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联通企业级数据指标体系规范_第1页
2013中国联通企业级数据指标体系规范_第2页
2013中国联通企业级数据指标体系规范_第3页
2013中国联通企业级数据指标体系规范_第4页
2013中国联通企业级数据指标体系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B/CU 093-2013中国联通企业级数据指标体系规范China Unicom Enterprise Data Indicator Framework Specification(V 2.0)作者:史磊石2013-01-18发布2013-01-18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ii目录1. 范围12. 规范引述文件13. 缩略语和术语定义13.1. 缩略语13.2. 术语24.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44.1. 概述44.2. 设计原则44.3. 梳理方法45. 指标体系框架85.1.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85.2. 市场运营域指标框架95.2.1 基本指标框架95.2.2 维度框架105.2.3 指标树框架105.3. 企业管理域指标框架365.3.1 基本指标框架365.3.2 维度框架375.3.3 指标树框架375.4. 网络运营域指标框架445.4.1 基本指标框架445.4.2 维度框架455.4.3 指标树框架455.5. 跨域综合指标框架575.6. 数据指标信息及编码说明575.6.1 数据指标信息575.6.2 基本指标编码585.6.3 维度编码595.6.4 数据指标编码596. 指标体系维护管理要求606.1. 概述606.2. 维护管理原则606.3. 职责分工616.4. 指标新增、变更流程626.5. 指标废止流程636.6. 指标体系规范修订流程647. 指标体系的支撑要求667.1. 指标体系的基础管理667.1.1 指标及框架的维护667.1.2 指标生命周期管理667.1.3 操作日志管理667.2. 指标的查询与展示667.3. 指标的分析功能677.3.1 指标血统分析677.3.2 指标活跃度分析677.4. 指标体系的安全管理677.5. 指标体系的流程支撑67附录一: (规范性附录)68中国联通企业级数据指标体系规范前言随着通信行业重组,3G时代来临,通信行业进入全业务运营的同质化竞争时代,企业需要进一步提搞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能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建立一套覆盖全企业、全业务、全流程的指标体系可以辅助各级管理运营人员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掌控市场变化、制定营销策略、开展相关服务工作。2009年3月,中国联通集团业务支撑部组织完成经营分析系统指标体系V3.0编制工作,主要面向经营分析系统建设需求,建立固网、2G、3G、融合四套业务指标体系。2009年6月,由中国联通集团财务部组织完成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编制工作,面向综合统计应用需求,建立起粗粒度的基础业务和分析指标两套统计指标体系。2009年9月至11月,中国联通集团业务支撑部组织各省公司业务专家及相关厂商人员进行了指标体系梳理,形成了中国联通经营分析系统指标体系规范V3.1(征求意见稿),2010年又在此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本指标体系规范以中国联通原有指标体系为基础、参考TMF ETOM模型、借鉴国际先进的企业指标框架构建方法、站在全企业的高度进行业务框架梳理,旨在建立一套覆盖市场运营、企业管理和网络运营三大企业信息域的、规范化的、标准化的统一指标体系框架,先期纳入业务运营部门最关心、最常用的数据指标,从而为未来建立覆盖全企业、全业务、全流程的指标体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次指标体系中,企业管理域指标框架投资域、采购域等部分的业务需求有待稳定,在本规范中相应章节做了预留处理,在后续的版本中再行补充。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联通信息化事业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柳博亮、宋丽梅、丁卫东、贾晓菁、杨滨、马又良、王爽、刘舟、赵金慧、李黎莉、代一菱、丁亮、尤兴荣、冯婉君、冯杰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1. 范围本规范定义了中国联通企业级的数据指标体系框架,涵盖了市场运营域、企业管理和网络运营三大信息域,明确了相关指标及维度定义,规范了指标体系的维护管理流程并对指标体系支撑提出具体要求。本规范为全企业数据分析和指标维护管理提供一个准确、详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说明,可用于指导中国联通数据分析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2. 规范引述文件本规范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文档:1中国联通经营分析系统指标体系规范 V3.1(征求意见稿)22011年统计定期报表制度3中国联通会计基础信息表4中国联通会计科目表5中国联通集团财务会计报告制度6中国联通集团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及会计科目使用说明7中国联通MSS域数据指标体系8通信能力统计指标体系-.xls9中国联通统计指标解释(第二部分 网 络)-10中国联通移动业务管理规范 3G业务总册V2.111中国联通移动业务管理规范 营业分册V112中国联通3G业务管理规范V2.013中国联通计费账务业务管理规范V2.03. 