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SPF猪饲料灭菌方法的研究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SPF猪饲料灭菌方法的研究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SPF猪饲料灭菌方法的研究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SPF猪饲料灭菌方法的研究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SPF猪饲料灭菌方法的研究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饲料灭菌方法的研究 I 摘 要 本论文 由三 个试验 组成, 通过研究辐照灭菌、微波灭菌和膨化灭菌三种工艺对 饲料 灭菌效果 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从而确定符合 饲料要求的灭菌工艺。 试验一 研究了 残留菌数与 辐照 剂量 (0 2 3 4 5 6 关系,以及 辐照剂量 (0 5 10 15 20 25 储存时间 (辐照后 0 天、 7 天、14 天、 21 天和 28 天 )对 饲料 灭菌效果的 影响 。 结果表明: (1) 辐照后 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总数的对数值与辐照剂量 呈线性关系 : y=对饲料中水分 和 粗蛋白含量有极显著影响 (微波功率 饲料水分含量。 (3) 最优工艺 条件 为 饲料含水 34%、 微波 处理 9 率为 700 w、料层厚度为 12 可以考虑适当减少 处理时间。 因此, 微波灭菌可以达到 饲料的要求。 试验三 通过 温度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 160、 170、 180 )单因素试验, 以及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 4): 膨化前 饲料 水分含量 (18%、 23%、 28%)、喂料速度 (18 r/24 r/30r/螺杆转速 (100r/150r/200r/膨化温度 (80、120、 160 ),探讨了膨化对 饲料 灭菌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膨化 具有较好的灭菌作用, 经过 80的膨化 , 大肠菌群 、霉菌和酵母 都未检出 ;经过 90的膨化,在饲料中未检测到微生物; (2) 饲料膨化前的水分含量、喂料速度、螺 杆转速和膨化温度对饲料中菌落总数有极显著影响 (喂料速度 =螺杆转速。 (3) 最优工艺 条件 为 :膨化前水分含量为 23%、喂料速度为 24 r/杆转速 为 150 r/20。 因此, 只要能够避免冷却、输送、打包等后续工序中的二次污染, 膨化工艺 就能够生产出符合 要求的饲料。 通过本试验 ,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辐照是生产 饲料 最合适的工艺, 15可以达到 饲料 要求 ,普通环境下可保存 28 天。 关键词: 饲料 , 灭菌, 辐照 , 微波 ,膨化, 营养成分 of of on PF by in to to PF 0 2 3 4 5 of 0 5 10 15 20 50 7 14 21 8 on PF is as (1) or is y=2= y= (2) 10 of (3) No in 506 g, 05g 8800g; (4) no on P on (3) 34%, 00 2 At be In by PF of on of by 90 , 100 , 110 , 120 , 130 , 140 , 150 , 160 , 170 , 180 ) 9 (34): 18%, 23%, 28%), 18 r/24 r/30r/ 100 r/150 r/200r/80 , 120 , 160 ). as (1) of on of 0 , no 0 . (2) 差异不显著, P(以“ *”表示 ), P(以“ *”表示 ); a,b,c,d,e,f 同一 行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差异不显著, P 差异显著 ,(以“ *”表示 ), P (以“ *”表示 ); a,b,c,d,e,f 同一 行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差异显著 ,(以“ *”表示 ), P 差异极显著 ,(以“ *”表示 ); a,b,c,d,e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对饲料中水分、粗蛋白 含量 有极显著影响 (对饲料中水分、粗蛋白 含量 有极显著影响 (差异不显著, P(以“ *”表示 ), P(以“ *”表示 ); a,b,c, 同一列右肩标有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差异不显著, P(以“ *”表示 ), P(以“ *”表示 )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微波灭菌的研究 26 表 3各因素各水平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干物质基础 ) of on M) 成品 水分 (%) 粗蛋白 (%) 粗灰分 (%) 粗脂肪 (%) 总能 (g) L* 亮 度指数 因素 A(饲料含水量 ) 1 283a a 4308b 308b 值 P 差异显著 ,(以“ *”表示 ), P (以“ *”表示 ); a,b,c 各因素同一列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 由主效应分析 (见表 3知,因素 A (饲料含水量 )对菌落总数、水分、粗蛋白、总能和亮度指数有极显著的影响 (因素 B (处理 时间 )对菌落总数、水分、粗脂肪和亮度指数有极显著的影响 (因素 C (功率 )对菌落总数、水分和亮度指数有极显著的影响 ( 因素 D (料厚 )对菌落总数、水分、粗蛋白和亮度指数有极显著的影响 ( 由图 3知成品中的水分含量 随着处理前饲料中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当处理前饲料中水分含量为 20%(水平 1)时,成品水分含量仅为 饲料比较干燥,而当处理前饲料中水分含量为 27%(水平 2)时,成品水分含量为 这与饲料中的自然含水量接近,比较适宜; 成品中水分含量 随着 处理 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料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 。 