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创造财富到管理财富.doc_第1页
前言从创造财富到管理财富.doc_第2页
前言从创造财富到管理财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脚刚脱离温饱,后脚就已跨入钱堆,突然到来的资本富余令中国企业无所适从,钱多了怎么办?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股票、房产、艺术品、成长型企业诱惑如春天的野草般疯长,风险也悄无声息地萌芽,公司理财正在成为企业的显学。从创造财富到管理财富 文/本刊记者 胡 浩钱多了怎么办? 对于企业来说,这不是空泛矫情的呻吟,而是现实命题。 放在过去,的确没有太多讨论必要,“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大多数企业缺的就是钱。 但现在不一样了。2007年,我国金融机构的企业存款大约是16万亿元,且只是企业财富的冰山一角。尽管央行数次加息,存款利率还是跑不赢CPI,为了流动性与风险防范之计,企业不会把太多余钱放在银行。实际上,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许多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钱已经多了起来。 太多企业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创业,带队伍,然后企业慢慢成型、上路、高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企业家们会看到自己培育的公司一下真正地有了生命,成长为奔腾不息,不停创造利润的庞然大物。面对滚滚而来的利润流,他们也会有一种惶惑,“昨天还在想怎么样找钱,今天就得想怎么样花钱了”。 过去,是为了钱少而焦灼,思考如何融资,如何开源,如何节流;现在是为了钱多而犯愁,如何让公司资产增值保值,获取最佳综合效益。怎样把钱“烧光”? 其实烧掉这些钱是很容易的,比如像史玉柱当年一样去建一幢“伟大的楼”,或者像胡志标一样砸给CCTV当标王当然,还有些看起来更堂皇的办法帮助你烧光这些钱。 一个办法是吹气球。 钱多了之后,合乎逻辑的表达就是扩张:如果现在是NO.2、那就争取做N0.1;如果只有国内市场,那么就去开拓国际市场不用担心,总有那么多目标可以罗列,追求永无止境。而且,外延式发展相比内涵式发展总要好做一些,这也是一种路径依赖,大家都想把气球吹大。但结局往往是,许多企业在兴盛时期开始吹气球进行大面积对外扩张或者不理性地扩大生产规模,最后气球越吹越大,资金、市场、人力处处吃紧,最终把气球吹爆。 其实,不管做哪一行,在相对时间段,一定会有规模效应。或许你做到的这个境界刚刚好,现有条件所能企及的边界已经到了,再扩大就会打破平衡,企业发展的曲线就会下行。 另一个办法是把奶牛牵回家扩张不行,那就多元化吧。 成功的企业家容易产生一个幻觉,觉得在一个产业内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那么这种成功应该可以复制到其他领域,于是就会有多元化冲动。然而,许多中国企业之所以成功,在于起跑时抓住了好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历史性的,比如市场短缺、双轨制度、消费者不成熟、强大的国际对手还未杀入等,这些机会在过去的二十年、三十年是存在的,但是在未来不复存在。 其实,要分享一个行业的成长机会,没有必要亲自去做。做不相关的多元化,就像为了喝牛奶,把奶牛牵回家;后来,又为了吃鸡蛋,把鸡也捉回了家接下来,猪啊马啊也都牵回来了,自己不会养也养不过来,“余粮”反倒一点点耗光。 或许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花掉这些钱,这也是我们这个策划的目的。企业资产升值时代来临 跳出企业来看,我们所置身的那条河流,已经不是过去的那条了。法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兰佩雷菲特在两个世界的对话一书中对法国与中国有这样的隐喻:在人类漫长的队列中,静止不动的国家向后退,不紧不慢的国家停滞不前,只有那些飞跑的国家才会前进。而中国的确在一路狂奔,涤尽沉郁与坎坷。 以前的中国,应该说是处于一种实物经济阶段,没有太多投资空间。而现在,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人民币成为了最为强势的货币,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有了余钱,怎么样花钱,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课题。 我们面对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决不是一次波段性或技术性的上涨,而是中国企业资产价值的升值。在一个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下,富有资金已经不再满足于在日用消费品市场中兴风作浪了,而是大举进入投机性市场,首先带来的是一波轰轰烈烈的不动产升值。接着,是以股票为表现的企业资产升值。许多公司都从这次股票与地产的大牛市中获益。当年熊市时,通行的笑话是“炒股炒成股东、炒楼炒成房东”,现在,能当上股东、当上房东,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一切的一切,传递出一个信息,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可称之为企业资产升值时代。用一种新的逻辑理解企业“怪象” 这次浪潮,给了中国企业太多机会,也改变一些公司的命运。事实上,不管从中获益多少,作为参与者,都将会沉淀为这一批企业的共同记忆,还会影响决策者的判断,改变许多企业的行事逻辑。同时,企业行为也悄然发生变迁,传递的含义与过去不同了: 一个公司跨行业并购,过去我们往往会理解为“业务多元化”,但现在,很可能是逢低购入的套现行为,“买过来只为了卖出去”。 一个集团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似乎要实现一体化竞争链条,过去我们理解为“行业垄断,上下通吃”,其实现在往往源于一个务实而且简单的出发点对冲风险。太钢不锈参股了镍矿,天威保变参股新光硅业,他们都参股了原材料企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总有一些环节的利益是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他们介入原材料企业之后,无论是原材料涨价,还是成品价下跌,都可以对冲风险。同样的道理,可以投资期货对冲现货风险,持有外汇多元化对冲利率风险。 一个公司突然加大对一个不相关的公司的投资,不要理解为他要进行战略调整了,其实很可能是看中了后者上市的可能,介入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丰厚回报。在中国企业成长性极高的情况下,非上市公司成了一片富矿。不管是PE(私募股权投资)、还是VC(风险投资)、还是天使投资,都等待着IPO的临门一脚。 还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公司似乎都变成了基金公司。2007年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有340家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有247家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剔除重复,共有486家公司持有这两类金融资产,占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34%。他们看起来像一些类金融机构,或者说是一家基金公司,投资者与其说是股东不如说是基民。在大牛市背景之下,许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利润和股票投资利润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螺旋上升。上市公司持有其他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和证券投资的现象将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金融企业、拟上市公司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此,上市公司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投资收益将成为其利润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 还有的企业突然对稀缺资源有了闲情雅兴,其实用意在于通过投资一些明显不可再生的资源,如土地、矿产、艺术品、古树等,对公司资产增值具有长期稳定作用,而且即使在公司资金遇到困难时,也有快速套现的功能。企业理财成为显学 有对于企业家来说,课题就来了:钱多了怎么办?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股票、房产、艺术品,以及成长型企业都是可以追逐的对象,诱惑如春天的野草般疯长,风险也悄无声息地萌芽,公司理财正在成为企业的显学。这里说的不是财务意义上的理财,而是如何管理财富、保证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意义上的大理财。 这一点,从比尔盖茨身上可以看到,开创微软帝国之后,他就悄然转身。从微软首次公开募股时起,盖茨就一直在减持自己的微软股票,所持有的微软股份份额已由首次公开募股时的45%下降到10%以下。比尔盖茨将手中的钱进行了大量投资,涉及多个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