缩略语和术语定义3.1. 缩略语本文档所涉及的缩略语定义参见下表。缩略语英文全称中文全称2G Second Generation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3G Thi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BSSBusiness Support System业务支撑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性能指标MOUMinutes of Usage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MSS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管理支撑系统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运营支撑系统3.2. 术语本文档所涉及的术语定义参见下表。缩略语和术语定义市场运营域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计费、营帐、结算、CRM等相关系统)覆盖的信息化领域,简称BSS域,在本规范中是进行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的一种分类方式,市场业务运营相关指标都归属于市场运营域。企业管理域企业管理支撑系统(ERP、财务、投资、采购、HR等相关系统)覆盖的信息化领域,简称MSS域,在本规范中是进行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的一种分类方式,企业管理相关指标都归属企业管理域。网络运营域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综合网管、专业网管、信令监测、动力环境监测等相关系统)覆盖的信息化领域,简称OSS域,在本规范中是进行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的一种分类方式,网络运营管理相关指标都归属网络运营域。基本指标研究对象某项特征的度量标准,是指标的最小统计要素,用于说明指标的业务含义、统计方法以及统计特例。维度研究对象范围的限定,采用分层结构,是各业务对象实体的属性信息,用于明确和规范业务分析的角度和数据统计的范围和口径。指标树从业务视角对全企业指标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的一种具有层级关系的树状体系架构,通过合理的分类划分可以将覆盖全企业、全业务、全流程的数据指标都纳入指标树体系进行统一管理。组合指标直接由原始数据依据某些特征汇总而成的指标,一般可以由基本指标和维度组合而成,如“手机上网使用用户”、“2G出帐用户”等。分析指标不可由原始数据依据某些特征汇总而成、需经过多个组合指标计算生成的指标(如“3G增值业务收入占比”、“3G手机用户出账率”等),以及一些特殊统计口径的指标(如 “3G手机低使用量用户”等)。综合指标面向管理决策,通过多个组合指标、分析指标属性挖掘得到的指标,多为评价类的指标。4.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4.1. 概述指标体系是企业 “统一前后台语言”,是实施数据管控、确保数据质量的基础,也是指导规范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支撑能力的基础。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实施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建设的依据。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当依据企业的生产流程,依照行业统一的分类方法设计指标架构,忠实描述每一环节信息原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并确保基础架构的相对稳定和指标定义的清晰。4.2. 设计原则 全局规划,统一体系,分步实施的原则指标体系架构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数据的质量,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全业务指标体系覆盖面广,涉及的业务部门多,工作量大,在指标梳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求全、求快。 合理继承,改进优化,面向实际应用的原则为保证工作的延续性,指标体系梳理兼顾前期多方面的成果,深入分析,合理继承,重点面向实际业务应用建立指标体系、完善指标定义及指标管理流程,确保指标体系的落地,提高数据质量。4.3. 梳理方法数据产生于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存放在各类生产系统和分析系统中,用于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指标是描述同类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是获取数据的依据。指标体系就是由一系列指标组成的,用来描述企业各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指标集合。