由图 3知,饲料中的粗蛋白随着处理前饲料中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 (但下降不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微波灭菌的研究 28 显著 );随着料层 厚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 (但下降不显著 );这可能是由于在低水分或者料层厚度小时,饲料所受的热强度较大,蛋白质损失较大;随着 处理 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 差异不显著(P随着功率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 ,但差异不显著 (P 饲料出现焦化现象后,其表观颜色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见附图 1 和附图 2),可以通过亮度 指数 反应出来。由图 3知,饲料的亮度 指数 随着处理前饲料中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 ,这水明饲料中水分含量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饲料的外观颜色; 随着料层厚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随着 处理 时间的延长 而降低;随着功率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 在试验条件 3 (,即饲料含水 20%、微波 处理 9 率为 700w、料层厚度为12 饲料中没有检出菌落 ,但是饲料已经 有焦化现象 。最优工艺 条件 组合 (试验条 3 (比,只是水分含量增加了,更有利于灭菌,可以达到无菌,甚至可以考虑适当缩短微波时间,以得到更好的饲料表观颜色。 小结 通过本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1) 大肠菌群 、霉菌和酵母对微波比较敏感,经过 3微波处理,都未检出。 (2) 饲料 水分含量、微波 处理 时间、微波功率和料层厚度都对灭菌效果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为:微波 处理 时间 料层厚度 微波功率 饲料水分含量。 (3) 最优工艺 条件 组合为 饲料含水 34%、微波 处理 9 率为 700w、料层厚度为 12能够达到 饲料要求,甚至 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微波时间。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29 第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目前,常用的饲料灭菌方法有 60照灭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等,膨化灭菌的研究报道 非常少 。挤压膨化过程的温度可达 130 180,压力高达 4约 40 个大气压 ),在这样 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微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因此通过膨化灭菌 应该 是有可能的,本 研究 分为两个试验,试验一 进行了温度单因素试验, 探讨膨化温度对饲料灭菌效果的影响; 试验二 在试验一的基础上, 以 膨化温度、 饲料水分含量、喂料速度 和 螺杆转速为因子, 进行了正交试验, 进一步研究了影响膨化灭菌的其他因素 。 验一 膨化 温度 对饲料灭菌效果的影响 料与方法 要仪器设备 试验设备为 验室双螺杆挤压膨化机 ( 4德国布拉本德食品仪器公司生产。 驱动单元、组合式套筒和同向双螺杆及喂料器组成。套筒分为喂料区、混合区、剪切区和泻压区四个区,各区长度依次为 10015050150杆长 750径 25工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均为无级可调。检测区配有温度、压力探测器和传感器,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全程控制,直接读取膨化加工过中的扭矩、压力和各区温度等参数。 色彩色差计: 本 图 4双螺杆挤压膨化机 5 验材料 (同 辐照试验 ) 验方法 验设计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30 固定 饲料膨化前的水分含量为 23%、 螺杆转速为 150r/喂料速度为 18r/模口直径为 4膨化机加工温度设计见表 4加工温度单因素挤压膨化试验,另设一个对照 (不做任何处理 ),共 11 个处理。 