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马克氏病免疫失败应采取的措施.doc_第1页
鸡群马克氏病免疫失败应采取的措施.doc_第2页
鸡群马克氏病免疫失败应采取的措施.doc_第3页
鸡群马克氏病免疫失败应采取的措施.doc_第4页
鸡群马克氏病免疫失败应采取的措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群马克氏病免疫失败应采取的措施冯元璋 编译(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广州)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性疾病,采用疫苗免疫接种可以控制或减少MD的发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护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败时有发生。MD免疫失败可由许多因素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免疫接种不当、MD病毒(MDV)的早期感染或超超强毒MDV(vv+MDV)毒株的侵袭。此外,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鸡群缺乏对MD的遗传抵抗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以及疫苗贮存不当等其他因素也可引起免疫失败。如果发生免疫失败,应尽快确诊,并注意与禽白血病病毒(ALV)或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所致的疾病相区别。MD、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及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之间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若确诊太晚,可改变疾病进程。尽快确诊并仔细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对于预防和减轻下一个生产周期内疾病的再度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确定免疫失败的原因相对较容易,但要防止这些问题则较困难。一、免疫失败所致的损失免疫失败所致的MD发病率,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且有不同的承受力。在某些地区,当发生MD免疫失败,且达0.5-1%的发病率时,有的鸡场就感到难以承受;而在另一些地区,这种经济损失可以被接受。尽管0.5-1%的损失的确给养鸡场构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不得不承认已有99-99.5%的鸡群获得免疫保护,对任何动物、任何疫苗来说,这仍然是一个较好的免疫保护水平。但不容乐观的是,近来已有报道MD在蛋鸡中引起10%或更高的发病率,这对于肉种鸡场来说也值得进一步关注。某些免疫失败与VV+MDV的存在有关。在上述情况下,均可能给养鸡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要解决这些问题,肉鸡比蛋鸡或肉种鸡更为困难。二、MD免疫接种及MD侵袭不适当的免疫接种技术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免疫接种不当的鸡对MD是敏感的,并且可在鸡群中形成一个易感群。加强对孵化厅免疫接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减少不适当免疫接种鸡的数量。MD仍然对家禽业构成严重威胁的另一主要原因是MD现场病毒的毒力不断增强,此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肉鸡业发生变革的20世纪50年代,此时出现MDV强毒(vMDV)毒株;其次自1971年引入MD单价疫苗(HVT)后大约10年,出现MDV超强毒(VVMDV)毒株;最后,自1983年引入双价疫苗后10年,出现VV+MDV毒株。新的毒株如何进化尚不完全知晓,但很有可能与免疫鸡群中MDV毒力基因的增强复制过程发生突变有关。随着MDV毒力增强、毒株的进化及引入,增加了养禽业当前所面临的危险。一旦这些毒株被引入鸡舍,除非鸡场全部清场,并严格消毒,否则将很难清除MD问题。不幸的是,尽管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其影响,但并不能保证能将强毒株完全清除。因此,将不同的疫苗毒株联合使用可能是必要的,但如果鸡群预先已采用过三价疫苗免疫接种,则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目前,针对VV+MDV,还没有新的疫苗问世。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开发新的疫苗,但要研制比现有疫苗保护力更强的基因重组疫苗,并投入有效使用,尚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尽管目前MD双价或三价疫苗已在一些国家得到应用,但应关注疫苗毒株间最佳组合的选择,此外其他诸如协同作用、剂量、接种途径、疫苗运输贮存等方面的因素也值得重视。三、管理疫苗的使用绝不能代替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技术,但不幸的是,疾病控制的基本原则、良好的饲养管理及生物安全防护常常被忽略,特别是在肉鸡业。