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doc_第1页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doc_第2页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doc_第3页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doc_第4页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xxx制药有限公司GMP文件部门:车间:题目: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共 8 页第 1 页编号: SOP VL1023新订:替代:起草:部门审阅:QA审阅:批准:执行日期:变更记录:修订号: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变更日期及目的:验证方案审批方案起草签 名日 期方案审核签 名日 期方案批准签 名日 期 xxxxxxxxxxx制药有限公司GMP文件编号: SOP VL1023题目: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共 8 页第 2 页验证小组名单小组职务姓 名工作部门职 务职 称组长副组长成员成员成员成员xxxxxxxxxxx制药有限公司GMP文件编号: SOP VL1023题目: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共 8 页第 3 页目 录1.概述4 2.验证目的43.准备工作54.微生物侵入验证操作步骤55.结果评价76.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87.再验证周期88.验证进度安排89.验证记录8 xxxxxxxxxxx制药有限公司GMP文件编号: SOP VL1023题目: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共 8 页第 4 页1. 概述:微生物侵入试验是最终灭菌容器/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此后,将容器密封面侵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2. 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的再验证。3.准备工作: 3.1.试验样品的制备: 3.1.1.在生产线上取足够量的输液瓶,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使用自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输液瓶密封。(完全按照现行工艺条件及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压塞、压盖、灭菌)3.1.2.将灌装后的输液瓶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3.1.3.从灭菌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输液瓶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3.1.4.小心去除至少50个试样的铝盖,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去铝盖时不慎损坏输液瓶密封的所有试样剔除,按(3.1.3.)要求培养样品。3.1.5.评价标准:输液瓶内培养基培养后,不得发现试样长菌详细情况见验证记录1。xxxxxxxxxxx制药有限公司GMP文件编号: SOP VL1023题目: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共 8 页第 5 页3.2.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3.2.1.所有试样培养14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20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的铜绿假单细胞(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3.2.2.在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3.2.3.若在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输液瓶内培养基的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 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输液瓶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详细情况见验证记录23.3.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3.3.1. 从铜绿假单细胞(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9027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含10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在3035下培养1618h。3.3.2.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1000ml相同培养基(SCDM/2)的容器内,于3035下培养2224h。在培养结束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3.3.3.培养结束后的菌悬浮液即可用来作输液瓶密封性验证。上述详细情况见验证34.微生物侵入验证操作步骤:(本验证须在其它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地方进行)4.1.将新鲜的铜绿假单细胞(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9027 xxxxxxxxxxx制药有限公司GMP文件编号: SOP VL1023题目: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共 8 页第 6 页的菌悬浮液倒入合适的盆中,用金属架固定试样输液瓶,使倒置在菌悬浮液中。4.2.将50个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的输液瓶倒置,并浸入菌悬液中。改组试样为A组。试样容器内的无菌程序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浸泡在菌悬液中,见图:培养基支架待确认的密封口菌液4.3.同时将25个去铝盖的试液容器倒置入菌悬液中,试组试样为B组。4.4.实验开始时取一份菌悬液,平板计数每毫升所含的活菌数。按3.2.3.项确认试验用微生物是铜绿假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4.5.将A组和B组试样容器倒置入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h。4.6.浸泡结束时,再用平板计数菌悬液的浓度。4.7.从菌悬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输液瓶外残余的菌悬液,然后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输液瓶外表面。xxxxxxxxxxx制药有限公司GMP文件编号: SOP VL1023题目: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共 8 页第 7 页4.8.取装满培养基有铝盖和去铝盖的药品各两个,作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用样品制备方法同试样,但不经菌悬液浸泡,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此后,接种入10100CFU铜绿假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9027,按步骤3.2.项进行培养基的营养试验。4.9.将消毒后的输液瓶放在塑料袋中,置3035下培养7天。操作中应特别注意不要损坏B组无铝盖试样胶塞的密封性。4.10.挑战试验用菌悬液经灭菌后丢弃。4.11.将挑战试验用的试样培养7天,观察检查试样输液瓶内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4.11.1.对每一试样进行观察检查,有生长记作“”,无生长记作“”。4.11.2.如果试样输液瓶,按3.2.项方法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4.11.3.如果所有输液瓶都不长菌,则从浸过菌悬液的A组取10个试样,B组5个试样,分别按3.2.项进行培养基的营养检查。详细情况见验证记录45.结果评价:5.1.步骤3.2.、4.8.、4.11.3.中进行的营养试验都合格,试样的挑战试验才有效。5.2.在挑战试验开始时,挑战菌悬液浓度(活菌)必须1106CFU/ml。xxxxxxxxxxx制药有限公司GMP文件编号: SOP VL1023题目: 输液瓶密封系统完好性(微生物侵入试验)再验证方案共 8 页第 8 页5.3.挑战试验中A组和B组如有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在A组中如出现长菌试验,则需按下述要求作进一步调查。5.3.1.仔细去除微生物生长的输液瓶的盖和塞,检查输液瓶封口是否有缺损,造成微生物侵入。5.3.2.将观察到试样输液瓶口的缺陷,采用拍照或及其他适当详细记录。5.4.如果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输液瓶不是由于输液瓶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输液瓶密封性系统挑战试验作失败论处。检查结果见记录1、2;6. 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验证小组根据验证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