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116104.042004QB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发布2004-07-01实施2004-07-01发布265MW机组热控装置检修规程Q/116104.042004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0003前 言为保证65MW机组热控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规范检修维护操作,提高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质量及运行维护水平,制定本检修规程。本规程是根据上级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热工监督条例,计量检定规程,原乙站热控装置检修规程和热控设备说明书等资料编制而成。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受技术资料和时间以及编者水平限制,本规程难免有不尽完善之处,将在实践中随时补充完善。下列人员应掌握或熟悉本规程:1、热控分场全体人员2、生产技术部相关人员3、安监部相关人员4、生产运营部相关人员5、运行分场相关人员6、检修副总、运行副总7、总工程师、生产副总经理本规程由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规程委托热控分场负责解释本规程编写:王贤 陈卫 邱诒耿 王健 孙蕾 孙维克 本规程初审: 邱诒耿本规程审核:王贤、于孝宏、马永东本规程审定:高立春本规程审批:韩克珍目 次第一部分检测仪表11 压力检测仪表11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12 调校项目与技术要求113 运行维护22 温度检测仪表321 感温元件的检查与校准322 温度计的检查与技术标准523双金属温度计的检查与校验524动圈式温度指示表的检修与校验625数字式仪表(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的检修与校验826 数字巡测仪(SRE通用型)927 温度测量系统的检查与校验103流量检测仪表1231 标准节流装置1232流量测量系统的检查与质量要求144电接点水位表的检查与校验1541 运行维护155 1151电容式变送器165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652 调整与校验166振动监测装置1761设备概况与使用范围1762检修项目与质量标准18第二部分 自动调节系统191主汽压力调节系统1911 检修项目及要求1912 静态调试2113 动态调试2114日常维护2115投入要求2116切除条件222给水调节系统2221检修项目及要求2222 静态调试2623.动态调试2624日常维护2725投入要求2726切除条件273温度自动调节系统2731检修项目及要求2732静态调试2733动态调试2734 投入条件2835 切除条件2836 日常维护284 送、引风自动调节系统2841 检修项目及要求2842 ROTORK电动执行机构调试2843静态调试3144动态调试3145 投入条件3146 切除条件3147 日常维护315 单冲量调节系统3251检修项目及标准3252汽机汽封压力调节3353加热器水位调节3454 汽机凝汽器水位调节3455 除氧器水位调节3456 除氧器压力调节35附:调节器组态表格356引风机液粘调速3961概述:3962检修与维护:397远方操作系统3971 一(二)次风选线40第三部分 保护系统411 FSSS系统4111 检修项目与要求4112 调试项目4413日常维护472汽包水位保护4821检修项目与要求4822调试项目5123日常维护523 安全阀保护、主汽压力保护5231 检修检查项目与要求5232调试项目5333日常维护534磨煤机油压保护及联琐5341检修检查项目和要求5342 调试项目5443 日常维护545汽机保护系统5451检修、检查项目和要求5452调试项目5553日常维护576除氧给水保护5761除氧器水位保护5762给水泵润滑油压保护587阀门电动装置5971 线路绝缘,接线检查5972设备检修与调试598磨煤机轴瓦温度高保护6181概述:6182检修与维护:61第四部分 DAS系统621 DAS系统简介6211系统结构及实现原理6212 操作员站应用程序目录及文件组织6313 分布处理站应用程序目录及文件组织6614 图形生成软件GDS(V 2.0)使用说明6715 时钟同步问题7116系统文件格式7117系统生成步骤762系统停止和启动步骤7721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操作步骤7722分布处理站(采集站)操作步骤773 UNIX系统维护的常用命令7831目录操作7832 文件操作7833进程控制7934文件备份7935 UNIX文件与DOS文件上的转换7936 机器间文件文件传输方法7937远程登录8038网络测试命令8039进入汉字输入窗口804 窗口操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8041窗口的基本概念8042窗口的基本和常用操作方法815 