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要 (2)第一章 平民化视角含义及平民化产生的背景 (2) 1.1 平民化的含义 (2)1.2 平民化产生的经济背景 (3)1.3 平民化产生的政治背景 (3)第二章 电视新闻平民化流行的原因 (4)2.1 经济和技术的原因 (4)2.2 独立受众形成的原因 (4)2.3 受众本体论的原因 (4)第三章 平民化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 (5)3.1 采用“平视”拍摄和采访 (5)3.2 取材视角的平民化 (6)3.3 传播方式平民化 (7)3.4 后期编辑考虑受众审美需求 (8)第四章 新闻报道平民化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8)4.1 出现的种种弊端 (8) 4.2 解决措施 (8) 4.2.1新闻工作者自身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8) 4.2.2实行有效舆论监督体制 (8)第五章 总结 (9)谢辞 (10)参考文献 (10)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摘要当今电视新闻平民化成为传播媒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我认为平民化是这一阶段电视新闻的主流趋势。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的现状分析了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产生的原因、优势、表现形式、面临问题及对策等四个方面。首先从经济和技术条件、受众心理等方面分析我国电视新闻平民化产生的原因。其次分析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优势:民本思想和平等对话交流模式的体现、是大众话语权的倡导、维护社会公正。再次是依照比较典型的栏目来阐述平民化在电视新闻中的具体表现,分别从镜头拍摄、取材、视角、文字稿件、主持人风格、后期编辑等方面陈述。最后由于当今社会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会使一些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品位下降、向庸俗化沦落,面临这样的问题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便促使我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的发展。关键词:电视新闻 平民化 受众 平民视角News reports of civil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AbstractFirst, from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audience psychology analysis of the television news Civilian cause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elevision news of the Common Advantages: People equal dialogue and exchange ideas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is the public voice of advocacy, maintenance of social justice. Again in accordance with typical sections to illustrate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of the concrete in the TV news show, respectively, from the camera, drawing, perspective, writing articles, host style, such as the late editor statement. Finally, since todays society the media would lead to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TV news Civilian grade down, reduced to the vulgar,Face this problem,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se problems, some feasible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levision news in Chinas development.Key Words: TV News; Civilian; Audience; Civilian Perspective一、 中国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含义及其产生背景1、新闻“平民化”的含义现代汉语辞典对“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老百姓”,我们认为,“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普通的老百姓,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为民代言;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弘扬朴素的人性之美。在实践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实践操作中,“平民化”视角的内涵却出现了误读现象“伪平民”倾向。什么长了三只脚的鸡、一位老教授与研究生结婚等等,这些更多的是平民的谈资,而不是有价值的新闻。如果热衷于此,将有损于新闻媒体真正价值的体现。许多以“平民视角”出现的新闻,充满了琐碎、反常、丑恶的东西。“平民化”视角定位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则:第一、新闻节目的“平民化”视角定位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成为党和政府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第二、新闻的“平民化”视角定位是站在宏观的、人文的角度来关注百姓的生活,而不是低级庸俗的趣味。2、“平民化”产生的经济背景早在1989年6月,邓小平就指出:“实行关闭政策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开放,才能灵通,改革必胜;否则信息闭塞,改革必败。”在这里,邓小平其实是把“开放”看成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发信中国开始从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进入了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社会,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开始向消费者身份转变,它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势。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其中,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发的强烈,而作为传播信息最普遍的电视媒体于民生生活也越来越巨大。电视媒体信息的传播影响到了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的理念,人们的思维,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行为。