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药物学第六章-抗菌肽PPT课件_第1页
微生物药物学第六章-抗菌肽PPT课件_第2页
微生物药物学第六章-抗菌肽PPT课件_第3页
微生物药物学第六章-抗菌肽PPT课件_第4页
微生物药物学第六章-抗菌肽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抗菌肽简介,抗菌肽是一类带正电荷的两亲性小分子肽的总称,通常含有1150个氨基酸残基。按抗菌肽来源分为:微生物抗菌肽;动物抗菌肽;人源性抗菌肽;植物抗菌肽等。,.,2,一、抗菌肽简介,其中动物抗菌肽又分为:昆虫抗菌肽;哺乳动物抗菌肽;两栖动物抗菌肽3大类。根据抗菌肽作用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抗细菌肽;抗真菌肽;抗肿瘤肽;既抗细菌又抗真菌的抗菌肽;既抗肿瘤又抗微生物的抗菌肽等类型。,.,3,一、抗菌肽简介,如此繁多的抗菌肽有其共同的特性,即微量抗菌谱广(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寄生虫),同时有抗某些带包膜病毒的作用,甚至可杀伤肿瘤细胞,但且大多数抗菌肽对正常真核细胞无毒性或低毒性,且几乎无耐药性。正因如此,抗菌肽亦被称为天然的抗生素,因其有望克服日益严重的抗生素耐药问题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4,一、抗菌肽简介,对动物来源的抗菌肽的研究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是生物预防微生物感染的天然防卫系统的重要组成;在人和其它哺乳类中,这些多肽如防御素(defensins)是中性白细胞构成中的主要蛋白类物质(总共为1018%),中性白细胞是对微生物侵袭和急性感染起着直接防卫作用的最重要的细胞;其它细胞也能产生这些多肽;在受伤的黏膜表面包括舌、气管、肠等发现有高浓度的多肽,这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黏膜保护成分。,.,5,一、抗菌肽简介,当科学家研究受伤的青蛙和蟾蜍为什么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受感染的原因时,发现了滑瓜蟾素(magainins);滑瓜蟾素和昆虫多肽如杀菌肽都由受伤后诱导产生,可以假定,这种诱导反应与生物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相似。,.,6,二、阳离子多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阳离子多肽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根据组成多肽分子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数量,这些多肽具有至少一个净的二价正电荷,这些氨基酸在自然pH条件下都带有正电荷;二是这些带有正电荷的多肽能够在与细菌质膜发生作用时折叠成三维空间结构,从而可以形成由一个非极性氨基酸侧链组成的疏水面,和另外一个由极性氨基酸残基和带有正电荷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面;尽管这些阳离子多肽都具有这两个面,但其在氨基酸组成、多少和与细胞质膜发生作用后所形成的三维结构上差距甚大。,.,7,二、阳离子多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根据已经发现的100多种阳离子多肽在细菌质膜上形成的三维结构可以将其分为4种类别:第一种为-螺旋结构:如cecropins(从昆虫Hyalophoracecropia中分离得到)和magainins(从非洲蛙Xenopuslaevis中分离得到);第二种为由2至3个二硫键桥稳定的-片层结构:如defensins(可来自于不同的动物和植物)、protegrins(来自于猪)和tachyplesins(来自于蟹)等;第三种为含有一个或多个二硫键而形成环状结构的多肽:如bactenecin(来自于牛);第四种为富含某种特殊氨基酸如脯氨酸/精氨酸的伸展螺旋:如牛多肽Bc5和Bac7,以及猪多肽PR-39等。,.,8,(a):-片层结构的人源defensin-1;(b):-螺旋结构的cecropin-melitlin杂合体;(c):伸展螺旋的indolicidin;(d):环状结构的bactenecin,.,9,三、阳离子多肽的作用机制,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细胞膜是抗菌肽的主要作用靶点,多肽通过肽膜脂作用而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造成细胞膜结构破坏;膜内外电压失衡;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10,带有正电荷的多肽(1)与带有负电荷的磷脂双层外表面(细胞质膜2)结合,导致局部的磷脂双层变窄。在膜电位的影响下,多肽插入膜内形成通道(3),导致胞质内分子外流,最终导致细胞死亡。,.,11,阳离子多肽穿过革兰阴性菌细胞外膜的自身促进吸收作用带有正电荷的多肽与结合在脂多糖上的二价阳离子产生交互作用,导致增强穿越细胞外膜的阳离子多肽的自身吸收。阳离子多肽在细胞外膜上产生的交互作用也能导致增加其它常用抗菌药物的吸收,因而具有抗菌增强剂的作用。阳离子多肽与细胞外膜上脂多糖的结合可以用来解释这些多肽具有抗内毒素作用的原因。