 现场评审时标准变更的处理4819 现场评审时增加授权签字人的处理4820 已获认定能力范围有变化的处理4821 关于对内审员的要求4822 关于对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要求4823 关于对不符合项、基本符合项和缺此项的判别4924 现场评审时评审人日数需要调整 4925 评审员不能按计划参加评审 4926 关于实验室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5027 评审报告附表之间及附表与现场评审工作用表之间一致性的问题5028 中止现场评审50附件:表格汇编 附件1: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附件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附件3: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用表附件4:实验室各类变更用表附件5: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附表第一章 概 述1 目的为规范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保证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准确,评审过程、评审要求和评审方法一致,编制本指南。 2 适用范围本指南内容包括首次评审、复评审、扩项评审、监督评审、与认可二合一评审及标准变更、授权签字人变更、主要人员变更、实验室名称变更、地址变更等各类评审和变更的评审或核查过程和要求。用于指导评审组在接受任务后进行实施文件评审、评审策划、现场核查、现场评审、对评审中发现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和结果报告的全过程。3 职责3.1 评审组长3.1.1 代表评审组并负责和保持与广东省质监局认证监管处、被评审实验室之间的联络。3.1.2 完成或组织完成对被评审实验室申请资料、管理体系文件、技术资料的评审。3.1.3 负责评审策划,编制评审日程安排,主持现场评审工作。 3.1.4 协调和监督评审员与技术专家的活动,必要时对评审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对评审组成员的现场评审表现做出评价。3.1.5 协调评审组与监督员的工作联系。3.1.6 向广东省质监局认证监管处提交完整的评审报告,并对评审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负责。3.2 评审员3.2.1在分工职责范围内完成或协助评审组长完成对被评审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运作、技术能力或授权签字人的评审,对相关评审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负直接责任。3.3 技术专家3.3.1技术专家作为评审专业能力的补充和支持,协助评审员完成相关的技术文件和技术能力的评审工作,不单独从事评审工作。3.4 实习评审员3.4.1在评审组长和评审员的指导下完成或协助完成相关评审工作,并熟悉评审工作的程序。第二章 首次评审1 适用范围适用于目前没有取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后的评审。申请首次评审的实验室是新成立的第一次接受评审的、或机构体制经过大的改革整合后的、或原来已获得资质证书因违规或其他原因被吊销资质过了处罚期重新申请资质的实验室。2 工作过程2.1 文件资料审查2.1.1 评审组长负责申请文件资料的审查。2.1.2 评审组应在一周内完成认证监管处转来的申请文件资料的审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的应向省质监局认监处说明),并将审查情况填写在评审工作用表中表1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资料书面审查意见表上,将表反馈给认证监管处。2.1.3 如需要,根据审查情况,可向认证监管处提出确定评审组部分成员的要求,将相关的技术资料交相应评审员审查。2.1.4 评审员协助评审组长对资料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反馈给评审组长。2.1.5 评审组在进行资料审查时应注意:a.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对实验室的工作类型、工作范围、检测资源的配置、管理体系运作所覆盖的范围、申请认定的项目、涉及的标准等进行了解,申请认定的标准应是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暂定为副省级)、国际标准(限特定委托方)及医药卫生行业药典的现行有效版本。b.检查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一览表中申请的检测能力是否按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检测参数名称的顺序清晰、准确填写(具体要求同评审报告中“评审组确认的检测能力”表的填写)。c.检查申请书中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配置一览表的设备与标准物质是否与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一览表中的检测项目相匹配。2.1.6 评审组应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完整性、符合性和可操作性:a.