各窗口的基本功能级操作方法8251单点显示/在线修改8252一览表8753实时曲线8754历史曲线8855实时报警显示8956报警历史数据纪录查看及打印8957流程图功能9058成组显示916 故障分析和判断91第五部分 液控止回蝶阀的检修调校931检修项目及要求9311电接点压力表及电磁阀的检修9312行程开关的检修及要求9313按钮及转换开关932控制系统的调校9321 就地控制部分9322 联动系统及保护系统9423 DC24V电源及开度控制9424 注意事项94第六部分 化水气动阀控制951气动门的控制原理及组成9511 气动门的控制原理9512气动门控制部分的组成952 气动门的检修、调校9521 气动门的检修9522 气动门的调校95第七部分 氢站控制、监测仪表961气动色带指示仪9611检查项目及质量要求9612 仪表的校验与调试9613 维护及故障处理972气动压力差压变送器9721 检查项目及质量标准:9722 气动变送器的调试9723维护及故障处理:983气动温度变送器9831 检修项目及质量检查。9832 调试:9833 维护:984QXJ312型记录调节仪9941 检查项目及质量标准:9942 仪表的调校与校验9943 仪表的日常使用、维护:1015调节系统的整体检查、调试10151槽温调节系统:10152 槽压调节系统:10153 氢氧液位调节系统:1016气远传转子流量计10261 检查项目及质量要求10262 仪表的调校10263 维护及故障处理103第八部分 炉膛火焰多媒体追忆装置1061 炉膛火焰多媒体追忆装置功能1062 炉膛火焰多媒体追忆装置系统结构10621炉膛火焰多媒体追忆装置硬件组成10622炉膛火焰多媒体追忆装置软件组成1063炉膛火焰多媒体追忆装置运行环境10631炉膛火焰多媒体追忆装置硬件要求10632 炉膛火焰多媒体追忆装置软件环境1074 炉膛火焰多媒体主要操作10741系统启动10742炉膛火焰记录及事故追忆系统主菜单功能简介1075 炉膛火焰多媒体维护简介1096炉膛火焰多媒体系统接线图10961炉膛火焰多媒体物理接口10962炉膛火焰多媒体信号示意图110第九部分锅炉风粉在线监测系统1121 风粉在线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1122 风粉在系统测量原理11221测点位置设计原理图11222动压测量原理11323风速测量原理11324煤粉浓度的测量原理1133 风粉在线监测系统工控机主要操作11331监测界面操作:11332主要参数设置113第十部分 循环链码校验装置1161 校验步骤及结果11611现场部分操作步骤11612控制室仪表操作步骤11613 校验时注意事项1172 维护与检修11721 日常维护11722校验周期11723一般故障及处理方法117第十一部分 电液控制快速关断阀1191 阀门参数:1192 结构形式与工作原理1193电气控制1204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1225操作规程:1236常见故障处理:124127第一部分检测仪表1 压力检测仪表1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在检修前,应对压力表进行检查性校准,观察仪表是否是泄漏、卡涩,指针跳动等现象,并作好记录。压力表解体检修后,应做耐压试验,其质量要求见表一:表一:名称压力表真空表压力真空表耐压试验测量上限值P3.3KPa测量上限或下限值耐压验值533质量要求数值变化小于耐压试验值的1%视为合格1.1.1 一般性检查1.1.1 压力表的表盘应平整、清洁,分度线、数字以及符号应完整、清晰。1.1.2 表盘玻璃完好清洁,嵌装严密。1.1.3 压力表接头螺丝无滑扣,错扣,坚固螺母无滑扣现象。1.1.4 压力表指针平直完好,轴向嵌装端正,与铜套铆接牢固,与表盘或玻璃面不碰擦。1.1.5 测量特殊气体的压力表,应有明显的相应标记。1.1.2 主要机械部件的检查、清理。1.1.2.1 游丝各圈距应均匀,同心平整真表面应无斑点和操作。1.1.2.2 上下夹板,中心齿轮,扇形齿轮拉杆锁眼等各部件应清洁,无明显的磨损。1.1.2.3 弹性元件应无锈斑、变形和泄漏。1.1.2.4 机械部分组装后,应向各轴孔中加少量钟表油。1.1.3 电接点检查1.1.3.1 电接点压力(真空)表的接点应无明显的斑痕和烧损。1.1.3.2 电接点压力表的信号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正常条件,用50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12 调校项目与技术要求1.2.1 弹簧管压力(真空)表1.2.1.1 零点检查a 有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紧靠在限止钉上。b 无零点限止针的仪表,其指针应在零点分度线宽度范围内。1.2.1.2 仪表校准a 校准点一般不小于五点,应包括常用点、零点、量程;准确等级低于2.5级的仪表,其校准点可以取三点,但必须包括常用点。b 仪表的基本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c 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d 仪表的轻敲位移变动量,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二分之一。e 仪表的常用点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二分之一。