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维护规程.doc_第1页
蓄电池维护规程.doc_第2页
蓄电池维护规程.doc_第3页
蓄电池维护规程.doc_第4页
蓄电池维护规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护规程1.安装注意事项客户需仔细阅读产品技术使用手册,按要求进行安装和使用,应注意: 电池在安装使用前,在5-30的环境下存放,超过3个月,必须以对电池进行补充电。补充电方法为以2.35V/只(25)的电压进行均充。 新旧蓄电池一般不能混用,不同厂家的电池或不同容量的电池也不可混合使用。 阀控电池为100%荷电出厂,操作必须小心,严禁短路。 安装时应戴绝缘手套,采用绝缘工具,注意安全。 电池连接时,螺丝必须紧固,但也要防止用力过大而使极柱嵌铜件损坏,紧固时的扭力为15NM。 按规定的串并联线路,从正极开始,按顺序进行电池间连接及列间、层间、和面板端子的连接,注意先别拧紧,待整组排齐到位后再一起拧紧。 在安装末端连接件和整个电源系统导通前,应认真检查正负极性,测量每一只电池的电压及总电压。 设计连接方式时,引出线应尽可能短,以减少接线电阻。 两组及以上电池并联时,每组电池至负载的电缆线最好等长,以利于电池充放电时各组电池电流均衡。 连接电池引出线到开关电源,应用万用表确认接线正负极性。 安装结束时应再次检查系统电压和电池正负极方向,以确保电池安装的正确。2.参数设置南都 GFM系列电池可在-1545的环境中使用,最佳使用温度为1525,25开关电源参数设置如表1,其它温度按表2进行调整。表1 开关电源参数设置参数内容设置参数浮充电压2.23V均充电压2.35V充电限流0.1C10高压告警值57.6V低压告警值46V,高于LVDS脱离电压电池温度补偿系数3mV/只电池温度过高35LVDS脱离电压44VLVDS复位电压49V均充周期90天周期均充时间10h复电均充起始条件(容量/电压)放出20%以上容量浮充转均充条件50mA/Ah停电均充时间10h退出均充条件5mA/Ah继续均充时间3h充电容量倍数不小于1.2倍电池报废指标小于额定容量的80%电池端电压差浮充/开路(50 mV /20 mV )3.蓄电池的充电 浮充充电南都GFM系列电池可浮充运行也可循环使用。浮充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浮充运行是蓄电池的最佳运行条件,运行时电池一直处于满荷电状态,在此条件下运行电池将达到最长的使用寿命。浮充运行时,充电电压应随环境温度作适当调整,一般是温度每升高1,每只电池浮充电压下降3mV,反之,温度每下降1,每只电池浮充电压升高3mV,此调整系数可在开关电源上进行设置。没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整流设备,可根据相应的温度范围进行调整,具体见表2:表2 不同温度时电池的浮充电压值环境温度()浮充电压(V/只)0102.2911152.2616202.2520252.2326302.2131352.2036402.19 均衡充电GFM系列电池在下列情况下需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 电池系统安装完毕,对电池组进行补充充电 电池组浮充运行过程中,有两只以上电池电压低于2.18V 电池搁置停用时间超出三个月 电池全浮充运行达三个月 蓄电池进行放电后充电均衡充电的方法推荐采用如下: 以2.35V/单体进行充电,100%放电深度充足电需24小时注意:上述充电时间是指温度范围为2030,如果环境温度下降,则充电时间应增加,反之亦然。 充电步骤电池放电后应及时充电。充电方法推荐如下: 以0.1C10A的恒电流对电池组充电,到电池单体平均电压上升到2.35V,然后改用2.35V/单体进行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结束。用上述方法进行充电,其充足电的标志,可以用以下两条中的任一条作为判断依据: 充电时间1824小时(非深放电时间可短,如20放电深度的电池,充电时间可缩短为10小时。) 电压恒定情况下,充电末期连续三小时充电电流值不变。在特殊情况下,电池组需尽快充足电,可采用快速充电方法:限流值0.15C10A,充电电压为2.35V/单体。图1表示GFM500在放电深度为100用0.1C10A的电流,限压2.35V(25)进行充电的特性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完全放电后的蓄电池,充电15小时后,充入电量可达100以上。图1 GFM-500在放电深度100后用0.1C10A的电流,限压2.35V(25)的充电特性曲线4. 温度对VRLA电池的影响阀控电池对温度十分敏感,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电池的运行的寿命、放电容量、浮充电压有重要的影响。持续过高的环境温度,会造成电池浮充电流加大,内部热量增加,失水过快,最终导致热失控,电池损坏;过低环境温度会降低放电容量。(1) 温度与浮充电压关系 严格地说温度发生变化后,浮充电压应随之修正。这里所指温度应该是电池内部的温度。众所周知,要测量阀控电池的内部温度难度是很大的,故通常以室温或蓄电池柜内温度来取代。根据这一要求,国内有些充电装置带有温度补偿来修正浮充电压的设施。