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世界是全部事物组成的集合统一体。1.什么是世界?中国古代人把时间和空间的综合统一体称为宇宙。墨子用“宇”指四方上下,用“宙”指往古来今。据文子自然、尸子、淮南子齐俗训曰: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宇宙”二字连用,始见于庄子齐物论“旁日月,携宇宙,为其吻合” 。印度古代人把佛刹、虚空和微尘的综合统一体称为“世界” 。佛经认为:每一日月所照的范围为一世界,集一千世界为一“小千世界” ,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集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或三千世界是一个综合统一的佛土、佛国。西方人认为,宇宙是一切存在的统称,凡是存在的东西,加起来就是宇宙。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写作cosmos,universe,space;在俄语中写作ocMoc;在德语中写作kosmos;在法语中写作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oo ,原意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我认为:世界是全部事物组成的集合统一体,是事物大家庭里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世界的哲学定义:世界是全部事物组成的集合统一体,是每个事物都具有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自然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世界就是全部,就是全包了。世界既包含有、也包含无,既包含客体、也包含主体,既包含宇宙、也包含夸克,既包含人、也包含神,既包含精神、也包含物质。世界就是部分,就是事物的组成元素,一切事物都是世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都是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世界。一沙一世界,一尘一太极。 2.事物、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事物的哲学定义:事物是事情和物体组成的统一整体,是世界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元素,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全部对象中、从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出来的对立统一体或矛盾体。 具体事物是人通过认识归纳来自外部自然事物的多样信息知识,从自然事物中发现、界定、建构和彰显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限制和冠名、以独立整体形式存在的自然事情和自然物体。 抽象事物是人通过认识分解来自外部自然事物的部分信息知识,从自然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规定和冠名,以非独立整体形式存在的自然事情和自然物体。 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同一个事物,任何事物都是整体和部分、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统一。一个事物作为多种规定和多样性能组成的统一整体是具体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抽象事物。当我们说世界是全部事物组成的集合统一整体,是一个具体事物的时侯,也可以说世界是事物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是一个被人从事物大家庭里抽取出来的部分,是一个抽象事物。人类语言词汇所表述的一切事物既是具体事物,又是抽象事物。 3.元体、元集体、元分体、元实体、元本体 什么是元体?事物是世界的一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世界万物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世界在人类面前的元初存在和表现形式。所以我把事物称为元体。 元体有四种具体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元集体、元分体、元实体、元本体。元集体是指既作为全部事物集合统一体也作为事物大家庭里一个成员存在的世界。元分体是指既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具体世界存在的个体自然事物。元实体是指既作为个别自然事物种或属的普遍性规定,也作为相对具体事物统一整体存在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有一定存在范围限制的实体事物。元本体是指既作为人类全部经验事物的普遍性规定也作为相对具体事物统一整体存在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没有存在范围限制的本体事物。 元体、元集体、元分体、元实体、元本体是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事物。它们凭借共同点而相互统一、相互包容,它们凭借不同点而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从内容或内涵方面来看,元集体的内容或内涵最丰富,元分体、元实体、元本体的内容和内涵依次少于元集体,元集体包含元分体、元实体、元本体。从形式或外延方面看,元体的存在范围、外延、形式最大,元本体、元实体、元分体、元集体的存在范围、外延、形式依次小于元体,元体包含元本体、元实体、元分体、元集体。 苹果和水果是相互包容的,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水果包含苹果。水果是苹果具有的普遍性规定和内容,是苹果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苹果包含水果。苹果和水果互为内容和形式,既对立也相互统一。 元集体或世界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组成的一个具体事物世界是同人类有密切联系的全部事物组成的综合统一体。我把事物称为元体,所以我把世界称为元集体。世界或元集体可一分为二,可分为元初世界和现实世界,可分为各种各样对立统一的两个部分。世界或元集体可一分为多,可分为元分体、元实体、元本体三个不同的具体事物族群,还可分为无数个姓名不同的具体事物个体。什么是元初世界?圣经创世纪描述的元初世界:渊面黑暗、空虚混沌;没有光也没有暗、没有昼也没有夜、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没有陆地也没有大海、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淮南子天方训描述的元初世界:“天地未形,洞洞潚潚,故曰太昭” 。道德经第一章描述的元初世界:“无名天地之始”。汉朝时期的杨雄著太玄玄曰:“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 。阖天是指天地混沌还未分开,他称阖天状态的世界为宇。辟宇是指四方、上下、往古、来今、天地、万物已经分开,他称辟宇状态的世界为宙。现在广为流行的现代物理宇宙学对元初世界的存在也无法完全加以否认,对于大爆炸的奇点只有猜想而无确知,对于奇点大爆炸以前的元初宇宙,也存有一些猜测性的理论。元初世界是空虚混沌、天地未形、时空未别、阖天未分、万物未名、奇点未爆、一切未知的世界,是无光明、无黑暗、无海洋、无陆地、无太阳、无月亮、无植物、无动物的世界,是无数个“未”或无数个“无”作为具体事物组成的综合统一体。人类对元初世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元初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名的,一切未知或“未”就是人类关于元初世界的全部知识。