1.2.1.3 电接点压力表校准a 电接点压力表的显示部分校准按照2.1.2项执行。b 电接点压力表的动作误差应符合厂家规定值。对于厂家未规定接点动作误差的,其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倍。1.2.2 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表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表的校准按照2.1.2项执行。1.2.3 远传压力(真空)表1.2.3.1 校准点不少于五点,应包括常用点、零点、量程。1.2.3.2整套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1.2.3.3 整套仪表的综合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主要仪表常用点综合误差,不应超过综合误差的二分之一。1.2.3.4 轻敲变量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绝对值的二分之一。1.2.3.5 二次仪表的报警动作误差,不应超过误差的绝对值。13 运行维护1.3.1 仪表投入前检查1.3.1.1 一、二次阀门,排污门及各管路接头处应严密不漏。1.3.1.2 二次阀门和排污门应处于关闭状态。1.3.1.3 对带信号装置的压力表,应检查和调整其信号装置,将设定指针调到设定值。1.3.1.4 确认二次阀门关闭和仪表输入端通“大气”情况下,无液注修正的仪表应显示零值,有液注修正的仪表,应核对液注修正值。1.3.2 冲洗取样管1.3.2.1 汽、水压力测量系统的取样管采用排污冲洗。1.3.2.2 风、负压测量系统的取样管采用压缩空气冲洗。1.3.2.3 冲洗油压测量系统的取样管时,应有排油收集装置和防火措施。1.3.3 仪表的投入与使用1.3.3.1 接通仪表电源,缓慢稍开一次阀门,检查确认取样管路各接头处无泄漏后,全开一、二次阀门,仪表即启动投入。1.3.3.2 关闭二次阀门,断开仪表电源,仪表即信用。长期信用时,必须关闭一次门。1.3.4 维护1.3.4.1 经常检查管路及阀门接头处无渗漏。1.3.4.2 经常保持仪表及其附件清洁。1.3.4.3 定期检查仪表仪表零点和显示值的准确性。1.3.4.4 定期检查信号报警情况,保持报警动作正确。1.3.4.5 毫伏表(1-5V),电流表(4-20MA)的调校与维护参照本规程第二章温度检测仪表的相应部分。2 温度检测仪表21 感温元件的检查与校准2.1.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2.1.1.1 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扭斜、压扁、堵塞、裂纹、沙眼、磨损和严重腐蚀等缺陷。2.1.1.2 用于高温高压介质中的套管,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其材质的钢号应符合规定要求。套管内不应有杂质。2.1.1.3 感温元件绝缘瓷套管的内孔应光滑,接线盒、盖板、螺丝等应完整、铭牌标志应清楚,各部分装配应牢固可靠。2.1.1.4 热电偶的热接点应焊接牢固,表面光滑,无气孔等缺陷。2.1.1.5 铂铑铂等贵重金属热电极,不应有任何可见操作,清洗后不应有色斑或发黑现象。2.1.1.6 镍铬镍硅等廉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机械操作等缺陷。2.1.1.7 热电阻的骨架不得破裂,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热电阻不得短路或断路。2.1.1.8 当周围空气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时热电阻感温元件与保护套管之间以及双支感温元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可用250V绝缘表测量,其值不小于20M。2.1.2 热电偶校准与技术标准2.1.2.1 热电偶校准点见表2规定。表2 热电偶名称校准点()铂铑铂600 800 1000 1200镍铬镍硅(K)型300 400 500 600镍铬铜镍(康铜)(E)型300 400 500 600 校准点应包括正常使用点。2.1.2.2 300以上各点的校准,是在管形电炉中与标准热电偶比较进行。2.1.2.3 热电偶校准方法一般来用双极法校准计数时,炉温对校准点的偏离不得超过1。2.1.2.4 当炉温恒定在校准点附近时,从标准热电偶开始依次读取各热电偶的热电势。按相反顺序进行计数。如此正反顺序读取全部热电偶的热电势后,炉温变化不应超过1。2.1.2.5 被校准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冷端温度为0)对分度表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热电偶名称分度号等级热端温度()对分度表允许误差()镍铬镍硅K-4010001.5或0.4%t-4012002.5或0.75%t-4012002.5或1.5%t镍铬铐铜EA230043001%t2.1.3 热电阻校准与技术标准2.1.3.1 热电阻的校准,只测定0和100时的电阻值R0和R100,并计算电阻比W100=R100/R0。2.1.3.2校准热电阻时,可用电位差计,也可用电桥测电阻。