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医养生保健和治慢性病的认识ppt课件_第1页
我对中医养生保健和治慢性病的认识ppt课件_第2页
我对中医养生保健和治慢性病的认识ppt课件_第3页
我对中医养生保健和治慢性病的认识ppt课件_第4页
我对中医养生保健和治慢性病的认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对中医养生保健和治慢性病的认识费伦2013年10月,音乐:童年,.,作者简介:费伦男(1931),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历任复旦大学物理化学实验室主任、化学系副系主任、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1997年从核磁共振研究室退休。19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高层认为经络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必需投入资源加以研究,当时,复旦大学费伦教授成立项目进行研究。花了近十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几项经络存在的具体证据。,.,前言现在是我一生中最佳的黄金时段,我常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来勉励自己,不求名利,但求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真正有益于社会大众、和国家的事,不负我活在世上这一生的价值。八十多年来,我积累了大量生活经验,悟出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人生哲理;还因涉猎了多个学术、技术领域,扩大了视野;又从微观到宏观的长期研究中,锻炼了我善于审视宏观表面现象背后、复杂的内在细节和运行规律的思想方法;还因为我的健康重又回来了,否则的话,也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任病魔的折磨,消极地等待着身体的逐渐衰老、凋亡。我健康的恢复是靠疏通经络,发挥“扶正祛邪”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当然与知足常乐的心态很有关系。,.,从1993年开始,通过二十年来的实验研究,我发现古人称为“经络”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在结缔组织之中;经络生理功能中的所谓“行气血”、就是向人体各处供应营养物质、和清除垃圾的运输通道细胞间质、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实际上,每个细胞的活性都是师傅强大的,但如果人体某些局部微循环(微血管、毛细血管、微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细胞间质)系统被堵,则其周围的细胞得不到赖以更新的营养物质,也无法将代谢废物排泄出去,产生环境污染,导致与之相关的组织生理活性和功能的急剧下降,还会渐进性地蔓延到与该处相通的组织、脏器,导致脏器自修复能力的下降和疾病的发生,例如浅表性胃炎的发生。,.,这解释了针灸之所以能治病的机制:由于疏通了经络,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得到了保证,细胞内外环境中的代谢垃圾能及时得到清除,提升了细胞、脏腑的活力和对抗疾病的自修复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处百病”的目的。但针灸仅仅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果因贫血等原因,导致血液等体液的运输能力不足,反映为“气血”不足,则疗效仍是不会很高的。所以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在养生、养性等生活习惯和情志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气血水平”。,.,1.经络的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本质的探索我们发现经络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在结缔组织之中,它至少是由以下七种生理网络交叉构成:组织液网络、淋巴网络、血管网络、多糖/水凝胶层网络、胶原纤维网络、神经网络、和内分泌网络等。