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之路”.doc_第1页
有感于“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之路”.doc_第2页
有感于“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之路”.doc_第3页
有感于“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之路”.doc_第4页
有感于“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之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感于“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之路”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7月9日公布了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以3,787.99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继续占据榜首位置,位列前十强的企业依次是:美国沃尔玛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荷兰国际集团(ING)、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在感叹“500强”之大、之强的时候,在对中国内地25家、中国香港地区4家和中国台湾地区5家的上榜企业细细研究时,发现中国联想集团终于“挤”进全球企业500强,这家中国个人电脑厂商以167.8亿美元的销售额站上了第499名,并成为首家跻身全球500强的中国内地民营企业,我认为这对于中国企业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事件,其现实意义甚至超过中国大陆的另外全部入榜的24家企业,远远超过中国石化集团的1,592.6亿美元的销售额,远远超过中石油149.25亿美元盈利所蕴涵的意义。因为联想花了24年时间从一家贸工技的高科技小企业变身为全球500强,浓缩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荣耀,这是1995年以来中国企业冲击直接500强目标以来,一家代表性企业依靠自己一步一步非常辛苦地做起来,成为全球企业500强,对于联想和真正的中国企业来讲真的都是一个标志性的大事件。1、联想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经验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成立联想。柳传志带着计算所的11个人和老所长曾茂朝给他的20万元开办费,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象牙塔”。当时,联想确立了“贸、工、技”的发展思路,围绕高科技产品做贸易销售,当时没有品牌、没有名气,唯一想的是公司能够生存下去。上个世纪90年代初,联想开始创立自主品牌,在国内个人电脑市场打拼,凭借其娴熟的营销技巧成为国内知名的电脑品牌。1998年11月4日,重组改建后的中科院计算所成为联想集团的中央研究院。2003年、2004年联想的电脑事业达到高峰,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市场第一电脑品牌。2004年4月1日,联想集团的英文名称由“Legend”改为现在的“Lenovo”。良好的业绩和成长致使联想产生了并购壮大的念头。联想集团新任董事长杨元庆在众多管理层反对声中,坚定要求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认为这是联想集团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机会。新联想成立后,把总部迁到纽约,而且其管理架构也有了新的变化,原来联想的CEO杨元庆被任命为新联想董事会主席,而联想前任董事长柳传志则被任命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这时的“联想无论是股东构成还是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和运营范围,都是一家跨国公司。”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后,联想集团跻身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其规模仅次于美国的惠普公司和戴尔公司,2007年8月3日,联想集团发布2007-2008财年第一财季业绩,业绩显示本财季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以来取得利润最高的一个季度,随即杨元庆宣布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联想集团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排头兵。这次并购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是联想集团能够跻身财富500强的重要原因。联想的发展经验还是应该由联想人来说,让我们听听柳传志的说法。2008年7月12-13日,在贵阳举行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五届夏季高峰会上,联想有限公司控股总裁柳传志向与会者分享了联想集团首次进入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的喜讯,并且细谈成立24年间联想取得成功的经验。柳传志表示,联想成立24年,取得现在的成绩,主要是做了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先河,将研究所里的科研成果,从“象牙塔”中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创造价值第二,在外国企业大量涌入中国时,和他们展开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这也为2004年并购IBM的PC业务奠定了基础;第三,解决员工的股份问题,让待遇得到保证,让年轻员工有更多机会展示才能;第四,将公司内部一切能够科学化的工作科学化,让投资队伍中有专业的管理专家来做管理工作。应该说,从零开始,走过24年,两代企业家,终于站上了世界500强的榜单,这是一个时代的骄傲,中国企业的胜利。2、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之路早在1995年,中国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便第一次在中国企业界吹响了进军全球500强的口号,而根据500强排名的最低要求看,海尔集团当时的销售额是入围标准的1/18。在海尔之后,华为、TCL、联想甚至一向低调的国美老总黄光裕都先后高擎起了冲击世界500强的大旗,众多的中国企业把世界500强作为战略规划的目标。从1995年到2008年一共是14个年头,曾经的丑小鸭今日已经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联想集团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终于率先完成了这一使命。