测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应不大于1MA。2.1.3.3热电阻在0时的电阻值(R0)的误差和电阻比W100的误差应不大于表4规定。表4分度号Ro名义值()电阻比R100/R0准确度等级Ro允许误差()允许误差()BA1(Pt50)46.0050.001.3P100.0007I0.05对于I级准度:-2000温度范围(0.15+4.5*10-3t)0-500温度误差(0.15+3.0*10-3t)对于I级准度:-2000温度范围(0.15+6.0*10-3t)0-500温度误差(0.15+4.5*10-3t)1.3P100.0010II0.1BA2(Pt100)100.001.3P100.0007I0.051.3P100.0010II0.1BA1(Pt50)300.001.3P100.0010II0.1G(CU50)53501.4250.001II0.1-50+100温度范围(0.3+3.5*10-2t)CU50CU100501001.4250.002III0.1-50+100温度范围(0.3+6.0*10-3t)22 温度计的检查与技术标准2.2.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2.2.1.1 温度计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纹,在标尺范围内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2.2.1.2 温度计的分度线、数字和其它标志应清晰。2.2.1.3 毛细管不应有显见的弯曲现象,其孔径应均匀。2.2.1.4 液柱不应中断,上升时不应有显见的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应在管壁上留有液滴或挂色。2.2.2.1 温度计的校准点如表5所示表5分度值标准点间隔地()0.1100.2200.5501;2;5;10100对于使用中的温度计,也可以只对使用点进行校准。2.2.2.2温度计示值误差应符合表6规定。表6感温液体温度测量范围()精密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分度值()0.10.20.510.512510示值允许误差()有机液体-100-611.01.01.52-60-310.60.81.02-30-10.40.61.0101001.01水银-30-10.20.40.51201000.20.30.5121012000.40.51.01.532013000.60.71.02353014001.01.534104015001.22.034105016006101023双金属温度计的检查与校验2.3.1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2.3.1.1温度计表盘上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正确计数的缺陷。零部件的保护层应牢固,均匀和光洁,不得有锈蚀和脱层。2.3.1.2温度计表盘上的刻度线、数字和其它标志应清晰准确。2.3.2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2.3.2.1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a 温度计的校准点不得小于4点。有零刻度的温度计校准点应包括0。b 温度计的基本误差不大于表7中的规定表7准确度等级允许误差(%)1.01.01.51.52.52.5c 回程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绝对值。2.3.2.2指针移动平稳性检查在校准过程中,温度计指针应平稳移动,不应有显见的跳动和停滞现象。24动圈式温度指示表的检修与校验2.4.1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2.4.1.1检修前,应进行检查性校准,并做好记录。2.4.1.2仪表不应有引起圈套测量误差和使内部零件易受损害的缺陷,否则应进行检修。2.4.1.3检修可动部分时,拆卸要小心。组装时,游丝应平整,各圈同心下轴尖(或下、下张丝)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动圈与铁芯间的距离各处应相等;动圈转动应灵活平稳。2.4.1.4调零器应使指针自起点刻度向左偏移不少于标尺全长的2%。对于配热电阻的仪表,向右偏移不小于10%;对于配热电偶的仪表向右偏移不小于50分度线。2.4.1.5在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用500V绝缘器测量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应小于下列数值:a 测量电路对外壳电阻20Mb 电源电路对测量电路和外壳10 Mc 输出接点对外壳,测量电路和电源电路10 M2.4.1.6表壳密封良好。2.4.2调校项目与技术要求2.4.2.1机械零位校准对轴尖轴承支承指针的仪表,机械零位偏移不应超过标尺弧长的0.5%;对张弦支承指针的仪表,应不超过标尺弧长的0.3%。指针中移动过程中应平稳,无摆针、摇晃、迟滞现象。2.4.2.2仪表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a 标准点一般不小于5点,其中包括常用点。