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学校代号 10199 学 号 20145118054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Study on the Regula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the Regulation of Myasthenia Gravis Based on Data Mining学位申请人赵立东导师姓名职称王健 教授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院研究方向中医脑病培养方式全日制申请学位类型专业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3 月分类号 密级 编号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Study on the Regula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the Regulation of Myasthenia Gravis Based on Data Mining赵立东指导教师姓名:王健 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名称:中医内科学研究方向:中医脑病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04月 论文答辩日期:2017年6月学位授予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提交确认: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5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关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归属的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导师承担的国家立项资助的计划课题的一部分,系本人在导师指导和资助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权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和本人导师所有。特此声明,本声明的一切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长春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中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8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前 言4文献综述5 1.古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肌肉无力的认识51.1病名51.2病因病机61.3辨证论治7 2.古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的认识72.1病名72.2病因病机72.3辨证论治8 3.古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呼吸困难的认识83.1病名83.2病因病机8 3.3辨证论治9 4.古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吞咽困难的认识94.1病名94.2病因病机9 4.3辨证论治10 5.数据挖掘技术10 6.结语11研究内容12 1.研究目的12 2.研究方案12研究结果13研究分析与讨论16结论24研究的不足25致 谢26参考文献272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目的:通过检索古代相关文献,分析古代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从而指导现今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方法:进入电子版中华医典,检索出古代文献中记载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方药相关文献,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建立重症肌无力方药Excel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方法、SPSS19.0统计软件对方药进行挖掘分析。结果:1.通过统计整理得出在重症肌无力用药中,频次出现较多(按从多到少的顺序)的药物分别是甘草(145)、茯苓(113)、人参(113)、肉桂(86)、当归(81)、熟地(78)、陈皮(71)、牛膝(71)、五味子(64)、白术(63)、附子(59)、黄芪(59)、麦冬(55)、肉苁蓉(48)、防风(47)、菟丝子(47)、杜仲(44)、山药(41)、生地(41)、石斛(38)、柴胡(33)、干姜(32)、黄柏(32)、山茱萸(32)、半夏(31)、川芎(31)、木香(31)等,所有纳入方药中药物归经最多的分别是肝经(140次)、脾经(116次)、肾经(111次)、肺经(108次)、胃经(99次)。2.通过对前27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最后得到以下3个聚类组:C1:肉桂、当归、熟地、陈皮、牛膝、五味子、白术、附子、黄芪、麦冬、肉苁蓉、防风、菟丝子、杜仲、山药、生地、石斛、柴胡、干姜、黄柏、山茱萸、半夏、川芎、木香;C2:茯苓、人参;C3:甘草。 结论:古人治疗重症肌无力潜方用药上:1. 用药以甘味药为主,治疗本病时多采用补虚药,同时兼顾兼夹症状,往往辅以活血通经药、温里药、解表药、清热生津药、收涩药、理气药、燥湿药等。2. 在药物归经上以肝经、脾经、肾经、肺经、胃经为主。3. 本病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进展最常见证型为肾脏阴阳两虚证,常以地黄饮子加减及起痿汤加减治疗,同时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治疗上以四君子汤加减为主。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中医药;文献研究;文献评价。