前四种生理网络主要与体液中的营养代谢物质、能量物质、和信使物质的输运有关;后三种生理网络则与各种形式的生命信息和能量的传输、调控、记忆有关,这二大类功能性网络都存在于全身的各种结缔组织,并延伸到细微的细胞间质(腠理)之中,构成为一个全身性的复杂网络系统,所谓经络现象是该七个网络交叉产生的各种综合性生理功能的反映。,.,2.1.11993年,我们凭针刺穴位产生的得气感,探索经络物质基础,用磁共振成像确定穴位的组织学三维位置入手的。统计学数据显示:产生针感的200多个穴位的组织学位置,均处于各种“结缔组织结构”之中,如骨膜,肌间隔筋膜、浅筋膜、深筋膜、神经鞘等。右图是足三里“地”深度穴位的磁共振成像三维定位。,2.1经络物质基础研究探索简介,.,2.1.2各个穴位内部都存在各种特异性构造,除了结缔组织自身固有的胶原纤维和基质外,还富集有微血管、淋巴系统、植物神经、肥大细胞、以及由钙、磷、钾、铁、锌、锰、铬、铜等多种元素构成的各微血管外壁上富集的肥大细胞种纳米微结构,从而产生各种极其复杂的生理功能。右图为穴位中一种氧、铜、锌的三级纳米结构,可能具有光/电转换功能。,.,例如肌肉剧烈运动时,肌肉旁边的穴位受到刺激,穴位处的亚稳态Ca元素会立即解离成Ca离子,使交感神经释放CGRP递质,后者会导致微血管扩张,致使血流量增加,最后促使毛细血管中流出的组织液流量增加,和输运速度加快,起到冲刷肌肉中大量尿酸等代谢废物的作用。将肌肉因运动产生的代谢废物快速清除掉。所以穴位中的Ca起着自主性调节组织液流量、冲刷代谢废物的功能。当虫咬毒素进入皮肤时,穴位中的钙离子会立即进入肥大细胞,促使后者释放组胺、产生瘙痒等感觉,使人不自觉地产生抓痒、按摩等动作;以借助外力的推动,促使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加快流动,起到冲刷、清除有毒物质的作用。,.,2.1.3穴位是不同生理网络组织交叉的节点,不同节点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是不同的。下图是同步辐射单色X射线显示、人体淋巴结的分布,临床上许多疗效很高的穴位,多数处在淋巴结上。,.,2.4胶原纤维是一种氨基酸呈长程有序排列的液晶态介质,具有一个高效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9-20m)。因此,胶原纤维网络在人体内,既起着支撑和载体的力学功能,又具有潜在的、传输“红外光纤”波段能量、和光信息的功能,.,2.5胶原纤维中还存在一种超晶格结构,它可能具有将传输来的红外光转换成太赫兹电磁波的功能。后者不仅可维系胶原纤维周围各种生物分子的活性;还可能具有激活某些生物分子,使之产生爆发力。右上图为结缔组织的电子显微镜模式图右下图为胶原纤维中的超晶格结构左下图为太赫兹波波段在波谱中的位置,.,根据上述发现,我们研制成功了一种太赫兹波发生器(右图),用以辐照机体运动系统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痛、肩周炎等痛症,以及痔疮等的治疗,只需辐照十二分钟即能奏效。这种太赫兹波可以激发身体内各种生物大分子的活性,起到自修复的作用。,.,2.6发现穴位体表处均有二个自发辐射出来的窄波段红外峰,其波长分别为15.5m和3m,其强度与穴位的健康状况存在着正相关性。这二个自发辐射峰与隔姜灸的红外特征辐射峰完全一致(右图)。说明隔姜灸之所以比艾灸疗效高,是因为前者属于共振吸收,对皮肤等组织的穿透力特别强,穿透穴位,起到“补法”的作用,而其他波长的红外光则不易穿透,只起到热效应的作用。,.,据此,我们研制成功了一种新颖的窄波段红外灸疗仪,其辐射的红外光波段为7-25微米。右图为其红外辐射材料的红外光谱图。左图是临床灸疗用的窄波段红外灸头。,.,2.7多糖/水凝胶层网络多糖/水凝胶层网络具有多种潜在的重要功能,但至今未能被重视,例如:凝胶层表面对体液呈零流阻特性,每一根胶原纤维、细胞膜表面、和各种体液输送管道表面都存在一层凝胶层,体液在凝胶层表面流动的阻力为零,因而靠心脏收缩如此小的压力,就可以使体液快速流遍全身。但温度对凝胶的空间构象影响极大,中医强调“风”、“寒”,就是因为凝胶层受寒后,改变了空间构象,致使凝胶表面的流阻增大,引起局部体液输运不畅,从而诱发各种结缔组织病,特别是淋巴系统的各种疾病。,.,2.8人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从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成人的机体内,存在各种有机组合成的组织、脏器;它们的生理功能和运行过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协同,形成某种复杂的动态平衡,构成为一个具有多种自主性功能“复杂巨系统”(钱学森语),或称“耗散结构”(该理论获1977年诺贝尔奖)。