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doc_第1页
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doc_第2页
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doc_第3页
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doc_第4页
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作者:李梅,李爽,孙红兵单位:610072 四川省人民医院 510006 广东省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摘要】目的 研究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156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 表明,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围绝经期妇女的SDS和 SAS评分明显小于不常运动的妇女(P0.05)。结论 体育运动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关键词】 运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20世纪90年代WHO调查显示抑郁症是当今社会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抑郁症状往往与焦虑症状并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女性从青春期至绝经后几年内一直处在抑郁和焦虑症的高发阶段,大量资料显示1-2,女性在青春期、月经期、月经前后、产后、更年期时激素的急剧变化是抑郁、焦虑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因素。围绝经期(perimenopause)指女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在这一阶段中,卵巢仅能合成极少量性激素,从而引起月经改变、生殖泌尿道变化、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将给围绝经妇女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不适,并波及其家庭和社会生活。抑郁、焦虑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精神方面的症状,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老龄化,女性心理精神卫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3-4。本文通过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围绝经期妇女和不常运动的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焦虑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为安全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56名围绝经期妇女,年龄4555岁。根据被调查者平日有无经常从事运动(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1小时以上),分成普通组(82人)和运动组(74人)。1.2 研究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Zung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SAS )评价抑郁、焦虑发生情况。量表及评价标准5: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症,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症,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2 研究结果82名普通组围绝经期女性SDS标准分均值为(46.778.82)分,30.49%(25例)妇女的评分53分,存在抑郁症状问题,其中4.88%(4例)妇女为中度抑郁。而运动组的76名围绝经期妇女SDS标准分均值为(42.047.78)分,16.21%(12例)妇女的评分53分,均为轻度抑郁症状。运动组的SDS标准分均值较普通组有明显降低(P0.05)。普通组和运动组的SAS标准分均值分别为(44.827.37和40.367.26)分,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82名普通组妇女中有27例(32.93%)的SAS标准分50分,25例(30.49%)为轻度焦虑,2例(2.44%)为中度焦虑,而74名运动组妇女中仅有11例14.86%存在轻度焦虑症状。3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绝经是指月经完全停止一年以上,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中止。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呈渐进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称作围绝经期。围绝经期妇女约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中1030的妇女症状较严重,需要治疗。围绝经期出现的问题并不单纯是生理问题,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综合问题,亦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涉及婚姻及家庭各方面6-7。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治疗等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8妇女在围绝经期约半数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焦虑、抑郁、多疑、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烦燥易怒、恐怖感均可发生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是抑郁症、焦虑症高发的时期,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进行运动干预的82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分别有30.49%和32.93%的人数存在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流行病学资料也提示9,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生的比例较高。雌激素的功能涉及生殖、记忆、认知、情感、体温调节和应激反应等,目前一般认为雌激素水平低下是围绝经期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雌激素与女性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0:女性比男性易患抑郁症,其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而且抑郁是导致妇女疾病伤残的主要原因。据估计有33%的女性一生中会患重型抑郁。这种差异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和55岁之间,这一段时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常常波动。雌激素水平下降,血中5-羟色胺的浓度也随之降低,而5-羟色胺浓度降低被认为与所有种类的抑郁症相关,因此,围绝经期妇女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可能是由雌激素低下介导的5-羟色胺浓度降低而造成的。现已证明女性在经前期、妊娠期、产后和围绝经期等雌激素剧烈减少的时期更易患抑郁症。社会心理因素是女性抑郁症另一个重要致病原因。传统认为,围绝经期间女性冒着失去主要角色-即“母性角色的风险,并伴有女性特征的失去、对异性吸引力的下降、逐渐步入老年等。研究显示对绝经的消极态度可以增高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围绝经期女性的应激和生活事件的发生也明显增多,如工作中自觉竞争力不够、精力不济或面临退休,家庭中对长辈照料负担加重等,因此导致焦虑和抑郁。除此之外,既往的抑郁病史,手术绝经史,经前期紧张症病史,运动少,收入低,不良的躯体状况和围绝经期躯体症状的存在等也被认为与围绝经期抑郁症和焦虑症有关。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是导致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主因,给予雌激素进行干预,能有效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可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11-12。 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HT)不仅能够缓解围绝经和绝经后的低雌激素症状,而且能够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因此HT曾被广泛应用。但自1998年以来,HERS、WHI和MWS等几大研究陆续报道了HT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研究结果说明,HT使患乳腺癌、脑卒中、血栓等疾病的危险增加。为了更安全的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有效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或对一些治法和药物重新认识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6。体育运动在许多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均可发挥积极明显的作用,有着独特的疗效,有学者报道13-14,适宜运动对减缓衰老进程,缓解围绝经期症状,保持骨量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十分有益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较普通组女性有明显改善(P0.05),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由30.49%和32.93%下降到16.21%和14.86%。这说明体育运动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是非常有效的。这可能是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明显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内源性雌二醇水平,能够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各种低雌激素症状15。长期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减弱围绝经妇女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能系统的功能,激动多巴胺能系统,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加,对大脑和紊乱的情绪都是一种有益的调节,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焦虑和忧郁水平。坚持体育运动可能会使体内产生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能影响记忆,调节情绪。它由前体前阿黑皮素转化而来,由生殖激素、体力活动和某些药物(tranquillizers)调节其产生。内啡肽又可通过影响下丘脑DNA来调节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进而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还能增加垂体泌乳素、生长激素分泌。内啡肽与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有关。更年期症状越重,内啡肽水平越低。体育锻炼、身心健康状态可改善更年期症状,原因可能是增加了体内内啡肽水平。采用体育运动来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参考文献】1 付文媛.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6):562-5632 任海春,周俐红.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5):3833 田丰莲,杨冬梓,张小庄,等.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与需求调查.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8):928-9324 贾玉俭,许良智,乔林,等.围绝经期综合症抑郁焦虑及其社会心理因素分析.西部医学,2006,18(5):596-5985 万爱华,修新红,任志伊,等.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39-12406 黄薇.绝经后激素治疗的研究现状.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6,2(4):184-1877 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258 胡满和.东莞市94名妇女围绝经期的精神神经症状调查.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1):72-749 王志宏,白文佩,郭艳巍,等.围绝经期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2):121-12310 张郭莺,杨彦春,刘志中.雌激素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华西医学,2006,21(1)189-19011 徐小玉.血清雌激素水平对抑郁症影响的临床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34-113612 李长忠,李琳,温泽清.雌激素治疗围绝经妇女抑郁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4):394-39513 江雪芳,田丰莲,黄晓晖.围绝经期妇女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