按照基准温度设定,温度上升1,浮充电压下降3mV/只;反之,增加3mV/只。 (2) 温度与电池容量关系 蓄电池的额定容量根据国家标准是指在基准温度下10小时放电率的容量,放电终止电压不低于1.80V。在环境温度-4040范围内,蓄电池的放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因为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放电,电解液粘度下降,浓差极化影响减小,导电性能提高。同时温度上升后,电池电动势也升高,活性物质利用率也随之增加,最终使放电容量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如540,其放电容量可通过公式换算,也可以按表3对照:表3 温度与蓄电池放电容量及终止电压关系温度()放电电流(A)放电容量(%C10)终止电压(V)-40 0.1C10211.80-300.1C10351.80-200.1C10501.8000.1C10801.8050.1C10881.80250.1C101001.80300.1C101031.80350.1C101091.80(3)温度与电池寿命的影响,由于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本身散热条件比较差,热量积累的增加引起恶性循环易造成热失控。当环境温度超过25时,温度每升高10,使用寿命将减少一半,所以当环境温度在非25时,温度每降低一度浮充电压应增加3mV/只,以防出现亏电现象,温度每升高一度,浮充电压应降低3mV/只,防止过充电现象。采取这些措施可以适当延长电池的寿命。寿命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 T为电池在实际运行时的环境温度;tT为在环境温度为T时,电池的使用寿命;t25为在环境温度为25时,电池的设计寿命;以上公式在1540范围内有效。譬如,电池在35下长期运行,如25下电池设计寿命为10年,实际寿命则只有5年。 5.容量检测 VRLA电池容量及其影响因素额定容量: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蓄电池能放出的最低电量称为额定容量。VRLA电池规定的工作条件为:10小时率电流放电,电池温度为25,放电终了电压为1.8V。实际容量:在特定的放电电流,电解液温度和放电终了电压等条件下,蓄电池实际放出的电量称为实际容量。影响容量的主要因素有:放电电流、放电温度和电解液浓度。 不同倍率容量蓄电池容量是指电池在规定的时间内,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一的倍数计算,放电到规定的终止电压为止所能放出的安时数。其放电率、放电电流、终止电压及应达到额定容量的百分数的百分数见表4:表4 不同放电倍率容量关系放电率(h)电池额定容量百分数(%)放电电流倍数(A )终止电压(V)0.5357I101.701555.14I101.752613.055I101.803752.5I101.804792.0I101.80583.31.66I101.80687.61.46I101.80791.71.31I101.807.5931.24I101.80894.41.18I101.80(1.84)997.41.08I101.80(1.84)101001.0I101.80(1.85)201100.55I101.80(1.86)注:括号中的终止电压值为第六次循环之后至电池保证寿命中期测量电池容量时,应达到的终止电压值。 VRLA电池容量检测方法VRLA电池容量检测,从方式上分:离线式和在线式两种。蓄电池脱离实际通信负载进行容量检测为离线式检测,蓄电池在实际运行中进行容量的检测为在线式检测。蓄电池容量从检测技术上分有:安时法,放电特性对比法,电导法。 离线式测量法这是检测新安装电池的最好办法,优先考虑的是采用安时法,从中准确测出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放电曲线,为今后分析比较做好主要技术依据,同时可以做好电导法的蓄电池容量的原始数据。(1) 将脱离供电系统的蓄电池组充满电后静置124小时,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开始放电:(2) 放电开始前应测蓄电池的端电压,放电期间应记录放电电流、时间及环境温度,放电电流波动不得超过规定值的1%。(3) 放电期间应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及室温,测量时间间隔为:10h率放电1h,3h率放电0.5h,1h率放电10min。在放电末期要随时测量,以便准确地确定达到放电终止电压的时间。(4) 放电电流乘以放电时间即为蓄电池组的容量。蓄电池按10小时率放电时,如果温度不是25,则应按照实际测量的容量按下式换算成25的容量:CeCT1K(T25)式中T放电时的环境温度K温度系数,放电率10小时取0.006/ 1放电率10小时取0.008/放电率1小时取0.01/如0条件下,五小时率放出的实际容量仅为额定容量的90。因此,一般情况下,建议在阀控电池的机房要求能配备空调。 在线式测量法蓄电池在安装使用后再进行容量检测,一般采用在线式的检测,比较安全,但对实际容量只能作一个估计。