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间操的组织内容和形式的调查与研究_第1页
中小学课间操的组织内容和形式的调查与研究_第2页
中小学课间操的组织内容和形式的调查与研究_第3页
中小学课间操的组织内容和形式的调查与研究_第4页
中小学课间操的组织内容和形式的调查与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中小学课间操的组织内容和形式的调查与研究刘云英摘 要 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部分中小学现行课间操的组织形式、内容以及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阶段各学校师生对课间操的认识、组织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试行中的课间校园集体舞,提出对课间操较为合理的解决和改进的方法与建议。关键词 课间操 组织内容与形式 校园集体舞 调查与研究Kejian Cao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Organiz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liuyunyingAbstract The reason which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so on material law,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and data method of average, to the Shijiazhuang Partial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present gymnastic exercisess configuration of organization, the content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the analysis present stage various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spects and so on gymnastic exercisess understanding, configuration of organization and content has the question which and produce. And unif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the class recess campus group dance, proposes to a gymnastic exercises more reasonable solu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method and the suggestion.Kewords Kejian Cao Campus Jiti Wu Organize content 1 引言中小学课间操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课间操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其内容和形式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但课间操在近百年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并未发生过质的变化。几十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8套全民性的广播体操。近几年又相继推广了几套中小学广播体操和幼儿体操,各地方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时编排并推行了一些地方性的广播体操。这些广播体操,大都成为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主要内容,也使得中小学课间操的组织内容更加模式化。有些学校的课间操就像走过场,每天例行公事,师生做课间操的积极性不高,完成动作的质量较差,不能达到课间操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目的。今天,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人性化以及培养兴趣和发展个性,原来课间操的组织形式已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已于2007年9月1日开始在全国部分中小学试点推广,一种新的课间活动组织形式正在逐步实施。然而试行中的校园集体舞能不能代替过去传统的课间操模式,是否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尚需考察实证。怎样科学的认识课间操,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操,使课间活动更人性化,切实有效的通过课间操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德育教育和情感培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全面为素质教育服务是今后对课间操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向。也是当前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师研究的课题。对今后更好的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师大附中、石家庄市十五中等十所中小学的部分师生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关于课间操及其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2.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40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34份,有效率为83.5%。2.2.3 数据统计法:对所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2.2.4 访谈法:与部分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访谈,获取师生对课间操的看法和对试行校园集体舞的认识。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目前石家庄市中小学课间操的开展现状3.1.1中小学课间操组织形式现状在随机调查的十所学校中有八所学校课间操的内容为第八套广播体操,有两所学校试行开展教育部推广的校园集体舞。由此可见石家庄市区的中小学课间操内容仍以传统的广播体操为主,仅有少数学校开始试行新的一种形式的课间操校园集体舞。 表1 学校课间操开展情况的调查统计表学校开展课间操的内容 学校(所) 百分比%学校组织开展广播操 8 80%学校组织开展集体舞 2 20%3.1.2 学生对现行广播体操的认识和态度多年来广播操对调节学生身心、锻炼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模式死板,组织形式相对固定,内容一成不变,天天如此,学生不仅失去了兴趣,而且个性受到压制,其后果是学生被迫性完成广播体操,做操时不认真、应付,动作不到位等。教师也会对于这种一成不变的单一的组织形式的课间操失去了原来的激情。通过对八所以广播体操为课间操内容的中小学师生的调查表明(见表2),很多学生不喜欢做广播操。认为做广播操就是一种学校的硬性要求,一种走过场的形式。特别是在学校强制性做操的前提下不去认真的对待,更有甚者认为,做操不过是敷衍老师,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因而对做操采取了不负责和不认真的态度。