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当依据企业的生产流程,依照行业统一的分类方法设计指标架构,忠实描述每一环节信息原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并确保基础架构的相对稳定和指标定义的清晰,如下图所示:本期指标梳理参考TMF E-TOM模型,沿用了前期“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基本指标”+“维度”进行指标体系描述的思路,继承了大量前期指标梳理成果,并重点考虑面向实际业务应用和系统落地,采用以业务分类为标准的层级划分方法构建“指标树”体系,同时通过标准化的编码方式建立“指标树”体系与“基本指标”+“维度”之间的关系。“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是由Gartner在2008年10月Tutorial for Creating An Enterprise Metrics Framework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种设计企业指标框架的方法,如下图所示:“自顶向下”指的是站在全企业的高度看电信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全业务过程、自顶向下进行演绎使得指标更加体系化,“自底向上”是指基于现有指标体系和业务理解、梳理当前指标存在的问题、自底向上进行归纳。本次指标梳理,正是依据“自顶向下”的方法,立足站在全企业统一运营管理的高度建立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覆盖市场运营(BSS)、企业管理(MSS)和网络运营(OSS)三大企业信息域。同时,在前期多次梳理指标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IT系统中的指标和数据等信息,对于目前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指标进行细致梳理,明确指标解释、统一指标口径、进行合理拆解,并依据“自底向上”的方法进行合理归类。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将全企业的数据指标都归并的建立的指标体系框架之下,形成符合企业生产运营流程和业务人员使用习惯的层级结构。为了保证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覆盖全企业、全业务、全流程,“自顶向下”的演绎过程以电信业务组件模型为基础,如下图所示: 业务组件模型是对企业整体的运营进行建模,分解为能够独立运行的业务组件,保证架构的完整性和体系性,横向按照企业所需的业务能力,按照业务条线进行划分,覆盖市场营销、产品开发、销售、客户管理、计费采集、服务开通、服务保障、网络资源开发、企业管理等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全过程。纵向按照活动的实施范围和目的,按照战略、管控、执行三个层面进行划分。5. 指标体系框架5.1.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整个指标体系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基本指标体系、维度体系、指标树体系,如下图所示:基本指标:研究对象某项特征的度量标准,是指标的最小统计要素,用于说明指标的业务含义、统计方法以及统计特例。维度:研究对象范围的限定,采用分层结构,是各业务对象实体的属性信息,用于明确和规范业务分析的角度和数据统计的范围和口径。指标树:从业务视角对全企业指标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的一种具有层级关系的树状体系架构,通过合理的分类划分可以将覆盖全企业、全业务、全流程的数据指标都纳入指标树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依据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系统划分原则,企业数据指标大致可以划分到以下三大信息域中:市场运营域(BSS域)、企业管理域(MSS域)、网络运营域(OSS域),依此将基本指标、维度和指标树分为“市场运营”、“企业管理”、“网络运营”三大类,从而成为基本指标框架、维度框架和指标树框架的一级分类。根据数据指标本身的特性,将数据指标分为组合指标、分析指标和综合指标三类,成为指标树框架体系的二级分类: 组合指标:直接由原始数据依据某些特征汇总而成的指标,一般可以由基本指标和维度组合而成,如“3G手机上网活跃用户”、“2G业务出账用户”等。 分析指标:不可由原始数据依据某些特征汇总而成、需经过多个组合指标计算生成的指标(如“2G业务用户离网率”、“3G手机用户出账率”等),以及一些特殊统计口径的指标(如 “3G手机低使用量用户”等)。 综合指标:面向管理决策,通过多个组合指标、分析指标属性挖掘得到的指标,多为评价类的指标。“指标树”三级以下分类根据现有业务分类原则、业务部门组织架构、业务人员使用习惯综合考虑进行分级分类,具体框架划将在后续章节中进行详述。5.2. 市场运营域指标框架5.2.1 基本指标框架市场运营域基本指标框架按照业务主体域划分为八个域:公共域、客户域、业务域、资源域、账务域、市场营销域、客户服务域、合作伙伴域。基本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公共域:包含占比、环比增长率、同比增长率等基本指标。客户域:包含新增客户数、解除客户数、网上用户数、出帐用户数、离网用户数等基本指标。业务域:包含计费时长、短信条数、上网流量、文本使用量、订购次数等基本指标。资源域:包含广告数、纸质媒体销售量、终端销售量、号码存量、出租电路路数等基本指标。账务域:包含出账收入、计费收入、用户ARPU、用户出账率、用户贡献率、二次充值率等基本指标。市场营销域:包含渠道和竞争等,包含渠道数、计佣用户数、营业厅数量、其他运营商网上用户数等基本指标。客户服务域:包含VIP客户数、可应用积分数、会员数等基本指标。合作伙伴域:包含结算时长、结算支出、结算收入、他网主叫直拨通话时长等基本指标。