215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ABSTRACT Object: To explore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and to guide the clinical use of neurology. Method: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e retrieval of ancient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myasthenia gravis, establish the medical prescription database with Excel MicrosoftOfficeExcel2003. The data mining methods such as frequency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rescriptions of SPSS.Result:1. Through the analysis found in myasthenia gravis drugs, frequency appears more drugs are liquorice (145), poria cocos (113), ginseng (113), cinnamon, angelica (81) (86), the cultivated land (78), dried tangerine or orange peel (71), (71), fruit of Chinese magnoliavine (64), the (63), limit (59),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59), lateral root of aconite dwarf lilyturf (55), c. deserticola (48), wind (47), dodder, eucommia bark (47) (44), yam (41), radix rehmanniae (41), caulis dendrobii (38), radix bupleuri (33), dried ginger (32), cortex phellodendri (32), cornel (32), pinellia (31) and rhizoma chuanxiong (31), combination (31), medicine belongs to the most were higher in drug were liver meridian (140), spleen (116), kidney (111 times), lung (108), stomach (99).2. High frequency drugs through the first 27 taste system clustering by the following three groups: C1:cinnamon, angelica, prepared rhizome of rehmannia, dried tangerine or orange peel, twotooth achyranthes root, fruit of Chinese magnoliavine, atractylodes, aconite, radix astragali, radix ophiopogonis, desertliving cistanche, windproof, dodder, eucommia bark, yam, radix rehmanniae, caulis dendrobii, radix bupleuri, rhizoma zingiberis, cortex phellodendri, dogwood, pinellia, rhizoma ligustici wallichii, combination; C2: poria cocos, ginseng; C3: licorice.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1 medication to sweet medicine,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by tonifying drug, both symptoms and clip, often with activating blood flow medicine, warm in medicine, diaphoretic, heat fluid medicine, astringent drug, regulating qi, dampness medicine etc.2 in the drug meridian to the liver, spleen, kidney, lung and stomach. 3 the longer course of the disease,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the most common syndrome is deficiency of kidney yin and yang two, often with glutinous rehmannia and flaccidity decoction,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spleen and stomach is the source of Qi and blood, the treatment with the decoction of four noble drugs.Keyword: Myasthenia grav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terature research;Literature evaluation;15 前 言 重症肌无力是现代医学病名,通过检索古代文献发现,古代中医书中并没有无“重症肌力”这一专属的病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甚至萎缩,眼睑下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主要表现,因此通过“古说参证”的辨思认知方法,总结出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古代医籍中“痿证”、“睑废”、“大气下陷”、“视歧”等范畴。而现代中医医家通过不断翻阅古文献,结合现代临床等多方面、系统地、全面地对重症肌无力进行反复研究,最终一直赞同,重症肌无力应当归属于“痿证”、“虚损”、“睑废”、“痿躄”等中医范畴,为中医药认识、治疗该病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来重症肌无力发病率逐年增多,并且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等诸多特点,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开始发挥极大优势,因此做有了本次研究,检索中医、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相关古代文献,将其进行整理、筛选,通过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药规律,从而指导临床,解除人类疾苦,造福社会。