一些学生认为,课间操的形式和内容呆板、不新颖、不能引起足够的兴趣,每天集合、排队、整队、做操,做操前或做操后学校领导、老师还要占用很长的时间做例会进行思想、纪律、卫生教育以及通知、表扬、批评等。因此,很多学生厌烦课间操或在做操的过程中不去认真对待,甚至想法设法不去做广播操。表2 对现行广播操开展状况的调查统计表调查内容 人 数 百分比%课间操(广播操)是必要的 110 32.9%课间操(广播操)可有可无 73 21.9%课间操(广播操)没必要 56 16.8%每次都认真做广播操 34 10%有时认真做广播操 61 18.3%很少认真做广播操 234 70%厌倦广播操的内容 181 55%不喜欢广播操的形式 211 63%认为课间操就是变相开会 164 49%不愿站着听领导讲话 185 55.4%3.1.3 第八套广播体操和校园集体舞的负荷比较 在研究课间操的生理负荷和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时,对以第八套广播体操为课间操内容的8所中小学和开展校园集体舞的2所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测试。由表3主观用力感觉调查统计表和表4课间操结束时即刻脉搏测量统计表可见,无论是传统的广播操还是集体舞的负荷量都不是很大,表现为有氧运动。但刚做完校园集体舞的同学每分钟的脉搏明显高于刚做完广播操同学的脉搏。说明校园集体舞的负荷要高于第八套广播操。其原因除集体舞本身的负荷强度稍大以外,可能与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和动作幅度、动作质量等有关。调查与访谈显示,学生对校园集体舞有较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积极参与的心态融入到跳集体舞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有跳集体舞要比做广播操“稍累”或“累”的感觉。说明校园集体舞不仅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做课间操的积极性,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课间操的运动负荷,对缓解课堂学习疲劳、促进氧运输系统机能、运动系统等生理机能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表3 对学生做完操后的主观用力感觉的调查统计表调查内容 广播体操 集体舞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累 10 3% 8 2.4%很累 6 1.8% 4 1.2% 轻松 273 81.7% 165 49.4%较轻松 45 13.5% 157 47%表4 对课间操结束时的即刻脉搏的调查统计表调查内容 人 数 安静心率 平均脉搏(次/分)做完广播操 40 72 97次分 跳完集体舞 40 70 110次/分3.1.4 目前中小学课间操存在的问题课间操在我国已存在近百年,其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如课间操可以使学生紧张的大脑得到调节放松,缓解眼睛的疲劳;可使学生舒展筋骨,预防脊柱的弯曲,消除不良坐姿引起的肌肉疲劳,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生理机能和体质健康水平。因此,尽管课间操的组织形式变动不大,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培养团队精神,以及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间操或集体体育活动。然而,调查访问了解到,尽管所有的中小学都很重视学生的课间操锻炼,严格执行课间操制度,但课间操一直以来以广播体操为基本内容, 使得中小学课间操的组织内容与形式更加模式化。每天集合、排队、整队、做操,一成不变。有些学校的课间操就像走过场,每天例行公事,使学生失去了兴趣或产生厌倦感,师生做课间操的积极性不高,完成动作的质量较差。不能达到课间操的基本目的。同时多数学校将课间操形成了学校师生的例会,做操前或做操后学校领导、老师要占用很长的时间进行思想、纪律、卫生教育以及通知、表扬、批评等。例会时间超过了学生做操时间,甚至个别学校有时会在课间操的时间内只开会不做操。因此,各级学校应正确认识课间操的积极作用,保正课间操的时间和质量,真正发挥课间操的功效,并积极探索改革课间操的新途径。3.2 校园集体舞的可行性分析3.2.1 校园集体舞产生的背景及试行情况最近十几年来对课间操的改革不断深化,学生广播体操已经更新至第八套,并更名为“韵律体操”,并且注重了一些舞蹈动作的融合,口令也变成了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伴奏。但仍没有从本质上改革课间操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同时,有学者研究表明在以广播操为课间操内容的活动中,学生的最大心率都在100次/分以下,强度为小运动强度。不能有效的增进体质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人性化以及培养兴趣和发展个性,以广播体操为基本内容的课间操已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要求。改革课间操的传统模式,改革课间操的组织内容和形式,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操,切实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行德育教育和情感培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全面为素质教育服务势在必行。2007年九月,教育部组织部分专家创编了一种新的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校园集体舞,并在全国部分城市的中小学试点推广,并广泛征求意见。本研究的部分研究对象,如石家庄市一中、二十七中等中小学学校也已经试点开展了这种新型课间操校园集体舞。3.2.2 校园集体舞的特点与作用校园集体舞是以舞蹈动作元素为主,十六人或八人围成圆形或正方形队形,两人一对,随音乐节拍进行一定舞蹈动作练习,并根据节拍或节奏的变化进行队形变换和舞伴轮换。现推广的校园集体舞(七套)约耗时15-20分钟。强度为中小强度,属于有氧运动。 校园集体舞以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多种队形变换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提高生理机能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体验艺术美感、发展身体协调性。同时,由于舞动时同学之间的队形变换与舞伴轮换和集体合作,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所以,校园集体舞丰富了中小学生的生活,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并让学生在集体舞蹈活动中接受美的教育,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3.2.3 师生对校园集体舞的认知对尚未开展校园集体舞的八所中小学学生进行调查与访谈表明(见表5),多数学生听说过校园集体舞,对校园集体舞有一些的了解,并对校园集体舞表现出了较浓厚的兴趣,许多学生很期待学校也组织开展这种校园集体舞代替现在的广播体操。而对开展校园集体舞的学校学生进行调查(见表6),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校园集体舞的内容和形式是给予肯定的。较少学生认为集体舞不必学或不喜欢。在与部分老师访谈时,很多老师认为教育部创编推广的校园集体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积极作用,认为校园集体舞作为一种学生舞蹈,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还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和团队精神均有广播体操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充满信心。