实验室是否依法设立;是否能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验室名称的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的任命文件是否齐全。b.实验室质量手册中的条款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对应性如何、质量方针是否明确、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质量职能是否明确、管理体系描述是否清楚。c.实验室的程序文件是否结合实验室的特点编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晰。d .实验室提供的典型报告是否能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是否覆盖主要检测能力范围,是否能体现申请范围的典型的检测能力。 e.对多场所的实验室(可以自行接收样品和配有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的场所),体系文件是否覆盖申请认可的所有场所,各场所实验室与总部的隶属关系及工作接口是否描述清晰,沟通渠道是否通畅,各场所内部的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是否明确。2.1.7 评审组长负责将文件资料审查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认证监管处,如需补充或修改的,应按认证监管处的要求通知被评审方进一步说明问题、补充相关资料或进行修改。2.1.8 评审组长需对实验室补充提交或修改的资料进行审查,审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建议实施现场评审。若实验室的体系文件进行了重大修改或换版,评审组长应根据修改内容的审查情况,向认证监管处提出实验室管理体系需再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现场评审的建议。2.1.9 评审组长应至少提前一周向认证监管处建议实施现场评审,并同时提出现场评审时间及评审组人数及评审员专业要求的建议。2.1.10 对文件资料审查结论为不符合的,评审组长应将文件资料退回认证监管处。2.2 现场评审策划2.2.1 评审组长在资料审查符合要求且认证监管处下达现场评审通知后,负责全面策划本次现场评审,确保在收到认证监管处转来申请资料的2个月内安排并完成现场评审。2.2.2 评审组长应根据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申请项目能力的情况来策划本次评审。2.2.3 现场评审策划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a.现场评审的日程安排(现场评审所需时间视实验室的规模,首次评审一般为2-3天)。b.评审员的分工及要求。c.现场试验项目及考核的方式、试验人员要求。d.现场评审时要重点关注的问题。e.对申请的项目计划采用的确认方式。f.现场评审用的文件和表格。2.2.4 评审组长负责拟定评审工作用表中的表4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日程表。评审日程表内容应包括评审组报到时间、现场评审具体的时间段划分(要求精细到分钟)与相对应的评审内容、评审地点、被评审部门或人员、评审员的分工及要求等;当涉及多场所评审时,日程表应覆盖所有场所。2.2.5 现场试验的参数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a.能覆盖实验室申请认定的主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及其主要的试验人员。b.依靠检测人员主观判断较多的试验。c.难度较大、操作复杂的试验。d.被考核的现场试验人员应具有代表性。e.能力验证结果为有问题或不满意的参数。f.现场试验的参数必须大于申请的技术能力所包含参数的百分之三十;有条件时,以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样品复测的频率应达现场试验参数的百分之十五。2.2.6 现场评审用文件和表格 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审时需用的相关文件和表格有: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相关文件、评审准则、评审报告、计量认证证书附表、评审工作用表。2.2.7 评审员应配合评审组长做好评审策划工作。2.3 现场评审预备会2.3.1 评审组长应在实施现场评审前召开预备会,就现场评审事宜与评审组全体成员进行沟通,以保证现场评审有序高效地进行。2.3.2 评审组可邀请实验室的管理层(含技术、质量负责人)参加预备会。2.3.3 预备会的内容通常至少包括:a.介绍资料审查情况,了解实验室的准备工作状况。b.明确评审任务,说明评审的目的、依据和范围。c.宣布评审纪律和评审员的行为准则,重申公正性和保密性要求,强调评审员要挂牌上岗。d.介绍评审的策划、评审的日程安排,明确评审组成员的分工及评审工作要求,统一有关判定原则。e.讨论现场试验计划及能力确认方式。f.发放评审员现场评审所需的文件资料及评审表格。g.听取评审组成员有关工作建议,解答评审组成员提出的问题。h.签署评审工作用表中表2评审组公正性申明。i.对新参加评审工作的成员进行简短培训。2.4 现场评审2.4.1 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是现场评审的开始,由评审组长主持,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参加人员为评审组全体成员、监督员和被评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的人员应签到。