当人们的普通行为都无法避免电视传媒的影响,电视及其新闻的“民生”特点就显而易见的展示在了每一个人的眼前,而这本身又是最符合现代新闻媒体报道的方式和特点。3、“平民化”产生的政治背景自从党和政府提出改革开放的口号,国家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了引领回家前进的航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迈开了向“现代化”变迁的脚步,如此的追求改变了文革时期封闭落后的社会状态与社会景观。事实永远胜于雄辩,正如许多人所看到的那样,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与邓小平社会改革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他意识到了“国计民生”才是中国走向富强的重要主题,而并非是以前的“阶级斗争”。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民生意识”已逐渐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潮流。2001年,中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共产党的性质和目标做了新的历史阐释,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看成了首要任务,同时也作出了社会改革坚定不渝的目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于是,党和政府这些国家权力机构开始意识到只要涉及民众生命、财产的事情都要加以关注和保护,“国计民生”理应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二、电视新闻“平民化”流行的原因1、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发展壮大并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很多城市居民不满足自己的现状认为光有物质生活是不够的,他们还力求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为平民化新闻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受众群。“物质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技术条件得变化,电视传播观念的变革他们利用电子摄像设备进行拍摄,尽可能将一段生活素材保持完整,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为观众提供一个由形象、声音、环境氛围和心理情绪所组成的信息场,使观众有足够的时空来观察,具有较大的获取信息的自由度。”毋庸置疑,平民化电视节目正是基于以上的物质技术条件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独立受众的形成“从大众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传播一直是一种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主要掌握在精英者手里,平民大众从来就很少有掌握传播的权利,但这反而助长了平民对于传播权利的渴望与向往,他们希望有更多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所以平民化传播日渐盛行,在某种程度也反应出人们获得传播权利的内心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的独立受众群就会给平民新闻或市民新闻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认为只有尊重受众从而传播的新闻才更会有亲和力,认识到这一点后传媒将视点对准平民百姓,使得普通人的命运受到了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媒体做人物新闻或人物专题时,传播者不再仅仅将目光投射到英雄人物和典型人物的身上而是把视角转移到了平民百姓身上,以前所未有的真正的平视视角关注平民的命运和生存状态。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这对于电视来说同样如此,媒体为社会中的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平台。人们因此渴望在其中获得信息,因此平民化传播营造了一个基于媒介的平民社交圈。3、受众“本体论”“受众本体论的核心就是:一切传播活动均随广大受众的意志而转移,完整表达受众意图及其生存状态和提高受众素质成为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这一理论推动下电视新闻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受众已经不愿再听编导者强行灌输的观点而要求在真实的新闻报道中自己去理解和体会其中蕴含的信息。平民化的新闻更加确立了这一点,进而确立了以前的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价值观念,让新闻有了回归“受众本体”的趋向。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新闻杂志性栏目东方时空,栏目一开播就受到了社会、观众的普遍赞赏。栏目设置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一种浓厚的平民意识是东方时空最受百姓欢迎的地方,无论是东方之子还是生活空间每一个板块无论从内容还是到形式都呈现出对人的关心与关注,他们力求将镜头对准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老百姓,如实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思想、感情、心态。现在许多电视节目制作人越来越能意识到,许多受欢迎的媒体在选择和处理新闻时更关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注重满足普通市民贴近的、实用的、喜闻乐见的信息。此外时政、国际这类的硬新闻比例有所减少,远离了一些宏大的信息,逐渐加强主流媒体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使平民百姓有足够的信任和足够的自由度去观察和思考,最大限度满足了观众的要求成为大众化媒体的“主菜谱”。三、“平民化”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1、采用“平视”拍摄和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体现也是新闻规律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记者在拍摄采访中的平民化就要求记者在拍摄过程中把更多镜头留给群众,报道有实在内容和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进行新闻报道。具体说来,在画面上,要把镜头多多对准百姓表现百姓的喜怒哀乐,让平民在电视新闻中出彩;在拍摄的过程中记者要用平视的镜头拍摄,这样让受众看起来会更有亲切感。由于长期工作和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和条条框框的局限,使得一些记者已经习惯于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他们仅仅只是把观众当作被动的受众群体,认为观众只会作为一个倾听者,所以表现形式十分单调。“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简单化、概念化,相当一部分新闻报道变成了一种程式化,重复习惯的报道方式,甚至发生很多报道内容每隔一段时期进行一次简单的克隆和低水平的周而复始。”