表5 学生对校园集体舞的反映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调查内容 人 数 百分比%听说过校园集体舞 190 69.1%很期待跳校园集体舞 85 30.9%无所谓 48 14.4% 表6 学生对校园集体舞的反映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调查内容 人 数 百分比%校园集体舞的内容很好 245 75% 校园集体舞的组织形式很好 204 60% 感觉校园集体舞动作难度很大不好学 34 10%不喜欢 27 8.1% 3.2.4 推广校园集体舞存在的问题3.2.4.1师资问题教师是推广校园集体舞的先导,只有教师对校园集体舞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全面掌握了校园集体舞的动作要领和艺术特征,才能较好的传受给学生。就石家庄市现有体育师资而言,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很少。尽管教育部、各地教委组织了各层次培训,并责令各校音乐教师积极参与学习指导,但各校教授校园集体舞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数量有限,这是制约校园集体舞广泛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2.4.2学生接受能力问题校园集体舞中的节拍与动作,不同于广播体操的动作与口令,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的舞蹈韵律、节拍和动作,不仅要求动作准确、到位、伸展、两人协调配合,而且必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严格按照节律和节拍表现出一定的艺术美感,同时队形变换和舞伴轮换也加大了协调一致完成动作的难度。这对较少接触舞蹈动作并已经习惯了做广播体操的中小学生而言存在较大难度。调查了解到,在已经开展校园集体舞的学校老师反映,一个简单的动作需要讲解或教授几遍或几十遍,这也是尚未开展校园集体舞的学校的顾虑之一,是校园集体舞较难开展的又一因素。3.2.4.3场地问题网络视频或图片中的“校园集体舞”演示,学生穿戴整齐,秩序井然,场面宏大,女生翩翩如淑女,男生如绅士风流倜傥,一排排、一行行,在一片宽阔的场地上互相执手起舞,优美至极。但对于基层学校而言,场地则又成为开展校园集体舞硬件障碍。因为校园集体舞与广播体操不同,其不断地队形变换,要求场地空间必须足够大。以两千学生的中学计算, 以16个人一组,八男八女组合的形式跳校园集体舞,则需一个标准田径场。据了解,目前石家庄市各中小学中多数不具备400米标准田径场,因此场地问题也是制约校园集体舞推广的一大因素。3.2.4.4学校领导、老师、家长的质疑在调查访谈中发现,校园集体舞试行之初,一些家长、老师、甚至学校领导就先后提出了质疑或不同看法,担心学生做舞蹈动作太亲密,会诱发早恋或产生其他行为。尽管教育部专家对此进行了相关解释与指导,仍不能彻底打消部分家长、老师等的疑虑与担心。因此一些家长、老师提请学校不要开展校园集体舞。个别领导也因心存疑虑或迫于压力而迟迟没有推行校园集体舞。4 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现行以广播体操为基本内容的课间操已不适应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多数学生认为广播体操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对以广播体操为基本内容的课间操失去了兴趣或产生厌倦感,师生做课间操的积极性不高,完成动作的质量较差,不能达到课间操的基本目的。4.1.2改革课间操的传统模式,改革课间操的组织内容和形式,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操,切实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行德育教育和情感培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全面为素质教育服务势在必行。4.1.3校园集体舞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提高生理机能,发展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思想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均优于广播体操。4.1.4现阶段校园集体舞的广泛开展受到师资问题、学生接受能力问题、场地问题,部分领导、老师、家长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和改善条件,逐步推广。4.2建议4.2.1加强课间操的管理,提高现行课间操的质量4.2.1.1利用主题班会、全校集会和体育教学、课外锻炼等途径,加强体育常识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课间操意义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4.2.1.2加强课间操的管理、监督,结合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强化课间操的质量。同时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如要求全体教师每天列队高标准做课间操,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严格要求、真正达到课间操的基本目的。4.2.2提高师生对校园集体舞的认知水平,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4.2.2.1正确认识校园集体舞的作用对于有条件开展校园集体舞的学校,应针对部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校园集体舞存有的偏见,结合教育部阳光体育大课间的通知精神和校园集体舞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积极作用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明确校园集体舞作为一种新的课间操组织形式的出现符合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积极消除对校园集体舞的错误认识和担忧倾向,使校园集体舞这种学生广泛喜爱的课间操形式尽快走进学校。4.2.2.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对校园集体舞的动作或男女配对组合形式产生一些心理变化或相关想法是正常现象,学校、教师或家长必须正确引导,使之明确校园集体舞只是一种课间操的组织形式、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拉手、搭肩等“亲密”动作是舞蹈要求或需要。同时,由于学习校园集体舞需要较长时间,部分学生会产生怕累、怕苦或怕耽误文化课的学习想法,学校可有选择的在部分班级试行,在全校展示,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练习校园集体舞的兴趣,逐步推广。4.2.3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改善办学条件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尽可能的组织体育教师、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学习校园集体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师资力量,而且还可以满足分班教学的需要,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办学条件上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