这个复杂巨系统拥有一整套自组织、自适应、和自修复等自主性特征的生理运行功能,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健康)、和持续性(寿命),乃至新陈代谢、繁衍后代。,.,上述这三项自主性特征的生理运行功能,是维系人体生命得以延续的、不可或缺的保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必须遵循这套自主性生理功能的运行规律,才能使整个机体始终保持在健康的生理状态;如果人们的行为超过了这套自主性生理运行功能的承受能力,或甚至恣意破坏它,则必将产生种种病理性疾患,这就是中医所谓“养生”的科学涵义。,.,3.养生原则和要诀“养生”是我国传统中医非常独特的一个自我保健理念,其基本原则是环绕“扶正”,务使人体的“气血”能经常保持在充沛、和通畅的状态,和防止自我摧残型的“内伤”病因。中医把一切疾病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二大类:“外感”各种外界因素对人体的侵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厉气、外伤、虫兽咬;“内伤”对自己不良情志、贪欲的失控,造成贪婪成瘾的自残:情志、饮食、劳倦、房事。,.,养生是一整套融生活习惯、方法、技术、和人生观、哲理为一体的中医学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强烈色彩。这涉及到日常中各种生活习惯、和主导自己生活习惯的情志的是否正常养性。养生是一种自觉的个人保健行为,任何外人都无法左右的。但西方医学由于受机械唯物论的影响,把情志病与产生疾患的病理原因割裂开来,将情志病单独划归到心理咨询的科目中去解决,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3.1养生必先养性调整好人的心态,远离贪婪中医把“情志病”列为“内伤”诸病因中的头条,其他三条都是因控制不住对食欲、性欲无节制地追求贪欲引起的;对物质生活和财富的过度追求,是造成当今许多人劳倦的根本原因,也是贪欲的一种表现。贪婪成瘾是一种变态心理,酗酒、吸烟、吸毒是贪婪病态心理发展到极限的典型。非理性地为获取某种生理感官上过度的快感,同时也摧残了自己机体,因为人体内各种自主性生理功能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可以说任何“内伤”病,都是患者对自己的情志失控,对感官刺激的贪欲引起的,严重者已到了恣意地贪婪成性,不能自拔的地步。,.,人不可避免地兼有“社会性”(人性)和“自然性”(兽性)的双重性。儒学不同于宗教,它是一门“入世”学说,孔子承认“食色性也”的固有本质,意指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是无法讳避的;因而只能强调“克己复礼”,通过“修身养性”,克制住内心的“贪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兽性”约束在笼子里。“修身养性”是可以做得到的,是实现社会稳定、家庭和谐的良方。如把“兽性”放出来,则既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家庭的稳定,也损及自己的健康;“知足常乐”则是最高境界。因此“内伤”病的治疗首先要从消除情志病做起,有些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边在治疗内伤病,但一边又在“自残”,显然是治不好的。,.,3.2早起早睡以养血充足的深度睡眠是高效造血、新陈代谢、自我修复、排毒和恢复疲劳的唯一时段,早睡早起则是造血效率最高时段,是指人体内各种脏腑生理活动的节律,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是使“气血旺盛”、提升“正气”的唯一途径。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出现一种违背正常生活方式的“夜生活”,“内伤病”的四大因素:情志、饮食、劳倦、房事,几乎全都是在“夜生活”中纵欲的结果。长期夜生活造成的是损血,就像“温水煮青蛙”那样的慢性自杀,以损害自己的健康,缩短寿命为代价。,.,提高睡眠质量的措施有:1)控制晚餐八分饱,切忌夜宵;2)采取“睡如弓”的姿势,利于放松全身、特别是腹部的肌肉,仰卧使腹部肌肉绷紧;调整好颈部与枕头的相对位置,务使颈部的肌肉放松;3)做腹式(深)呼吸,以增加吸氧量,因为新陈代谢、自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氧;4)睡前揉压若干“睡眠穴”、特别是“膻中”、“百会”、“印堂”、“涌泉”等穴,可达到深度睡眠的效果。