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密级: 内部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用花培法辅助选育 辣椒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研究 on of in .) on of by in .) 摘 要 甜、辣椒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杂种一代在生产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杂种一代的种子质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我国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进行辣椒雄性不 育的研究,选育出 一些 优良的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两用系和胞质雄性不育系,三系配套的杂交种也开始在生产上应用。但是因为辣椒的恢复基因多集中在 商业价值不高的栽培或 野生种小辣椒上,稳定的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甜椒恢复系很少,所以生产上使用的三系杂交种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甜椒中。目前 利用花药培养的方法转育甜、辣椒不育系及筛选和改良恢复系的方法在国内外也未见报道。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花药培养和杂交、回交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辣椒的雄性不育两用系、胞质不育系,同时选育和改良恢复系,以期加速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获得更多的恢复系材料, 更快更好地实现甜、辣椒的三系配套。 本研究以引进的辣椒两用系为供试材料, 用优良的自交系做为转育父本 进行杂交,对 花培当代单株中分别对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挂牌标记,同时利用可育株给不育株授粉,在盛果期从不育株上选择与对应的可育株上 的 果实相似、本的杂交单果。在冬季加代观察,选留与原转育父本近似的杂交组合,进行自交留种;在自交后代中继续选择相似的可育株给不育株进行授粉。经过 3年 6代的转育,成功地选育了一个和原转育父本近似的两用系 内不育株和可育株比例为 1: 1,系内植物学特性整齐一致。 三系杂交种“碧玉”和“农大 23号”为供试材料,通过花药培 养,在后代获得了许多的不育株和可育株。选择植株长势较好的不育株,用优良的花培品系对其进行回交选育。通过 3年 6代的回交,在三系杂交种的花培后代中选育出 3个不育系, 绿色粗羊角椒 )、 绿色羊角椒 )和 Y 56A(方灯笼形甜椒 ), 其不育率在 100。 三系杂交种“碧玉”和“农大 23号”的花培当代中,用可育株分 别与 花培当代的 不育株 和 引进的不育系 测交,筛选出恢复性好和恢复率高的稳定的恢复系材料 8个(其中方灯笼甜椒 4个,线辣椒 4个);用选育的恢复系与优良的花培品系杂交,结合花药培养的方法,转育恢复系材料 7个(其中方灯笼 4个,羊角椒 3个), 其恢复率均在 100。 总之:通过花药培养的方法辅助选育辣椒不育系,缩短了转育辣椒核不育两用系和胞质不育系的时间,获得了优良的不育系;创立了用花药培养的方法选育和改良恢复系的方法,加快了恢复系选育速度,创新出了丰富多样的恢复系资源。 关键词: 辣椒 , 花药培养 ,不育系 , 恢复系 1 in in in in to in of of in or no by MS in so in is to a of is to MS to by is to by in 1 to in to :1 of is in 3 F1 by MS A of as Y 56A) by 1 MS of 100%. F1 of 00%. 4 by 1s of in 00%. In a to by of by of by to It is 目 录 摘要 . I . 一章 引 言 . 1 椒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1 椒的雄性不育的发现 . 1 椒雄性不育的来源 . 2 椒雄性不育的特征及表现类型 . 2 椒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 . 3 椒雄性不育的温敏特性 . 4 椒雄性不育的细胞学观察及败育机理 . 4 椒雄性不育的育种应用 . 5 椒核雄性不育的利用 . 6 椒胞质雄性不育利用的现状 . 7 药培养技术的研究 . 8 药培养技术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选育上的应用 . 8 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9 第二章 用花培法辅助选育辣椒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 研究 . 10 料和方法 . 10 验材料 . 10 验方法 . 10 果与分析 . 12 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 12 椒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及恢复系的筛选 . 14 复系的改良 . 20 培法与常规法选育恢复系效率比较 . 23 育系转育图版 . 24 质不育系部分恢复系图版 . 