还是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海尔集团的500强冲击之路吧。1995年,海尔集团张瑞敏首倡“500强情结”,提出了海尔集团的发展愿景是:“肩负振兴民族工业的重任,发展成为多元经营的跨国公司,创海尔国际品牌,进入世界500家大企业排名。”1997-1998年,海尔集团规划了冲击世界500强的路线图,按照1997年海尔集团的销售额是108亿元人民币,折合13亿美元,是当年500强最后一名美国太阳公司的15%。按照500强从1989年-1996年的实际值,销售额年平均增长达到10%,假设500强按照10%的速度增长,海尔规划了三个时间表,即2005年、2008、2013年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可能性,展开了10年的追赶之路。2007年海尔集团的销售额达到了1,180亿元人民币,与1997年相比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7%,创造了企业发展的辉煌业绩。(数据来源于海尔集团公开媒体数据)2005-2007年,世界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分别是124、137、149亿美元,应该说到2004年底,海尔1016亿元的营业额已经超越了2004年财富500强的底线。可好事多磨,就在人们铁定海尔将入主2005年财富500强时,结果是海尔因2亿美元的营业额之差再一次与500强失之交臂。2006年是张瑞敏为海尔进入500强设定的大限。因此,许多人认为,若能成功收购美泰,海尔就等于拿到了明年走进500强的“入场券”。成立于1893年的美泰如今已是一个身价高达47亿美元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而且在全美财富500强列第361位。诚然,单从绝对值来看,对海尔来说美泰的确是问鼎500强的一个重要筹码。问题的关键在于,由张瑞敏首倡的“500强情结”极具传染性。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在近两年TCL、联想在国际并购市场出尽风头时,海尔却略显沉寂。而当美泰扯着嗓子叫卖的自己的声音传入海尔耳朵时,无疑为海尔提供了一个彰显只有自己才能最先达到500强的绝佳机会。海尔在路上,但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和希望。2004年12月26日,在海尔集团成立20周年讲话中,提出20年来海尔能够持续发展所把握的规律就是正确处理了三个关系,第一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第二是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第三是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第一个关系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是确定了企业做正确的事,又去正确地做事,即找到了可以达到目标的路径,那么怎样正确及时地把事做到?作为企业就像是跑马拉松,如果按很慢的速度和国际化先进企业的差距就永远不可能缩小,但如果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又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这是一个速度和耐力的矛盾。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样来界定,每年对海尔来讲都是一个马拉松,每天都是一个百米冲刺。比如在第一年创业时的目标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消化先进技术,当年达到九千台的产品,并把这个目标分解到每一天,于是有了“日清”工作法,凭着这种精神海尔很快地消化了国外先进技术。到现在为止还在推行“日清”工作法,这是海尔的特色,也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面对未来,张瑞敏曾指出:“未来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在于每天都是百米冲刺,人都会有疲劳感,怎么样才能有一种不懈的动力来继续奋斗?我们今后所要做的就是使每个人变成一个“SBU”,改革带来的结果是在企业里没有传统的上下级关系,人人都对着市场,直接为市场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目标分解得非常清楚。现在国内喊得很凶的MBO,其实所有的企业都忽略了一点,即德鲁克在几年前提出的企业必须要做到另外一种管理上的MBO,即目标管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完成流程再造,后四年会做得非常艰难,要量化到每一个人。就是说,在企业里最值钱的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的人力资本,我们希望把每一个人变成人力资本而不是人力负债,使创新的基因能够到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去。”海尔的张瑞敏在2005年提出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走过的“三到坎”。第一道坎就是:从入围资格到进入决赛圈;第二道坎是:进入决赛后,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第三道坎是:获得利润后,要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不论前面有什么困难,有多少道坎,但是海尔在努力。中国的企业在路上,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和希望。中国的企业在努力。3、启示与寄语我个人认为,世界500强之强,在于市场开拓能力的强大,技术力量的强大,自身品牌的强大,这种强大一定不是行政力量使然,而是通过市场行为由市场竞争获得,这才是真正的强大,持久的强大,也是让人信服和心服的强大。而支撑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管理的力量,我们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我们的管理平台、激励机制,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海尔集团、华为公司,还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必将站上世界500强的行列。我们有理由相信,管理创造价值,管理让企业真正强大。引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结束这个题目:“对我们来讲还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过去的21年(从1984年到2005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了!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虽然艰巨但对中国企业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