文献综述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由于出现对抗自身抗原的抗体,即乙酰胆碱抗体,从而引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应答障碍为主要改变。属于中医学中“痿证”、“虚劳”、“睑废”、“大气下陷”、“喑痱”、“视歧”“肌弱”等范畴。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复杂多样,但其根本症状都可概括为肌肉无力,比如眼睑提举无力导致眼睑下垂、眼裂变小,出现斜视、复视;以及容易疲劳,日常体力劳动即可加重病情;咀嚼肌、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咀嚼无力、吞咽困难等症状。具有朝轻暮重,经休息可逐渐减轻、缓解,一经劳累又立即加重等特点。现代医学多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比斯的明,但其代谢快,疗效持续时间短,且具有药物依赖性及抗药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一定临床效果,但其副作用大,如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肺结核复发、影响到性腺发育等,因此患者常常难以接受;且该方法无法从根本上去除病因,达到治愈的效果。此外尚有胸腺切除及血浆交换、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下调致病性细胞因子含量等现代疗法,但应用较少【1】。因此中医人将希望投向了中医药,经过研究、分析、实践,中医药疗效突显;如今,中医、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理论及临床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现将古代文献中对重症肌无力发生、发展、辨证论治等方面做了如下概述。1 古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肌肉无力的认识1.1病名因为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没有改病的记载录,所以后代中医人经过分析、研究、总结该病独特的临床症状、体征,最后归纳其与“痿病”“睑废”“视歧”“喑痱”“大气下陷”等病名相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重症肌无力进行了归纳:是由热盛津伤,气阴两虚,使得经脉失于滋养,表现为筋脉松弛、四肢乏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瘫痪。【2】“痿”成为病名首见于本经、下经中,但当时并不完整、详尽。最早对痿证进行论述的专著是内经素问,即素问痿论。但在当时还没有“痿证”,故称为“痿”或“痿疾”。如素问痿论【3】记载:“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心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发为痿躄也。 但这里的“痿”,有的指病名、有的指症候,而有的指症状。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其中第一个“痿”指痿证的病名,而“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则是指痿证中的不同证型及分类。当作为症状出现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4】有云“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有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阴阳别论篇【5】中记载:“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痞易,四肢不举。”中的“痿”乃亦是指微软无力的症状。素问痿论中提到的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其表现以腰以下无力为主。从中对痿证的具体描述可以得知,足痿其实就是文中所涉及到的肢体“痿证”,“足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痿证,广义上则包括足痿和阴痿。与痿病相似的病名还有“痿易”、“痿厥”、“痿搏”、“风痿”但争议较大。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体惰”、“解亦”、“韩”亦与痿证表现相似。【6】“痿痹”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 气交变大论曰【7】: “暴挛痿瘦,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二字虽同时出现,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新的病名的产生。黄帝内经中有“痿”与“痹”的 不同篇章,(素问 痿论素问 痹论【8】),故“痿痹”当为二病的并称连用,而并非新的病名。“痿”与“痹”的区别在黄帝内经中是有明显区别的,二者无论是在症状,病因病机上都有各自特点,素问痹论写到,痹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瘦,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其病机概括为风寒湿等外因。而素问 痿论【9】:“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指出痿证的病因病机为五脏内热,故二者可以明显区别开来。1.2病因病机 素问痿论“冲脉者,.主渗灌奚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明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最早指出痿证与冲、督、带脉与痿的关系。 内经之后,难经对痿证的理论进行很大的补充,详细论述了阴、阳跷脉以及阴、阳维脉的重要性。如难经二十九难【10】曰:“阴跷为病, 阳缓而阴急, 阳跷为病, 阴缓而阳急”,阐述了痿证中四肢拘急、失用等症状的产生原因。又如“阴阳不能自相维, 则怅然失态, 溶溶不能自收持”,论述了痿证中肢体失济症状的原因所在。 