表 4膨化机加工温度 ( )设计 of ) in 理 1 区 2 区 3 区 4 区 5 区 1 60 70 80 87 90 2 60 72 80 90 100 3 60 80 90 100 110 4 60 90 100 110 120 5 60 100 110 120 130 6 60 110 120 130 140 7 60 110 130 140 150 8 60 110 140 150 160 9 60 110 150 160 170 10 60 110 160 170 180 注: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膨化温度均指 5 区温度。 验步骤 先测得饲料的初始水分含量,再计算所需添加的水分,然后用小喷壶在饲料中逐步添加蒸馏水,混匀,使其达到设计的水分,用封口袋装好, 4 过夜。 按照试验设计,设定工艺参数,进行各个处理。用灭过菌的锥形瓶无菌取样 (见附图 6), 每个处理取两次, 然后测定产量、取常规分析用样品,按照 003 等操作,进行微生物检测,按照 43586 等进行饲料常规分析。 备系统参数 的 读取 扭矩、 4 区压力、 5 区压力可由计算机直接读取。计算机在某个时刻读取的扭矩、压力值称为一个数据组。 计算机读取数据组速度为 3 个 /分钟。由于每个处理取样 过程需要 1015每个处理可获取 3045 个数据组。 测方法 电耗计算 ( 1994): 位产量机械能耗, g)= 3 60 0601 00 01 00 0602 M F T =扭矩, n =螺杆转速, 产量, g/1 千瓦小时( kWh) =06 焦耳( J) 其它检测方 法同 辐照 试验 据统计 (同 辐照 试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31 果与分析 化温度对设备系统参数的影响 膨化温度对膨化设备系统参数的影响见表 4矩、 4 区压力、 5 区压力、产量和电耗随膨化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图 4图 4 表 4膨化 温度对 设备系统参数 的影响 (干物质基础 ) of on of 处理 扭 矩 (4 区压力 (5 区压力 (产量 (g/电耗 (kw.h/1 0 V(%) 值 P 差异显著 ,(以“ *”表示 ), P 差异极显著 ,(以“ *”表示 )。 1 物理大气压( =( y = 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膨化温度()4 区压力( B a r )5 区压力( B a r )扭矩( N . m ) 扭矩回归曲线4 区压力回归曲线5 区压力回归曲线图 4矩和压力 与 膨化温度 的关系 of 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32 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膨化温度( )产量(g/ 4量 与 膨化温度 的关系 of y = 00 120 140 160 180膨化温度( )电耗(kw.h/耗回归曲线图 4耗 与 膨化温度 的关系 of 表 4知,膨化温度对扭矩、 4 区压力 、 5 区压力、 产量和电耗有极显著的 影响 (P 差异显著 ,(以“ *”表示 ), P 差异极显著 ,(以“ *”表示 )。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34 y = 00 120 140 160 180膨化温度( )风干样水分含量(%)风干样水分回归曲线图 4干样水分含量 与 膨化温度 的关系 of 9 25 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膨化温度( )粗脂肪含量(% 4 脂肪 含量 与 膨化温度 的关系 of 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膨化温度( )总能(g)图 4能与膨化温度 的关系 of 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35 由表 4知,膨化温度对风干样水分、粗脂肪和总能有极显著的影响 (随着膨 化温度的上升,风干样水分含量呈 直 线下降 (见图 4回归方程为 y=2= 当温度上升到 120时,风干样水分含量为 比较干燥;粗脂肪、总能随膨化温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 (如图 4图 4但与对照相比,均有减少,粗脂肪减少幅度较大 (, 刘源 (1996) 一方面是由于 脂肪在高温时不稳定,尤其是挥发性脂肪酸,大量 水 解或挥发 损失 ,另一方面 ,脂肪及其水解产物在挤压过程中能同糊化的淀粉 形成络合物,从而使脂肪不能被乙醚萃取,因此检测时含量偏低 (曹康, 2003)。 小结 从膨化单因素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膨化工艺对饲料具有较好的灭菌作用,即使在 90时的膨化饲料中也未检测到微生物; 从生产成本方面考虑,应该选择 营养成分损失小 、 产量大、电耗小的工艺参数, 但是值得注意 的是,随着 膨化温度的升高,饲料的外观和色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见附 图 3 和附图 4),影响 饲料的质量, 因此根据本试验可选 取 130 。 试验二 膨化温度、饲料水分含量、喂料速度和螺杆转速对饲料灭菌效果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除试验设计外,其余均同试验一 ) 试验设计 采用 4 因素 3 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考虑的因素有饲料膨化前饲料的水分含量、喂料速度、螺杆转速和膨化温度,正交表和因素水平表见表 4表 4设一个对照。 