5.2.2 维度框架市场运营域维度框架中集合了BSS域中已收集和提炼出的所有维度及维度成员信息,按照业务专业和业务对象划分为七个域:公共域、客户域、产品域、资源域、市场营销域、客户服务域、合作伙伴域。维度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公共域:包括时间、地域等公用维度,结合其它域的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客户域:包括企业中可对客户、用户等对象进行分类的属性信息,用于进行数据统计和业务分析,包含客户类型、客户行业类型、用户状态等维度。产品域:包含业务类型、增值业务类型、融合业务类型、2G品牌、3G手机套餐类型、上网卡套餐类型、合约计划分类等维度。市场营销域:包含营销、渠道相关的各类维度,如渠道类型、渠道来源分类、佣金类型、渠道智能分类、支付方式等维度。客户服务域:包含用户服务级别类型、积分类型、挽留方式等维度。合作伙伴域:包含运营商类型、结算类型、携号转网类型等维度。5.2.3 指标树框架市场运营域指标树框架由组合指标、分析指标、综合指标三部分组成。市场运营域指标树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 组合指标框架组合指标框架主要按业务主体分为移动业务、固网业务、融合业务、渠道管理、客户服务、网内网间结算、携号转网、市场竞争。组合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1移动业务移动业务根据移动网络制式划分为2G业务类组合指标和3G业务类组合指标。移动业务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1.1 2G业务2G业务包括2G基础业务类指标和2G数据及信息业务类指标。1. 2G基础业务组合指标2G基础业务根据数据统计和业务分析的主体分为用户类指标、业务量类指标、收入类指标。2. 2G数据及信息业务组合指标2G数据及信息业务组合指标包括2G补充业务类指标、2G数据类增值业务类指标、2G非数据类增值业务类指标以及2G信息导航业务类指标。1) 2G补充业务类指标包含2G来电显示出账收入、2G主叫号码月租费、2G呼叫等待出账收入、2G三方通话出账收入、2G无条件转移出账收入等组合指标。2) 2G数据类增值业务类指标包含2G彩信业务类组合指标、2G手机上网类组合指标、2G手机音乐类组合指标、2G手机报类组合指标、2G手机证券类组合指标、2G手机邮箱类组合指标、2G沃阅读类组合指标、2G沃商店类组合指标、2G行业应用类组合指标、其他数据增值业务类组合指标。3) 2G非数据类增值业务类指标包含2G短信业务类组合指标、2G炫铃业务类组合指标、2G语音增值业务组合指标、2G服务类组合指标、2G其他类组合指标。4) 2G信息导航业务类指标包含2G信息导航声讯类组合指标、2G信息导航预订业务类组合指标、2G信息导航通信助理业务类组合指标、2G信息导航行业信息业务类组合指标、2G信息导航融合类组合指标、2G信息导航查询类组合指标、2G信息导航其他类组合指标。5.2.3.1.1.2 3G业务3G业务组合指标包括3G手机业务类组合指标、3G无线上网卡类组合指标、2G3G融合业务类组合指标。1. 3G手机业务类组合指标包含3G手机基础业务类指标、3G手机数据及信息业务类指标。1) 3G手机基础业务组合指标包含3G手机用户类指标、业务量类指标、收入类指标。a)3G手机基础业务用户类组合指标包含3G手机出账用户类指标、3G手机新增用户类指标、3G手机发展用户类指标、3G手机转网用户类指标、3G手机活跃用户类指标、3G手机流失用户类指标、3G手机离网用户类指标、3G手机到期用户类指标、3G手机停机用户类指标、3G手机未出账用户类指标、3G手机机卡匹配用户类指标、3G手机三无用户类指标、3G手机其他用户类组合指标。b)3G手机基础业务业务量类指标包含3G手机计费时长类指标、3G手机通话时长类指标、3G手机通话次数类指标、3G手机上网流量类指标、3G手机其他业务量类组合指标。c)3G手机基础业务收入类指标包含3G手机出账收入类指标、3G搜集计费收入类指标、3G手机补贴成本类指标、3G手机预存金额类指标等组合指标。2) 3G手机数据及信息业务组合指标包含3G补充业务类指标、3G数据类增值业务类指标、3G非数据类增值业务类指标、3G信息导航业务类指标。a、3G补充业务类组合指标包含3G补充业务用户类指标、业务量类指标、收入类组合指标。b)3G数据类增值业务组合指标包含3G彩信类指标、3G手机上网类指标、3G手机音乐类指标、3G手机电视类指标、3G手机报类指标、3G手机邮箱类指标、3G手机阅读类指标、3G应用商店类指标、3G行业应用类指标、3G即时通信类指标、3G手机搜索类指标、3G手机证券类指标、3G手机广告类指标、3G手机游戏类指标、3G其他数据增值业务类等组合指标。c)3G非数据类增值业务组合指标包含3G短信业务类指标、3G炫铃业务类指标、3G语音增值业务指标、3G服务类指标、3G其他类等组合指标。d)3G信息导航业务组合指标包含3G信息导航预订类指标、3G信息导航助理类指标、3G信息导航信息类指标、3G信息导航融合类指标、3G信息导航其他类等组合指标。2. 3G无线上网卡组合指标包含3G无线上网卡数据及信息业务类指标。1.3G无线上网卡数据及信息业务类组合指标包含3G无线上网卡用户类组合指标、3G无线上网卡业务量类组合指标、3G无线上网卡收入类组合指标。3. 2G3G融合业务组合指标包含2G3G融合基础业务类组合指标。2G3G融合基础业务类组合指标包括2G3G融合基础业务用户类组合指标、业务量类组合指标和收入类组合指标:5.2.3.1.2固网业务固网业务类组合指标由基础语音业务组合指标、互联网接入业务组合指标、增值业务组合指标和其他业务类组合指标构成。固网业务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2.1基础语音基础语音类指标包括固定电话组合指标、无线市话组合指标、公用电话组合指标以及电话卡类组合指标。1. 固定电话组合指标固定电话组合指标包括固定电话类指标、普通电话类指标、用户交换机类指标、用户中继线指标、N-ISDN电话指标。1) 普通电话类指标包括用户类指标、业务量类指标以及收入类指标。