张仲景在伤寒论记载了痿证的形成的原因:伤寒用攻下药或催吐药之后,阴液已经损伤,如果继续应用汗法,就会出现阴阳气血皆虚弱,以致不能濡养筋脉,最后发展成为痿。【11】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曰:“咸则伤骨, 骨伤则痿”可见饮食过咸是骨痿的发病原因。【12】 巢元认为痿证发病有内外二因,内因即为内伤;外阴则为外感。诸病源候论风身体手足不随候【13】 中指出外受风邪,内由脾胃亏虚,突出了风邪的致病作用。认为痿证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脾,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水谷精微失养周身,日久则发为痿证。1.3辨证论治陈无择【14】 首先提出了与人之五脏相对应的五体,即筋痿,脉痿,骨痿,肉痿,皮痿,补充升华了“五脏使人痿”的理论,首先指出治疗痿证的代表方药藿香养胃汤,具体为薏苡仁、半夏、藿香、白茯苓、砂仁、筚澄茄、甘草、神曲、乌药。加味四斤丸,其组成为天麻、五味子、肉苁蓉、牛膝、菟丝、木瓜、鹿茸、熟地、。李东垣【15】 主张湿热为主要病因,则之于脾胃。夏之之时,湿热为患,脾虚失于运化水湿,湿性趋下,累及大肠,大肠功能失司,从而累及互为表里的肺。肺失不能宣发肃降水湿,肾水生化无源,终致肾阴亏虚;肾主骨生髓,肾虚筋骨不利,软弱无力,则发为痿证。代表方剂为清燥救肺汤,对于痿证因于湿热者取得了显著疗效。刘河间【16】 阐述了肺对痿证的重要作用,提出“肺金燥”的理论思想。称腠理称为“玄府”,气与津液运行必须依赖于玄府的通畅,周身方能得到濡养。若其不利,则易出现痿证。因此多用宣通开郁之法,疗效显著。朱丹溪【17】 主张“阴虚湿热”,突出了阴虚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常在清热燥湿之中佐以补肝肾强筋骨药味,即“泻南补北”,代表方剂为虎潜丸,药物组成为:知母、熟地、龟板、陈皮、附、黄柏、虎骨、当归、牛膝、芍药、锁阳。张子和主张“痿者必火乘金”,用攻下法,攻除胃肠实邪,使脾胃之气充足,气血得以化生。奇经与痿证的关系首见于素问痿论,“冲脉者,经脉之海也阳明虚,宗筋纵, 带脉不能收引, 故足痿不能用。”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大法。2 古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的认识2.1病名 “睑垂覆目,不得视”的描述首见于北史卷九十列传第七十八艺术下,通过整理发现,对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的症状可大致描述为“目不开”、“睑废”、“侵风”、“眼睑垂缓”、“睢目”、“胞合眼皮不开”、“目暝”、“胞垂”、“眼睫无力,常欲垂闭”、“目睑重”、“睥倦”“风客睑肤,皮垂覆目”、“上眼皮下达”同时亦有“视歧”对于视物成双的描述。2.2病因病机 圣济总录【18】 记载:“眼睑垂缓者,血气不足也,肌腠开疏,风邪客于睑肤,故其皮垂缓,下复睛轮,俗称为睢目,又曰侵风。”基本体现出了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的表现。而且概括了眼睑下垂的病因,外有风邪,内有气血不足,代表方剂羚羊角散,茺蔚散等。圣济总录曰“治风邪客于睑肤,令眼睑缓垂,甚则眼闭难开者,枸杞汤方。”方以枸杞子、赤芍药、山芋、升麻、蒺藜子、茯神、防风组成。 仁斋直指方论 眼目方论【19】中曰:“气血不至,故有秒视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指出眼睑下垂为气血亏虚所致。 黄帝内经太素【20】中有记载曰“精散则视歧,可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阐述了眼睑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 内经【21】有云:“足少阳之筋,引缺盆及颊,热即筋纵,目不开也”指出眼睑下垂与胆经有热相关。2.3辨证论治 圣济总录根据侵形成的内外因,提出代表方剂羚羊角散,其组成为羚羊角、黄连、栀子、麦冬、木通、赤茯苓、黄芩、葳蕤、石膏、防风、甘草、。茺蔚散由茺蔚子、防风、羌活、蔓荆子、甘菊花、玄参、细辛、黄芩、车前子、甘草、大黄等。 医学纲目【22】治太阳经,卫虚血实,目肿赤,睑重,头中湿淫,肤翳睛痛。肝风盛,眼黑肾虚者。桔梗丸主之。 胃中有邪热,眼睑沉重不喜睁眼者,甘露饮子主之。银海精微有云“如胞睑不开,此乃寒邪伤胞,宜行气之药,青皮、黄芪、香附之类兼以风药佐之”。阐述了寒邪致病的治疗原则。 原机启微【23】写道:“足阳明胃之脉、足太阴脾之脉,此病起自七情五贼、劳役饥饱,故使生意下陷,不能上升”,总结出眼睑下垂的主要病机为脾胃升提作用的失调,进一步突出了脾胃的重要。因此主张补益脾胃之虚,代表方剂“柴胡复生汤”、“助阳活血汤”。3. 古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呼吸困难的认识3.1病名 “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舍,或参伍不调。”描述了大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即气息短少不足以呼吸,以及貌似喘促即将停息的状态。“因大气下陷者之呼气难也”,进一步阐述了患者呼吸困难的表现。3.2病因病机 医学衷中参西录可见“人之大气虽在胸中,实能统摄全身,若大气下陷,全身无所统摄。遂肢体废而不举,此两腿之所以痿废也”,阐述了“胸中大气”的统摄作用以及发病原因。其中记载一病案“曾努力搬运重物,当时即觉气分不舒,迟两三日遂发喘,乃恍惚,此证因阴虚不能纳气,故难于吸。用力太过,大气下陷,故难于呼,其呼吸皆须努力,故呼吸倍形迫促。”阐述了大气下陷的原因之一为阴虚及劳作。又有记载:“一妇人,因镜多拂郁,常作恼怒,遂自觉呼吸短气,.宗气及大气也,此证概因常常恼怒,致大气下陷,故不能鼓脉外出”。可见恼怒亦为大气下陷的病因之一。“况大气赖谷气养之,其人曾常恼怒,纳谷必少,大气即暗受伤,自易下也”,体现了脾胃对于维持大气正常功能的重要性。3.3辨证论治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这样阐述到“是以东垣于大气下陷证,亦多误以为中气下陷,故方中用白术以健脾益气.,夫中气诚有下陷之时,然不若大气下陷之尤属危险也.可仿补中益气汤之意,于拙拟升陷汤中,去知母加白术数钱,若但大气下陷,而中气不下陷者,白术可不用,恐气气分或有郁结,而黄芪、白术并用,易生胀满也”可见大气下陷与中气下陷并非等同,大气下陷是为中气下陷之重症也,故治疗上有所不同。 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代表方剂为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升陷汤。由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组成。