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及程序为:a.评审组长:宣读评审通知,介绍评审的目的、依据、范围,评审组的成员构成。 b.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实验室的与会人员。 c.评审组长:宣读评审组的公正性声明。 d.实验室:宣读实验室声明;介绍实验室概况和体系运行情况和评审准备工作情况。 e.评审组长:介绍评审日程安排(需要时应特别说明评审组现场不接受申请书范围之外的评审申请),明确提交现场试验结果的时间;介绍评审组成员分工(应要求实验室为评审组配备联络员),确定评审组的工作场所及所需资源;介绍评审的方法和程序要求,说明评审的局限性、时限性、抽样评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表明评审组会尽量使这种抽样具备代表性,使评审组意见公正和科学;向实验室做出保密的承诺。f.监督员宣布评审的监督要求。g.评审组长宣布首次会议结束,进入现场察看阶段。2.4.2 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目的是增加评审员对实验室的直观认识,初步查看实验室的环境和设施,并结合文件资料审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下一步确认现场评审计划做准备。a.首次会议结束后,由实验室主要人员带领评审组进行现场观察。b.现场观察可根据实验室的规模采用不同形式,对小型的、专业单一的实验室可统一进行,对大型的、综合类实验室可分组或分专业领域进行。c.评审组长应控制现场观察的时间。d.对于有多场所或分支机构的实验室,在可能的情况下,评审组长应尽量到各现场进行观察。e.评审员应注意观察环境条件、设施配备与布局、设备状态、安全防范设施的适应性和合理性等,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应做好记录。2.4.3 现场评审计划确认a.现场观察后,如不需要调整现场评审计划,则评审组应按现场评审日程表的计划进行。b.现场观察后,如需要调整部分技术能力考核项目和方式,则评审组对现场评审计划进行适当调整。c.现场评审计划确定后,评审组办理现场实操项目委托手续,并按分工进行评审。d.现场评审中,评审组根据评审过程出现的情况需要仍可适当调整评审计划。2.4.4 现场提问现场提问是现场评审的一部分,是评价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否经过相应的教育、培训,是否具有相应的经验和技能而进行资格确认的一种形式。a.现场提问可与现场参观、实操考核、查阅体系运行记录、现场座谈会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b.现场提问的内容可以是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如法律法规、评审准则、体系文件、体系运作、检测标准、检测技术及现场发现的问题等。2.4.5 查阅记录 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管理记录以及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记录是复现管理过程和检测过程的有力证据。通过查阅记录可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技术操作的正确性。查阅记录应注重: a.记录是否表明文件资料的控制、档案资料的程序适用、有效,符合受控的要求。 b.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记录是否齐全、真实,能否有效反映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c.原始记录、报告格式内容是否合理并包含足够的信息。 d.记录是否清晰、准确。e.记录的形成、修改、保管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要求。2.4.6 现场座谈会座谈会是考核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基础知识、了解实验室人员对体系文件的理解、澄清现场观察发现的问题的重要方式方法,评审组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召开座谈会。 a.座谈会应就对评审准则的理解、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对岗位职责的理解、体系文件的实际运作情况、各类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等进行提问和讨论。b.座谈会由评审组长主持,时间应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参加会议的人员应签到。2.4.7 授权签字人考核 授权签字人是指由实验室提名申请,经评审机构考核合格,签发检测报告的责任人员。a.授权签字人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具备相应的职责权利、熟悉或掌握有关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要求、熟悉或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的相应技术标准方法、熟悉实验室管理和检测报告的签发程序、具备对检测结果做出相应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熟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b.