25 质不育系与部分恢复系测配组合结果情况图版 . 26 论 . 28 用系选育 . 28 育系转育 . 28 复系的选育 . 29 复系的改良 . 30 第三章 结论 . 31 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 31 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 31 复系的选育和改良 . 31 参考文献 . 32 致谢 . 36 作者简历 . 37 插图和附表清单 图 1 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转育图 12 表 1:转育第三代育性分离情况 . 2:转育第四代的育性分离情况 14 表 3:转育第五代两用系育性分离情况 14 表 4:两用系内不育株和可育株以及原转育父本( 性状比较 5:不同品系测交组合的育性观察 15 表 6:回交一代 育性观察 15 表 7:回交 2 代 育性观察 15 表 8:回交 3 代 性观察 1 6 表 9:回交四代的育性观察 10: 2003 年转育不育系与保持系的植物学特性比较 . 11:花培当代中的可育株和不育株测交群体育性表现 17 表 12 :用花培当代中可育株与原有的不育系测交群体育性表现 . 13:恢复系材料的植物学特性 18 表 14:恢复系恢复性能观察 19 图 2:不育系的转育和恢复系的筛选图解 . 3:恢复系改良流程图 . 15:恢复系与优良花培品系的杂交组合的 特性 16:花培当代品系与不育系测交组合育性调查 17:初步筛选出的恢复系的植物学特性 18:花药培养技术辅助选育与常规法辣椒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效率比较 27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章 引 言 辣椒为茄科( 椒属( 物,包括二十多个种。常见的栽培辣椒多为一年生辣椒( 根据形态学分类,一年生辣椒又分为五 个变种:灯笼椒 (长 辣 椒 (, 簇 生 椒 (, 圆 锥 椒 (, 樱 桃 椒(生产中根据果实辣味的有无将辣椒分成两大类,有辣味的辣椒( 无辣味的辣椒即甜椒( 辣椒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 C,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在欧洲、中南美、亚洲等地区被广泛栽培。中国是世界上辣椒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仅次于大白菜的第二大蔬菜作物。 80 年代初,我国开始推广辣椒杂交 种,杂交一代在丰产性,抗病性和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杂种优势。 90 年代以来,辣椒育成品种中杂交一代占到 80%左右,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辣椒优良品种几乎都是杂交一代。辣椒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主要靠人工去雄授粉法,制种成本较高,而且难以保障纯度,也不利于亲本的保护。 核不育两用系和胞质不育三系配套技术的利用,可提高杂交种的种子质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国内外对雄性不育的研究都非常重视,在雄性不育的遗传、生理、生化、败育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于 80 年代初开始辣椒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在雄性不育研究和利用方面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选育出不少优良的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两用系,胞质雄性不育系也开始在生产上应用。 花药培养是指花药在合成培养基上改变其正常的发育途径,由单个花粉粒发育成完整植物的 技术。辣椒是最早进行花药培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植 物之一,辣椒的 花药培养一般采用直接获得胚状体途径。我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进行花药培养的研究,迄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雄性不育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据统计,人们在 43 个科、 162 个属和 320 个亚属中的 至少617 个种和种间杂交种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现象。自 1921 年 先在亚麻中( 现雄性不育以来,人们在不同作物中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发现和创建了多种雄性不育源。 (1951)报道了辣椒雄性不育现象,此后相继有一些关于辣椒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生理生化、败育机理以及在育种上应用的研究报道,特别是仅几年来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一章 引言 2 辣椒的雄性不育材料主要来源于自然突变、远缘杂交、人工化学诱变、物理 诱变、自交等。 自然突变:这是目前育成辣椒不育系中的不育基因获得的主要途径。