此外尚有定心汤、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治疗胸中大陷证。4. 古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吞咽困难的认4.1病名 纵观古代文献对“”吞咽困难”的描述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噎”、“食少”、“不能食”、“食饮不下”、“饮食不入”、“厌厌不能食”、“饮食不下”、“咽膈不通”等。内经 灵枢中有云:“噎,饭窒也。古噎字,谓食不下也。” 华佗神方【25】云“五噎,谓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由阳明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偾嗔怒所生,谓之噎着,言噎塞不通也。” 普济方【26】有载“由脏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传行饮食,饮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胸内通,不得喘息,饮食不下是也。”4.2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太素“若脾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心下急痛”。强调了脾胃对于饮食的重要作用。类经又云“病本于胃也,薄脾则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膈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说明了脾胃的影响。 仁斋直指方论【27】曰“能饮食而能便下,无斯病矣,饮食不下而便稍秘,则噎膈成焉。皆由思虑伤脾,以致津液枯涩,故饮食不下。”概括了饮食不下的病因即愤怒、忧思,导致津液不足所致。严氏曰“五噎五膈者,由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结,升而不降,饮食不下,盖气留于咽者则成五噎”,强调了痰与气的作用。普济方【28】云“昆布丸,主治五噎,咽喉阻塞,食饮不下,宜服。五噎散,治五噎,食不下,呕哕痰多,咽喉噎塞。”再次体现了吞咽困难与痰的关系。4.3辨证论治 素问病机气益保命集【29】曰“咽噎不利,用茶调散吐之。”伤寒论中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咳,或利,或噎.,属小青龙汤。” 华佗神方【30】中记载治疗五噎神方,以干姜、蜀椒、吴茱萸、人参、桂心、细辛、白术、茯苓、附子、橘皮组成,上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酒下三成,日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1】有云“治脾胃不和,不欲饮食,胁肋胀满刺痛,口中无味,胸满短气,.,平胃散宜服。” 医灯续焰【32】中关于食不下的治疗中指出“脾痛,引胃脘、心下,腹胀善噫,善呕,食不下,益二陈汤、香砂平胃散、理中汤、来复丹之类。”5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ataM ining),是从大型数据库中摘取某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通常是隐匿的、潜在的信息【33】数据挖掘就是大的目的在庞大的数据中提出新问题,用数据做依据来分析问题。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医疗行业,金融行业,教育行业【34-35】。数据挖掘(1)需如下几种分析方法,(1)序列模式分析:旨在发现数据之间的潜在前后因果关系。(2)关联分析:即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隐藏在众多数据中的的相互连带关系,它能发现数据库中形如“90%的患者在一患病中中使用药品A的同时使用药品B”之类的知识。(3)分类分析:即按照分类规则分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类。(4)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录入的数据是没有经过分类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方法,合理的区分出数据组合,最后用明显或者是隐含的手段来描述多个类别。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西方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作为中医人,我们更应使用好自己的利器,探索出祖国医学中蕴藏的无限奥秘。但是药理论博大精深,并且中医文献分散繁杂,这使得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历尽艰辛。因此我们继续一种科学而又有效的科学方法来指引我们,于是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走进了中药药领域,使我们能够从古代中医的医案中寻找出隐藏的规律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6.结语纵观古今上下,历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都是从内经出发,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在前人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自己的独到之处。对重症肌无力的的治疗强调上脾胃升降,肝肾充养,气血调和的重要性。显示了中医学对生命健康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32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届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研究内容1研究目的检索古代相关文献,分析古代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从而指导现今神经内科临床治疗。2研究方案2.1 般资料2.1.1文献来源 究。以“痿”、“萎”、“委”、“痿躄”进行全文区检索。同时以“肢缓”、“软无力”、“足弱”、“软弱”、“脚弱”、“不举”、 “不能举”、“瘫痪”、“喑痱”、“大气下陷”、“噎”、“食不下”、“不能食”、“食少”、“噎”、“视歧”“目不开”、“睢目”、“侵风”、“目暝”、“眼睑下垂”、“眼睑垂缓”、“睑废”、“目睑重”、等描述痿病症状的关键词汇在医论医案中进行检索,共收录相关医案346则。