授权签字人应由取得工程师资格证书、从事过相关的试验检测工作、熟悉技术、具有检测经验的人员担任,授权/验收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同时应具有三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c.对每一个授权签字人的考核都应填写一张实验室授权签字人评价记录表。d.现场评审时应检查授权签字人的学历证书、技术职称证书、相关培训证书原件。2.4.8 现场试验实验室是否使用合适的方法和程序来进行所有的检测(含抽样、样品接受、样品处理、设备操作、数据处理、结果报告等检测的全过程)以及人员的操作能力、环境和设备的保障能力一般通过现场试验来考核。 a.对耗时较长的现场试验,评审员可结合试验关键点的操作、现场提问和现场演示的方式进行确认。例如某项试验样品前处理过程难度较大,操作复杂,样品处理完成后进行常规仪器测试,则评审员应主要见证其样品前处理过程。b.现场试验尽可能利用实验室正在进行的检测活动,也可以采用实验室留样进行重复检测。c.当某项试验的操作人员实验室可提供多人选择时,应考虑采用人员比对的方式进行现场考核。d.当某项试验实验室可采用多台同类同型号的仪器设备进行时,应考虑采用设备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核。 e.检测方法相同或相似的不同项目,可以选择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现场试验,其他类似的项目试验可以简化为演示。f.评审员应注意核查实验室操作人员身份的真实性。g.评审组不必要求实验室对所有的现场试验都出具试验报告,评审员可根据情况,要求对部分现场试验出具报告,但应保留全部试验记录备查。2.4.9 现场试验评价现场试验结束后,评审员应对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检测结果的表述是否准确、检测人员是否有相应的检测经验、检测操作是否熟练、环境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样品的接受处置是否规范、检测记录是否规范等。2.4.10 检测能力确定现场评审时,所有参数都必须逐项确认。确认的方式包括现场试验、利用能力验证结果、测量审核、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现场演示、现场提问、查阅记录/报告、核查仪器设备配置等。检测能力的确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必须现行有效。b.检测活动的作业空间、所需的设施、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检测要求。 c.检测全过程所需的全部设备的量程、准确度必须满足预期使用要求。d.所有的测量值均应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e.所考核的检测、抽样人员均能正确完成检测、抽样工作。f.授权签字人掌握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对结果的评判能力。2.4.11 评审组内部会a.在现场评审期间,评审组长应在每天评审工作结束之前安排一段时间召开评审组内部会,交流当天评审情况,讨论评审发现的问题,了解评审工作进度,及时调整评审员的工作任务,组织、调控评审进程,必要时调整评审计划,对评审员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处理意见。b.最后一次评审组内部会,评审组长应汇总评审情况、确定评审通过的检测能力、提出不符合项及整改要求、形成评审组意见(总体评价)。2.4.12 总体评价评审组应根据现场评审的情况对试验室做出综合性的总体评价(即评审组意见),格式和内容要求见后2.6.3所述。2.4.13 与监督员交流意见在现场评审中过程中,评审组长应保持与监督员的良好沟通,特别是在评审中遇到异常情况或发现实验室有涉及检测公正性、真实性等严重不符合项时应及时通告监督员。2.4.14 评审组与实验室交流会a.评审组每天应与实验室简要沟通当天的评审情况。b.在最后一次评审组内部会结束后,评审组应与被评审实验室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总结评审情况,对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加以说明,听取被评审实验室的意见,确认不符合项,提出整改要求及具体的整改验证日期,确定评审组的总体评价意见,解答被评审实验室关心的问题,消除双方观点的差异。c.对于多场所的实验室,在各分场所,评审组均应与实验室交换意见,通报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强调待各场所评审情况汇总后,统一开不符合项报告。d.现场评审时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整改期限最长为一个月。2.4.15 末次会议末次会议由评审组长主持,参加会议的人员同首次会议的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员应签到。末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程序为: a.评审组长向实验室介绍评审情况及评审中的发现。 b.评审组长宣读评审组意见,提出对不符合项、基本符合项、缺此项整改的要求及具体的整改验证日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的方式;必须注意的是:评审组在现场评审不做出评审结论,要在实验室整改工作完成提交整改报告后再做出评审结论。 c.实验室负责人对评审组意见和要求发表看法、表明态度。d.监督员发表意见和要求。