不育株出现频率因作物的种类的不同而异,约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一般来说在异花授粉的老品种中容易获得。辣椒中常发生一定数量的雄性不育基因突变,一般为隐性遗传。目前报道的不育系多数是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范妍芹等( 1986)在甜椒“英格拜尔”的自然群体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 远缘杂交:在远缘杂交中,经常出现雄性不育株,在杂交能获得杂种的情况下,亲本亲缘关系越远,杂种一代的不育株率和不育程度越高。但是,亲缘关系过远,杂种还会带来其他不利性状,同 时必须克服 雌性不育和胚败育的现象。 ( 1969)在 外, 965)在 间杂交的 发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人工引变:即通过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处理种子、花粉及其他器官,在处理当代往往出现不育株、不育花。 968)对 交品种 父本的干种子用 x 射线处理,在 发现了雄性不育株,并育成了不育系。 x 射线和 r 射线处理辣椒种子获得了许多雄性不育系。 引种:引入外地的不育系直接利用或通过转育育成符合需要的雄性不育系。戴祖云( 1996)利用引进的不育株通过测交连续回交和父本株严格的自交育成了综合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系 5份。 自交:由于雄性不育多属于隐性性状,因此通过自交可使隐性基因纯合,不育株出现几率增加。直接利用三系杂交种自交在后代中也可获得雄性不育株。 沈火林等 (1994)在 8633 辣椒株系 中发现雄性不育株,通过测交、连续回交和父本株自 交,育成了灯笼椒、羊角椒、线辣椒等不同类型的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张宝玺( 1999)利用“苏椒 3 号 A”自交后代分离出雄性不育株,并转育成了几个甜椒的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 辣椒的雄性不育的特征是指辣椒的花器中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蕊发育不正常的现象。 辣椒雄性不育的花药主要特征表现为雄蕊不育,无花粉或花粉不育 , 功能不育,部位不育等类型。 958)将雄性不育花药分成三种类型: 他部位接近无色,这种花药的大 小接近可育花药体积的一半,一般仅有 1 个或 2 个有活力的花粉粒,而可育花粉含有 500 多个有活力的花粉粒; 沿分裂线明显皱缩,这种花药只有正常花药的五分之三到四分之三的大小,可含有 10 到 15 个有活力的花粉粒。 相似但颜色比类型 2 浅。 雄蕊不育:雄蕊畸形或退化,如花药瘦小,干瘪、萎缩,不外露,甚至花药缺失。 无花粉或花粉不育:表现雄蕊虽接近正常,但不产生花粉,或花粉无生活力。 功能不育:功能不育的雄蕊和花粉基本正常或花粉极少,但由于花药不能自然开裂散粉, 第一章 引言 3 迟熟、迟裂,因而阻碍了 自花授粉。 (1992,印度 )在自然群体中发现了一个功能性雄性不育材“ , 由单隐性基因控制。 椒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 辣椒的雄性不育根据育性的遗传方式可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型( 细胞质不育( 核质互作型)两种类型。 胞核雄性不育( 细胞核雄性不育是受核基因控制的,且多数报道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但是 1969)也育成了显性核不育不育系,只是这种不育系不能用来生产种子。 1974年保加利亚育成了甜椒雄性不育 两用系。 沈阳农科院从 1978 1989年间,先后从“克山尖椒”、“克山大辣椒 ” 、“东塔矮秧”和“兖州羊角椒”中发现辣椒两用系的不育源。 1993年河北农科院在“英格拜尔”甜椒中发现甜椒的雄性不育源。 辣椒核雄性不育系在生产上用两用系制种,即育成的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种子播种后,其花期育性表现为雄性可育株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符合 1: 1 的分离规律,可育株与不育株各占 50,其中 50的不育株用来做为母本配制一代杂交种,起到雄性不育系的作用;若以不育株作母本,可育株作父本进行兄妹交,再从不育株上采收种子,其后代仍保持育性 为 1:1 的育性分离。这样可育株起到了半保持系的作用。 这种不育株和正常可育材料的杂交后代均为可育,所以其恢复源和恢复系类型较多。 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由核质交互作用产生的。质核互作性辣椒雄性不育系包括雄性不育系 A,保持系 B,和恢复系 C,控制育性的基因为 N( S(辣椒不育系的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细胞质不育因子互作控制,属质核雄性不育( 只有核不育基因与细胞质不育因子共同存在时,才能引起雄性不育,这种类型的不育系既能筛选到保持系,又能找到恢复系 ,可以实现三系配套。 1969)在印度的 中首次发现不育株,它的表现形式与 洋葱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性的表现形式相似,雄性不育由 S 细胞质与隐性的雄性不育基因 作产生 S( 其他组合 S( S( N( N( N( 产生可育花粉,育性正常。其中 N( 理想的保持系, N( 恢复系。 