在某些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在采访中有意无意地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提问,采访对象好像变成了被审问的对象;或者完全相反记者在采访社会地位和知名度都较高的的人物时就会因此显得毕恭毕敬、紧张拘谨甚至唯唯诺诺,使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然而在电视新闻平民化流行的今天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新闻报道手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要求,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把视角转向社会大众,只有广大受众认可才会有更好地发展。用平民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将视线聚焦到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上来,抓住受众的兴奋点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听懂的话。大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小到柴米油盐,把最重要大众最需要的信息告知民众,让人民既了解国家大事也知市井小巷的家常事。增加平民色彩大量报道群众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不断增强与优化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电视新闻平民化是以广大受众的角度来确定新闻的价值标准的,在传播内容上寻找那些受众有兴趣的、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将视线聚焦到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上来,抓住受众的兴趣点,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听懂的话。如吉林电视台大型文化纪实节目回家把镜头对准大众人物,通过拍摄采访人物“回家”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亲身经历回忆人生往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传播先进文化,使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可以吸取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再者我认为中央电视台之前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的采访风格值得借鉴,王志无论面对什么人,科学家也好,商业名人也好,政府要员也好,普通的老百姓也好,他都是用一种平等的眼光去看待采访对象。要知道电视新闻反映的不仅仅是记者的眼光、编辑的眼光也应该是受众的眼光,因此平视应是每一个电视新闻记者应把握的采访尺度。2、选择百姓身边的事,从百姓的视角出发就是观察大众生活从生活中选择普通百姓关心、感兴趣的事,表现生活在大街小巷的平常百姓、无名小卒。正如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所说“如果您有什么要紧事、新鲜事、感人事、有趣事,别忘了第一时间就在您身边。”这正反映了第一时间的题材取向。光有取材取向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有表现原滋原味、未经雕琢的生活,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生活,美也好丑也好只要是真实的生活就好。尤其北京电视台生活面对面贯彻“以人为本,关注百姓生活”的新闻理念,坚持报道的新闻性、时效性、服务性和贴近性,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以老百姓的视角去找新闻做新闻,深刻地体现了平民化的主旨。这些节目里没什么重大的国家大事不涉及什么国际风云,仅仅是一些所谓的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例如谁家的水管破了;谁家被盗了;谁家的儿女不孝顺;某位大爷有长寿秘方;某某养了盆神奇的花可恰恰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汇聚成了普通人的生活,生活中的麻烦事和奇闻趣事都是街坊邻居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看起来是芝麻大的小问题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说过,她最怕的是电视受众手中的遥控器。这说明接受信息的主动权在受众手里,一条新闻、一组节目如果不能给受以吸引力,不能给受众留下思维、参与的空间,那就根本谈不上心里装着受众。”即使是专家、学者、名人回到家里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也大都回归到普通人的心态上。因此,不管面对的是普通百姓还是名人政要都要回归到大众立场,所以选择电视新闻的报道角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说从老百姓的视角和趣味出发,其根本就在于电视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报道时要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要用老百姓看待问题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使电视机内外的传播与接受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同步,让观众在看完后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上的共鸣。3、口语化的文字稿以及主持人深入受众内心从解说词来说怎样将解说词写得通俗易懂,并且让观众爱听就是一种技巧。由于电视与报纸、杂志不同,电视是一次性的一晃就过去了,而报纸杂志则可以反复从文字上去推敲研究。在阅读报纸杂志的时候一篇报道没有弄明白,可以从头再看一遍,因而报纸可以使用相对繁杂的文言语句或长句子等。但电视新闻就不同稿件写作的要求会比其他媒体的要求高,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写稿件时要尽量使用观众耳熟能详的语言相对简单化的语言,甚至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常见的俗语和俚语,使得观众在看完以后能够明白。如本周一期节目中,在报道北京罗士瑞大爷和他的爱车这则新闻中,就用了大量幽默生动的市井口语,如“您瞧”、“甭管到哪儿”、“老头子”、“窝在家里”、“明星风范”、“回头率”等等,使观众一听一看喜笑颜开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样湖南卫视的晚间中,语言也是非常口语化的并具有地方色彩。不论是记者还是主持人都喜欢用“张大哥”、“李大爷”、“赵大姐” 、“老陈”等称谓来称呼采访对象,这样的称呼不仅让采访对象觉得亲切,同时也让观众听起来亲切,像是在叫自己身边的朋友一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变传统的“播”新闻为“说”新闻,真正实现了与观众的平等交流体现了新闻的平民色彩。主持人作为传播过程中最灵活、最后的环节也应该以平民化的方式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自陈鲁豫开始担任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主持人后,在温和与轻松的气氛中,将世界最新消息和财经资讯向观众娓娓道来,使报纸摘要变得与众不同,开启了“说新闻”的热潮,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这以后,“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开始风靡全国,在现如今平民化热的情况下,主持人的风格又有了新的变化。