b 仪表的基本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c 仪表的回程误差,对轴尖轴承指针的仪表,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对张丝支承指针的仪表,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一半。2.4.2.3仪表倾斜影响标准仪表自己正常工作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下列角度时,其示值的改变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a 轴尖轴承支承指针的仪表10b 张丝支承指针的仪表54.2.4 接点动作误差、不灵敏区的校准a 仪表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电量程的上1.0%。b 仪表接点动作的不灵敏区,对轴尖轴承指针的仪表,应不超过仪表电量程的1.0%;对张丝支承指针的仪表,则不应超过电量程的0.5%。2.4.2.4超限检查在不产生二次振荡的条件下,指针超过给定指针的距离(以弧长表示)不应小于5.5mm。2.4.2.5 断偶保护检查具有断偶保护装置的仪表,当仪表输入端开路时,接通交流电源指针应超越标尺终点分度线,允许有轻微抖动。2.4.2.6 用校准电阻标准对配热电阻的轴尖轴承支承指针的仪表,拉入校准电阻时,指针应对准标尺几何尺寸中心处的红线或规定的分度线,其偏差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的二分之一。2.4.2.7 阻尼时间检查仪表的阻尼时间不应超过下列数值:轴尖轴承支承指针的仪表7s张丝支承指针的仪表5s2.4.3 运行维护2.4.3.1 仪表投入前的检查a 仪表应安装牢固、平整、接线正确。b 仪表锁针器应打开,短路线应拆除。c 仪表的指针应指在机械零位。对配热电偶的仪表,其机械零位应为冷端补偿器平横点温度或冷端恒温器的恒定温度。d 多点测量仪表的切换开关应置于“O”位置。2.4.3.2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a 接通仪表(包括测量系统中的补偿器等)电源,以标即投入运行。b 切断仪表电源,仪表即停止运行。c 需拆卸的仪表,应将仪表指针锁住或将输入端接上断路线。2.4.3.3维护a 经常检查仪表运行的情况。b 定期现场校验仪表的示值。c 定期作清洁工作。25数字式仪表(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的检修与校验2.5.1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2.5.1.1外观检查a.仪表外部应完整无缺,各种铭牌标志齐全。b.表面清洁,各种零部件齐全,装配牢固。c.引线无折痕,伤痕和绝缘损坏等情况。5.1.2仪表性能检查a.每一位数码管应能按照该仪表所设定的编码顺序连续地变化无漏字、缺笔划、不亮等现象。b.仪表零点和满量程刻度处,在一小时内的各指示值变化不应超过一个字。c.电源电压变化10%时,指示值的变化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d.仪表的报警系统正常工作。2.5.2校准和技术标准2.5.2.1单点数字表a.仪表示值误差校准:最大示值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b.报警动作误差校准:当仪表有报警装置时,整定好报警值,并反复改变仪表输入信量的大小,每次报警动作值的误差,不应超过示值允许误差的绝对值。26 数字巡测仪(SRE通用型)2.6.1设定2.6.1.1各设定键,灯的作用。面板上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见图:1点序位:显示测点序0-63,自校点的点序TO、T1、EO、El;整机设定时的点序TO。2参数位:显示分度号、冷端方式、线制,线路电阻,上限1,上限2,下限报警值,温差等。3功能灯点序:闪光为序,平光为测量电阻点序。4功能灯分度:闪光为分度,平光为测量电偶测点。红灯为报警点记忆。5功能灯冷端:当分度号是电阻时,闪光则为可按“”键一次,将线路电阻测量得并在参数位上显示出来,即闪光为线路电阻,当分度号为电偶时,闪光为冷端补偿方式,平光为温差报警。6上限1报警灯:闪光为设定报警值,平光为某点已越限。7上限1报警灯:闪光为设定报警值,平光为某点己越限。8上限报警灯:闪光为设定报警值,平光为某点己越限。9增键“”:在仪表处于稳定状态下或定检的状态下,操作该增键。能改变各测量点的点序、分度号、冷端、报警值以及参于作温差功能的点序等。注:在巡测状态时,按一次该键,则能改变巡测的速度,再按一次回复原来的速度。10减键“”:同9。11功能切换键“”:即上功能设定键操作完后,切换至下个功能去的功能切换写入键,而且在每个功能设定后,必须得按此键一次方能被写入。(12)键A/M:定检/时间/巡测。即按一次为定检,再按一次为时间,再一次回至自动巡测。注:在设定开关拨动后,即在设定状态下无作用。(13)拷贝键P:(14)记忆灯:作为一般报警点记忆用。2.6.1.2整机设定作用:TO点:将表壳内的设定,运行开关拨至设定位,定点“T0”,“N”闪光见图:2.6.1.3整机设定:其中“T0”代表整机设定开始,另四只数码管不亮。2.6.1.4功能灯分度内存依次显示如下表:数码管显示字符代表分度号HEU2K和EU-2EESSER-2EA-2LB-3LB-3Cu50Cu50TTCu100Cu100HoNO退出显示P50PT500P100PT100G53GBR1BA1BR2BA22.6.2运行维护2.6.2.1仪表投运前的检查a.