一切无名或“无”就是人类关于元初世界的名。元初世界是人类通过认识发现、知道、界定的以“未”和“无”作为自身规定和限制的具体事物。什么是现实世界?圣经创世纪描述的现实世界:姿色亮丽、实在清晰;有光、有暗、有昼、有夜、有水、有空气、有陆地、有海洋、有太阳、有月亮、有植物、有动物,是一切有名称、已分别的事物组成的综合同一体。道德经描述的现实世界:“有名万物之母” ,万物有名,天彰地显。淮南子天方训描述的现实世界:有道、有气、有阴阳、有四时、有万物,是一切有名称、已分别的事物组成的综合同一体。佛经描述的现实世界:有太阳、有月亮、有须弥山、有香水海、有金山、有佛、有佛国、有佛土、有佛刹、有虚空、有微尘,是一切有名称、已分别的具体事物组成的综合统一体。现代物理宇宙学描述的现实宇宙:由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构成,有引力、有电磁、有光子,有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有中子和质子结合组成的氚、氦等原子核。有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一切有名称、已分别的事物组成的综合同一体。我所描述的现实世界:万物具体,和谐有序,美丽多彩、对立统一。有大具体事物、有小具体事物,有可感具体事物、有可知具体事物,有已知的具体事物,有未知的具体事物,有名、动、形词表述的具体事物,有数、量、代词表述的具体事物,是无数个有名称、已分别的具体事物组成的综合统一体。现实世界是万物已名、天地已形、昼夜已别、宇宙已分、四时已区、阖天已开、奇点已爆的世界,是一切有名、万事有规、万物有限、运动有律的世界,是无数个“已”或无数个“有”作为具体事物组成的综合统一体。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已知的,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有名的,一切已知或“已”就是人类关于元初世界的全部知识。一切有名或“有”就是人类关于现实世界的名。现实世界是人类通过认识发现、知道、界定的以“已”和“有”作为自身规定和限制的具体事物。元初世界是人类未知的世界,现实世界是人类已知的世界。它们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世界的全部,他们都是元分体,而不是元集体。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世界包括广义的世界和狭义的世界。广义的世界是指作为全体、元集体、唯一体、完全体存在的世界,狭义的世界是指作为个体、元分体、非唯一体、非完全体存在的世界。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个问题包含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指作为整体、全体、唯一体存在的世界同什么有联系的问题;另一个是指作为个体、元分体、非完全体的世界同什么有联系的问题,或者说现实世界或元初世界同什么有联系的问题。 现实世界的本源问题是关于现实世界同元初世界的历史继承和逻辑联系的问题。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很早就已经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元初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本初来源,现实世界是元初世界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曰:“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 。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现实世界作为“已”或“有”组成的综合统一体,同以“未”或“无”组成的综合统一体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未”或“无”是“已”或“有”的存在前提条件,没有“未”和“无”就不会有“已”和“有”,反之亦然。没有元初世界就没有现实世界,没有未知世界就没有已知世界,反之亦然。元初世界和现实世界、未知世界和已知识界不是处在不同时间段里的两个不同的世界,而是处在相同时空里的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进步永不停止的过程,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一个又一个没有被人类认识和掌握的自在之物逐渐变为被人类认识和掌握的为我之物,元初世界的一部分逐渐变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未知世界的一部分逐渐变为已知世界的一部分。一般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是一个关于整体同部分、全体同个体、完全体同非完全体、唯一体同非为一体、元集体同元分体、元实体、元本体的联系问题。 世界的本源是世界所包含的一般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全部事物,是存在于元集体中的元分体、元实体和元本体。世界是世界一般内容和组成部分的汇总,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集合。世界是流,世界的一般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源。世界是末,存在于世界中的具体自然现象和具体自然物体是本。 现实世界是如何产生的?圣经的作者认为上帝用了六天时间创造了现实世界,上帝是天地万物得以创造、区分和产生的父亲。道德经的作者认为“有名万物之母”,人发现、区分、冠名了天体万物,使“有”从“无”中彰显出来。人是天地万物得以出生和显现的母亲。淮南子天方训的作者认为现实世界是虛霩、阖天自然变化形成的。“道始於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滯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襲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時,四時之散精之万物” 。古希腊人认为,现实世界是自然形成和产生的。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oo其原意就是秩序。现代物理宇宙学认为,现实宇宙或现实世界是宇宙奇点突然大爆炸的产物。即约137.3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状态膨胀而来。而最新的研究则认为宇宙年龄为156亿年。我认为,现实世界是人类凭借自身的认识思维能力,通过长期的认识实践活动,从元初世界、空虚混沌、“无”中发现、知道、界定、抽象、彰显出来的。空虚混沌、元初世界、“无”是现实世界的本初来源,是孕育和生出现实世界婴儿的亲生母亲,人类是帮助元初世界、空虚混沌、“无”这位母亲顺利分娩,诞出现实世界婴儿的助产士。现实世界的产生是指现实世界从元初世界中逐渐地彰显出来,从不为人类所知的自在之物变成人类所掌握的为我之物。现实世界的产生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现实世界不是上帝在过去的六天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也不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所谓的奇点在过去的一个极短的瞬间爆炸产生出来的,而是人类通过长期的认识实践活动,通过从元初世界、从未知世界中发现、分辨、界定、彰显、抽取出一个又一个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逐步产生出来的,现实世界的产生正在进行之中。现实世界不是神然的、突然的结果,而是自然长期变化的结果,是人类长期认识实践活产生的结果。元分体或自然事物是人类凭借感官可以感知的具体事物。 元分体是指既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也作为个别自然事物的普遍性规定和特殊性规定统一体存在的,可以被人感知的个别自然事物。 