如缩短或取消空舍期,继续使用用过的垫料,以及鸡舍消毒不完全等,通常是基于获取短期的经济回报,而没有考虑毒力增强的病原体(并且不仅仅是MDV)长期存在的局面。鉴于这种情况,通常在疫苗诱导的坚强免疫力建立之前,雏鸡已经遭受MDV感染。当现有疫苗不能再提供有效免疫保护时,重新检查这种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用三价疫苗仍持续存在MD问题,则应考虑增加生产周期之间的空舍期,并应频繁更换垫料,这一点很重要。已经完全肯定,任何应激都可影响MD的免疫效果。为了熟知应激因素的重要性,这里有必要简要回顾MD的致病机理。在病毒最初复制阶段之后,MDV即可建立长期的潜伏感染,病毒的复制导致大多数B和T淋巴细胞死亡,从而导致免疫抑制。主要发生在T淋巴细胞中的潜伏感染以缺乏病毒复制为特征。至今仍不知道潜伏感染细胞何时发生变性而成为肿瘤细胞。潜伏感染的诱因并不完全清楚,但细胞活素,如、干扰素和或干扰素,可扰乱复制。显然,从潜伏感染延长的溶细胞感染或病毒复制作用的恢复可增加细胞的死亡数量。应激因素,如热、高湿度、超量氨浓度及缺水、缺食都可影响潜伏感染的建立或导致潜伏感染的激活,应激的这些影响至少部分对免疫系统有不良的影响。应激因素的控制将有助于消除V&,并必定能缓解病情。四、生物安全措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于预防新的毒株引入鸡场极为重要。MDV可从羽毛囊上皮细胞释放到外界环境,并在附着的羽毛及羽毛屑上皮细胞碎片中仍保持感染活性。在养禽业密集地区,控制羽毛屑中的病毒扩散到其他鸡场则特别困难,这只有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才能得以解决。要控制MD的发生,就必须将传染源引入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尽量限制外来人员进出鸡场,如有不可避免的人员来访,则需更衣、换鞋等才能入场。运料车、抓鸡及运鸡设备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潜在传播媒介。通过严格消毒,即可将这些传染源杜绝于鸡场之外。后备蛋鸡引入鸡场是另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即使引入的鸡无明显的疾病问题,但与运输有关的应激也可激活潜伏的MDV,从而导致新的MDV引入多龄鸡饲养场的数量增加,这是增加免疫失败的另一个因素。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实施严格的管理需要有较大的投入,同时在现场也较难推行,但当出现新的现场病毒流行时,研制新的疫苗和改进疫苗的生产也不大可能。因此,若要有效地预防MD的发生,强调采取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是值得考虑的。五、鸡的遗传抵抗力选育对MD具有遗传抵抗力的(鸡)品系,这在引入MD疫苗之前是控制MD的有效手段之一。自此法实施以来,鸡的抗病选育工作进展缓慢,收效甚微。但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一些种禽公司再次加强了对MD具遗传抵抗力的鸡的选育,并且发现单倍型可影响商品鸡中MD疫苗的相对功效。改进鸡对MD抵抗力的遗传选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并不能缓解当前MD问题。但不管怎样,针对MD的抗病育种,对于家禽生产,以及MD的有效防治仍具有重要意义。六、免疫抑制因子的存在众所周知,许多病毒性因子,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等病原体可导致免疫抑制。除了IBDV和CIAV外,其他许多病毒通过破坏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的暂时性紊乱。因此,做好上述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可显著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提高MD的免疫保护效果。七、其他MD疫苗的贮存、接种途径及接种剂量对免疫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如疫苗贮存不当,轻者导致疫苗蚀斑单位(PFU)下降,重者导致疫苗失活。因此,应严格注意不同MD疫苗的贮存温度,冻干疫苗在2-8,CVI988等细胞结合性疫苗在液氮条件下运输贮存。接种疫苗时,应采用正确的接种途径,并确保接种剂量准确,接种到位。一般情况下,细胞结合性的CVI988疫苗采用肌肉注射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虽然有的地方将疫苗接种剂量增加到5000-10000PFU/羽份,众多的试验和现场应用证明,实际上只要保证每一只鸡接受1羽份剂量的疫苗即可达到有效免疫效果。因此,接种剂量不是多多益善,因为加大接种剂量更多是基于商业上而非效果上的考虑。八、结论出现免疫失败,首先是要尽快查出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在VV+MDV毒株存在的情况下,任何时候都能够发生MD爆发。为了预防下一个生产周期MD的再度发生,认真检查MD免疫程序、管理、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是极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