(1) 为防止出现直流供电中断一般都把通信用整流器开着,调整整流器输出电压为蓄电池放电电压终止电压以下:(例调至1.7524=42V)。(2) 放电电流为实际负载的供电电流,在放电到设定终止电压以前,由蓄电池供电给负载。这时要记录蓄电池电压变化过程。(3) 当放电电压低于设定终止电压,这时系统将自动转由整流器供电,确保通信安全。(4) 调整开关电源充电电压到设定浮充电压,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5) 调整整流器输出电压为(2.2323+1.8V=53.09V), 用假负载对(2)中放电时找出最差的那只电池进行放电实验,放电电流可以选择较大电流(35)I10。(6) 放电电流乘以放电时间即为蓄电池组的容量。蓄电池按10小时率放电时,如果温度不是25,则应按照实际测量的容量按上式换算成25的容量。(7) 放电结束后用充电机对该只电池进行充电,恢复其容量。(8) 根据测记的数据绘制放电曲线。 核对性容量试验法(即对比法)(1) 将蓄电池组对实际负载进行在线式放电,蓄电池组放电前后要记录每只电池的端电压、温度、室温、放电时间,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为止。(2) 放电结束后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入电量应是放出电量的1.2倍。(3) 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放电曲线,留作以后再次测试时作比较。 随机性容量测试法(1) 采用蓄电池自动监控系统,监控每一只电池的状况,并按蓄电池维护要求设定告警值。(2) 蓄电池在日常工作,自动监控系统将记录蓄电池端电压变化情况。(3) 自动监控软件将实际数据与厂家提供曲线比较,可判断出蓄电池容量状况。 电导法电导是指蓄电池传导电流的能力,国内外研究证明电导与蓄电池的容量有很大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0.98),电池的渗漏液(失水),极板的腐蚀,接触不良,蓄电池的容量不足等都能直接反映到电导的大小。对于无人值守的通信局(站)蓄电池容量的巡检和随时需要了解蓄电池容量的情况,用电导法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但不同时期及不同型号的蓄电池电导离散性大,目前一般只作估算。其测试方法为:(1) 用一对电压探头向蓄电池两端施加一个已知频率和振幅的交流电压信号。(2) 在另一对电流探头上测量出与电压同相位的交流值。(3) 其交流分量与交流电压的比值(I/U)即为蓄电池的电导(G),其单位为西门子(S)。(4) 通过参数(温度)的适当修正,在电导测试装置上即可显示出蓄电池的电导值和相对电导值(即相对容量)测量电池中以最大电导值为基准值,其它单位电导值与其之比得相对电导值。一般测得电导值大于80%时,电池为良好。相对电导值小于80%,电池应引起注意,仪表产生告警。相对电导值小于60%,仪表产生失效告警。相对电导值小于50%,电池应进行更换。以上几种容量测试方法,是当前日常维护中常用的方法,但无论哪中方法,在容量测试期间,设备安全都会受到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做容量测试时要防止市电停电,备用发电机组应处于良好状态。 蓄电池容量检测中注意的问题(1) 蓄电池容量在非标准条件下检测时(例放电电流、溶液温度等)应先换算成标准情况下的容量,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判断。(2) 在线式容量检测时,操作要谨慎,事先应了解直流供电和市电供电情况,油机发电机能否启动。检测时应时时注意直流供电系统的情况和市电的供电情况,一发现不正常,应立即停止蓄电池容量检测工作恢复整流器的正常输出,切不可影响通信的正常供电。(3) 对比法或电导法检测蓄电池容量时,事先必须有蓄电池的放电曲线或基准电导值的原始数据(资料)才能进行该项目的检测。(4) 进行电导法测试蓄电池容量的测试探头夹子位置应是以前测试位置,并与电池极柱接触良好,待仪表读数稳定后读取,否则将影响测试结果。(5) 对放电后的蓄电池充电电量应是放出电量的1.2倍。对新安装的蓄电池容量检测的安时法,对比法,电导法的测试原始记录,都应在蓄电池的循环充放电三次以上进行,数据才稳定可作原始数据6.电池的储存所有铅酸蓄电池在开路状态下都会自放电,自放电的结果是电池的开路电压降低,从而引起电池容量的减少。南都GFM系列电池在储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l 自放电率与电池的储存温度有关,温度低则自放电程度小,温度高则自放电程度大。南都GFM系列电池存放环境要求530。存放地点应通风、干燥。l 储存时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开路电压,它与电解液浓度有关。为避免自放电对极板的永久性损伤,电池存放三个月应进行补充电。充电方法见均衡充电。l 电池存放期间,若开路电压低于2.10V/单体,应进行补充电后才能投入使用,充电方法见均衡充电。l 所有准备储存的电池在存放前都必须充足电。建议记下电池存放的时间,归入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