现实世界是无数自然事物组成的大集体,自然事物是现实世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世界上除了人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用手触摸到的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以外没有任何其它东西。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所表述的认识对象都不是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而只是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专用名词表述的认识对象才是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是可感部分和可知部分、特殊性规定和普遍性规定、具体事情和具情物体、主体和客体组成的统一整体。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是特殊性规定和普遍性规定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具有时间、空间、价值、数量、质量等各种特殊性规定。个别具体事物凭借自身具有的特殊性规定而相互区别、相互对立。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具有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普遍性规定。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凭借自身具有的普遍性规定而相互同一、相互联系。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是具体事情和具情物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自然事物或个别具体事物包含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体两个组成部分什么是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自然事物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自然事物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自然事物在具体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事情、运动、行为和存在,是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自然事物中发现、分辨、界定、抽取出来的包含多种规定和多样性能的具体事物。人是自然物体之一,人的行为是自然物体的一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一种具体的自然现象,是包含多种规定和多样性能的具体事物。什么是自然物体?自然物体是自然事物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自然现象、事情、运动、行为和存在的主体,是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自然现象、各种事情、运动、行为和存在中发现、分辨、界定、抽取出来的,包含多种规定和多样性能的具体事物。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处在永恒运动的过程之中,是世界永恒运动过程中一个相对稳定的环节。个别具体的在自然事物在一定的时间段和一定的空间体中运动、行为、存在,保持着自身基本稳定的本质和特征。因此,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是相对不变的客观认识对象。个别具体事物是处在不断流变过程中的相对不变的事物。个别具体事物不断地从一个老旧的个别具体事物,变化为一个新生的个别具体事物。无物常驻,一切常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个别具体事物在一定时空中是它自己,在另一定时空中就变化为它者。超过了一定的时间段,超过了一定的空间体,一个个别具体事物就成为另外一个个别具体事物了,就变成了自己的对立者,光芒万丈的太阳最终也会黯然无光。什么是元实体?元实体的哲学定义:元实体是个别自然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个别自然事物具有的种或属的普遍性规定,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自然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限制、规定和冠名,既作为个别自然事物种或属的普遍性规定也作为相对具体事物存在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实体自然事物。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表述的认识对象都是元实体。例如:普通名词“人”表述的认识对象就是元实体。“人”是无数个别具体的男人、女人、老人、好人、黑种人、中国人具有的类的普遍性规定以及个别具体人具有的特殊性规定组成的统一体,是我们从个别具体的人中发现、知道、分辨、界定、抽象出来的实体自然事物。元实体是具有一定内容规定和一定存在范围限制的认识对象。例如:“生命”就是普通名词所表述的、具有一定内容和存在范围限制的元实体。生命是每个生物都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每个生物通过生长、变化、繁殖、代谢、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生物类具体事物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的类或属的普遍性规定和个别具体生物具有的特殊性规定组成的统一体,是仅存在于生物类自然事物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抽象事物。亚里斯多德很早就发表了实体论。亚里斯多德指出:实体有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分;个别物体是第一实体,个别物体具有的属或种是第二实体。他说:第一实体“是其它一切东西的基础,而其他一切东西或者是被用来述说它,或者是存在于它里面”。在第二实体中,越接近第一实体它的实体性就越多。例如在描述一个人时,说他是“人”比说他是“动物”更接近于个别人,因为“人”这个种比“动物”这个属,在更大程度上指出了个别人的特征。为了继承亚里斯多德实体论的认识成果,我称个别具体的自然事物具有的属或种的普遍性规定为元实体。元实体是抽象事物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是人脑对个别具体事物进行思维分解或思维抽象形成和产生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比较两个或更多的个别具体事物,可以发现它们分别具有的普遍性规定和特殊性规定,然后把它们具有的规定分门别类地抽取出来并加以冠名,从而形成和产生了不同种类和级别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例如,普通名词“生物”、“动物”、“人”、“自然人”、“法人”、“青年人”、“女人”表述的认识对象,就是不同种类和等级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处在一定种属关系中、具有一定地位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相对低等级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来说,包含更多的内容和规定,更接近于具体事物,因此可以称之为相对具体事物。相对抽象事物和相对具体事物可以是同一个事物。“人”相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更多的内容规定,更接近具体事物。