2) 用户交换机类指标包括用户类指标、业务量类指标以及收入类指标。3) 用户中继线指标括模拟中继线类指标、数字中继线类指标。4) N-ISDN电话指标包括用户类指标、业务量类指标、收入类指标、N-ISDN(2B+D)组合指标、N-ISDN(30B+D)组合指标。5) 其它固话指标:包含其他固定电话用户、其他固话出账用户、其他固话发展用户、其他固话出账收入、其他固话月租费、其他固话通信(话)费等组合指标。2. 无线市话组合指标无线市话组合指标包括PHS类组合指标、SCDMA类组合指标以及其他无线市话类组合指标。3. 公用电话组合指标公用电话组合指标包括普通公用电话组合指标、智能公用电话组合指标、多媒体信息公用电话组合指标和无线市话公用电话组合指标。4. 电话卡组合指标电话卡组合指标包括密码记账卡类组合指标、IP卡组合指标、IC卡组合指标。5. 他网主叫组合指标他网主叫组合指标包含他网主叫直拨用户、他网传统长途直拨用户、他网用户国内长途通话时长、他网用户国际长途通话时长、他网用户港澳台长途通话时长、他网他网主叫直拨通信费收入组合指标。5.2.3.1.2.2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组合指标包括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类指标、窄带拨号接入类指标、互联网专线类指标、互联网上网卡业务类指标、WLAN接入类指标以及其他互联网接入业务指标。1. 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类指标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类指标由xDSL接入组合指标、LAN接入组合指标、HFC接入组合指标、FTTH/O接入组合指标、无线宽带组合指标、无限伴侣组合指标构成。包含宽带接入用户、宽带接入装机用户、宽带接入发展大客户用户、宽带接入增量用户、宽带接入包月用户使用时长、宽带接入出账收入等组合指标。2. 窄带拨号接入业务类指标:包含互联网窄带拨号接入用户、互联网注册拨号用户、互联网注册拨号用户使用次数、互联网窄带拨号用户使用时长等组合指标。3. 互联网专线业务类指标:包含互联网普通专线接入大客户用户、互联网普通专线接入出账收入等组合指标。4. 互联网上网卡业务类指标:包含互联网上网卡用户、WLAN上网卡用户、WLAN上网卡本地拨号上网通信费、WLAN上网卡其他费用、宽带上网卡用户、宽带上网卡本地拨号上网通信费、宽带上网卡其他费用、窄带拨号上网卡用户等组合指标。5. WLAN接入业务类指标:包含WLAN注册用户、WLAN付费用户、WLAN国际漫入用户、WLAN注册用户总收入、WLAN国际漫入使用流量、新增WLAN临时账户、WLAN临时账户业务收入等组合指标。6. 其他业务类指标:包含网吧用户、家庭网关用户、农村信息服务站、宽带内容应用服务已接入SP数量、国际IP-Roaming用户出访时长等组合指标。5.2.3.1.2.3增值及其他业务增值及其他业务类组合指标包括语音增值业务组合指标、互联网增值业务组合指标、数据通信业务组合指标、网元出租组合指标、业务流程外包组合指标、广告媒体组合指标、ICT组合指标。1. 语音增值业务类指标语音增值业务类指标包括补充业务组合指标、悦铃组合指标、短信组合指标、智能网业务组合指标、会议业务组合指标、电话导航业务组合指标、电话信息业务组合指标、语音信箱业务组合指标、电话Q吧组合指标、程控新功能组合指标、同号组合指标、商务总机组合指标、彩号业务组合指标、固网支付组合指标、平安互助组合指标。2. 互联网增值业务类指标互联网增值业务类指标包括IDC业务组合指标、互联网内容应用组合指标、宽带商务组合指标、宽视界组合指标、应用外包组合指标、IDC业务组合指标、CDN业务组合指标、IP-Transit组合指标。3. 数据通信业务组合指标包括基础数据通信业务类指标和其他数据通信业务类指标。基础数据通信业务类指标:由ATM业务类指标、分组交换业务类组合指标、数字数据网(DDN)业务类组合指标、帧中继(FR)业务类组合指标构成。包含ATM业务PVC大客户用户、ATM国内长途业务PVC大客户用户、ATM国内长途业务PVC用户带宽按2M折算数、分组交换业务用户、数字数据网本地网业务用户、数字数据网业务用户带宽按64K折算数、帧中继业务PVC大客户用户、帧中继业务出账收入等组合指标。其他数据通信业务类指标:包含IP-VPN中小企业用户、MPLS VPN用户、MPLS VPN大客户用户端口、综合VPDN客户数、IP-VPN出账收入等组合指标。4. 网元出租组合指标包括电路出租类指标和网元与基础设施租售类指标。电路出租类指标:由数字电话类组合指标和音频电路类组合指标构成。包含出租本地数字电路、出租省内长途数字电路、拆除数字电路条数、出租本地数字电路总带宽、出租长途音频电路条数、出租省际长途音频电路路数等组合指标。5. 业务流程外包类指标:包含业务流程外包 ( BPO)合同数、全坐席业务外包服务合同数、人力资源服务合同数、虚拟呼叫中心业务客户数等组合指标。6. 广告媒体类指标:由纸质媒体类组合指标、户外媒体类组合指标、其他媒体类组合指标构成。包含纸质黄页广告个数、纸质黄页印刷量、纸质黄页销售量、纸质黄页广告出账收入、已发布广告话亭数量、户外广告客户数量、电话帐单总数量、营业厅视频广告出账收入等组合指标。7. ICT类指标:由集成设备服务类组合指标、软件服务类组合指标、外包服务类组合指标、系统集成服务类组合指标、知识服务类组合指标、专业服务类组合指标构成。包含IT业务集成设备服务合同数、软件服务合同数、软件开发出账收入、ICT外包服务合同数、系统集成服务合同数、网络通信集成出账收入、知识服务合同数、咨询服务出账收入、冗灾备份出账收入等组合指标。5.2.3.1.3融合业务融合业务组合指标包括家客融合业务类指标和集客融合业务类指标。融合业务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3.1家客融合业务家客融合业务类指标包括亲情1+组合业务组合指标、简单捆绑业务组合指标、深度捆绑业务组合指标、沃家庭融合业务组合指标。 沃家庭融合业务类组合指标包括沃家庭基础业务类组合指标和沃家庭增值业务类组合指标。1. 沃家庭基础业务类组合指标,包括沃家庭基础业务用户类指标、沃家庭基础业务业务量类指标和沃家庭基础业务收入类指标。