仪表接线正确。b.仪表供电电源应符合规定。c.仪表防干扰措施应完好。6.2.2现场校准及维护。a.应经常保持仪表内外清洁。b.定期检查仪表准确度。c.对工作选择波段开关和选点按键,应缓慢操作,禁止猛力转动或乱按。27 温度测量系统的检查与校验2.7.l测量系统的检查与质量要求。2.7.1.1感温件a.在一般管道中安装感温件时,保护套管端部,应能达到管道中心处。对于高温高压大容量机组的主蒸汽管道,感温件的插入深度应在70-l00mm之间,或采用热套式感温件。b.在其它容器中安装感温件时,其插入深度,应能较准确反映初测介质实际温度。c.感温件保护套管的垫圈应按表10选用。表10垫片材料工作介质介质参数最大压力MPa(kgf/C)最高温度()绝缘纸水、油0.98(10)40橡 皮水、空气0.588(6)60橡胶板石棉XB200水、汽1.568(16)200XB3503.92(40)350XB4505.88(60)450金 属10号钢水、汽不限4501Cr13合金钢水、汽不限5501Cr18Ni9Ti合金钢汽不限600紫铜水9.80(100)250汽6.272(64)425d.为保护煤粉管道上的感温件保护套管,应在套管附近来煤方向上安装保护罩。e.在直径小于76mm的管道上安装感温件时,应加扩大管或选用小型感温件。f.感温件插座材质应与主管道相同,对于高温高压上的插座,应具有材质检定报告。g.保温管道及设温上感温件的外露部分应保温良好。h.感温件应具有正确,明显的标志牌,接线盒完整,接线牢固。i.测量金属温度的热电偶,应与被测表面接触良好,靠热端的热电极应沿被测表面敷设至50倍热电极直径的长度,并应很好的保温,两热极间有良好的绝缘。2.7.1.2端子箱a.端子箱周围环境温度不高于50。b.端子箱的位置到各测点的距离应适中,端子箱至最远测量点的敷线长度不应大于25mm.c.端子箱应密封,所有迸出线应有标志头。端子箱表面应有编号、名称和用途标志。2.7.1.3切换开关a.解体清洗各零部件。b.固定接点和铜刷整磨后应清洗干净。开关盖的轴套间隙应适中。c.铜刷应接触良好,弹性合适.开关在切换时,铜刷应在固定接点的中间。开关盖应用胶垫密封,点序数字清晰。d.干簧和切换开关的永久磁铁与干簧管之间的距离应为2-3mm。e.开关的焊线应牢固.用接插件连接的开关,其插头、插座应清洗干净并接触良好。f.检修完毕后的切换开关,其接触电阻应小于0.05。2.7.1.4线路电阻a.显示仪表的接线电阻的误差要求为:对热电偶测温系统不超过0.1,对于热电阴则不超过0.05。b.对于热电偶测温系统,线路电阻包括热电偶电阻,补导线电阻、冷端补偿电桥等效电阴、连接导线电阻以及外接线路调整电阻。c.对于测量推力瓦温度的电阻温度计测量系统,线路电阻应包括瓦本体内、外的引线电阻。d.对于主蒸汽温度表和再热蒸汽温度表,其党用点的综合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二分之一。2.7.2测量系统校准与技术标准2.7.2.1温度测量系统在大小修后应做系统校准,校准点不少于5点。2.7.2.2测温系统的综合误差要求如下:a.对于一般仪表应不大于该测量系统的允许误差的二分之一。b.对于主蒸汽温度表和再热蒸汽温度表,其常用点的综合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二分之一。2.7.2.3测量系统允许综合误差a.热电偶配指示仪表的测温系统,其允许综合误差为补偿导线、补偿盒、线路电阻和指标曼的允许误差的方和根。b.热电偶配记录仪表的测温系统,其允许综合误差为补偿导线和记录仪表的允许误差的方和根。c.热电阻配指示佼表(记录仪表)的测温系统其允许综合误差为线电阻和指示仪表(记录是的允许误差的方和根。3流量检测仪表31 标准节流装置3.1.1标准孔板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3.1.1.1孔板上游侧端面上,连接任意两点的直线与垂直于中心线平面之间的斜率应小于1%。孔板上游端面应无可见损伤,在离中心1.5d(d为孔板孔径)范围内的不平度不得大于0.0003d,相当于3.2的表面粗糙度。3.1.1.2孔板下游侧端面,应与上游侧端面平行,其表面粗糙度较上游侧端面低一级。3.1.1.3孔板开孔上游侧直角入口边缘应锐利、无毛刺和划痕。3.1.1.4孔板开孔下游测出口边缘应无毛刺、划痕和可见损伤。3.1.1.5孔板的孔径小,是不少于4个单侧值的算术平均值,这4个单测值的测点之间应有大致相等的角距,而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0.05%。孔径小的允许公差见表13表13D公差5d60.0086d100.01010d250.013d10d每增加25mm,公差增大0.013mm3.1.2标准喷嘴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3.1.2.1标准喷嘴上游侧端面应光滑,其表面不平度不得大于0.0003d,相当于不低于3.2的表面粗糙度。3.1.2.2喷嘴下游侧端面应与上游侧端面平行,其表面粗糙度可较上游侧端面低一级。3.1.2.3圆筒形喉部直径小,是不少于8个单侧值的算术平均值,其中4个是在圆筒形喉部的始端,4个是在终端,在大致相距45角的位置上测得的,任一单侧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0.05%.d的公差如下。