“人”相对于“自然人”、“法人”和“女人”来说具有更少的内容规定,离具体事物更远、更抽象。因此可以说“人”既是相对具体事物又是相对抽象事物。什么是元本体?元本体的哲学定义:元本体是自然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过的全部事物具有的普遍性规定,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全部经验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限制、规定和冠名,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统一的组成部分,既作为人类全部经验事物的普遍性规定也作为相对具体事物存在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本体自然事物。 元本体是元集体、元分体、元实体具有的一般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比元实体具有更高级别普遍性的、分可为二或多、合可为一或少的对立统一体。元本体近似于以往哲学所谓的本体。元本体来源于个别具体事物,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为了继承哲学探索本体的精神,我称人类经验过的全部自然事物具有的普遍性规定和性能组成的事物为元本体。元本体是无存在范围限制的抽象事物,是人类对经验过的全部个别具体事物、相对具体事物或相对抽象事物进行思维分解和思维抽象发现和产生的结果。人们对世界万物进行反复比较、层层分解和逐级抽象后,就会发现世界万物各自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定,把世界万物分为不同的种、类、属,直至把世界万物分为两大类别,然后从世界各种类型具体事物之中分解和抽象出世界万物具有的普遍性本质和规定,并用适合的词语进行冠名,从而形成和产生出了元本体。例如:“价值”就是人们从经验过的世界万物中发现和抽取出来的元本体。价值的哲学定义:价值是世界万物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万物普遍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是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个别具体事物或相对具体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抽象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限制和规定,包含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的本体自然事物,是存在于元集体、元分体、元实体之中的元本体。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约定俗成地把具体事物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称为价值。对于人类来说,世界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意义和价值的环境、事物和现象组成的统一体,世界是有价值的世界,万物是有价值的万物。人为什么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因为世界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世界万物具有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因为世界万物具有自己的价值。人只有通过自身的行为消除世界万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负面意义和负面价值,充分发挥和利用世界万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才能实现人类不断生存发展的根本目标。价值是正价值和负价值组成的对立统一体。现在大多数人所说的价值,是指个别具体事物所具有的促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性质和能力,是指个别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事实上客体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主体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和价值,既具有正面的意义和价值,也具有负面的意义和价值,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价值和负价值组成的对立统一体。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好和坏都是价值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都是价值包含的内容和组成部分。真、善、美、好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正价值。假、恶、丑、坏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害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是有害于社会发展的负价值。主体和客体、事情和事情、运动和运动、物体和物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统一是价值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观察一种化学物质同另一种化学物质相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就可以发现这两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具有的性质和能力,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相对比例,发现化合价。化合价就是各种化学物质具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性质和能力,就是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价值。我们通过观察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发现人和生活环境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性质和能力,发现人和环境各自具有的价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能力,可以很快地判断出一个环境、一个具体事物、一个现象所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为我们的大脑经过思维产生出如何处置该事物的行为意识做好思想准备。人们关于环境、事物和现象的价值性质和能力的观点,就是人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的社会生活和各种行为的指南针。人在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做出什么反应都是以人对该事物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认识思维活动,是我们对刺激和影响感官的各种事情或物体是否产生兴趣、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是否采取人体行为加以处置的前提条件。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是评判价值性质和数量的客观标准。人是万物的尺度,价值是万物之一,所以人是价值的尺度。