2. 沃家庭增值业务类组合指标,包括沃家庭增值业务用户类指标和沃家庭增值业务收入类指标。5.2.3.1.3.2集客融合业务集客融合业务类指标包括综合语音VPN业务组合指标、组合套餐组合指标、组合营销组合指标、沃商务融合业务组合指标。沃商务融合业务类组合指标包括沃商务基础业务类组合指标和沃商务增值业务类组合指标。1. 沃商务基础业务类组合指标,包括沃商务基础业务用户类指标、沃商务基础业务业务量类指标和沃商务基础业务收入类指标。2. 沃商务增值业务类组合指标,包括沃商务增值业务用户类指标和沃商务增值业务收入类指标。5.2.3.1.4渠道管理渠道管理类组合指标包括2G渠道类组合指标、3G渠道类组合指标和固网渠道类组合指标。渠道管理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4.1 2G渠道2G渠道类组合指标包括自有渠道类组合指标、社会渠道类组合指标、无效渠道类组合指标。5.2.3.1.4.2 3G渠道3G渠道类组合指标包括自有渠道类组合指标、社会渠道类组合指标、无效渠道类组合指标。5.2.3.1.4.3固网渠道固网渠道类组合指标包括自有渠道类组合指标、社会渠道类组合指标、无效渠道类组合指标。5.2.3.1.5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类组合指标包括VIP客户类指标、电话营销和积分类指标。客户服务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5.1 VIP客户VIP客户类指标包括移动VIP类组合指标和固网VIP类组合指标。 5.2.3.1.5.2积分积分组合指标包括移动积分类指标和固网积分类指标。 5.2.3.1.5.3电话营销电话营销指标包括来话营销类指标和外呼营销类指标。5.2.3.1.6网内网间结算网内网间结算类组合指标包括企业内网内结算类指标、企业内网间结算类指标和企业间网间结算类指标。网内网间结算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6.1企业内网内结算企业内网内结算指标:包含2G点对点网内彩信接收量、2G点对点网内短信发送量、2G网内点对点短信出账收入、2G网内点对点短信月租费等组合指标。5.2.3.1.6.2企业内网间结算企业内网间结算指标:包含2G点对点PHS短信发送量、2G点对点PHS短信接收量、3G点对点PHS短信发送量、3G点对点PHS短信接收量等组合指标。5.2.3.1.6.3企业间网间结算企业间网间结算指标包括中联通与中移动结算类指标、中联通与中电信结算类指标、中联通与港澳台运营商结算类指标、中联通与国际运营商结算类指标。5.2.3.1.7携号转网携号转网组合指标包括中联通转中移动类指标和中联通转中电信指标。携号转网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7.1中联通与中移动中联通转中移动指标:包含移动携入合约计划用户、移动携入通话用户、移动携入用户出账收入、移动携入用户通话次数、携出移动用户数等组合指标。5.2.3.1.7.2中联通与中电信中联通转中电信指标:包含电信携入用户、电信携入在网用户、电信携入用户月租收入、携出电信用户数等组合指标。5.2.3.1.8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组合指标包括中国移动竞争组合指标、中国电信竞争组合指标。市场竞争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2.3.1.8.1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竞争组合指标:包含中国移动过网网上用户数、中国移动过网发展用户数、中国移动过网通话时长、中国移动过网通话次数、中国移动过网短信条数。5.2.3.1.8.2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竞争组合指标:包含中国电信过网网上用户数、中国电信过网发展用户数、中国电信过网通话时长、中国电信过网通话次数、中国电信过网短信条数。5.2.3.2 分析指标框架市场运营域分析指标包括在组合指标基础上经过简单计算生成的指标,以及一些不可拆解成基本指标和维度的特殊统计口径的指标。市场运营域分析指标根据业务分析主体主要分为移动业务分析指标、固网业务分析指标和市场竞争分析指标三类。分析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5.2.3.2.1移动业务移动业务类分析指标包括2G业务分析指标和3G业务分析指标。5.2.3.2.1.1 2G业务2G业务分析指标包括2G基础业务分析指标和2G数据及信息业务分析指标1.2G基础业务分析指标:包含2G占比类分析指标、2G同比类分析指标、2G净增网上用户类分析指标、2G净增出账用户类分析指标、2G结算净收入类分析指标、2G用户ARPU类分析指标、2G用户MOU类分析指标、2G有效发展率类分析指标、2G用户出账率类分析指标、2G用户离网率类分析指标、2G主动通信率类分析指标、2G二次充值率类分析指标、2G户均流量类分析指标、2G其他类分析指标等。2.2G数据及信息业务分析指标:包含2G数据及信息业务活跃度、出账用户渗透率、其他类分析指标等。5.2.3.2.1.2 3G业务3G业务分析指标:包含3G手机邮箱渗透率、3G业务净增网上用户、3G手机存量出账用户、3G手机套餐内语音分钟使用率、3G手机户均上网流量、3G业务在网用户活跃度、3G业务网上用户终端普及率、3G无线上网卡用户有效发展率、3G业务全国门户日均访问量、3G手机VIP用户离网率、3G业务逾期占比等分析指标。1. 3G业务分析指标:包含3G手机业务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分析指标和2G3G融合业务业务分析指标。2. 3G手机业务分析指标:包含3G手机基础业务分析指标和3G数据及信息业务分析指标。