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研究简述_第1页
中国翻译史研究简述_第2页
中国翻译史研究简述_第3页
中国翻译史研究简述_第4页
中国翻译史研究简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ecture5ABriefIntroductionofChineseTranslationHistoryStudies中国翻译史研究简述,1翻译史研究的意义2翻译史研究的思路3中国翻译史的研究现状,1.翻译史研究的意义,Althoughtranslationstudiescoverssuchawidefield,itcanberoughlydividedintofourgeneralareasofinterest,eachwithadegreeofoverlap.Twoareproduct-oriented,inthattheemphasisisonthefunctionalaspectsoftheTLtextinrelationtotheSLtext,andtwoofthemareprocess-oriented,inthattheemphasisisonanalysingwhatactuallytakesplaceduringtranslation.Bassnett,2004:16,ThefirstcategoryinvolvestheHistoryofTranslationandisacomponentpartofliteraryhistory.,Thetypeofworkinvolvedinthisareaincludesinvestigationofthetheoriesoftranslationatdifferenttimes,thecriticalresponsetotranslation,thepracticalprocessesofcommissioningandpublishingtranslations,theroleandfunctionsoftranslationsinagivenperiod,themethodologicaldevelopmentoftranslation,andbyfarthemostcommontypeofstudy,analysisoftheworkofindividualtranslators.Bassnett,2004:17,TranslationintheTLculture.TranslationandLinguistics.TranslationandPoetics.,刘宓庆翻译内部系统(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信息工程)翻译史分为翻译发展史和翻译理论史,尼采认为,人们对过去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历史的(Historisch),就是人们把过去当作一件实在的事物放在面前;一种是无历史的(Unhistorisch),就是忘却过去;一种是超历史的,这是处在超然的地位静观地观察过去。但是一个行动者则必须时而是历史的,时而是无历史的,他是历史的,因为他感到他与过去的关系,他看他是一个发展的继续,他是无历史的,因为他要创造新的,他不顾这个关系,但是他也承认,那种超历史的态度比前二者还要高一些,这种态度是在许多不同的现象形式中艺术地或哲学地去理解历史。尼采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5,历史对于人所能发生的作用:一种是纪念的作用,过去的伟大人物或事件浮荡在我们面前,鼓舞我们努力,使我们知道,这些伟大不是不可能的;同时它也可能减少我们的勇气,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渺小,这无异于“用死者打死生者”。,另一种是用好古的方式去看历史,人们怀着一种虔敬的心去探讨与过去的关联,这也是有益于人生的,只要它不流于对于过去的不加选择的称颂,不流为盲目的保守。第三种是批判的态度,这是摆脱开历史加在我们身上的种种束缚,使人生得到自由的余地。(同上),历史研究的目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为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第二是用于宣传教育,第三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211,返古为了知今。,翻译史的研究是为: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宣传教育,提高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解决现实的翻译问题提供认识基础。,2.翻译史研究的思路,1翻译通史。2断代史。3专门史(翻译家、翻译题材、翻译作品、翻译制度等)。4翻译史史。5翻译理论史。,3中国翻译史的研究现状,目前来看有影响的翻译史书: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马祖毅任荣珍汉藉外译史(1997)谢天振查明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2004)陈玉刚中国翻译文学史稿(1989),孟昭毅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18972003)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200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2000)【理论史】孙致礼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译林出版社(1996),万华文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北大学出版社黎难秋中国口译史青岛出版社,2002李亚舒科技翻译史西方翻译史书: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2004,问题:1通史的缺矢。2专门史的研究不够。孙迎春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3西方翻译理论史的研究不足。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马祖毅的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第一章从周朝到东汉桓帝前的翻译活动第二章从东汉桓帝末年到宋代的翻译活动佛经翻译、西藏地区的翻译活动、辽、金、西夏的翻译活动,第三章元代的翻译活动第四章从明代到鸦片战争前的翻译活动回蒙傣彝诸族的翻译活动第五章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翻译活动,1史料丰富少数民族诸文字的互译活动2资料编排有序,有分析有论断。