当2/3时,od0.0001d当2/3时,od0.0005d3.1.2.4从喷嘴的入口平面到圆筒形喉部的全部流通表面应平滑,不得有任何可见或可检查出的边棱或凸凹不平,3.1.2.5圆筒形喉部的出口边缘应锐利,无毛刺和损伤,无明显倒角。3.1.3长径喷嘴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3.1.3.1长径喷嘴的直径d是不等于四个单侧值的算术平均值,每4个单侧值的测点之间圈应有大致相等的角距,而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0.05%.在圆筒形喉部出口处d值可有负偏差,即允许喉部有顺流向的微小收缩,而不允许有扩大。3.1.3.2节流件上游侧的测量管长度不小子10DD为测量管的公称内径,下游侧的测量筒长度不小于5D。3.1.3.3测量管段的内径不等于4个单值值的算术平均值,这4个单测值的测点之间应有大致相等的角距.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对于上游侧应不超过土0.3%,对于下游侧应不超过2%。3.1.3.4测量管内表面应清洁,无凹陷和沉淀物及结垢。3.1.3.5若测量管段由几根管段组成,其内径尺寸应无突变,连接处不错位,在内表面形成的台阶小于0.3%。3.1.4角接取压装置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3.1.4.1取压孔在夹紧环内壁的出口边缘必须与夹紧环内壁平齐,无可见毛刺和突出物。3.1.4.2取压孔为图筒形,其轴线应尽可能与管道轴线垂直,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形成的夹角允许小于或等于3。3.1.4.3取压孔前后的夹紧环的内径D应相等,并等于管道内径,允许lDD1.02D,但不允许夹紧环内径小于管道内径。3.1.4.4环室取压的前后环室开孔直径D应相等,并等于管道内径D,允许lDD1.02D,但不允许环室开孔直径小于管道内径。3.1.4.5单独钻孔取压的孔板和法兰取压的孔板,其外缘应有安装手柄。安装手柄上立刻有表示孔板安装方身的符号+、一,孔板出厂编号、安装位号和管道内径D的设计尺寸值和孔板开孔小的实际尺寸值。3.1.5法兰取压装置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3.1.5.1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必须垂直于管道轴线。3.1.5.2取压孔在管道内壁的出口边缘应与管道内壁平齐,无可见毛刺或突出物。3.1.5.3上、下游侧取压孔直径应相等。取压孔应按等角距配置。3.1.5.4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25.4土0.8mm。3.1.5.5法兰与孔板的接触面平齐3.1.5.6法兰的外圆表面上应刻有表示安装方向的符号(+、一)、出厂编号、安装位号和管道内径的设计尺寸值。32流量测量系统的检查与质量要求3.2.1节流装置安装质量要求。3.2.1.1节流装置只许安装在直管段内,且节流件前后要有足够长的直管段,其要求视节流件上游侧局部阻力件的形式和直径比值而定。3.2.1.2在管道中安装节流件时,其上游端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不垂直度不得超过土1.3.2.1.3节流件开孔应与管道同心,其不同心度不得超过omD士-1。3.2.1.4夹紧节流件的法兰,其与管道的连接应平齐。3.2.1.5节流件使用的密封垫片,在其夹紧后不得突入内壁。3.2.1.6对新安装的管路,应在管道冲洗和吹净后再进行安装节流件。3.2.1.7节流装置的各管段和的连接处不得有任何直径突变。3.2.2现场系统校准与误差要求。3.2.2.1现场系统校难是指节流装置的一二次仪表(以及积算器)成套系统的校准,从一次表外加差压信号进行。3.2.2.2校准二次仪表示值误差,应不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二分之一。回程误差不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允许综合误差等于一、二仪表基本误差的方和根。3.2.2.3校准积算误差,应不超过积算综合误差。积算综合误差等于一、二次仪表积算器三者允许误差的方和根。4电接点水位表的检查与校验41 运行维护4.1.1投入前的检查与准备a.设备大小修后,投用前应冲洗测量筒及连接管路。b.电接点处应无渗漏。c.水位显示器接线正确。4.1.2投入气a.关闭排污阀门,打开测量筒汽侧和水侧一次阀门。b.送上显示器电源,即应显示出水位。4.1.3停用a.切断仪表电源,即停止显示。b.停炉检修或更换电接点时,应关严汽侧和水侧一次阀门,打开排污阀门。4.1.4维护a.经常保持成套仪表与设备清洁。b.显示器显示水位不清楚时,应及时更换发光管。c.应定期检查电接点接线是否完好,电接点处有无泄漏。5 1151电容式变送器5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5.1.1一般性检查5.1.1.1用万用表2OM挡,测量信号对地电阻,应2OM.5.1.1.2变送器本体所装电流表完好,各O型密封圈完好。5.1.1.3各端子螺丝完整无缺,印刷线路板无锈蚀缺损,传压管道接头完好。5.1.1.4按允许静压值加压,保持5min,各接合面无泄漏。5.1.2敏感剖件检查敏感部件一般不作修理,发生故障即更换元件,如果故障不明确,可作下列检查。