,.,12,三、阳离子多肽的作用机制,肽膜脂作用的具体机制,观点不一,较为经典的有如下几种模式:桶状孔道模式(barrelstavemodel);毯式模式(carpetmodel);虫蚀样孔道模式(toroidal(wormhole)poremodel)。,.,13,桶状孔道模式和毯式模式,.,14,4、选择性杀伤机制,抗菌肽的选择性杀伤机制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热点之一,有人认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膜的脂质特异性可以解释这一点。,.,1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膜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脂质的组成和排列:哺乳动物细胞膜外层脂质为其所特有的呈电中性的两性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鞘磷脂;而细菌细胞膜则含有大量的带有负电荷的磷脂(如磷脂酰甘油和心磷脂),且有时其含量会超过50,使其必然暴露于细胞外膜;此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主要由带大量负电荷的脂多糖组成。,.,16,4、选择性杀伤机制,抗菌肽可以选择性的结合并渗透带有负电荷的细胞膜,其动力在于两个方面:膜与抗菌肽疏水端的疏水作用;膜脂质所带的负电荷与抗菌肽所带的正电荷间的静电吸引作用。然而,起自身防御作用的抗菌肽的疏水性通常太弱以至不足以与两性磷脂有效结合,从而防止了自身毒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膜另一重要的区别在于后者含有丰富的真核细胞特有的固醇类物质,Matsuzaki等研究表明胆固醇的存在可以使人红细胞免受滑瓜蟾素的破坏。肿瘤细胞等病变细胞膜脂质成分或排列变化可能是导致抗菌肽对其杀伤的关键。,.,17,4、选择性杀伤机制,总之,细胞膜的理化性质决定了抗菌肽可以选择性的广谱杀菌而且可以防止耐药的产生。首先,酶解和向细胞外排药物等耐药机制不存在于抗菌肽的抗菌过程;另外,抗菌肽的靶分子(阴离子脂质)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的重要的保守的细胞膜成份,所以,耐药的产生尤其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膜间最简单的电荷区别是抗菌肽选择性杀伤、抗菌谱广且对正常真核细胞几乎无毒性或低毒性的关键所在。,.,18,四、阳离子多肽的应用,抗菌肽的发现不仅会推动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和对控制各种难以治疗病原菌的感染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应用转基因技术将编码抗菌肽的这些基因转入到植物或动物中,能够起到防止病原菌感染的作用。抗菌肽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在工业、农业、畜牧业及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一些阳离子多肽的适应症,.,20,第二节防御素抗菌肽家族的研究进展,一、防御素的结构特征哺乳动物的抗菌肽主要有两大类:防御素和cathelicidins。防御素为一族脊椎动物来源的抗菌肽,其富含-片层结构及有一个由六个二硫键连接的半胱氨酸构架,进一步可分为-和-两个亚族;在这两种防御素都含有一个三重交链的-片层结构,其中带有一个明显的“防御素折叠”。,.,21,Mitta等从2种贻贝(Mytilusedulis、Mytilusgalloprovincialis)中分离到多种抗菌肽,根据抗菌肽的一级结构和半胱氨酸的不同分为4种:防御素(defensins);贻贝素(mytilins);贻贝肽(myticins);贻贝霉素(mytimycins);目前对贻贝素研究的比较透彻。,.,22,二、防御素的分布,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人们研究豚鼠白细胞的抗菌活性时,就对多肽产生了兴趣,因为在白细胞中富含这种物质且具有广谱抗菌的活性;当人们在人白细胞中发现抗菌肽后,发现这种物质的分布很广泛,其由上皮细胞产生并对宿主具有防御作用。在已经研究过的哺乳动物以及小鸡和火鸡中,都发现有典型的防御素多肽。从蛇毒也已分离到防御素类多肽(生长捕集多肽,growtharrestingpeptide和响尾蛇胺,crotamines),其可能作为一种上皮宿主防御多肽,以抵御更大的捕食者。,.,23,三、微生物对防御素的耐受性,通过插入诱变的方法,已经鉴定了一些细菌对防御素产生耐受性的特异性机制。破坏phoP-phoQ双组分转录调节子,能够增加沙门菌对防御素和其他阳离子多肽的敏感性。,.,24,四、防御素的其他生物活性,防御素还具有许多其他生理活性,如对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和树突细胞的趋化活性(chemotacticactivity);人源的-防御素1和2,具有吸引记忆T-细胞和未成熟树突细胞,这种化学吸引剂的作用可能是由于防御素与细胞因子受体CCR6结合的缘故。尽管这一生理学意义还没有被了解,但在发炎的皮肤中高浓度的HBD-2(人源-防御素2)使防御素有可能与天然的细胞因子配体竞争。,.,25,四、防御素的其他生物活性,某些被称之为皮质激素抑制剂(corticostatins)的防御素,通过与促肾脏腺皮质激素受体(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的非活化结合,达到相反的效果;尽管这种活性将抑制免疫抑制性激素可的松的产生,但对感染是有用的。