沈火林等( 1994)报道了雄性不育系 8907A 的育成,并证明了核内不育基因受一对 隐性基因控制。赵华仑等( 1995)报道了甜椒雄性不育系 21A, 8A, 17A 的选育过程及其遗传型,它们均属于一对基因控制的核胞质雄性不育系。 张宝玺( 1999)报道了 8 个雄性不育株系 77013相应的保持系的 77013育,并提出了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是由主效修饰基因控制的,就可育和不育的分离比例来看主要取决于上代父本中主效基因的基因频率,单株的可育指数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本修饰基因的基因型和重组的结果。 目前辣椒上恢复系资源较少,恢复基因较多地存在于一些非栽培的野生种或变种中, 第一章 引言 4 种和甜椒中, 恢复 基因资源少 。我国学者在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中发现的亲缘关系理论认为不育系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杂交易恢复,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杂交易保持, 沈火林等( 1994)报道,在 8907保持不育的资源比较丰富,而恢复源较少。在 100多份测交组合中筛选出了 14份恢复系,恢复基因主要在羊角椒和线椒中,在灯笼椒中未筛选出恢复系。张宝玺( 1999)在用 8个辣椒自交系和 5个甜椒自交系测交中发现在甜、辣椒材料中普遍带有恢复基因,但恢复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修饰基因的作用。 所以,在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中,优良恢复系 的选育是目前限制不育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应用的主要障碍。 968)用 X 射线处理甜椒种子所获得的雄性不育株,不论在田间,还是在温室都能保持稳定的不育性。 (1969)在甜椒品种“ 发现的雄性不育株也是如此。我国的戴祖云( 1996)和王兰兰( 1998)发现的雄性不育系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不育性保持稳定。沈火林( 1994)选育的几份雄性不育系在春大棚和秋冬温室内均保持 100不育。但有些品种的测交和回交组合无论在春季大棚还是秋冬 温室中育性均不稳定,认为父本(保持系)的遗传背景对雄性不育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958)发现雄性不育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育性不稳定,在温暖的条件下表现最大的不育性,在冷凉的条件下表现最小的不育性。 965)也发现高温使正常花药的花粉败育。1979)对胞质不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都是在高温下表现较高的雄性不育性,而低温下产生较多花粉,因而认为还存在一个修饰基因。有关温度对雄性不育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椒雄性不育的细胞学观 察及败育机理 椒雄性不育败育时期的研究 ( 1969)、 981)分别 以甜、 辣椒为试材,在实验中观察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到四分体阶段,而后退化。吴鹤鸣( 1988)和耿三省( 1994)等对辣椒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结果相似,认为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前。不育系绒毡层细胞增厚,细胞质高度液泡化,导致花药内膜收缩,药室狭窄,小孢子受挤呈不规则状,或被压缩成一团物质,继而被扩大的绒毡层压碎而导致不育。王述彬等( 2004)观察到甜椒雄配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后,单核居中期不育系的绒毡层异常庞大并伸进药室,挤压花粉粒,同时绒毡层细胞提前降解,致使不育系的雄配子在双核花粉粒形成之前就完全裂解。很多研究表明,绒毡层在花粉发育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它为花粉成熟提供各种蛋白和营养。在小孢子发育进程中,当绒毡层出现异常,如提前裂解时,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 椒小孢子发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耿三省等( 1997)发现,辣椒不育系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的含量, 第一章 引言 5 一些酶的活性变化与败育有关,即不育系花药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保持系,而过氧 化氢酶活性明显低于保持系。高夕全( 2001)等发现和可育材料相比,不育系的叶片和花中的 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在叶片和花蕾都是不育株高于可育株;玉米素 (在花蕾的含量是不育株明显高于可育株,叶片中不育株略低于可育株;脱落酸 (量在叶片和花蕾都是不育株显著高于可育株。因此他认为不育株叶片和花蕾中 胞分裂素含量过高导致能量不足和 能是辣椒雄性不育发生的原因。