5.1.2.1拆下补偿板不取出敏感元件5.1.2.2短接补偿板1.2接点。5.1.2.3测量短接点与敏感部件元件间的电容,其值应为150土3OPF。5.1.2.4在补偿板上短接3和4,重复上述检查程序。52 调整与校验5.2.l接好信号电源线,并根据电源电压值,按负载特性配好负载电阻。5.2.2零点和量程调整5.2.2.1移开名牌5.2.2.2变送器输入为零,调整零点电位器,使输出为4MA。5.2.2.3变送器输入满量程信号,调整量程整电位器,使输出2OmL5.2.2.4对要进行正、负迁移的变送器,输入下限差压,调整零点电位器使输出20mA,若输出未达20MA,即停止变化,应按下述步骤调整。a.切断变送器电源b.拔下放大板c.改变迁移开关位置按需要置于负迁移或正迁移位置。2.2.5插上放大板并调整零点电位器使输出为4mA。2.2.6微调满度和零点,达0.25级精度要求为止。5.2.3线性调整放大板焊接面有一个线性调整机构,制造厂已按产品的调校量程调到最佳性能,一般不做重新调整。若要求某一特定测量范围有较好的线性,可重新调正。5.2.3.1输入测量范围的满度差压,用6和量程下降奇数乘以第一步中记下的偏差值。测量范围下降系数最大允许量程/调校量程5.2.3.3若为负偏差位,调整标有线性的微调器,达满量程输出加上这个数量值,若为正偏差值,则从满量程输出减去这个值。5.2.3.4重新调零点和量程5.2.4阻尼调整5.2.4.1阻尼调整在(测量中发生因测量波动而引起的仪表显示摆动)现场进行。5.2.4.2阻尼装置在放大板焊接面,调节范围为0.2到1.66seh仪表出厂时已调到0.2sec点(送时针旋到终点)。5.2.4.3a.接通一、二次表电源,检查、调整二次表工作点和灵敏度。b.打开一次门。c.先开差压计正压门,再关平衡门,再开负压门,差压计即启动投入。5.2.4.2停用a.先关负压门,再开平衡门,最后关正压门,差压计即停用。b.断开一、二次电源。a. 对于新装成大小修后以及久停未用的仪表,投入前应进行冲洗管路。6振动监测装置61设备概况与使用范围该装置使用于汽轮机轴承振动监测,共计6套18点:安装位置安装方式#1轴承水平测振垂直测振轴向测振#2轴承水平测振垂直测振轴向测振#3轴承水平测振垂直测振轴向测振#4轴承水平测振垂直测振轴向测振#5轴承水平测振垂直测振轴向测振#6轴承水平测振垂直测振轴向测振采用电缆直接连接,无过渡端子,分别进入4台显示装置:显示装置显示点序(14)#1显示仪#1轴承水平#1轴承垂直#1轴承轴向#2轴承水平#2显示仪#2轴承垂直#2轴承轴向#3轴承水平#3轴承垂直#3显示仪#3轴承轴向#4轴承水平#4轴承垂直#4轴承轴向#4显示仪#5轴承水平#5轴承垂直#5轴承轴向#6轴承水平#5显示仪#6轴承垂直#6轴承轴向62检修项目与质量标准6.2.1一般性检查6.2.1.1振动转速传感器无明显硬件损伤。6.2.1.2振动转速传感器及底座连接螺丝齐全、紧固。6.2.1.3插头接线处焊接牢固,无虚焊、脱焊现象。6.2.1.4电气回路接线正确、美观,接线端子名称准确、清晰,无虚接、脱落现象。6.2.1.5电缆绝缘测试:对地大于500V10M;电缆屏蔽完好、接地良好。6.2.2设备调校6.2.2.1振动监测显示装置正面布置图1及使用说明:显示屏BYP RESET ENTER MODESEQ J J J J 图1名 称功 能RESET复位键ENTER单点显示切换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设施水压稳定控制方案
- 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水分控制方案
- 四环素抗生素08课件
- 混凝土与钢筋的结合质量控制方案
- 水电站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版快递代理点经营权转让与培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新型木模板施工质量监督合同
- 2025版机器人技术研发保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充电桩采购及运营服务合同
- 2025版生态补偿机制分包服务协议
- CBL教学法应用介绍
- 提高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
- 东华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白皮书
- 辽宁省丹东市《教师基本素养及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知识》教师教育
- 2023年全国保密知识竞赛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共460道题)
- (推荐下载)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教学课件
- 水生产企业(自来水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含安全手册)
- 《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课程大纲
- 临时用电JSA分析表
- 如何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的知晓率
- 议论文阅读训练 (针对初一学生)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