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doc_第1页
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doc_第2页
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doc_第3页
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doc_第4页
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0年第16卷第3期卢艳萍黄集慈石茜摘要通过广东省韶关市开展以现场医学急救知识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前后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对比,及其急救知识来源的调查,表明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医学急救知识水平有显著作用,调查人群的急救知识平均知晓率,从原来的28.63%上升至开展专项健教后的71.74%。对不同人群的急救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身体状况、病史及家族史的人群,其知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对调查对象的急救知识来源进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救知识效果评价公众医学急救知识的丰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因此,以急救知识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群众的欢迎。我院自1996年3月至今,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了以现场医学急救常识为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为对其在提高公众医学急救知识水平中的作用作出客观评价,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可行性依据,我们分别于开展专项健教前(1996年2月)后(1999年3月),在基础条件(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本市人群的医学急救知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 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为使基础条件尽可能一致及调查对象相对稳定、调查结果具代表性,前后两次调查均从全市东、西、南、北片的4个住宅小区:明珠园住宅区、向阳住宅区、沙梨园村住宅区、金凤坪村住宅区等,随机抽取8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青、中、老年人比例接近。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多选题形式)。由本院各科健教宣传员在同一时期向上述住宅小区群众随机发出,由对方当即自行勾选。发放调查表800份,回收有效表格8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100%。将调查数据录入EpiInfo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调查内容(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身体状况、病史、家族史。(2)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包括:是否知晓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的方法(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一些易突发的高危疾病及意外事故的现场医学急救常识的掌握情况(见表1)。(3)调查对象急救知识来源,选项包括:1996年3月以来由我院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的医学急救知识健教措施:a.口头宣教:院内外义诊咨询/病区医生护士直接指导/热线电话咨询;b.电化宣教:电视宣传/广播宣传/病区(社区)播放或租售健教专题录像片/病区(社区)播放或租售健教专题录音/电脑网络/健教专栏;c.图文宣教:报刊健教专栏/病区(社区)健教宣传栏/社区专题图片展/健教宣传资料/健教处方;d.医院(社区)内急救常识讲座;e.入户宣教。其他(即非我院开展的健教措施)。表1开展专项健教前后公众医学急救知识知晓率比较干预前(1996年)干预后(1999年)x2P知晓人数%知晓人数%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的方法(拨打“120”电话)20425.574893. 5767.60.01心肺复苏术680.0948961.1488.140.01煤气中毒的急救23629.570688.2570.210.01溺水的急救21126.448360.4188.270.01心梗的急救38247.858272.8104.380.01中风的急救37947.459774.6124.80.01食物中毒的急救26332.956770.9231.360.01车祸的急救20625.858773.4362.90.01烧伤的急救32140.161276.5217.70.01气管异物的急救8810.836846246.90.01平均值28.6371.74结果与分析1.开展专项健教前后公众医学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显示,开展专项健教前公众对上述10项医学急救知识知晓率平均为28.63%,开展专项健教后的知晓率平均为71.74%,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开展专项健教后,不同年龄组对急救知识知晓情况:30岁以下、30岁至50岁间及大于50岁等3个年龄组,急救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6.71%、70.23%、68.46%,经统计学处理,第一组与二、三组间知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开展专项健教后不同文化程度者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大专以上、高中(中专)、初中、初中以下等4类文化程度人群知晓率分别为70.18%、46.83%、42.16%、19.76%,经统计学处理,第一组、第二、第三组及第四组间知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开展专项健教后不同职业者对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公务员(机关干部)、工人、农民、个体户、学生等5类职业人群的知晓率分别为72.83%、41.22%、10.02%、36.84%、40.21%,经统计学处理,第一组与其他各组及第二、四、五组与第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wTBX P0.05)。