张子学 (2002)等研究了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间内 源激素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不育系总是表现为激素比例过高或过低的失调现象,这种内源激素比例失调,直接影响到对环境最为敏感的雄配子的发育,最终表现为雄性不育。此外,花蕾中内源 能是诱导辣椒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邹学校( 2004)等研究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和雄性不育基因对辣椒杂种一代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雄性不育基因对杂种一代内源激素含量有影响,但不同不育系和不同恢复系之间差异明显,反映的规律不一致。 在国外,对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起步较早, 对各种类型育性材料的研究报道较多, 971)报道保加利亚注重不育系在杂交种种子生产中的经济价值, 1966 年 1970 年之间利用不育系育成了品质较好的辣椒品种 “ 、“ 和“ 在罗马尼亚, 996)自 1988 年开始,利用 4 个不育系选育出了黄色或黄绿色果皮、早熟、抗 品种。韩国雄性不育在辣椒食用品种中的利用率较高,各公司在中国生产杂交种子大部分是利用雄性不育系。 2002)等报道 已选育出抗枯萎病的辣椒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印度的 (1998)利用茎尖、腋芽尖培养,繁殖辣椒雄性不育系材料。 我国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进行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在辣椒的雄性不育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选育出一些优良的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两用系和胞质不育系,三系配套的杂交种也开始在生产上应用。 1978年沈阳市农科所杨世周在试验田发现雄性不育株, 1981年成功选育辣椒两用系,并利用两用系配成系列的辣椒杂交种“沈椒四号”,“沈椒一号”等。河北农科院范妍芹等( 2000)利用回交转育的方 法选育成了两用系“ 并育成了早、中晚熟配套的甜椒不育系的杂交种“冀研 4、 5、 6号”。江苏农科院赵华仑等( 1998)选育出甜椒雄性不育一代杂交种“碧玉椒”。邹学校等( 2004)报道,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 9704前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杂交辣椒品种有江苏 3号 A、碧玉、湘研 14号、湘辣 1号、湘辣 2号、湘辣 4号和辣优 2号等,这些品种已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沈火林等 (1994)曾报道 , 自 1986年开始选育辣椒雄系不育系 , 现 已育成不育株率稳定在 100%的甜、辣椒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 , 并筛选出了恢复系 , 实现了三系配套 , 已开始在生产 第一章 引言 6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程序一般分为获得核雄性不育原始材料,雄性不育株的繁殖和保存,选育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 。 通过上述雄性不育株获得途径得到不育株后,通过选株,测交,后代兄妹交的方式选育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 即在 株系内以不育株作母本 , 可育株作父本 , 进行成对姊妹交同时相应父本自交 , 分别留种。播姊妹交组合第一代及相应父本自交种 子 , 后代植株育性表现为全可育,自交分别留种。播全可育姊妹交第二代种子 , 后代表现出可育株与不育株 3 1分离规律 , 要在多份试材中 , 选择不育率高、植株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试材 , 在株系内作成对姊妹交 ,同时相应可育株自交 , 分别留种。播种第三代 , 后代植株育性表现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凡姊妹交组合表现全可育的 , 其相应父本自交也表现全可育 ; 凡姊妹交组合出现育性分离的 , 其相应父本自交也出现育性分离。姊妹交组合育性分离符合 1 1。父本自交后代育性分离符合 3 1 规律。再从姊妹交组合中选择育性分离符合规律 (1 1)且性状优良的组合植株 作成对姊妹交 , 直到性状符合要求时 , 则两用系育成。 王作义等( 1994) 用此程序育成了“ 12” 、“ 、“ 3” 、“ “ 691” 及带标记性状的“ 等优良两用系。 范妍芹等( 2000)选育成了两用系“ 性不育系的转育 获得雄性不育系后,如果该不育系的其他性状不符合要求或配合力不高时,需要将不育性转移到 优良且 配合力高的品系上,并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成为一个新的雄性不育系,即雄性不育系的转育。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回交转育法和 二环法转育 。 回交 法转育两用系:回交转育是目前最常用的转育方法,利用两用系中不育株与转育父本进行杂交、自交、以及连续回交的方法进行转育。