如果23-01时醒来,反映为胆腑和胆经有疾患;如果01-03时醒来,则反映为肝脏和肝经有疾患,可以针灸相关穴位来解决“不寐”的慢性病早期症状。,.,3.3多喝水多喝水有利于降低全身体液(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的粘度,以提高其对全身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的输运能力,并增加小便和出汗量,利于排毒,每天至少应饮3000毫升水。饮茶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可以双向调节人体内各种自由基浓度,利于抗衰老;还可通过络合作用,清除体内各种重金属毒素。,.,3.4泡浴和搓皮肤泡热水浴,可促进全身体液的微循环,利于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组织脏器的自修复。在泡浴的同时,沿各条经筋区从头到脚、搓擦全身的皮肤,不仅可按摩各条经脉,还可擦去表皮上的角质层;并刺激表皮下的基底细胞层,现已证实它就是“皮肤干细胞”,刺激它可提高免疫功能,促使表皮细胞的生长。总体上起到提高十二皮部的四大功能:防卫、呼吸、排泄、和调节体温。,.,3.5坚持必要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为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竞争,人体的内在结构必须适应于各种运动(包括思维)的需要,逐渐演化成一个非常完美的机体。它是遵循“用进废退”的进化法则的,因此必须坚持锻炼它们、包括勤于用脑,才能始终保持其健康状态,懒惰是健康的敌人,这又涉及到情志的问题。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穿软底鞋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它既是一种全身运动,又按摩了足底的穴位全息区,间接按摩了全身各个脏腑。,.,4.自我保健的关键在于学会“自检”由于多数疾患的早期症状不很明显,特别是肾、肝、脾、心、大小肠、胆囊等脏器的早期疾患,大多是隐性的,患者不易觉察,以致延误,酿成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须养成“自检”早期自我诊断的习惯,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有一句名言“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论述,意即内脏有病,必定会呈现在各种体征和症候上。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最擅长于早期的临床诊断,也是自我保健中的主要“自检”手段。,.,在养生保健中,可按中医“四诊”概念总结出来各种简便方法,进行“自检”:望诊:从脸部、口腔、体征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包括二便、月经、痰液等排泄物切诊:按脉、以及按照“不通则痛”的原则寻找无名酸、胀、痛、痒的位置与经脉及压痛穴的对应关系,从中揭示出经脉(在经)、脏腑(在脏、在腑)早期疾患的病因和病根。自我感觉:睡眠、饮食、步伐宽度。综合上述各种疾患的早期征兆,即可大致找出潜在的病因和主证,然后进行对症治疗。建议采用各种非药物疗法,作为自我保健中的主要手段,如按摩、指压、刮痧、灸疗等,其特点是简便、有效、易学,安全、无毒副作用,医疗成本极低。,.,4.1望诊4.1.1望脸面光泽:面部皮肤明润光泽,都属健康状态;反之,如晦暗、枯槁则为病态。脸色:颧骨潮红为阴虚内热;苍白多为阴盛、阳虚;淡白消瘦为血虚证;淡黑多为肾阳不足。唇色:反映脾主运化的功能,红润光泽,反映为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唇淡白或萎黄不泽,反映为气血不足,脾气不健。,.,4.1.2舌诊1)舌体整个舌体是一个全息胚,如某个脏腑有疾患,必定会通过对舌体的各个特定部位反映出来,通过舌诊,可以获知患病脏腑的确切位置:舌尖(上焦)心肺疾患;舌中(中焦)脾胃疾患;舌根(下焦)肾、膀胱、肠道疾患;舌边缘肝胆疾患。,.,2)舌形舌形胖嫩色淡,齿痕明显者,多属脾、肾阳虚;舌体肿胀深红,多属心脾热盛;舌体瘦薄色淡,多属气血两虚;舌面出现裂痕,多属热盛津伤;舌底两侧静脉血管呈青紫色条带状,为心肌缺血。