a)3G手机基础业务分析指标:包含3G手机占比类分析指标、3G手机用户ARPU类分析指标、3G手机用户MOU类分析指标、3G手机平均单价类分析指标、3G手机净增出账用户类分析指标、3G手机净增网上用户类分析指标、3G手机活跃度类分析指标、3G手机有效发展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用户出账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用户离网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用户流失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套餐内语音分钟使用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套餐内数据流量使用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网络承载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通话重接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户均流量类分析指标、3G手机其他类分析指标等。b)3G手机数据及信息业务分析指标:包含3G手机数据及信息业务占比类分析指标、3G手机出账用户渗透率类分析指标、3G手机户均短信条数类分析指标、3G手机户均上网时长类分析指标、3G手机户均彩信条数类分析指标、3G手机其他数据及信息类分析指标。3. 3G无线上网卡业务分析指标:包含3G无线上网卡占比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用户ARPU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流量单价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净增出账用户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净增网上用户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户均流量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活跃度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有效发展率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用户出账率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用户离网率类分析指标、3G无线上网卡其他类分析指标等。4. 2G3G融合业务分析指标:包含2G3G融合业务用户户均出账收入类分析指标、2G3G融合业务净增网上用户类分析指标、2G3G融合业务净增出账用户类分析指标、2G3G融合业务户均流量类分析指标等。5.2.3.2.2固网业务固网业务分析指标:包含固网业务基础语音业务类分析指标、互联网接入业务类分析指标、固网增值及其他业务类分析指标。5.2.3.2.2.1 固网基础语音业务固网基础语音业务类分析指标包含固定电话净增网上用户、固定电话用户离网率、固定电话其他类分析指标,无线市话用户离网率、无线市话其他类分析指标和电话卡类分析指标。5.2.3.2.2.2 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类分析指标包含互联网宽带接入类分析指标。5.2.3.2.2.3 固网增值及其他业务固网增值及其他业务类分析指标包含互联网增值业务类分析指标和固网其他业务类分析指标。5.2.3.2.3客户服务客户服务分析指标:包含VIP客户、积分、电话营销等分析指标。5.2.3.2.3.1 VIP客户VIP客户类分析指标包含移动VIP分析类指标和固网VIP分析类指标。两类分析指标均包含占比、用户ARPU、用户保有率、用户持卡率、用户贡献率、用户离网率、用户平均在网时长、其他类等分析指标。5.2.3.2.3.2 积分积分类分析指标包含移动积分分析类指标和固网积分分析类指标。两类分析指标均包含积分兑换率、积分应用类和积分商城积分应用率等分析指标。5.2.3.2.3.3电话营销电话营销类分析指标包括来话营销挽留成功率和外呼营销挽留成功率等分析指标。5.2.3.2.4渠道管理渠道管理分析指标:包含3G渠道类分析指标。5.2.3.2.5融合业务融合业务分析指标:包含家客融合业务分析指标。家客融合业务分析指标包括深度捆绑业务类分析指标和沃家庭业务分析指标。5.2.3.2.6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分析指标:包含活跃用户市场占有率、发展用户市场占有率、过网主叫比例等分析指标。5.2.3.2.7携号转网携号转网分析指标:包含携入及携出用户分析指标。5.2.3.3 综合指标框架市场运营域综合指标主要是面向市场运营域的管理决策,通过多个组合指标、分析指标属性挖掘得到的指标,多为评价类指标,该部分内容可在后期修订过程中补充完善。5.3. 企业管理域指标框架5.3.1 基本指标框架基本指标体系按照企业管理域划分为三个域:财务域、采购域、投资域。基本指标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3.1.1 财务域包括分析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数据的指标,如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运营成本等明细及汇总级指标;5.3.1.2 采购域该部分内容可在后期修订过程中补充完善。5.3.1.3 投资域5.3.2 维度框架 M域维度设计思路,由应用需求驱动,满足财务、采购、投资、绩效 评价指标的多角度分析要求,从整体上满足企业不同组织层级不同专业在不同时点的数据应用需求。维度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5.3.2.1 财务域包括口径、管理架构类型、坏账类型、资产来源、成本中心、 关联方等维度,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其它项的数据进行分析;5.3.2.2 采购域该部分内容在后期修订过程中补充完善。