即 如想把具有优良性状及配合力的甲品种转育成两用系 , 其做法是用两用系中不育株作母本 , 用甲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 , 同时父本自交。 不育株作母本 , 以甲品种自交后代作父本进行第一次回交。以后按上法进行自交、回交即可 , 一 般回交三代就不会明显地显现原两用系的植物学特性,在育性方面要求选育出符合 1: 1育性分离的稳定品系,在回交三代后经自交即可分离出可育株和不育株, 再以其不育株为母本,可育株做父本进行成对兄妹交,一般两代兄妹交即可育成。回交转育两用系按回交三代计算,约需 8 9代才能育成两用系。 二环法转育两用系:二环法转育是杨世周先生首先提出的, 此法有减少转育世代、简化转育程序、缩短转育时间的优点 , 同时兼有把原两用系的优良性状与转育品种优良性状综合为一体的效能。 其主要方法是:用育成的两用系中的不育株做母本,以优良品种做父本进行杂交,再将获得的杂交组合进行自交,从组合的第二代出现育性分离开始,在株系内进行成对兄妹交, 一般经 4 代姊妹交即可转育成两用系。用此法 , 在育性上 要达到两用系指标 , 在性状上要严格选择。所以要求 姊妹交组合父、母本尽量选择植物学性状相似又接近转育品种性状的植株。成对姊妹交组合最好做 10对以上。 杨先生用二环法也转育了一系列的两用系如:“ “ “ “ ,并育成了“沈椒 1、 2、 3、 4、 5号”等杂交种。 第一章 引言 7 椒胞质雄性不育利用的现状 回交转育 : 不育系和保持系一般是成对同时选育的,发现不育源后,用其它可育植株与不育株成对测交,同时父本自交,然后对 合用对应的父本回交,同时父本自交,回交 3华仑( 1998)等 选 用本所育成的羊角椒不育系“ 21A”为不育源 , 以 综合性状优良的“ 8号甜椒”为转育父本 , 从 1983年开始 , 经过连续多代回交转育、鉴定、选择 , 选出园艺性状与转育亲本 8号甜椒一致 , 不育率 100%, 不育性和不育度稳定的甜椒不育系“ 8A” , 1990年配出杂交种“碧玉椒”。 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已有的研究证明,甜椒类大牛角类较易选出不育系和保持系,而小尖椒类、野生类较难选出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徐毅等( 1994) 报道,在羊角椒中,可保持不育系不育性的品种较多,如湖南的 21 牛角椒、河西牛角椒、道县早椒、浙江的羊角椒等,但其又报道在甜椒品种中,很少有保持全不育的材料,其测配过的茄门、早丰、吉林 3 号、包子椒等,其测交后代均有育性分离。 测交筛选: 这是选育恢复系最简单的方法,即直接用不育系做母本,以自交品系为父本进行成对测交,观察其 育性,筛选可育组合的相应父本材料即为恢复系。 1997 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以 9704A 为母本,以品种或株系为父本,进行成对测交,在 64 个组合中,筛选出 5 个雄性不 育恢复系; 1981 年、 1982 年沈阳市农科所在 103 个组合中,筛选出 4 个恢复系; 1987 年南昌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在 44 个测配组合中筛选了 8 个恢复系; 1997 年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在 49 个组合筛选出 23 个恢复系。 回交转育: 主要用于恢复源少,或是恢复度较高,但由于农艺性状不良或配合力不高等原因不能制种的恢复系改造。 江苏省农科院将辣椒的恢复基因通过回交和系谱选择法转入目标甜椒材料中,选育出了甜椒的恢复系“ 5 2“ 5“ 5。 杂交选育 :杂交选育是目前选育恢复系的主要方法。适合一些恢复源较 少,且恢复基因还较多地存在于一些非栽培的野生种或变种中的情况;也适合最初已将恢复基因转移到个别的栽培种中,但因品种的时空性已被生产淘汰或本身的农艺性状已不适应作为本地区选配优势组合的亲本;还适合需要创造多位点的恢复基因的新恢复系的选育。做法和常规杂交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仓储智能分拣系统数据接口授权与租赁合同
- 新能源技术转化及投资合作框架
- 金融资产打包转让及风险管理合作协议
- 工业废气净化设施验收质量评估及标准完善协议
- 电子商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 共有产权房代持变更及产权转移手续合同
- 《夫妻婚姻存续期间忠诚责任与共同生活责任协议》
- 航空设备质保期内检修与适航性保障协议
- 医学研究成果数据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DB42-T 2027-2023 野生早樱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 《如何阅读文献》课件
- 本科《中医美容学》教学大纲
- 2022年俄乌冲突战争PPT
- 机柜间主体施工方案
- 盂兰盆供简易仪轨
- 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高考英语一模试卷
- 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
- 2022年保德县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课件
- 社会语言学 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课件
- 商业银行押品风险排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