,.,3)舌苔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正常舌象呈色泽红润,舌面铺有一薄层干湿适中、能隐约见到舌质(“见底”)的白苔。舌苔苔质苔质厚薄,反映病邪的轻重、虚实程度:苔质过薄病邪在表,或偏虚;苔质过厚湿、痰、食壅盛于“里”,或病邪传里。,.,观察舌苔上腻腐的粘性物,可知肠胃之湿浊,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内停诸证。舌苔剥落,则为胃患有气阴两伤之侯;若无苔,则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表现。苔色:白苔苔薄白,表寒证;苔厚白,里、寒证。黄苔热证,黄色越深,邪热越重;焦黄色是热结。灰苔主里证。黑苔主热极证,又主寒盛证。,.,4.1.3体诊脂肪堆积区臀部及大腿外侧:为胆囊及胆经疾患;肩后与上臂连接区:为心脏及心经疾患,多数为心肌缺血症;乳腺小叶增生:心包经疾患,心率不齐、早搏、房颤;脸部左右颊:为降结肠慢性炎症;上下腹部:为脾和大肠气虚证;指压头皮,如发现头皮下有一层呈弹性脂肪层,反映为膀胱经疾患;全身肥胖者为肺气虚证、痰湿较盛。,.,4.2切诊4.2.1脉诊1)寸口脉的定位脉诊通常取“寸口脉”,它处于腕部桡动脉处。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左右三部各分别对应于与之相应的脏腑和经脉:寸部关部尺部左腕心包、三焦肝脏、胆腑肾脏、膀胱(肾上腺)右腕肺脏、大肠脾脏、胃腑肾脏、膀胱(排尿系统),.,2)脉象运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的指腹,按压于寸口脉的左右三“部”上,分别体察脉搏浅、中、深层搏动的强度、快慢、气势、粗细、节律,以辨别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主要有以下九种脉象:浮取轻按即得。主病:多数为表证。常见于外感初期,脉其鼓动于外;亦见内伤久病,浮大无力,为阳气外泄之象,病情较重。沉脉重按始得。主病: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病邪在里;沉而无力为里虚,脏腑虚弱,气血不足。,.,迟脉脉迟慢,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钟以下)。主病:寒证。寒则气收,凝滞脉道,气血运行缓慢,故脉迟缓。迟而有力为阴寒积冷,实于里;迟而无力为阳气不足,虚于内。数脉脉过速,一息五至以上(90次以上/分钟)。主病:热证。邪热鼓动,血行加速,故见数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正气不衰,邪正相争之象;数而无力为虚热内生,久病阴虚;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乃虚阳外浮。,.,虚脉轻按、重按三部都无力,是虚脉的总称。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不足,致使鼓动无力。实脉轻按、重按三部都有力,是实脉的总称。主病:实证。邪气实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故而搏动有力。洪脉脉体阔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若无汹涌之势,即称“大脉”。主病:热盛,常与数脉并见。内热充斥,脉道扩大,盛气血涌。,.,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起落明显。主病:诸虚劳损,气血不足。常见于久病体弱,阴虚、血虚等证。阴虚血衰不能充盛于脉道,气不足,又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弦脉如按弦,端直以长。主病:肝胆病(包括高血压)、痛证、痰饮等。,.,4.2.2按诊(指压)1)从压痛穴确定主症在望诊、舌诊、和脉诊的基础上,采用黄帝内经所说“以痛为腧”的指压法,循经、及循脏腑投影区指压相关穴位,从痛感最强烈的穴位中,快速确定主症,并遴选出最需要治疗的穴位组方。按患者对指压产生痛感的反应程度,可分五个等级:“+”仅有一般的痛感,患者没有特定的反应;“+”患者因痛感产生眨眼的反应;“+”患者失声叫喊;“+”患者不自觉地产生抗拒动作;“+”痛感由疼痛感转化为强烈刺痛感。,.,2)自检经脉、脏腑病症的压痛穴在经在脏在经在腑肝太冲、期门;胆足临泣、日月;心青灵;京门;小肠下廉、关元;脾公孙、章门;胃手三里、中脘;肺鱼际、中府;大肠上巨墟、天枢;肾京门、太溪;膀胱委中;中极心包膻中、天池;三焦外关、石门;上述这些压痛穴既可以用于自检,因为它们都处于可以用自己手指触及的部位,如产生“+”以上的痛感,可以用作针灸“以痛为输”的治疗穴位。