另有报道称某些防御素在纳摩尔浓度下,对哺乳细胞具有活化硝苯吡啶敏感的钙通道。也有报道称某些与防御素遗传和结构相似的多肽,已经在雄性生殖道,特别是副睾中发现。,.,26,第三节Cathelicidins抗菌肽家族,一、Cathelicidins基因组成和生物合成20世纪90年代,在进行bactenecin5cDNA的克隆时发现cathelicidins抗菌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即N末端都含有一个cathelin区域(一个来自猪白细胞的大小约12kDa的蛋白),所以在1995年将其命名为cathelicidins家族。研究证明cathelicidins基因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27,二、Cathelicidins抗菌肽家族的结构特征,根据不同cathelicidins抗菌肽氨基酸的组成和在特定环境中的空间结构特征,可将其分为4类,即-螺旋、伸展螺旋、-片层和环状结构抗菌肽。,.,28,(一)螺旋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抗菌活性,螺旋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抗菌谱广,既抗革兰阳性菌,又抗革兰阴性菌,还抗许多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包膜和非包膜菌株,以及肺炎克雷伯氏菌等。人LL-37的抗菌活性比人嗜中性白细胞肽1(一种防御肽)还强,可以抗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等许多菌。,.,29,(一)螺旋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带有疏水性C末端的-螺旋cathelicidins还具有抗真菌的活性;它们抗真菌的MIC值与抗细菌的相同或略高。-螺旋cathelicidins抗菌肽以剂量依赖型方式,在MIC浓度时可迅速穿透敏感微生物的生物膜或人工膜,提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30,(二)伸展螺旋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抗菌活性,Bac5和Bac7在体外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主要抗肠道革兰阴性菌和一些革兰阳性菌。在浓度为0.520M时,能有效杀死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Enterococcuscloacae、表皮葡萄球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在相同浓度下,Bac7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Bac5和Bac7均可抗螺旋体,如问号钩端螺旋体和双曲钩端螺旋体,但伯氏疏螺旋体对它们耐药。绵羊和山羊的Bac5同系物在低盐浓度的介质中表现出强大的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抗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某些真菌。有关Bac5和Bac7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杀菌浓度下可以迅速抑制细菌细胞呼吸,从而杀死细菌。,.,31,(二)伸展螺旋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抗菌活性,Indolicidin还表现出直接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杀病毒活性,可以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此时它的抗病毒所需浓度比抗菌和抗真菌时高。Indolicidin可以诱导细胞膜形成离散通道,从而使跨膜电位大大超过-70-80mv,细胞内容物向外流出而死亡。,.,32,(三)环状结构的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天然的环肽具有抗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而合成的环肽可以抗革兰阴性菌,却不抗绝大多数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绵羊OaDode也是如此。它在10-710-5M浓度下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强大的抗菌活性,然而当合成肽为环状时,只抗革兰阴性菌,不抗革兰阳性菌。,.,33,(三)环状结构的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当牛dodecapeptide环状分子解环成线性分子后,它的抗菌活性就从抗革兰阴性菌转变到抗革兰阳性菌。环状dodecapeptide与LPS的结合更有效,更能提高外膜的渗透性,这就是环肽选择性抗革兰阴性菌的原因。环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