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学生导学案.doc_第1页
桃花源记学生导学案.doc_第2页
桃花源记学生导学案.doc_第3页
桃花源记学生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九(上)第五单元 备课人: 审核人: 总课时数: 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学习重点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方法指导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第一课时基础过关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豁然( )俨然( )垂髫( )阡陌( )二.以默读为主,探讨下列加点词语中的意思。1.缘溪行( ) 2. 芳草鲜美( )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 ) 5.林尽水源( ) 6.仿佛若有光( )7.豁然开朗( ) 8.屋舍俨然( )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 ) 11.悉如外人( )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 )14、乃大惊( ) 15、.具答之( ) 16、便要还家( )17、咸来问讯( ) 18.妻子邑人( ) 19.来此绝境( )20.不复出焉( ) 21.无论魏晋( ) 22.具言所闻( )( ) 23.延至其家( )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既出( )26.便扶向路( ) 27.处处志之( ) 28.及郡下( )29.诣太守( ) 30.说如此( ) 31.寻向所志( )( )32.欣然规往( ) 33.未果( ) 34.寻病终( ) 35.后遂无问津者( )三.反复诵读。充分感受桃花源美好境界。(借用文中词语回答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 4.桃源中人为何来此? - 5.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 - 6.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 7.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 文本局部探究三、翻译句子(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第二课时基础过关一.桃花源记作者 ,他是 时人,名 ,是著名 。本文原是 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反映了 的意愿。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古义: 今义: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7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三、解释下列多义字: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复前行,欲穷其林( )为 其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见渔人,乃大惊( ) 寻向所志( )乃 寻 乃不知有汉( ) 寻病终( ) 便舍船( ) 便扶向路( )舍 向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便得一山( ) 处处志之( )得 志 既出,得其船( ) 寻向所志( )文本整体把握1、“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答: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追求自由生活文本局部探究一、探究桃源世界的奇特之处: 提问: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可以理解为如下三点: (一)想像桃源之“美”。 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二)理解桃源之“乐”。 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三)评读桃源之“奇”。 提问: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