,.,3)脏腑腹、背、胁“投影区”指压取穴中医诊断学说中有关于外感病先入经,再发展蔓延入脏腑,和内伤病先由脏腑,再入经脉,以及既在经、又在脏腑(里证)的论述,这对于辨证施治,提高疗效是极其关键的。但是在目前的针灸临床诊断中,一律都是循经取穴,显然是不全面的。在针灸经络教科书中,每条经脉的主治概要中的最后,都有一句“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它是一维的;但其含义与本人总结出二维“投影区取穴”规律是一致的,显然后者的组织学概念更清晰。采取“投影区取穴”,可以获得更多的在脏、在腑病证的信息,只要是能产生强烈压痛感的穴位,不论属于那条经脉,都属有效穴,利于辨证施治。,.,5.中医治疗慢性病要诀“辩证施治”,中医之所以能根治各种慢性病,是基于它的全科早期诊断和治疗,亦即所谓“辩证施治”慢性病的早期,多数是从某些单一组织、脏腑的疾患开始的,如不及时医治,则由于人体内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的生理制约关系,必定会蔓延、波及到其他脏器,遂形成所谓的慢性病,或称“继发性综合症”,意即发展为多种疾病互相交叉在一起的综合性病症,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各种妇女病等,都是由多种脏腑、经脉病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兹举一例:,.,像“慢性结肠炎”等具有明确脏器病灶的炎症,其早期病因并不在肠壁上,而是由于降结肠周边犹如下水道般的淋巴结、淋巴管被堵塞(脾湿证),肠壁组织中夹带代谢废物的淋巴液排泄不出去,导致肠壁细胞间质的环境污染、和湿度的增加;引发某些适合于在这一污染环境中生存的细菌滋生、繁衍,遂形成“炎症”;致使降结肠从粪便中大量吸水的功能下降,其主要症状是大便不成形(“溏便”)。因西医对过度饮食引起大肠周围淋巴系统局部被堵、产生“溏便”这一早期症候的机制不理解,不重视;待其发展成“慢性结肠炎”,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无效,最后酿成结肠癌,用手术切除,然后放疗、化疗,遂使这一慢性病逐渐恶化。,.,从上述慢性结肠炎的例子可以看出:早期的全科诊断是治“慢性病”病的方法学关键,关键在于“辨证”,而辨证所需的临床信息来源,得自于于早期多角度的全科诊断。因此,中医“四诊合参”的诊断手段,应该充分肯定,并深入挖掘、整理和发扬,以惠及大众。但是,“四诊”是全凭医生个人主观的感觉、进行定性判断的,缺乏客观科学指标,无法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造成临床诊断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和误差,无法建立起统一衡量的客观标准,给随后“辨证施治”理念的正确实施,造成极大的困难,从而又成为目前中医发展的瓶颈。,.,有鉴于此,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承“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和“问诊”原理,研发成功一套计算机辅助全科诊疗系统软件,实现了症候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和整合的全盘临床终端计算机化;可借助互联网,将临床终端与我们专用网站的数据中心联系起来(远程诊断),向临床医生给出一组“辨证施治”的全科诊断结论、以及“辩经选穴”和“经验方”治疗的参考性建议。,.,临床上,只须测定左右手足24条经脉上相关原穴的电阻抗值,输入计算机辅助全科诊疗系统的临床终端,通过互联网,将其传送到专用网站的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将得出的初步诊断结论反馈回临床终端,以三张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临床医生据此再进行问诊,将问诊数据再反馈回数据中心,进行处理、比对,从而得出对该患者的最终诊断结论、和相应治疗方案的建议,以供临床医生作辨证施治的参考之用。,.,经络失衡信息图,.,诊断结论,.,十二脏腑症候诊断信息定量数据表,.,现代系统生物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右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