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ppt课件_第1页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ppt课件_第2页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ppt课件_第3页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ppt课件_第4页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使用范围,组装流程,选线要求简洁,压接端头,行线槽,号码管,CONTENTS,目录,成套电气二次布线工艺简介,二次布线与配线,照片欣赏,.,使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控制箱、配电箱、动力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二次接线工艺流程,看图备料核对元器件名称、型号及规格打印元器件符号牌打印号码管标号下线行线剥线压线接线包扎整理按图检查、校对卫生清洁,.,根据设计二次图纸标注使用,导线选择,工艺要求要点,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穿管八折温九折。说明:本节口诀对(铜线多股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铜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压接位置,端头压接,工艺要求要点,(a)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一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见图1)(b)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见图2)(c)裸端头压痕在筒中央处,且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上。(见图3),.,端头压接,工艺要求要点,(a)预绝缘端头的使用,除裸端头、管形预绝缘端头和特殊端头以外的接线,均应采用预绝缘端头。(b)裸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接线端子排稳定之处。端子排之间的电气间隙隔离不会因为设备运输、操作等而改变其状态。(c)管形预绝缘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端子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端头的适应选择,.,圆形端头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突出端子孔的接线,以及非突出式端子孔的接线螺钉但可能对导线产生一定拉应力的导线。,插鞘式母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为插片或两针式插入端子,片形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管形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为圆形,或非圆形插入口但接线端子压扳为碗形的接线端子彩,叉形端头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凹陷于端子孔的接线。,.,要点1,要点2,要点3,要点4,预绝缘端头压接后,绝缘部分不能出现破损或开裂。,导线芯插入冷压接端头后,不能有末插入的线芯或线芯露出端子管外部以及绞线的现象,更不能剪断线芯。,冷压接端头的规格必须与所接入的导线直径相吻合,针形端头、片形端头和管形端头长度,应根据所接入的端子情况,接触长度应与端子相一致或至少长出压线螺钉;二个压线螺钉时(如电度表),其端头长度应保证二个螺钉均接触固定。,工艺要点,.,要点5,要点7,通常不允许二根导线接入一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子限制必须采用时,宜先采用二根导线压接的专用端头,否则宜选用大一级或大二级的冷压接端头。,一个接线端子接入二个冷压接端头时,应根据不同的端子接线形式,选择适合的冷压接端头。螺钉串插式平板连接宜采用圆形和叉形端头允许两种不同的端头同时使用,且允许不同大小线径的冷压接端头接线,此时大线径在下面,小线径在上面。连接时两端头采用背靠背的形式,相叠或张开相互夹角不小于30o螺钉串插式弧形板连接宜采用针形端头或管形端头,也可采用圆形端头。采用两个针形或管形端头时,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平板压接式连接宜采用片形端头;弧形板压接式连接宜采用针形和管形端头。但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工艺要点,要点6,.,接线端子或端子排,在固定安装式开关设备内,为便于更换和接线,端子安装高度与开关设备底板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在发电厂、变电所采用的开关设备内其端子高度应不小于350mm,并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连接电缆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端子排供用户接线的一端应放置在便于接线、维修的一侧,一般情况下垂直安装时,用户接线的一端朝外;水平安装时,用户接线的一端朝下,每排接线端子(端子排)的两端应用固定件固定;在端子排的始端和未端应装有联接端子和终端端子或端板。端子排的最后一只如果是开放的,则必须用端板封闭;不同外型尺寸的接线端子之间应用端子隔板隔开。,线芯插入端子时,导线插入的方向应与端子孔接入的方向一致;导线的弯曲应距离端子接线螺钉压片或端子接线管端部10mm以上。,要点1,要点2,要点3,要点4,.,行线槽和穿线管,标题,行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的直线偏差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0,且全长最大不得超过20mm。