2.1.2方药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1)由于古代文献中无重症肌无力这一病名,根据“古说参证”的方法,凡医案中出现的肢体痿弱、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表现的予以录入。以气、血、阴、阳、精、阳明亏虚、以及湿、热单发或并见为主要病机,食积、伤风、血疲为次要机,以五味不当、饮食厚味伤脾、情志剌激、思虑伤神、过劳、房劳、居处湿地、气候异常为病因,病位深入五脏的一类虚性或虚实并见,因虚致实的一类疾病,内损是其发病关键因素的医案。 (2)收录痿痹、虚损、中风、脚气等门类下的明确符合以肢体痿弱不用为主症治疗的医案。排除标准:(1)外用的如膏药,贴敷药方,以及民间食疗方均排除。(2)对于方剂主治症过于庞杂,组方用药对重症肌无力针对性。(3)除丸、汤、散、丹外,其他剂型排除。(4)有方药无计量,或只有方名者。(4)多次出现者,录其最早;同方异名者,取常用名;药同量不同者并录;2.2研究方法2.2.1数据录入 根据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要求,用MicrosoftOffieeExcel2003建立小重症肌无力医案处方Excel数据库。2.2.2数据信息规范 对査找到的方药标记以下指标:文献出处、组成等2项,同时规范药物名称,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标准,同时参考中华本草,再在统计分析前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2.2.3数据分析方法 频数分析、R型聚类分析。(1)频数分析:用Microsoft0ffieeExcel2003软件,统计重症肌无力处方药物使用频次。(2)R型聚类:R型聚类利用SPSS22. 0统计软件,选取出现频次大于30次的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重症肌无力用药情况。 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102部古代医书,279首方药,涉及药物共325味,共计3192次。1 药物频次及归经统计结果本次本研究共涉及325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为1次的药物共109味,频次为2次的药物共41味,频次为3次的药物共26味,大于等于10次的药物共87味,共计频次2559次,占总频率的80.17%。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药物见表1。 表1:重症肌无力常用药物统计表药物频次(次)频率()药物频次(次)频率()甘草1454.54黄连190.60茯苓1133.54羌活190.60人参1133.54玄参180.56肉桂862.69槟榔170.53当归812.54补骨脂170.53熟地782.44丁香170.53陈皮712.22砂仁170.53牛膝712.22神曲170.53五味子642.01天花粉170.53白术631.97枳壳170.53附子591.85地骨皮160.50黄芪591.85覆盆子160.50麦冬551.72牡丹皮160.50肉苁蓉481.50蛇床子160.50防风471.47细辛160.50菟丝子471.47薏苡仁160.50杜仲441.38沉香150.47山药411.28菊花150.47生地411.28桑白皮150.47石斛381.19大枣140.44柴胡331.03党参140.44干姜321.00虎骨140.44黄柏321.00大黄130.41山茱萸321.00茯神130.41半夏310.98龟板130.41川芎310.98厚朴130.41木香310.98青皮130.41远志290.91钟乳粉130.41升麻280.88紫苑130.41巴戟天260.81柯子120.38白芍260.81栀子120.38知母260.81柏子仁110.34杏仁250.78菖蒲110.34续断250.78桂枝110.34天冬240.75麻黄110.34苍术230.72前胡110.34枸杞子230.72蜀椒110.34萆薢220.69藿香100.31黄芩220.69龙骨100.31鹿茸220.69秦艽100.31生姜220.69芍药100.31桔梗210.66石膏100.31泽泻200.63 在所涉及的325味重要中有22味未能查到其归经,包括钟乳粉、狗脊髓、白药、黄豆卷、反鼻、巩石、黄蝎、金毛脊、巨藤子、鹿药、马兰根、明乳粉、腻粉、牛酥、女莓、曲末、李根、丝饼、甜光杏、晛香子、雄羊内肾、竹衣,共统计了303味中药的归经,其中频次较高的分别是肝经(140次)、脾经(116次)、肾经(111次)、肺经(108次)、胃经(99次)。见表2。表2:药物归经频次表经络频次(次)频率()经络频次(次)频率()肝14018.67大肠395.20脾11615.47膀胱253.33肾11114.80胆172.27肺10814.40小肠131.73胃9913.20三焦40.53心7510.00心包30.402高频药物聚类结果选录频次大于30次的前27位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利用Microsoft0fficeExcel2003建立数据库,每个方剂中出现的药物记录为1,未出现药物记录为0,利用SPSS 19. 0统计软件进行R型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用Ward方法,聚类结果见图1。结合临床分析,取距离为17,分为3类。聚类组如下: C1:肉桂、当归、熟地、陈皮、牛膝、五味子、白术、附子、黄芪、麦冬、肉苁蓉、防风、菟丝子、杜仲、山药、生地、石斛、柴胡、干姜、黄柏、山茱萸、半夏、川芎、木香;C2:茯苓、人参;C3:甘草;图1:高频药物聚类图结果 研究分析与讨论1药物频次统计分析1.1重症肌无力药物频数统计分析 由表1可知,频次超过30次的药物共27味,分别为甘草(145)、茯苓(113)、人参(113)、肉桂(86)、当归(81)、熟地(78)、陈皮(71)、牛膝(71)、五味子(64)、白术(63)、附子(59)、黄芪(59)、麦冬(55)、肉苁蓉(48)、防风(47)、菟丝子(47)、杜仲(44)、山药(41)、生地(41)、石斛(38)、柴胡(33)、干姜(32)、黄柏(32)、山茱萸(32)、半夏(31)、川芎(31)、木香(31)等。(1) 甘草功效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润肺止咳;泻火解毒。味甘,平。本经: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烦闷、健忘、惊悸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药性论: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故甘草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为补益之功,使虚弱之人得以恢复。