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学科学校选择建议(YC).doc_第1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学科学校选择建议(YC).doc_第2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学科学校选择建议(YC).doc_第3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学科学校选择建议(YC).doc_第4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学科学校选择建议(YC).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学科学校选择建议(YC)87后 发表于 2011-2-6 10:40:09【公告】本文所有内容均为“87后”(本人ID名)原创。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87后”。违者必究!一、综述 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全国性的学术机构主要有2个:一是中国唐史学会;一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 尽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敦煌学归在了历史文献学范畴内,但因为敦煌学的主要侧重时期是在隋唐,所以将敦煌学归在隋唐史也不为过了;而且,部分学校的敦煌学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方向,没有归在历史文献学。另外,大陆院校有吐鲁番学科的为数极少,数量应该在10所以内。 个人以为隋唐史的奠基之作在上个世纪已经基本完成,如今国内的很多隋唐史方向的学者已转向敦煌学领域或者扩展至五代史领域。 本文标题之所以定为“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学校选择建议”,即以学校现在的隋唐史实力为基础不论过去、注重今朝。另外,我介绍的各学校隋唐史方向的主要导师,不一定非要是中国古代史专业的隋唐史方向。因为每个学校的导师配置是不一样的,有的导师是主攻隋唐史的,但分配在了历史文献学之类的其它专业。 下文涉及到的极少部分导师带不带学生我没有资料可查。如武大的冻国栋教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应该不带学生的,不是因为他年龄多大(事实上他应该只有50出头),但因为武大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导师资源过多,而且另一方面他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是公认的,所以他只带博士生了。但谈到武大的隋唐史是不能不谈冻国栋的,因为他是武大隋唐史领域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二、各主要学校分述(序号不代表排名,只是一个简单的标注。带*号者,代表这所学校的中国古代史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隋唐史学科历史悠久。现在主要有王小甫(学隋唐史的应该读过他写的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荣新江(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辛德勇(作为历史地理学者,他也是中国唐史学会的副会长)。北京大学主办有唐研究,现任主编为荣新江教授。2.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隋唐史学科由唐长孺教授创建,他是中国唐史学会的创会会长。武汉大学的隋唐史是国内的一个重镇,而且武大从来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相连,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是武大一个独立的方向。今天武大隋唐史主要有冻国栋(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武大3-9世纪研究所所长)、刘安志(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在。武汉大学主办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现任主编为冻国栋教授。3.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唐史学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史念海同唐长孺创办之时,会址即设在陕西师范大学。这所学校担任过中国唐史学会领导职务的有史念海(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秘书长)、黄永年(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牛致功(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胡戟(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马驰(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牛志平(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杜文玉(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另外,赵文润教授是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的会长。今天这所学校处处能找到隋唐史的影子:史念海创建的历史地理学主要的侧重方向为隋唐、专门史很多导师的主攻方向是隋唐(其中刘戈教授主攻吐鲁番学)、历史文献学在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还是隋唐文献领域。今天这所学校中国古代史隋唐史方向的导师主要有杜文玉、王双怀(他其实是主攻历史地理学的,只不过隋唐是其主要的侧重方向而已)、于赓哲(武大校友)、黄寿成。陕西师范大学主办有唐史论丛,现任主编为杜文玉教授。按:薛平拴(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担任专门史中国古代经济史方向的导师;贾二强(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担任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导师。4.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的中国古代经济史很出名,但各位不一定知道它的中国古代史在国内曾经也很有影响,代表性的学科自然是它的隋唐史了,如曾在厦大任教过的韩国磐、郑学檬、陈明光、教授。厦大以前有马良怀在,现在马良怀应该是在华中师大了。厦大隋唐史的导师有陈明光、徐东升。5.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隋唐史(西南大学简章上公布的是唐宋史)的导师是卢华语,她主攻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经济史(或历史经济地理),同时她还兼任西南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的导师。6.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副校长武建国是中国唐史学会的副会长,不过貌似他是专门史的导师。7.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学在全国地位很高,主要导师是李并成(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他主攻历史地理学(师从侯仁之)、敦煌学。他的敦煌学教程作为大学教材已经使用很多年了。8.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郝春文继季羡林担任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会长,尽管有消息称他还兼任上海师范大学的导师,其实是浮云而已,有名无实。另外,首都师范大学还有王永平在,他的主要侧重方向也是隋唐。9.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有李鸿宾,不过民大貌似将他分配在了专门史专业而不是中国古代史专业。10.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隋唐史只有贾志刚(武大校友,师从冻国栋)一位导师,副教授。11.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隋唐史有严耀中(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俞钢(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12.