,01,标题,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02,标题,行线槽固定螺钉不小于M5,在槽内一侧要有平垫圈;螺钉头位于槽板内。,03,标题,行线槽的连接应无间断,断口平直、无锯齿、无毛刺,衔接紧密;行线槽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距离不小于20mm)。盖板应尽量采用完整条板。,04,.,行线槽和穿线管,标题,在90o转角处,底板和盖板均应制成45o斜口相互衔接;分支处应形成丁字形衔接。盖板应平整、无翘角,接口平直、无锯齿、无毛刺,衔接紧密。,05,标题,槽盖板与槽底板扣合应严密,不会因操作等振动或槽底板承受导线的重量弯曲变形而脱扣。,06,.,号码管文字视读方向,号码管文字视读方向,号码管文字视读方向,号码管,号码管水平方向或置于接线端子的左右两侧时,文字方向即从左至右读字,号码管不同角度方向时,文字方向视所在相位角而定:当套管方向在第1、3角时,文字方向即从下至上读字;当套管方向在第2、4角时,文字方向即从上至下读字。,号码管垂直方向或置于接线端子的上下方向时,文字方向即从下至上读字;,.,导线在电器端子单个独立接线时,号码管应紧靠接线端子一侧;导线在端子排或电器元件上成排列接线时:端子排或电器元件大小一致,号码管应紧靠接线端子侧;,端子排或电器元件大小不一致,排列参差不齐时,号码管应相互对齐成行排列。,号码管的位置与排列,.,标示,标示的文字采用电脑打印,不允许书写。字迹清晰、正确,文字所表示的项目序号和元件代号与接线图一致无误。,按接线图粘贴电器元件标示,标示的粘贴位置应清楚地指示元器件的所在位置。通常标示应粘在元器件左上角的金属构件上,个别情况左上角不能粘贴时,可粘在元器件正上方或就近适当的位置。,标示粘贴应牢固,文字端正,不能有明显的倾斜,标示不得粘贴在元器件外壳或导线上,装配完工后标示仍易观察;标示的粘贴应考虑维修方便,在拆去某一元器件后仍然明确地指示该元器件所在的装配位置。,.,放线,敷设,敷设,放线,敷设,敷设,一般情况下,量取导线两接点间的长度时应留有150200余量,以便接线时留出导线弧长,导线的敷设应横平竖直,布线时应选择最短和最佳的配线途径,避免不必要的绕道或走弯路,不允许走之字形;布线平直、清晰、整齐、美观。,二次绝缘导线不能直接贴于裸露导电部件上和直接在带有尖角的金属边缘上敷设。穿过金属构件的穿线孔时,为防止导线绝缘层被损伤,必须在穿线孔上加嵌橡皮圈或其它光滑的绝缘衬套。,剪线时应采用专用剪线钳,剪刀与导线成90o,断口平直整齐,线芯没有钝头和弯曲。,二次导线敷设在配线和维修方便的情况下应尽量隐蔽;二次导线敷设应避开发热元件,遇发热元件时,应在其下方布置,并距离发热元件不小于50,二次绝缘导线不允许直接搭在裸露带电导体上敷设,绝缘导线与裸露带电导体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二次导线布置,.,敷设,敷设,敷设,敷设,敷设,应尽量避免二次绝缘导线从两裸露母线中间穿过,导线不能悬空布置,不能承受外在的机械应力;导线敷设应有适当的固定,固定应从距离起始弯曲10处开始。,过活门时,应将导线束一端固定在柜架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两端固定支架应错开,便于移动。导线长度应留有一定的裕量,其长度以门开启到最大限度时,两支架距离的1.21.4倍;导线束在跨过活门处形成U字形,并套上波纹管,以便在活门开启过程不损伤导线。,二次导线不允许从隔板、立柱等安装孔中穿过,行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导线应理顺平直,不允许有扭结和损伤现象。导线总截面积应不大于行线槽截面积的75%。导线不允许有接头。,二次导线布置,.,捆扎要求,捆扎要求,捆扎要求,捆扎要求,捆扎要求,导线总线束、各分支线束(包括横向和纵向敷设),其扎带间距为5060。,导线不能悬空布置,不能承受外在的机械应力;导线敷设应有适当的固定,固定应从距离起始弯曲10处开始。,缠绕应紧密不松散,缠绕带环环相连,相邻两带间距应不大于3;从始至终应尽量采用整根缠绕带,也可采用多根缠绕带,搭接处带头应尽量隐藏;导线束弯曲圆弧上不允许有断带搭接。,剪去过长的扎带并与扎带头基本平齐,扎带头方向一致,并应尽可能隐藏或朝向内侧,导线束的弯曲处或分支导线的弯曲处,应在紧靠弯曲的直线段分别用扎带扎住。,二次导线布置,.,端子排的配线,导线接入端子前应做成圆弧形状,其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圆弧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而定。,当端子排大小一致,其导线弧形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而定。,当端子排大小不一致,且大小交错安装时,导线弧形跨度长应一致,导线接入端子排前的分线:导线从上往下接入端子排。导线从下往上接入端子排。导线从端子排中间分别向上、下方向接入端子排。,二次导线配线,.,端子排的配线,扎带捆扎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分线前应捆扎,一次最多分3根导线或分出接入3只端子排距离的导线,卷式结束保护带包扎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应按接入端子排的导线顺序,相对于接线端子位置,逐渐分出。,线槽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行线槽与端子排的安装距离应为40mm60mm之间,导线相对于接线端子位置从行线槽出线孔逐渐分出;行线槽孔距应选择与端子板厚度相同,导线分出平直,高度一致,二次导线配线,.,电器元件端子的配线,导线接入端子前应做成圆弧形状,其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而定。,线芯插入端子时,导线插入的方向应与端子孔接入的方向一致;导线的弯曲应距离端子接线螺钉压片或端子接线管端部10mm以上,因装配限制接线端头必需弯曲时,只允许弯曲一次,且折弯角度不得大于45o。,二次导线配线,.,常见仪表的配线,LW12型转换开关配线见图所示,导线跨度不应大于120mm。,42L6仪表配线见图所示,导线弯曲跨度不应超过仪表边缘。,6L2仪表配线见图60所示,导线超出仪表上部边缘不大于6mm,左右与边缘平齐,电器接线端子位于并突出于电器中间段的配线见图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