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指极少数个别人,而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指人民。元本体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没有任何存在范围限制的认识对象。准确地说,元本体是人类已经接触过、经验过、认识过的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规定、规律、性能、本质。凡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经验过的每一个具体事物之中的、没有存在范围限制的对象或事物,不论人们称它什么名称都是元本体。哲学史上产生的关于元本体的名称繁多。例如:哲学名词“道”所表述的认识对象就是指没有存在范围限制的、普遍存在于每个具体事物之中的元本体。道是世界万物普遍具有的一般规定和组成部分,是存在于个别具体事物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一般抽象事物。中国古代的道学家认为无形之道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东郭子向庄子问道:所谓道,何在?庄子答曰: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秭稗、在瓦甓、在屎溺。周易指出:形而上者之谓道。无所不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者,道也。哲学名词“逻格斯”表述的认识对象也是指普遍存在于人类经验过的世界万物之中的元本体。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最早使用了逻格斯这个概念,认为逻格斯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斯多亚学派是逻格斯的提倡者和发扬者。他们认为,逻格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规则,它充塞于天地之间,弥漫无形。哲学名词“实相”表述的认识对象也是元本体。佛教的主旨在于究竟诸法之实相,这个实相就是诸法具有的一般本质、规定、规律和性能,就是存在于诸法之中的不可被人见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普遍性理则。 各种事物都同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密切相连。要深入地认识现实世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全面掌握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秘密。二、认识是一个具有多种规定和限制的具体事物认识的哲学定义:认识是主体主动收集和整理影响自身生存发展的客体事物信息,形成有关客体事物知识的实践活动,是认识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人类从主体具体事物中发现、知道、界定、抽象出来的多种规定和限制组成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认识是有多种规定组成的综合统一体。认识具有内容、形式、时间、空间、价值、目的、意识、过程、原因、结果、方法、基础、条件、规律等一般规定,是人类从主体行为中发现、分辨、抽取出来的有多种规定和限制的具体事物。认识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一般规定。时间和空间是认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没有时间和空间作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认识行为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具有数量的一般规定和表现形式,离开具体数量规定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存在的。认识具有价值的一般规定。认识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如果不认识世界就不能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认识具有目的。认识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辨别、界定、抽取出客体具有的作用和影响主题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对客体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主体通过思维、通过对感官过去和现在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形成和产生如何处置影响自己的客体行为意识作好知识准备。认识的次要目的:发现、辨别、界定、抽取出客体具有的形体、质量、数量、时空、等方面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便于对客体的识别、记忆和思维的需要。认识包含认识意识,认识是认识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什么是认识意识?认识意识是认识行为的本质、内容和规定,是认识主体感受到客体事物的刺激和影响后,思维组织经过思维或分析处理感知组织获得的全部信息知识材料所产生的结果,是认识主体具有的生存发展意识在特殊情况下的具体存在形式,是认识主体的神经中枢发出的指挥主体实施认识行为的意向、原则、路线、方案、方法和命令。认识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是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认识的过程是在认识行为发生以前确立的、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的认识意向、认识方案、认识路线、认识法则的逐渐展现过程。认识意识形成和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认识主体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是认识客体方面的原因。认识主体具有的生存发展意识、认识需要和认识能力是认识意识形成和产生的内部原因。生存发展意识是认识主体具有的一般本质、一般内容和组成部分。人是认识的主体之一,生存发展意识是人具有的一般本质、一般内容和组成部分。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因为认识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人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因为人具有认识世界所需要的全部能力。人具有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还具有能够进行思维、能够产生和发出具体认识指令的大脑。人凭借五种感觉器官和能思维的大脑可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满足自身认识世界、实现生存发展目标的需要。客体对认识主体的刺激、作用和影响是认识意识形成和产生的外部原因。认识意识是认识主体的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外部事物的有关信息分析处理后产生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是引起主体的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各种信息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产生认识意识的直接原因。客体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会通过空气、光线等载体向外散发出包含自身属性和规定的信息知识。