5.3.2.3 投资域该部分内容可在后期修订过程中补充完善。5.3.2.4 综合分析域包括运营商、评价标准、评价类型、股票类型等维度,对企业创新成长、内部流程、业务发展、财务状况等数据进行分析。5.3.3 指标树框架包括组合指标、分析指标及综合指标,如下图示:5.3.3.1 组合指标框架组合指标包括财务域、采购域及投资域三个域,如下图示:6.3.3.1. 1 财务域财务域组合指标区别为财务指标(管理口径)、财务指标(核算口径)、会计科目(核算口径)三个口径,如下图示:6.3.3.1.1.1 财务指标(管理口径)包括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其他类指标,主要反映企业不含内部交易数据的对外披露指标项数据。1资产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汇总金额类指标;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汇总金额类指标;3收入包括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收入情况指标,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的汇总金额类指标;4成本费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支出情况指标,包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支出的汇总金额类指标;5利润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利润情况指标,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与净利润指标;6其他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除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类指标外其他项的指标,如营业外收支项指标等。6.3.3.1.1.2 财务指标(核算口径)包括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其他类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指标数据,其中包含集团内部交易数据。1资产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类指标。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指标。3 收入包括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收入情况指标,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类等指标。4 成本费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支出情况指标,包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支出类指标。5 利润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利润情况指标,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与净利润指标。6其他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除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类指标外其他项的指标,如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资本成本、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员工人数、营业外收支息税前利润总额项指标等。6.3.3.1.1.3 会计科目(核算口径)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类指标,主要反映企业核算口径发生的业务级金额数据,是企业财务指标主要数据来源。1资产反映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此类核算会计科目的指标;2负债反映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此类核算会计科目的指标;3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的此类核算会计科目的指标;4 收入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的此类核算会计科目的指标;5 成本费用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的此类核算会计科目的指标;6.3.3.1.2 采购域该部分内容可在后期修订过程中补充完善。6.3.3.1.3 投资域该部分内容可在后期修订过程中补充完善。5.3.3.2 分析指标框架分析指标包括财务域、采购域、投资域、综合分析及竞争环境五个域,如下图示:6.3.3.2.1 财务域财务域分析指标只存在于财务指标(核算口径)一个口径,如下图所示:6.3.3.2.1.1 财务指标(核算口径)包括杜邦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其他类分析指标,主要反映企业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