开展专项健教后不同身体状况者急救知识知晓情况:本人或亲友当前患有相关疾病或有相关病史、家族史者与身体状况良好者两组的知晓率分别为66.37%、30.8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知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调查对象急救知识来源情况调查显示,除8.52%的调查对象曾通过其他途径接受有关知识外,其余者的医学急救知识均来源于我院自1996年3月开展的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口头宣教、电化宣教、图文宣教、院区(社区)急救常识讲座、入户宣教的平均来源比例为44.12%、74.03%、77.79%、38.92%、25.75%,经统计学处理,第三、第二组与第一、四及五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2专项健教后调查对象急救知识来源情况总知晓人数(人)来源于我院专项健教的(人)来源于其它的(人)口头宣教媒体宣教图文宣教举办讲座入户宣教与医疗急救机 构联系的方法(拨打“120”)7486547166782892210心肺复苏术48923620148921818452煤气中毒的急救706164687521273146100溺水的急救48312141743417810687心梗的急救58247652456026121036中风的急救59748454458225311242食物中毒的急救5671325185122119680车祸的急救58710648750621610020烧伤的急救6138252951312810242气管异物的急救3687734234820720130平均值574253.2424.9446.5223.4147.848 .9占总知晓人数(%)10044.1274.0377.7938.9225. 758.52讨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病或遇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的情况下,掌握一定的现场紧急自救和互救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为抢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赢得极为宝贵的时间。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公众的急救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1。韶关市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方城市,近年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亦随之增高。我市卫生部门因势利导,在人群中积极普及医学急救知识。我院因此专门成立了医学急救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健教人员,各临床科室指定兼职健教宣传员。在市、区、街道建立了完善的各级健教网络,深入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医学急救知识健康教育活动。评价结果显示,公众对某些易突发高危疾病及意外的自救互救能力显著上升。这充分说明,以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是切实有效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调查显示,青年组知晓率明显低于中年组及老年组,究其原因,是因为群众中普遍存在“年纪大了才需注意身体”的错误认识,提示要全面提高公众医学急救知识水平,首先还应从纠正人群的错误观念着手,其中加强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宣传尤为重要;从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上看,文化程度越低、越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知晓率越低,这显然与人群的文化程度和观念意识有关,提示健康教育工作应向中、下阶层人群深入和铺开;本人或亲友患有相关疾病或有相关病史、家族史者的知晓率,明显高于身体状况良好者,前者知识主要来源是病区医生护士指导,这显然是由于前者对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尤为关注、“久病成医”的原因,医务人员如能把握这部分人群心理,充分利用病人及其亲友的求知欲望,加强相关医学急救知识的健教工作,其收效将是事半功倍。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医学急救知识来源依次为:图文、电化、口头、举办讲座、入户宣教。图文宣教中,健教宣传资料及健教处方占主要,可能是因为其内容较为详实、具体,不受时空限制,便于传阅,学习效果有保证,因此是最值得坚持和推广的方式;电化宣教易将枯燥、抽象的医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声像形象,颇具娱乐性和趣味性,可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成为较主要的知识来源。其中,健教专题录像和录音可滚动播放,详细讲解,不受时空限制,最宜推广。而电视及广播仅为获知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方法”的主要来源,究其原因,是由于电视及收音机目前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普及范围广,但其易受到时空限制,因此只适宜营造舆论和气氛,及对一些简单知识或概念的宣传(如遇到医疗事故请拨120等),可不作为主要措施。此外,电脑网络宣教的来源极少,推广意义不大;口头宣教是近距离、有针对性的健教方式,学习效果保证,其中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占比例较高,而勾选此项的多为本人或亲友有相关疾病或病史、家族史者,基于前文已述的原因,这项健教方式在调查中虽非主要来源,但仍需大力开展;举办讲座及入户宣教之所以排行较后,是由于其受教育面相对有限,但其能近距离、面对面地进行抢救动作的分解、讲解和示范,学习效果较有保证,因此必要时仍可考虑有计划地开展。总之,以医学急救知识为内容的专项健教和宣传工作应因地制宜,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学习效果随时作出调整。以医学急救知识为内容的健教工作,虽然由医疗部门具体操作,但政府的重视及支持是起决定作用的。因为医院流动人口毕竟在人群中仅为极少数,病区范围内进行健教,其受教育范围仅限于患者及其亲友,远远难以达到在人群中普及的目的,必须借助行政干预手段,走出院区,面向社会,全面调动公众的急救意识和学习主动性。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相关知识教育。如美国已有5000万人接受过专门的(CPRBLS)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法国主张消防员能进行较CPRBLS更多的救护2;瑞士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必须经过有关车祸发生后的现场急救及报警常识的培训,并用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基础急救知识培训3;我国香港对运输业人员要求进行为期两周的急救课程培训4。我市医学急救知识的专项健教工作,由于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专业职能上升为政府行为,才得以在群众中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作者单位:卢艳萍(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宣教科,522026)黄集慈(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宣教科,522026)石茜(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宣教科,522026)参考文献1冯涛.急救意识知多少见:羊城晚报*健康沙龙,1999,3.16:3.2Nikkanen HE,Pouges C,Jacobs LM.Emergency Medicine in France.Ann Em erg M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