当主体同客体接近或接触时,客体散发出的信息知识便会进入主体的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使主体的感觉器官被动感受客体信息的作用、刺激、和影响。主体的感觉器官具有信息转化能力,能够把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知识转化为能经过神经网络传送的电子信号。当感知组织被动感受到客体散发出的各种信息知识的作用和影响后,就会把感受到的信息知识转化为电子信号,并传送给主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分别收到不同感觉器官传来的有关同一个客体的电子信号后,就会形成有关客体的综合知识。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在神经中枢形成的综合信息知识,能够及时唤起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过去获得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引起思维组织对记忆中和现实中的有关客体事物的联想和比较,通过逻辑推理发现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发现主体面临的现实生存矛盾和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思维组织就会根据主体的生存需要和能力、根据客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根据主体处置客体的经验知识产生出相应的处置有关客体的意向、方法、方案和命令,产生出指挥主体行为的具体行为意识。如果思维组织根据感知组织过去和现在获得的全部知识材料,经过分析思维判明客体对自身的生存发展不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思维组织就会产生和发出不对这个客体实施某种行为的意向和命令。认识主体对刺激和影响自己的客体就会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思维组织根据感知组织过去和现在获得的全部知识材料,经过分析思维判明面对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正面或负面的价值和意义,思维组织就会根据人的生存发展意识或生存发展需要,产生和发出指挥主体的有关组织立刻实施具体的处置行为,消除或扩大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实现主体生存发展目标的具体行为意识。主体对刺激、作用和影响自己的客体就会立刻进行某种具体处置行为。如果思维组织根据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不能够判明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思维组织就会根据对感知组织过去获得的经验知识的分析处理,产生出指挥感知和思维组织主动收集有关客体的信息知识,以发现客体对主体的生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发现主体所面临的生存矛盾和问题的具体认识意识。认识意识从思维组织中产生并发送给感知组织以后,主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就会立刻行动起来锁定目标客体,对目标客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十分的警觉和关注。于是,有认识意识指挥的、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实行的主动收集和整理客体信息知识的主体认识行为便发生了。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主体的每个感觉器官主动、有序、合理地进行收集有关客体属性和规定的知识,并把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随着认识的进行,思维组织在认识开始以前制定的认识方案也会有条不紊地自然展现出来,认识目的也会不断地得以实现。认识的发展变化和结束也是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的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随着认识行为的进行,感知组织获得的客体知识会越来越多,认识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也会被感知组织发现并传送到神经中枢。思维组织通过对感知组织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获得的知识的分析和处理,就会产生出指挥认识行为有所变化和发展的新的认识意识,认识行为在新的有所改进的认识意识指挥下,就会发生一些发展和变化,使认识行为更加合理和富有效率。随着认识的进行和认识预期目标的全部实现,思维组织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就会产生出停止认识行为的意向和命令。于是,有认识意识指挥的认识行为便结束了。认识具有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定和内容。认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和收集客体信息材料阶段;分析处理感官获得的材料,形成准客体知识阶段;检验和确立客体知识阶段。认识是同思维和实践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具体行为。在认识的整个过程中思维、认识和实践是交替进行的,思维、认识和实践互为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认识和实践离不开思维产生的认识意识和实践意识的指挥,思维离不开认识获得的知识原材料,认识也离不开实践给认识组织和认识器官提供的接近和接触客体和认识对象的有利条件。在我们常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在认知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前进的认识循环往复过程中,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桥梁或中间环节,没有思维认识的过程就不能完成,认识的目的就不能实现。没有思维和实践就没有认识。世界和认识具有密切的关系,没有人类的认识世界就不能在人面前展现出来,人在世界中没有行动自由。世界和认识互为内容和表现形式,世界和认识相互对立、相互包容。世界和认识都是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高速雨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解铝安全环保知识培训课件
- 电视产品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高速公路施工培训课件
- 农贸市场、集市管理服务项目投标方案
- qc考试试题及答案格力
- 电缆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电线生产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寂静的春天》课件
- 石油化工行业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
- 招租写字楼方案
-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前景
-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清单
- 委托书范本(下载版)
- 医院收费窗口服务规范
- 初一开学第一课班会课件
- 幼儿园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调试报告模板
- 13.3 比热容(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