e.评审组长宣布现场评审工作结束。对于多场所实验室,各分地点实验室评审结束后,最终在总部召开末次会议;评审组全体成员应尽量参加,至少各分组组长应参加;对于实验室方面至少应要求各分场所实验室主任参加最终的末次会议。2.4.16 后续工作a.评审组撤离现场前,应封好现场试验的报告、原始记录和不符合项/基本符合项记录表的复印件留存实验室,告知实验室并在封面上注明“保存至下次评审”。b.评审组成员和实验室管理者、授权签字人应在评审报告及评审工作用表相关处签字确认。2.5 跟踪验证2.5.1 现场评审后,评审组长或其指定的评审员对实验室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并确认其是否有效。2.5.2 评审组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室提交的整改材料进行验证: a.实验室对不符合项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b.实验室制订的纠正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c.不符合项是否已得到纠正。d.纠正措施是否有效,能否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e.对不符合项实施纠正的证据复印件、照片等资料。2.5.3 在以下情况下,评审组对不符合项的整改,应考虑进行现场验证:a.涉及影响检测结果有效性和实验室诚信度的。b.涉及较严重的环境设施不符合要求的。c.涉及仪器设备操作的。d.对整改材料仅进行书面审查不能确认其整改是否有效的。2.5.4 评审组对整改材料不满意的,应与实验室沟通要求再进行整改。2.5.5 实验室未按期完成整改、提交报告的,评审组长应及时报告认证监管处。2.5.6 评审组长在收到实验室的整改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确认的意见、做出评审结论。2.6 填写评审报告的要求2.6.1评审报告的填写原则a.不允许改动评审报告的结构。b.可以根据需要取舍对部分栏目的填写。c.评审报告中确认的检测能力范围、授权签字人、分场所等内容不得超过申请书中申报的内容。 2.6.2 评审报告封面“评审机构”栏目的填写: 一律填写“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6.3 评审报告中的“评审组意见”的填写: 评审组意见应包括:依据的现场评审通知文号、评审组人数、现场评审时间、评审范围、评审过程、对实验室法律地位的描述以及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的评价、对机构体系运行有效性、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现场试验和检测报告等方面的评价(包括评审组长在资料审查时发现的不影响现场评审的疑点问题的处理结果);建议批准的认证/授权(验收)项目的数量;考核及建议批准的授权签字人情况;不符合项及整改要求等。2.6.4 评审报告中“评审组推荐批准的检测能力范围”表的填写:按“先类别后项目/产品再参数”的顺序填写。a.计量认证类的实验室:先在“序号”栏下用“一、二”填写检测类别的序号,在“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栏下填写检测类别名称;再在下一行的“序号”栏下用阿拉伯数字“1、2、”填写项目的序号,在“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栏下填写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在“检测参数”栏内的序号栏下用检测项目序号+小数点+用按顺序排列的阿拉伯数字填写参数序号;在“检测参数”栏内的名称栏内填写该检测项目下能检的参数名称。不在“限制范围或说明”栏中注明能检或不能检的参数名称;检测项目之间的序号应相连,但不同检测项目的参数序号不能相连;具体见例表4.1。b.授权/验收类的实验室:先在“序号”栏下用“一、二”填写检测类别的序号,在“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栏下填写检测类别名称;再在“序号”栏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序号;在“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栏下填写产品名称;在“检测参数”栏内的序号栏下用产品名称的序号+小数点+用顺序表示的阿拉伯数字填写参数序号;在“检测参数”栏内的名称栏内填写该产品能检的参数名称。也可在“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栏下填写产品名称后同时在“限制范围或说明”中注明能检或不能检的参数名称。具体见例表4.2。c.在“依据标准”栏中填写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采用的标准或方法,采用的标准或方法应是国家、行业、地方(限副省级以上)的标准(质量评定标准、产品标准)或方法(检测方法)。依据标准的名称、代号和年号应填写齐全。d.“限制范围或说明”指对采用的标准、方法、量程、参数等的限制,如采用国际方法标准或实验室自行制定方法标准时,应在“限制范围或说明”栏中注明“仅限+特定的委托方名称”字样。需要利用外部设备设施或租用设备的参数也应在此处说明。e.评审组全体成员应在“评审组推荐批准的检测能力范围”表的首末页签名。 f.多场所的实验室,应按地点分别填写本表。2.6.5 评审报告中的“评审组推荐批准的授权签字人”表的填写: 对授权签字范围并非全部批准范围的应填写清楚检测项目或产品的类别。2.6.6 评审报告中的“评审组对整改完成情况的确认意见”表的填写: 评审组长应在对每一个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进行确认后再进行总体的确认。