史料他者的评论史家自己的评论,重点阐述了前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后至五四的科技和文学翻译,支谦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道安“案本而传”;玄奘的译场:“五不翻”的原则(规定凡汉文中无可对应和佛教特用的词,只音译而不意译,避免望文生义),明清翻译-利玛窦、徐光启、严复、林纾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西学东渐的重要标志,严复,林纾我国最早翻译西方文艺作品的人依靠别人口译,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70余种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逊飘流记黑奴吁天录,五四时期-鲁迅推崇“直译”鲁迅的译作约占他全部作品的一半苏联、日本、荷兰、匈牙利、美国等许多国家的作家作品。,史的研究方法:,1史料的搜集翻译家的传记、翻译家的文学作品、翻译家的书信、翻译家的译作、翻译家的访谈(翻译家的史料)、文学史、科技史、思想史、中外交流史、中国外交史、中西关系史(文化发展史料)、各类翻译史(翻译发展史料),2史料的编排和运用3对于史料的评价和认识,孙致礼的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第一编17年间英美文学翻译出版概况1概述2英国文学的翻译出版3美国文学的翻译出版,第二编17年间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莎剧翻译家、诗歌翻译家、小说翻译家、综合型翻译家第三编17年的经验与启示,重在介绍译家,以译家带作品,对个别作品进行评论,谢天振查明建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编和下编:上编:文学翻译发展史(翻译活动、翻译事件。主要的文学社团。翻译家的贡献和成就下编:,按语种分为俄苏文学、英美文学、法国及法语文学、东、西、南、北欧诸国文学、亚洲诸国文学。叙述这些国家和地区文学和代表性作家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上编历时地叙述翻译家和翻译团体这个主体的活动;下编则是叙述翻译史的另一个主体外国作家在中国文学舞台上的形象,孟昭毅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时间划分:第一编(18971920)第二编(19211950)第三编(19511978)第四编(19792003),第一编主要以译家为主线(梁启超、严复、林纾)第二编翻译家、翻译团体、特定条件下特定地域的翻译状况(抗战时期上海“孤岛”、国统区、解放区的翻译情况)第三编以事件为主(增加“文革”十年的翻译文学状况)第四编则以国别为主线。,1全面。增加抗战、文革时期的翻译。对于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等译者有更多的介绍。2对特定时期的翻译特点有综述。,读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1对翻译规律的思考2对翻译在文化交流中作用的深刻认识3对于翻译家工作的认识(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规范的限制、译者自身的心路历程),问题:1资料的间接性2意识形态的影响(圣经的翻译史、马克思著作的翻译史)【视野】3翻译话语系统的总体关照不足4对史料的解读问题。述多于论。,Furtherreading,TheseriousdiscussionsontranslationdidnotbeginuntiltheintroductionofBuddhismintothecountryintheSixDynasties(222-589)whenBuddhistmonkssetabouttranslatingclassicsofBuddhismintoChinese.ThisfirstwaveoftranslationactivitieslastedintotheTang(618-907)andSong(960-1279)Dynasties.,ThesecondwavebeganinthelateMingandearlyQingDynastiesaroundthe17thcenturywhenJesuitmissionariesfromtheWestcametoChinatospreadcatholicismandteachscience.Themostremarkableachievementsduringthesetwocenturiesweretheintroductionofsuchbasicsciencesasmathematics,geometryandastronomy.,ThethirdwavestartedwhenChinawasforcedtoopenuptotheimperialistpowersfromtheWestinthemid19thcentury.,LinZexu(1785-1850)wasregardedas“thefirstChinesewhoopenedhiseyestolookattheoutsideworld.”BelievingthatChinamust“learnfromthestrongpointsoftheenemiesinordertoeventuallyconquerthem,”heorganizedateamofbilingualscholarstogatherinformationfromtheWesternpressandhavetextsonthehistoryandgeographyofforeigncountriestranslatedintoChinese.,UnlikethetranslationactivitiesofthefirstandsecondwaveswhichdealtwithBuddhismandsciencerespectively,activityinthethirdwavewasfocusedonworksofsocialandmilitarysciences.However,towardstheendofthe19thcentury,literarytranslationbegantoflourish.ThetranslationofWesternworkshadaphenomenaleffectonthemindsoftheChinesepeople,andaseriesofrevolutionarymovementsensued.,XuGuangqi,ahigh-rankingofficialandaversatilescientistofthelateMingDynasty,hadplayedanactivepartinimportingWesternscienceintoChinaatatimewh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