如央视主持人贺红梅,主持风格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变播音为主持,变播新闻为说新闻,用自己的语言把新闻讲解的头头是道,把各自独立的新闻条目串联起来使之成为连贯的新闻整体,在许多观众看来他的新闻播报倒更像是在讲故事。她的播音声情并茂,许多观众看后十分动情。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这种风格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这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平等与尊重,也体现出传播主体对电视新闻语言的可贵探索。“预演运用中的大量俗语和成语也使电视新闻的播报极具市民特征,这种障碍极小的语言交流方式不仅突出了语言的形象性,还让传播主体真正和观众作为受众站在了同一高度。”4、后期编辑考虑受众审美需求编辑在电视画面的剪辑上充分考虑受众的审美需求,细腻地捕捉细节,用镜头说话,让受众体会到电视高于其他媒体传播效果的优势所在。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把对观众心态的把握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作为节目的切入点,并把国家利益、党的方针政策放在了整个栏目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切入点虽小而内涵量却大的风格和魅力。每一期节目请来的客座嘉宾,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在他们与主持人机智、幽默地谈话中以及场内观众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场观众议论中,节目完成了他们对某个事件某种现象的成功评说,以亲切、庄重、自然、流畅代之以居高临下的教训。四、新闻报道“平民化”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出现的种种弊端当前在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看到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低俗化。一些平民新闻打着“反映社会真实状态”的旗号,推销者低俗的、令人不堪的东西。杀人放火、车祸火灾、民工跳楼、少年溺水,凡此种种,几乎成了平民新闻的代名词。煽情主义。一些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收视率,激进煽情之能事。邻里纠纷、夫妻矛盾,本来司空见惯,稍作调节便能息事宁人,而电视媒体的煽情介入往往会产生“火上浇油”的效果。新闻伤害。新闻伤害与其他伤害比起来会产生“持久强烈的痛”。一些媒体在采访新闻当事人时,为了追求某种效果,一味对当事人的隐私“穷追猛打”,将对方置于难堪境地。新闻媒介生产的是精神产品。一般商品在竞争中自然向物美价廉方向发展,而精神产品则在竞争中会向通俗化、甚至庸俗化方向发展,降低新闻媒体的品味。同时,广告客户对媒介已经造成很大压力。收视率已经成为媒介调整版面得指挥棒,而背后则是广告的作用。广告部但决定着节目的调整,而且广告客户直接干预节目,甚至直接控制节目,吹捧自己,压制对手,从而误导消费者。2、解决措施新闻工作者自身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当前中国提倡电视新闻职业道德是很有必要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新闻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和诱惑。“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曾说:一名记者,在他的身边有优越的现实政治地位,社会的虚荣,金钱与物质的享受,这些力量强迫他放弃真理,颠倒是非。这些年在不少新闻媒介为了扩大影响,提高收视率争取多拉广告,新闻内容越发低俗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中国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加以警示,必须在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捏造和歪曲事实,时刻提醒自己以新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来约束自我行为。实行有效舆论监督体制“舆论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确认的感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君有这个概念。是指公众对各种权利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等等,自由表达看法,从而对议论客体形成的一种客观效果。“舆论监督”要正常运行,其前提是公众知情,即公众对公共事务信息,尤其是政务信息的全面、及时、客观的掌握。只有公众知情,舆论才能产生监督的效应。五、结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一直沿着一个大众化、通俗化的“平民”趋势在向前推进,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电视新闻的平民化不仅使社会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更小,而且对老百姓的话语权和知情权给予了应有的尊重,很好地维护了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洛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提升练习题含答案
- 贺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2025年科目循环考试题及答案
- 福建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焦作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绍兴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2025年社会文学考试题及答案
- 马鞍山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中国联通酒泉市2025秋招综合管理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朔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安徽省题库及答案解析
- 首台套申报培训课件
- GB/T 14193.1-2025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第1部分:工业气瓶
- 保安安检培训课件
- 2025年肝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中药药剂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脚手架租赁合同3篇
- 2025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3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快手运营课程培训课件
- LED屏幕施工方案
- 做一名优秀的客房服务员.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