对实验室整改情况不是一次性验收合格的,评审组长应在此表中对实验室的整改材料的验收过程进行说明。如说明实验室每次递交整改材料的时间和评审组长退回实验室重新提交材料的原因。2.6.7 评审报告中附表7-1“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的填写:a.评审意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5种,评审员应在评审意见相应栏内划“P”。b.不符合、基本符合和缺此项者为整改项,应在说明栏内作相应的说明。当评审意见栏为不适用时,也应在说明栏内作相应的简要说明。c.首次评审应审核全部要素和条款。d.对于多场所实验室,除各分场所评审报告之附表1及电子版本外,还应提交汇总后的版本。e.每个评审员都应按评审组长的分工,完成各自的评审报告之附表1,交评审组长汇总。2.6.8 评审报告中附表7-2“现场评审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的填写:a.首次评审必须在此表中对所有检测参数进行是否已具备能力的确认。b.评审员可单独采用现场试验、利用测量审核结果、利用能力验证结果这三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确认检测参数,但测量审核、能力验证的结果必须是三年内的且相关的检测人员没有变化的。c.评审员采用其它确认方式时,必须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方式结合来确认,以尽量减小风险。d.在“依据标准”栏下只填写现场评审时时主要采用的标准/方法。e.当确认栏为“N”时,应在“备注”栏简要说明原因。f.评审员只能在自己确认的检测项目页签字并注明所确认检测项目的序号。2.6.9 评审报告中附表7-3实验室现场试验记录表的填写: a.在“序号”栏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序号; b.在“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栏下填写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 c.在“检测参数”栏内的序号栏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序号,但此时在该阿拉伯数字下还要用括号注明原申请参数的序号,如原申请参数“胶砂强度”的序号为(1.5); d.在“检测参数”栏内的名称栏内填写现场试验的参数,不同检测项目之间的参数序号不能相连。 e.在“依据标准”栏下只填写现场试验时采用的标准/方法。 f.在“试验要求”栏应填写“人员比对”、“设备比对”、“留样再测”、“常规试验”等内容。 g.在“试验观察结论”栏应对现场试验是否符合测试方法要求做出评价:Y表示符合;N表示不符合,不符合时须注明不符合的事实。2.6.10 评审报告中附表7-4实验室授权签字人评价记录表的填写:对推荐授权签字的范围并非全部批准范围的应填写清楚检测项目或产品的类别。2.6.11 评审报告中附表7-5不符合项/基本符合项/缺此项记录表的填写:a.对体系运行情况判定的依据是管理体系文件;对管理体系文件符合性的判定依据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b.对不符合项、基本符合项、缺此项的事实描述要清晰。2.6.12 评审报告中附表7-6实验室检测标准变更确认表的填写:首次评审不需填写此表。2.7 对评审员的评价2.7.1 评审组长在每次现场评审工作完成后应对评审组成员进行评价,并验证其专业判断能力的水平,填写现场评审工作用表之评审组长对评审组成员现场评审表现评价表和评审组长对实习评审员的评价表,交认证监管处。2.7.2 评审组长可对评审员专业能力的扩充或删除向认证监管处提出建议。2.7.3 对于多场所需分组进行评审的评审组,各分组的组长对自己组内的评审组成员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告知评审组长,由评审组长统一做出评价。2.7.4 评价表应与评审材料一起提交。2.7.5 现场评审时,评审组长负责将现场评审工作用表之被评审单位对评审组成员的评价表 转交实验室 。2.8 评审材料的上报2.8.1评审组长应在做出评审结论之后将有关的评审材料汇总并及时上报认证监管处。2.8.2上报的评审材料应包括: a.从认监处接收的实验室所有的申报资料 b.评审组完成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c.评审组完成的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用表d.评审组完成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附表 e.实验室完成的整改报告 f.电子文档(含计量认证证书附表、授权签字人及其授权签字领域表)。2.8.3上报的评审材料应装订成册。3 需用表格3.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3.2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用表3.3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附表4.