清华大学 很多人认为清华大学的历史学综合实力是无法进入一流行列的,但事实上清华的历史学是最难考的,而且因为李学勤(担任过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学中国史的没听过他的人应该不多)、张国刚(现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杨志玖的弟子)的加盟,清华的历史学应该是没人能小视了。13.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的敦煌学在国内很有影响力,它的敦煌学研究所在国内外的地位很高。它的敦煌学文献、隋唐五代西北区域史出的成果很多。按:兰大敦煌学研究所的所长现在应该是郑炳林(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4.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有马良怀(厦大校友)在,他的主攻方向其实是魏晋南北朝史,只是兼及隋唐史而已。15.中山大学* 陈寅恪建国后在中大任教多年。现在中大隋唐史、敦煌学的导师有王承文。16.吉林大学 如果你对高句丽史感兴趣可以报考它。因为吉大的高句丽学科已经涉及到了隋唐时期中原同高句丽之间的交往以及隋唐时期东北少数民族领域。17.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隋唐史继杨志玖、张国刚之后已经衰落很多了。现在有王利华(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李治安、胡宝华。其中,王利华应该是环境史学科的导师;李治安是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兼及唐史。18.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隋唐史的导师主要有宁欣,相信各位对她一定很熟悉了,她同晁福林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应该有很多人在用了。不一样的是晁福林是“无奴派”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宁欣则是中国唐史学会的副秘书长。19.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隋唐五代史的导师有刘后滨。20.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主要有李昌宪在,他的主攻方向其实是宋史,只是兼及隋唐五代史而已。21.中国社会科学院(不要误以为是某省社科院,不是一个级别) 中国社科院的唐史实力多少年来还是很牛的,出过很多牛人。不过现在带学生的教授不多,每年大约只有一位。如果你决定报考隋唐史方向建议不要选它。22.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隋唐史主要有韩昇(厦大韩国磐教授的公子、子承父业)在,他主攻隋唐史,兼及魏晋南北朝史。23.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隋唐五代史主要有戴显群在。不知道胡沧泽教授是否还带学生了。23.浙江大学 浙大隋唐史主要有卢向前在。其中,张涌泉现为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24.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隋唐史主要有陈长琦、王棣在。陈长琦主攻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兼及唐史。王棣主攻宋史,兼及唐史。25.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隋唐史主要有勾利军、张其凡在。张其凡主攻宋史,兼及唐史。26.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有庄辉明、牟发松在。庄辉明主攻魏晋南北朝史,兼及唐史。牟发松主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7.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主要有张金龙在,他其实主攻魏晋南北朝史,兼及唐史。28.东北师范大学 东师有王德忠,他主攻辽夏金史,兼及唐史。其它:扬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之类的院校也有隋唐史学科。【按】敦煌学、吐鲁番学不是我学习的领域,所以此学科的导师我只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了。三、大陆隋唐史院校实力浅谈 国内大学之间、学科(一级学科)之间的排行榜层出不穷,好在二级学科的排行榜还没有有人系统做出来,二级学科下面的方向(如隋唐史)则大约在几十年之内不会有人做了,我想多少是一见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我不想在本文给各所学校排个实力榜,孰高孰低,我想各位心中每个人会有自己的想法。我只想给各位介绍下几所隋唐史的重镇、给各位介绍下选择报考院校的方法。 国内隋唐史学科数十年来能将实力延续下来的院校只有5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既然作为传统优势学科,上面谈到的学校自然希望自己的优势能够扩大、至少不能下降。所以,在图书资源(包括图书检索系统,不要以为只是一个系统,重要的图书检索系统价值上百万的多了去了)、导师资源、出版物方面,上述学校是下力颇多的。其中,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隋唐史领域的出版物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唐史论丛是大陆隋唐史领域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出版物。【按:中山大学隋唐史学科的导师资源其实已经不多了,而且传闻中大隋唐史学科的导师内斗不已,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厦大现在只有陈明光了,不知道它的后续梯队建设的如何】 我在另一个帖子中已经谈过了选择报考院校的几个重要标准,今天再谈一下。既然选择报考院校,最重要的应该还是学校的声望、影响力。你不一定非要问别人某某大学的隋唐史学科在全国能排多少名,其实,大学隋唐史只要有优秀的导师即可。尽管“文章千古事情”,但“学术没有品级”,我认为一个学校、一个导师应该是你最需要关注的标准。 个人认为,隋唐史不能不谈的重镇有5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如今活跃在隋唐史领域的学者大多出自上面五个单位。而且,中国唐史学会历届主要领导职务(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荣誉职务(名誉会长、顾问)十之七八出自上面五个单位。【其中,武汉大学担任过中国唐史学会会长的有唐长儒、朱雷教授。厦门大学担任过中国唐史学会会长的有郑学檬。】四:浅谈隋唐史领域三种集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唐研究、唐史论丛三种集刊中,分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末、90年代中期创办。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是武汉大学中国3至9世纪研究所创办,主办者为唐长儒教授,现任主编为冻国栋教授;唐史论丛由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创办,主办者为史念海教授,现任主编为杜文玉教授;唐研究由唐研究基金会资助资助、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现任主编为容新江教授。而且,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唐研究已被CSSCI收录,代表了这两种期刊在国内的地位。唐史论丛在史念海教授担任主编的后期,学校已没有充裕的资金,所以停办近十年,对这份创建历史悠久的刊物不能不是一个重创。新世纪初,唐史论丛终于复办,希望能尽早收录CSSCI。 附议:集刊很少被收入中国知网,而且集刊平均是一年出版一辑。到现在为止,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已出版20多辑,唐史论丛出版了10多辑,唐研究出版了10多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已经主办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每年出版4期。平均下来,差不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每出版一期,相当于唐史论丛出版一辑。而个人以为,陕西师范大学在上世纪,中心依然放在了历史地理学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作为当时乃至今天大陆历史地理学领域唯一的期刊,重要性自不待言。在上世纪90年代末资金匮乏之际,停办唐史论丛也是无奈之举。五、附论(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之见) 学术性单位副秘书长不仅要求任职者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行政事务能力。每个学会的副秘书长具体要求不一样。 中国唐史学会现在应该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