表 4正交试验设计 4) 9(34) 试验号 列 号 A B C D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36 表 4 因素水平表 of 化温度 A 饲料膨化前水分 B 螺杆转速 C 喂料速度 D 1 18% 100r/8 r/ 23% 150 r/4 r/ 28% 200 r/0 r/ 4各区温度设计 ( ) of ) of 化温度 ( ) 1 区 2 区 3 区 4 区 5 区 60 65 70 75 80 80 105 110 115 120 80 145 150 155 160 结果与分析 饲料水分含量、喂料速度、螺杆转速和膨化温度对 设备系统参数的影响 各处理 对膨化设备系统参数的影响见表 4主效应分析见表 4因素各水平对扭矩、 4区压力、 5 区压力、产量和电耗的影响规律见图 4图 4 表 4 各处理对设备系统参数的影响 (干物质基础 ) of on of 扭 矩 (4 区压力 (5 区压力 (产量 (g/电耗 (kw.h/1 值 P 差异显著 ,(以“ *”表示 ), P 差异极显著 ,(以“ *”表示 )。 因 素 水 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37 表 4各因素不同水平对 设备系统参数的影响 (干物质基础 ) of on of 扭 矩 (4 区压力 (5 区压力 (产量 (g/电耗 (kw.h/因素 A (膨化温度 ) 1 值 P 差异显著 ,(以“ *”表示 ), P 差异极显著 ,(以“ *”表示 )。 a,b,c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差异不显著, P(以“ *”表示 ), P(以“ *”表示 ); a,b,c, 同一列右肩标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差异显著 ,(以“ *”表示 ), P 差异极显著 ,(以“ *”表示 )。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 四章 膨化灭菌的研究 42 表 4各因素不同水平对 饲料营养成分和颜色的影响 (干物质基础 ) of on he of 风干样水分 (%) 粗蛋白 (%) 粗灰分 (%) 粗脂肪 (%) 总能 (g) L* 亮度指数 因素 A (膨化温度 ) 1 165a 182 187b 值 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各指标的影响见表 4 亮度指数可以反映颜色的变化。由 图 4知,亮度指数随着饲料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幅度不大;随 5 区温度升高先缓慢上升而后急剧下降;随螺杆转速的增加而下降;随喂料速度的增加而上升。 由图 4知,脂肪含量随着饲料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随 5 区温度升高而上升;随螺杆转速的增加先上升而 后下降;随喂料速度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 由于 物饲料最关键的就是要达到无菌,其次是保证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饲料的色泽,不影响动物的采食和正常生长,虽然各处理间的产量、电耗差异较大,但可作参考。由于 料在膨化腔内的滞留时间较普通膨化机要长得多,约为 1 分钟,而且本试验是直接从模孔取样 (没有装切刀 ),避免了二次污染,因而灭菌效果非常好;为此,我们使用 双螺杆膨化机进行了中试 (膨化前的水分含量为 23%、喂料速度约为 1020g/杆转速为 268 r/膨化温度为 120 , 装有切刀 ),在产品中未检测出任何菌落。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要能够避免冷却、输送、打包等后续工序中的二次污染,也能够生产出符合 小结 通过本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1) 膨化工艺对饲料具有较好的灭菌作用,在 90时的膨化饲料中也未检测到微生物; (2) 大肠菌群 、霉菌和酵母对膨化比较敏感,经过 80的膨化后 ,都未检出 ; (3) 饲料膨化前的水分含量、喂料速度、螺杆转速和膨化温度对饲料中菌落总数有极显著影响 (水分含量 =喂料速度 =螺杆转速 ; (4) 最优工艺组合为 :膨化前的水分含量为 23%、喂料速度为 24 r/杆转速 150 r/膨化温度为 120 ; (5) 只要能够避免冷却、输送、打包等后续工序中的二次污染,就能够生产出符合 物的饲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结论及进展 44 第 五 章 结论及进展 本试验的主要结论 本论文通过研究辐照灭菌、微波灭菌和膨化灭菌三种工艺对 饲料灭菌效果的影响,得出如 下结论: 初始菌落总数为 06 g、霉菌和酵母总数为 05 g 的饲料经辐照后的残留 菌落 数 与 辐 照 剂 量 的 回 归 方 程 分 别 为 对饲料中水分、粗蛋白数有极显著影响 ( 膨化处理对 饲料水分含量、粗脂肪、亮度指数有极显著 影响 ( 本研究是为了寻找一种符合 饲料 灭菌的工艺,其主要参数为灭菌效果,其次是营养成分的变化。从本试验的结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来,辐照是生产 饲料 最合适的工艺,操作简单,灭菌效果好,营养成分损失小, 15可以达 到 饲料 要求 ,灭菌后的饲料可在普通环境下保存 28 天。 从试验室操作来看,微波灭菌、膨化灭菌都是可行的,但要把他们投入到生产中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推荐 使 用 15照来 进行 饲料 的灭菌 。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结论及进展 45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 是指 不含喘气病、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血痢、伪狂犬病、虱和螨七种疾病 的猪 (李明等, 1997;李纪平等, 2003), 现有标准中仅检测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及沙门氏菌 四个指标 , 如果这四个指标都未检出,是否能说明 灭菌后的饲料中 不 含有 这七种 病原 , 需要进一步探讨。 