例4.1评审组推荐批准的检测能力范围(计量认证类实验室):地址(多场所的分别填写): 第1页 共1页序号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检测参数依 据 标 准(名称、代号、年号)限制范围或说 明序号名称一水泥1水泥物理性能1.1细度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1.2密度1.3比表面积1.4胶砂流动度1.5胶砂强度2水泥化学性能2.1烧失量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2.2三氧化硫含量2.3不溶物含量2.4氧化钙含量2.5氧化镁含量二公路路基路面3路基3.1压实度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限:灌砂法3.2平整度限:三米直尺法3.3土基回弹模量限:承载板法评审组长签名: 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名: 4.2评审组推荐批准的检测能力范围(授权/验收类实验室):地址(多场所的分别填写): 第1页 共1页序号检测项目或产品名称检测参数依 据 标 准(名称、代号、年号)限制范围或说 明序号名称一电池1手机锂电池1.1部分项目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不检低温性能、振动、碰撞、过放电保护二手表2指针式石英手表2.1平均瞬时日差GB/T 60442005指针式石英手表2.2使用可靠性2.3止秒功能2.4时、分针协调差2.5防水性能2.6外观3XXXX手表3.13.23.33.4评审组长签名: 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名: 4.3 评审组意见: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粤量认证评审xxxxxxx”号文的通知,由xxx、xxx、xxx、xxx共四位评审员组成的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组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对 xxxx检测中心 进行了为期xX天的 XXXX 评审的现场评审。依据的现场评审通知文号、评审组人数、现场评审时间、被评审单位名称、评审类别 评审通过采用“听 、看、 查、考、 问”的方式展开现场评审工作,经过审查,评审组认为:评审过程、方式(1)、该检测中心建于 年,已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的地位。现有工作人员 名,其中管理人员 名,检测/校准人员 名。主要仪器设备 台(套),占地面积 平方米,其中试验场地 平方米。检测中心的组织架构及质量体系的设置基本满足认可准则的要求,能够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测。对实验室基本情况、法律地位的描述及能否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的评价 (2)、该检测中心的质量手册要素设置适宜,覆盖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全部要求,描述基本充分,组织机构清晰,内部职责基本明确,能够服务于中心的质量方针、目标,基本与中心目前所从事的检测活动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程序文件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基本能满足和指导目前中心开展的管理和检测工作。中心的管理体系文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但在质量手册中对专业部门的工作范围等尚需作进一步的明确;个别程序文件还应细化,如文件控制发放范围的清单等,提高管理和操作的有效性。对实验室质量文件符合性的评价(3)、该检测中心在管理体系建立之后,能够按规定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日化洗涤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商场国庆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商场商家安全用电培训课件
- 2025年控制系统行业控制系统数字化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清洁能源行业风能发电技术前景研究报告
- 岱山县2025浙江舟山市岱山县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招聘1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压力容器安全标准培训课件
- 安徽省2025年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洼区2025年辽宁盘锦市大洼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考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介休市2025山西晋中介休市事业单位招聘13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 防洪排涝工程合同范本有效
- 高血压病基层诊疗指南
-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门诊护士课件教学课件
-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课件
- 职务侵占罪培训
- 中式烹调师技能等级认定四级理论知识试卷
- DB65-T 4784-2024 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
- 幼儿园礼仪小天使《借物品》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