(2) 茯苓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味甘、淡,性平。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医学启源:“除湿,和中益气为主”。茯苓健脾,脾主肌肉,同时助脾运化水谷,以营养周身。(3) 人参功效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益智,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味甘、微苦,微温。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症。”重症肌无力多以虚证为主,虚则补之,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补益人体之虚。(4) 肉桂功效是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味辛、甘。药性论:“治软脚,痹、不仁。”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故肉桂治疗重症肌无力功用在于温经通脉,经脉通,则气血运行流畅,本病自愈。(5) 当归功效是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味甘;辛;苦。景岳全书:“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李东垣:“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当归用于重症肌无力,一方面补血,另一方面活血调经,标本兼治。(6) 熟地功效是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甘,微温。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熟地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为养阴之功,阴虚则筋脉失于濡养,日久可致痿废不用,故养阴为重点。(7) 陈皮功效是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味辛、味苦。本草拾遗:“去气,调中。”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益脾胃。”陈皮通过理气健脾,使脾气旺盛,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8) 牛膝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味苦;酸。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牛膝治疗重症肌无力不仅能补肝肾、强筋骨,而且能活血调经,从虚与瘀两方面来治疗,事半功倍。(9) 五味子功效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味甘、酸。本经记载,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别录:“养五脏,生阴中肌。”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五味子益气生津,使重症肌无力患者,使亏虚的阴液得以恢复。(10) 白术功效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味苦、甘,温。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症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故白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功用在于健脾益气,补益后天之本。(11) 附子功效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味辛、甘。名医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坚肌骨,强阴。”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本草正:“附子,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附子大辛大热之品,其性走串,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可使人体瘀滞畅通。(12) 黄芪功效是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味甘。本草正:“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本草正义:“补益中土,温养睥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药品化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危儿、眼保健培训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保安员模拟试题带答案
- 202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街道工程类管理办法
- 装修管理办法装修时间
- 《国际保函管理办法》
- 中央废墟清缴管理办法
- 贵金属交易管理办法
- 《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 设计后评估管理办法
- 软件可行性报告范文
- 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 临床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脚手架工安全技术交底(完整版)
- DB14-T 3095-2024 致密砂岩气开发排采水回注技术规范
- 接触网运行与检修 课件全套 薛艳红 第1-9章 电气化铁道概述-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
- 2024-2030年中国抗衰老产品和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 酒店实美学 课件全套 杨卉 第1-13章 酒店美学概述-酒店服务之美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 液碱卸车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