是确定灭菌剂量非常关键的参数, 目前关于 的影响因素存在着一些争议 。 本试验 在一定初始菌含量的条件下 测定了 饲料中 总菌 、霉菌和酵母的 如果饲料中初始菌浓度变化了或者饲料原料改变了 (其中的微生物种类会改变 ), 或者钴源、辐照方式 、剂量率 变化了, 会如何变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如果把这些影响因素研究透彻了,就可以仅根据公式 D 0 /N)确定所需的辐照剂量。 本试验所使用的饲料的初始菌含量比较高,如果饲料原料中微生物含量较少,或者经过制粒后的颗粒料, 其初始菌含量应该会大大降低,那么就不需要这么高的辐照剂量。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初始菌含量与灭菌剂量间的关系, 从而根据饲料初始菌含量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辐照剂量 ,以降低生产成本。 微波灭菌虽然是可行的,但 该试验是使用家用微波炉进行的,有一些局限性,例如饲料所吸收的功率的准确确定、物料温度的在线测量等,这些都会影响试验的精确性。同时,微波用于工业化灭菌时,还要考虑饲料的包装材料及包装形式。 膨化灭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高温高压的热处理,因此,其处理时间至关重要。 膨化试验使用的是德国进口的试验用小型 膨化机 ,饲料在膨化腔 内 的滞留时间较长,灭菌效果 较好 , 中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饲料在膨化腔内的滞留时间很难准确测得。同时,饲料从膨化腔出来后,必须经过切短、冷却等工艺才能打包,如何避免二次污染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整个试验中,出现了一些与现有报道不太一致的结果,如辐照后水分有所增加, 15照后粗蛋白含量却增加了 ,这些 问题 还需要更多的试验去证实,以及寻找发生的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1. 曹康 , 金征宇 , 等 . 现代饲料加工技术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3, 938. 2. 程忠刚 , 林映才 , 郑黎 . 仔猪早期断奶综合饲养技术 J. 饲料世界 , 2001, (1): 16 19 3. 冯书堂 , 关伟军 . 全国首次小型猪实验动物化与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J.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 2001, 18 (3): 5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 S.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S.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6. 200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 S 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01. 7. 霉菌和酵母计数 S 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03. 8. 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03. 9. 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03. 10. 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03. 11. 643294. 饲料粗蛋白的测定的测定 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12. 643394. 饲料粗脂肪的测定的测定 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13. 643892. 饲料粗灰分的测定的测定 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2. 14. 43586. 饲料水分的测定 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986. 15. 哈益明 , 程述汉 . 射线辐照灭菌剂量的模糊优化 J. 激光生物学报 , 2001, 10(04): 273 276. 16. 黄青云 , 朱伟云 , 毕丁仁 , 等 . 畜牧微生物学 M. 北京 : 中国 农业出版社 , 2005, 87 . 17. 蒋长兴 谷物膨化食品加工参数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陕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18. 佚名 高度卫生 J. 饲料工业 , 2004, (12): 10. 19. 冷扬 , 王晖 . 饲料灭菌方法的现状及其效果评价 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 2002, 19(7): 5759. 20. 李德发 . 饲料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290 301. 21. 李纪平 , 钱学敏 . 规模化生产的防疫措施 J. 中国兽医杂志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